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Vista看天下(ID:vistaweek),作者:陳香香
不管你怎麼讚美中華飲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它還是永遠被小看。
就比如,中國人吃喝的豐富程度不只體現在菜繫上,連烹飪方法就有溜、燜、燒、汆、蒸、燴、扒、燉等14種之多。
但依然有一種總是被遺忘,那就是——泡。
從醃菜罐裡不同食材的酸爽甜脆,到酒缸裡千奇百怪的動植物,無一不展現著龍的傳人「泡下整個宇宙」的能力。
四川泡菜與人參泡酒
而泡酒文化更野之處在於,無論是新鮮水果、人參草藥,還是蛇蟲猛獸,被放到六七十度的高粱酒裡就是一頓猛泡。
當它帶來的感官體驗除了味覺上的享受,還有視覺上的震撼刺激,甚至是「喝一口就包治百病」的玄幻意義,也就此成了中華美食中最特殊的一幕「奇觀」。
常刷社交網絡你會注意到,最新的網紅美食風潮已經不是手制涼皮,而是在家釀水果酒。
無數嚮往田園生活許久的都市麗人們,紛紛抽出一個空閒的周末響應潮流,捏起嫩得能掐出水的新鮮草莓、檸檬和青梅,一層水果一層糖地碼進晶瑩剔透的密封罐中。
蒙上濾鏡拍照發朋友圈後,便開始耐心等待著它們與酒精融合出新的風味。
文藝青年們除了用泡果酒滿足心理和社交需求,其實也是對中國酒文化的一種繼承。
用或甜或酸的水果品種,搭配同樣風味各異的酒釀,其實早就是傳統美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同地域也有製作上的差別。
在川渝,梅子、李子、荔枝等果子是各種糧食酒的最好搭檔,浸透了白酒的果子也可以用來給葷菜去腥,同時賦予菜品果香味;雲南人會用比檸檬還酸的酸木瓜泡酒,貴州特色的刺梨泡酒則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
李子柒摘青梅泡酒
而除了用水果做風味酒,用人參、枸杞、金銀花等藥材達到「滋補」目的,甚至是把動物或昆蟲泡進酒裡,也是民間出於對傳統醫藥的信仰,對酒文化的大膽試驗。
自詡什麼都敢吃的中國人,抱著「好吃的吃,不好吃的做中藥,嚼不動的泡酒」的原則,向來不會放過任何一種生物。
雖然常常看到奇葩如「網購蛇蛋回家泡酒」新聞標題的網友,慫到連圖片都不敢打開,但那些五彩斑斕的蛇其實已經是酒缸裡的入門品種。
事實上,如果你有幸走進一位「民間釀酒高手」家的儲藏間,永遠無法想像那個角落裡看似平平無奇的玻璃罐子中,會出現什麼奇怪的東西。
小到螞蟻、黃蜂、蜘蛛、蠍子、蜈蚣等昆蟲,大到蟾蜍、壁虎、老鼠等活生生的一整隻下酒……
蠍子酒
如你所見,民間版「動物屍體陳列館」裡的物種多樣程度,可能比絕大部分動物園還要多。
任何現實生活中因為外形而不受待見的東西,甚至是人人喊打的「四害」,只要和酒精結合起來,都能搖身一變成為酒缸裡的寵兒;
更有甚者,就連貓頭鷹、穿山甲、老虎等野生的珍稀保護動物,也會因為泡酒的需求被「趕盡殺絕」。
洞察到該強烈需求的缺口,專門為泡酒愛好者設計的各種動物模型產業也應運而生,也算是為不敢活泡動物的人提供了一些心理安慰。
看了無數奇葩的生物泡酒你會發現,只有你不敢想像的,沒有中國的酒缸裡不敢泡的。
驚訝之餘,這還得從歷史說起。
傳統中藥製劑分為湯、丸、散、膏、酒等多種劑型,其中的酒劑則是將中藥飲片和酒按一定比例融合而成,單是孫思邈的《千金方》中就有80餘種藥酒的記載。
需要注意的是,古代用酒泡製藥品,其實是防腐、提純技術尚不完善的無奈之舉。幾百年前的西方,也有不少藉助酒精溶液製成的酊劑,用來提取難溶於水的成分。
換句話說,泡進酒裡其實不會讓藥材多出什麼營養,更不會產生什麼新的神奇功效。因此隨著醫藥技術的發展,現代藥物中已經很少再看到這種劑型了。
現代社會的手制泡酒被推崇至今,除了豐富口味的美食,還有多了些「鎮宅之寶」般的裝飾作用。
這一點,從——大部分白酒罈子都是不透明的,但泡藥酒的罈子無一例外都是透明的——就可見一斑,目的就是一覽無餘地看到裡面的動植物。
而從最受歡迎的泡酒單品永遠是「以形補形」的動物生殖器,你也能明白——這從來少不了「壯陽」口號的推波助瀾。
不管是牛鞭、鹿鞭、蛤鞭等器官,還是驢腎、鹿蛋等周邊,都是壯陽補腎酒裡常見的東西。
往往是透明玻璃瓶裡補品的size越大,功效被吹得越神乎其神。配上「愛情甜蜜酒」、「助育衍宗酒」等玄乎的名號,價格也就翻了三倍不止。
得虧人們沒有通天的本事,否則長徵火箭可能也被拿來泡酒了。
