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貼春聯的由來與來歷 有關春聯的歷史傳說故事

2020-12-03 閩南網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那麼春聯是什麼時候開始流行的呢?中國人為什麼都在過年的時候貼春聯?小編為您整理了有關過年貼春聯的由來與傳說故事。

  》》過年貼春聯的時間是什麼時候 貼春聯有什麼禁忌講究規矩

有關春聯的歷史故事

過年貼春聯的由來與來歷

  春聯,起源於周代春聯,又叫「春貼」、「桃符」。

  春聯的最早雛形是「桃符」,即用桃木刻畫「神荼、鬱磊」兩神神像,用來驅穢闢邪,到了後來,桃符不斷規範化,演變成為用於掛在大門兩旁長六寸、寬三寸的長方形桃木板。

  「桃符之制,以薄木版長二三尺。大四五寸,上畫神像狻猊白澤之屬,下書左鬱壘右神荼。或寫春詞,或書祝禱之語,歲旦則更之。」如果說畫神像主要意在祛鬼和闢邪,那麼寫春詞主要意在祈福和吉祥。幾經演變,這就形成了後來的門神、年畫與春帖、春聯兩大脈絡。

  現存最早的春聯是敦煌莫高窟藏經洞出土的敦煌遺書(卷號為斯坦因0610)中有十二副為歲日和立春寫的聯語,其中第一副「歲日:三陽始布,四秩初開」,作者唐人劉丘子,作於開元十一年(723年)。[貼春聯的寓意含義]

春聯的由來

春聯的發展歷程

  春聯,起源於桃符(周代懸掛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桃木板)。

  據《後漢書·禮儀志》說,桃符長六寸,寬三寸,桃木板上書「神荼」、「鬱壘」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戶,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時歲記》上說:「春聯者,即桃符也。」

  五代時,西蜀的宮廷裡,有人在桃符上提寫聯語。據《宋史·蜀世家》說:後蜀主孟昶令學士章遜題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筆題云:『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這便是我國的第一副春聯。

  直到宋代,春聯仍稱「桃符」。王安石的詩中就有「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為紙張,叫「春貼紙」。

  明代:桃符才改稱「春聯」。明代陳雲瞻《簪雲樓雜話》中載:「春聯之設,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傳旨:公卿士庶家門口須加春聯一副,帝微行時出現。」

  春節貼春聯的漢族民俗起於宋代並在明代開始盛行。

有關春聯的歷史傳說故事

  1、紀曉嵐是清朝的大學士,有一次,他春節回家探親,鄉裡有一家三兄弟請他寫春聯,他寫了一副「驚天動地門戶,數一數二人家」,橫批是「先斬後奏」的春聯。

  這一來可不得了,有人以「犯上」之名,告了他個欺君之罪。

  乾隆皇帝得知,立召紀曉嵐回京查問,紀曉嵐回道:「春聯是我寫的沒錯!這家老大是賣炮仗的,不是『驚天動地門戶』嗎?老二是集市上管鬥的,成天『一鬥、二鬥』地叫,不是數一數二人家嗎?老三是賣燒雞的不是『先斬後奏』嗎?」

  一番話說得乾隆也笑了。

相關焦點

  • 2020鼠年貼春聯貼春聯的講究和忌諱 貼春聯的由來和寓意
    過年貼春聯是我國的春節習俗,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挑漂亮的紅春聯貼於門上。那麼貼春聯有什麼講究和忌諱呢?貼春聯的由來是什麼?春聯有什麼寓意?  忌過年期間揭下  當我們在貼好春聯後,就要考慮揭下春聯的時間了,在民間流傳的風俗裡,一般我們都是等第二年再揭下去換新的,但因為各地民俗不一定相同,有的要在過年以後就揭下來。不過大致上講,各地家庭都不能在過年期間揭下春聯,否則會導致財運受損。
  • 年年過年貼春聯,你知道春聯的由來嗎?有一個人起到關鍵作用
    就算開始過年。今天是臘月二十八,老爸「打了姜」開始貼春聯。正門對聯就是:接福接平安,迎春應富貴你知道嗎?>西周時就傳說,遠古時候有神荼、鬱壘兩兄弟住在東海度朔山桃樹下,專門抓惡鬼用蘆葦捆起來餵老虎。他標新立異的在本來刻有神荼、鬱壘的桃符上面寫上公正的對聯,並親自書寫: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這成為歷史上第一副春聯。春聯又稱對聯,兩聯必須對仗工整而且是祝福話、吉祥話。後來後蜀被趙匡胤建立的北宋所滅,蜀地當然也成為大宋的國土。
  • 為什麼過年要貼春聯?
    為什麼過年我們要貼春聯呢?腦子裡冒出這麼一奇奇怪怪的問題,問朋友。有的回答是』因為春天』?這個回答很清奇,還有說『因為每年都這樣,是習俗』『因為迎接新年』『過年都貼春聯,所以貼吧』……一個常見的不能再常見的現象,卻說不清道不明為何求助度娘,說是貼春聯是闢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看似再正常不過的習俗背後有很多趣事,咱們的春聯也不例外。春聯由來相傳一開始春聯不叫春聯,叫桃符或春貼。春節貼春聯的民俗起源於宋代,興盛於明代。
  • 你知道歷史上第一幅春聯的來歷嗎?
    中國自古流行節日,春節更是中國最大的節日,每年年底,人們都會準備豐厚的菜餚,孩子們都在大街上興奮的玩耍,家家戶戶都的門庭上都貼滿了春聯,表達自己多新年的美好期待,可你知道中國歷史上第一幅春聯是什麼嗎?又知不知道它的來歷呢?
  • 春聯的由來,狗年春節大門春聯貼法有何講究?
    每逢春節臨近,各家各戶都要張燈結彩,貼春聯,置年貨。讓人禁不住沉浸在一派喜慶祥和的氛圍裡。大門貼春聯的歷史由來已久。王安石那句有名詩句:「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可以看出來。不過大門貼春聯也是一門學問,貼法也是很有講究的,貼錯了可是會鬧笑話的。所以大家都需要謹慎對待。那麼,貼春聯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點呢?下面,請跟隨風水師一起來看一下吧。財運風水師本期的大門風水禁忌來為你解說。
  • 為什麼一到春節,家家戶戶都要貼春聯?春聯的來歷故事
    即將到來的牛年裡,每逢過年每家每戶都要貼春聯,貼春聯已成為過春節的習俗。貼春聯到底有什麼意義呢? 春聯,又叫「春貼」、「門對」,它以對仗工整、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美好形象,抒發美好願望,是漢族特有的文學形式。對聯的上下聯字數不限,但必須相等。
  • 春節為什麼要貼春聯?貼門神與貼春聯是怎麼來的
    中國人貼春聯、貼門神習俗歷史悠久,是不可或缺一種習俗。過春節家家戶戶都要貼春聯,這種習俗既展現了高貴典雅的書畫詩詞藝術,又彰顯節日喜慶吉祥的人文習俗。那麼你知道是怎麼來的?一、貼門神中國各地過年都有貼門神的風俗。
  • 貼春聯習俗的由來,又如何區分上聯和下聯呢?
    貼春聯的由來春聯屬於對聯的一種,對聯也叫楹聯。楹聯文化源遠流長,是中國特有的一種文學形式,分為春聯、壽聯、輓聯、廟聯等。楹聯起源於桃符,在先秦時期,過年時會在門前掛桃符避災,後逐漸發展為春節貼春聯。另有春聯來源於春貼的說法,因古人在立春時會貼「宜春」二字,後演變為貼春聯的習俗,唐朝劉丘子有十二幅為立春和歲日所寫的對聯傳世。五代時後蜀國君孟昶在公元964年的除夕,將「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刻於桃木板上,從此讓桃符的形式和內容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也被認為是最早的一副春聯。到了宋代,過年時在桃木板上寫對聯已經非常普遍,王安石有詩云: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 迎新春:你知道春聯的歷史嗎?上下聯應該貼在哪邊?
    過年必須做的,祭祖、祭天、放鞭炮、貼春聯。每到臘月二十八九,就是家家戶戶貼春聯的時候,那你可知道關於春聯的歷史?春聯也叫門對、對子,以紅紙題字,寄託新年的期望。它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周代的「桃符」,就是王安石的《元日》中說的「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後人常用桃符代指春聯,所以很多人認為桃符就是春聯,但實際上其實最早的桃符和春聯之前還是有點區別的。
  • 過年家家戶戶貼春聯,但你知道它是怎麼來的嗎?