可就在酒客滿心期待著「我欲成仙,法力無邊」的神力時,現實給了他們狠狠一個耳光。
2015年7月31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公開通報了69種以「鹿鞭酒」「神力酒」「陽春酒」「神液酒」命名的保健酒或配製酒產品,違法添加了化學物質西地那非,也就是俗稱「偉哥」的藥品成分。
也陸續有專家在接受採訪時曝光,所有主打「壯陽」的藥酒配料,也都是沒有經過臨床驗證的。
所謂神酒的功效究竟來自哪兒,也就顯而易見了。
另一條有著更多科學驗證、卻又最容易被忽略的事實是:
酒精會影響肝臟功能,進而減少睪酮的分泌,破壞激素平衡,影響精子的正常產生。習慣於過量飲酒的人,在酒裡加再多的神藥也無濟於事。
也就是說,與其想通過自欺欺人的藥酒重振雄風,倒不如先從戒酒做起。
如果說企圖用神酒壯陽還只是出於無知,那麼圍繞泡酒更可怕的一種誤解則是:
把用最「尊貴」的食材泡酒,歪曲成了一種身份的象徵。
在電影《瘋狂外星人》中,沈騰飾演的酒販子「抓到」外星人後就直接把它泡進了透明酒桶裡。
雖然是個搞笑橋段,但從那句「這裡的每一滴酒,都是下半輩子的榮華富貴」就足以見得編劇對其「噱頭大於內容」的諷刺。
前兩年網上還有一張熱圖,說某大戶人家的這缸藥酒裡面全是各種你聞所未聞的野生動物,引發了無數圍觀。
不少熱心網友趕快報了警,後來證實這只是在大魚缸裡放了填充標本,畫面右邊一小瓶才是真正的人參藥酒。
雖然網絡段子笑笑就過了,但現實中捕殺、偷運珍稀野生動物,就為了滿足泡酒需求的案例,依然比比皆是。
2009年,@華西都市報記者暗訪某用貓頭鷹(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做藥酒的賣家,對方直接表示「貓頭鷹都是活著泡,不停嗆酒,才能裡外都泡到,藥效更佳」;
2010年,瀋陽森林野生動物園被曝以缺乏資金為由削減食物和醫療,3個月內活活餓死11隻東北虎(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虎骨被拿來泡酒請客送禮;
2017年1月珠海拱北口岸截獲的20隻(已焙乾)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蛤蚧,以及民間的蛤蚧泡酒。
而在我國穿山甲瀕臨滅絕的過程中,一部分人對藥酒的瘋狂追捧也逃脫不了責任。
一種流傳的大補方法是,剖開懷孕野生穿山甲的肚子,用溫熱的小穿山甲泡酒,殘忍行徑甚至被美化成了「溫補的力量」。
在明目張胆地違反野生動物保護法之外,這些「什麼都敢泡」的行為也往往會造成自食其果的下場。
2019年,江蘇泗陽某男子就在用蠍子和土鱉蟲泡酒的操作過程中,不小心被蜇傷導致昏迷。
也有不少人誤解只要把酒倒進任何東西裡,都能起到「消毒」作用。
但其實酒精對微生物和寄生蟲並不能起到充分的殺滅作用,就比如野生蛇類身上常常攜帶線蟲、絛蟲等寄生蟲,只要進入腦組織,就可能導致失明、癲癇、癱瘓等嚴重症狀;
而因為魚膽酒、草烏酒等民間流傳的「神酒」喪命的新聞,更是每年都會發生。
前者是含有一種毒性物質鯉醇硫酸酯鈉,容易造成人體急性腎功能衰竭;後者中的主要成分烏頭鹼只要區區3至5毫克,就可能致死。
這些毒性物質都很難被乙醇破壞,對「大補」急功近利的人又很容易喝過量,造成的悲劇就一出接一出。
而在@北京衛視對多家藥酒店鋪的採訪中,商家最常用的一招就是用「陳年老酒越泡越好」為自己售賣沒有生產日期的產品開脫。
殊不知,自製藥酒既不能完全保證密封性,含有的動物成分也極容易變質。就算能確保原材料裡沒有毒性物質,這樣的東西喝進肚子裡,風險也往往比宣傳的功效大。
看完這麼多或博人眼球、或啼笑皆非的案例,想必大家心裡也都清楚了:
在品嘗美食之外的一切自製酒初衷,其實都大可不必,最起碼用生命去試錯的「膽量」實在不可取。
遇到任何病痛不要輕信民間偏方,有事兒就去醫院治,才是第一要務。
最後附上一個彩蛋——如果真的要尋求什麼另類惡趣味,倒不如學學下面兩位老二次元。
俗話說得好:奧特曼泡酒,越喝越有;哥斯拉泡酒,越泡越發,這才是物慾橫流的當代社會裡的救星啊。
內容已獲Vista看天下(ID:vistaweek)獨家授權,禁止二次轉載。
投稿及內容合作|editor@chreview.cn
廣告及商務合作|bd@chreview.cn
點擊「在看」,擁有相互成就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