    「春節」俗稱「過年」,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大家可能都知道「年」的來歷,但「春聯」的來歷大家知道嗎?每年的正月初一也就是春節,每家每戶都要貼春聯。它給節日增添了濃鬱的喜慶氛圍。在以前,春聯可都是一筆一划用毛筆寫出來的,而今大部分春聯都是用機器列印出來的,較之以前,更加的漂亮,美觀。
  • 過年貼春聯,哪些內容專屬於「家神」?相關春聯需貼在哪裡?
    過年貼春聯習俗,是自古就留下來的傳統習俗。對聯裡不僅有對家國的祝福;也有對天地萬物,鬥轉星移,四季交替的感念;更有以自然萬物復甦的欣欣向榮之態,寓以一元復始、萬象更新的期望。但關於春聯的張貼,自古也都有相關的講究,不光是左右聯的順序,更多的是一些事物的專屬春聯,以及民間神仙信仰中的所用聯;以上這些都是不可貼錯的。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與「家神」和相關的春聯內容和張貼位置。
  • 春聯的來歷20字_寫春聯的具體要求
    下面是中公教師網為大家整理的:春聯的來歷20字,僅供參考,歡迎閱讀!更多相關內容請繼續關注中公教師網zgjsks.com春聯的來歷20字據說五代時的後蜀國國君孟昶是個喜歡標新立異的國君,在公元964年歲尾的除夕,他突發奇想,讓他手下的一個叫辛寅遜的學士,在桃木板上寫了兩句話,作為桃符掛在他的住室的門框上。
  • 過年貼春聯上聯應該貼在哪個位置?你可能一直都是錯的
    過年時人們往往免不了貼春聯, 嶄新的大紅春聯一貼,喜氣洋洋 ,過年的氣氛立即就有了。這正如宋朝的王安石在詩中寫的過年時貼春聯的盛況:「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tóng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 春節的來歷由來及傳說故事 中國春節過年傳統習俗介紹
    [小年大年是什麼意思]春節的來歷由來及傳說故事  關於春節的起源有多種說法,其中幾種較具代表性的說法,如春節源於臘祭,春節源於巫術儀式說,春節源於鬼節說等,但其中被普遍接受的說法是春節由虞舜時期興起。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帶領著部下人員,祭拜天地。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據說這就是農曆新年的由來,後來叫春節。
  • 過年的由來是什麼?也許和營銷有關
    說起過年,放鞭炮、貼春聯是必不可少的,那麼過年這個習俗到底是怎麼來的呢?為什麼叫過年呢?過年的由來有很多傳說,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聽過一些,流傳最廣泛的是這個樣子。據說從前有一種怪獸,叫「年」,頭大身小,尖牙利齒,眼若銅鈴,目露兇光,來去如風,兇猛異常,屬於兇獸,嚎叫「年」的聲音,所以大家都叫它年獸,古代人編故事還是很講道理的,我想這和《山海經異獸圖》差不多,都是以現實的東西加以想像製造出來的,我想,年獸是以老虎等兇殘動物為藍圖,臆造出來的神獸。比起現在有的故事,那真是憑空想像啊,我也很佩服他們,真是能編,都是人才。
  • 春聯怎麼貼上下聯左右聯怎麼區分 2018狗年貼春聯的禁忌
    春聯怎麼貼?上下聯左右聯怎麼區分?看就要過年了,家家戶戶都要貼春聯。但是貼春聯可是有很多講究的,亂貼可是會不吉利若想要新的一年事事順利,那就先來熟知2018狗年貼春聯的禁忌吧!禁忌一:左右聯勿貼錯  在張貼春聯時,往往有的人把上下聯貼錯位置。
  • 過年年俗知多少,貼春聯、貼福字、貼門神又有什麼講究?
    春聯的起源還要從桃符說起。古代傳說東海度朔山有大桃樹,桃樹下有神荼、鬱櫑二神,主管萬鬼。如遇作祟的鬼,他們就把它捆起來餵老虎。後來,民間在春節的時候,為驅避鬼怪,便在桃木板上畫上這兩個神像,這就是桃符。到了五代的時候,蜀主孟昶親自在桃符上題了「新年納餘慶,佳節賀長春」一聯,一般人都把它看做是最早的春聯。
  • 寫春聯、貼春聯,這些常識要熟記
    寫春聯、貼春聯,是迎新春、過大年非常熱鬧的一種文化活動。春聯起源於何時?據說起源於周朝時的桃符,直到後蜀國才有了第一副對聯。據《宋史、蜀世家》說:後蜀主孟昶令學士章遜題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筆題云:『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據傳這就是中國的第一副春聯。
  • 你知道「過年」的由來嗎?
    把過春節叫做過年,這種稱呼在民間具有悠久的歷史。自古以來,對年的由來說法不一而足,有一種說法,認為年是一種怪獸,人們過年放煙花爆竹,是為了闢邪驅兇嚇走怪獸,以保佑家人的平安,但實際上放煙花爆竹的習俗始於漢代,而年的來歷卻十分遙遠的。原始社會時期就有了對「年」的不同叫法。據古書記將「年」叫做「載」,是萬象更新的意思。
  • 有關除夕的由來和傳說,你知道了嗎?
    2、除夕的習俗之貼春聯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屬於楹聯的一種,是一種獨特的文學形式。這副世界上最早的春聯,「三陽始布,四序初開」記載在莫高窟藏經洞出土的敦煌遺書上,撰聯人為唐人劉丘子,作於開元十一年(72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