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中的三元三品三官大帝是指哪三位尊神?分別掌管人間什麼禍福

2021-01-16 玄都玉京七寶玄臺

歲次庚子農曆十月十五,恭賀「下元五炁解厄水官金靈洞陰大帝」聖誕。據道經《天皇至道太清玉冊》中載「十月十五日為建生大會,此日下元解厄水官大帝同天官大帝、地官大帝考校罪福」。在這一天,下元五炁解厄水官金靈洞陰大帝下降人世間,會同天官大帝、地官大帝檢查天下萬民的善、惡行為,了解世人的疾苦,並上奏天庭,為人解厄。水官大帝既掌握江河湖海萬靈之事,又主旱澇災害劫數之期,既掌生人,又管亡者,不但能解天災業滿之靈,還能下濟幽扃人鬼之道。按照古制,在下元五炁解厄水官金靈洞陰大帝解厄之日,民間宮觀依例要舉行齋醮法事,信徒至廟內祈福,以求「三官大帝」的保佑。

在道教信仰中,三官信仰廣為人知,所謂「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並由此而衍生出了道教三元節令,即上元節、中元節與下元節。從唐宋以來,三元節都是道教的大慶日子。唐代三元節由皇帝下敕天下諸州禁屠三日,「令百姓是日停宰殺漁獵」。宋吳自牧《夢粱錄》中載:「十月十五,水官解厄之日,宮觀士庶,設齋建醮,或解厄,或薦亡。」

水官大帝,全稱「下元三品五炁解厄水官洞陰大帝」,隸屬太清境。水官大帝由風澤之氣和晨浩之精結成,掌管江河水帝萬靈之事。每逢十月十五日,即來人間,校戒罪福,為人消災。十月建亥,亥屬北方,北方屬水,水炁主化,天一生水,水至純而至清,水有蕩穢去災之效。十月十五,水炁圓滿。水官掌管江河水帝萬靈之事,水炁主化,水官大帝定川源之品匯,考江海之威靈。會五炁於建生,無幽不燭;遵群倫之解厄,有願皆從。故而十月十五校錄解厄而澤被眾生。

上元九炁賜福天官曜靈元陽大帝紫微帝君寶誥

志心皈命禮。玄都元陽紫微宮中。部三十六曹。偕九千萬眾。考較大千世界之內。錄籍十方國土之中。福被萬靈。主眾生善惡之籍。恩覃三界。致諸仙升降之私。除無妄之災。解釋宿殃。脫生死之趣。救拔幽苦。群生是賴。蠢動鹹康。大悲大願。大聖大慈。上元九炁賜福天官。曜靈元陽大帝紫微帝君。

中元七炁赦罪地官洞靈青虛大帝青靈帝君寶誥

志心皈命禮。青靈洞陽。北都宮中。部四十二曹。偕九千萬眾。主管三界十方九地。掌握五嶽八極四維。吐納陰陽。核男女善惡青黑之籍。慈育天地。考眾生錄籍禍福之名。法源浩大而能離九幽。浩劫垂光而能消萬罪。群生父母。存沒沾恩。大悲大願。大聖大慈。中元七炁赦罪地官。洞靈青虛大帝。青靈帝君。

下元五炁解厄水官金靈洞陰大帝暘谷帝君寶誥

志心皈命禮。暘谷洞元。青靈宮中。部四十二曹。偕九千萬眾。掌管江河水帝萬靈之事。水災大會。劫數之期。正壹法王。掌長夜死魂鬼神之籍。無為教主。錄眾生功過罪福之由。上解天災。度業滿之靈。下濟幽扃。分人鬼之道。存亡俱泰。力濟無窮。大悲大願。大聖大慈。下元五炁解厄水官。金靈洞陰大帝。暘谷帝君。

三炁火官炎帝真君洞陽大帝寶誥

志心皈命禮。幹元四品。考較火官。運扶幹健。德合離明。居太陽丹天之中。統左府注生之籍。盛德在火。炎帝持衡。功參佐於三元。氣運行於四月。駕赤龍而行南陸。照明熒惑之宮。燭朱陵而顯丹臺。煥赫文昌之運。輝輝朗耀。炳炳照臨。大悲大願。大聖大慈。赤皇上品。三炁火官。炎帝真君。洞陽大帝。南丹紀壽天尊。

《太上三元賜福赦罪解厄消災延生保命妙經》上說:「天下眾生,江河湖海,舟航商賈,風波洶湧,驚惶憂懼,若誦此經,皈依天地水官,水府眾聖,即使風恬浪靜,水途安妥,舟航穩載,繩纜堅牢,所謀順遂,諸聖擁護,萬神賜福。」水官大帝既掌握江河湖海萬靈之事,又主旱澇災害劫數之期,既掌生人,又管亡者,不但能解天災業滿之靈,還能下濟幽扃人鬼之道。

據《太上元始天尊說三官寶號經》,此三位天帝之名及其職掌為:「上元一品賜福天官,紫微大帝;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虛大帝;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陰大帝。」並稱「得道神仙,皆從三官保舉;下方生人,但持三官寶號,能除厄難」。

三官大帝,全稱「玉真天地水府三元三品三官大帝三宮九府應感天尊」,居闕下三元妙緯宮三元總聖宮,是寶闕下上元覃恩府上元一品九炁賜福天官曜靈元陽大帝紫微帝君總真應見天尊、中元覃宥府中元二品七炁赦罪地官洞靈清虛大帝青靈帝君平等應善天尊、下元通濟宮下元三品五炁解厄水官金靈洞陰大帝暘谷帝君法流遠洽天尊的合稱。

《歷代神仙通鑑》雲元始天尊:「復飛身到太虛極處,取始陽九氣,在九土洞陽,取清虛七氣,更於洞陽風澤中,取晨浩五氣,總吸入口中,與三焦合於一處。九九之期,覺其中融合貫通,結成靈胎聖體。正當春一月月望之雷,從口中吐出嬰孩,相好光明。又於秋一月望日,冬一月望夜,復吐出二子。」

「皆天地莫大之功,為萬世君師之法」。後來元始天尊吐氣化成「三官大帝」。北魏時,寇謙之改革天師道,將三官與三元相結合。《古今圖書集成·神異典》卷四六引《蠡梅集》日:「蓋天氣主生,地氣主成,水氣主化,用司於三界。而三時月之望候之。……三元正當三歸宮,故曰三官也。」故以農曆的正月十五為上元,七月十五為中元,十月十五為下元。

《太上說玄天大聖真武本傳神咒妙經注》卷一《因緣經》:「正月十五上元宮主一品九炁賜福天官紫微大帝於是日,同下人間,校定罪福也;七月十五日中元宮主二品七炁赦罪地官清虛大帝於是日同出人間,校戒罪福也;十月十五日,下元宮主三品五炁解厄水官扶桑大帝於是日同到人間,校戒罪福也。」同時,劉宋陸修靜還有「三官所執,生、死、苦考自明法曹」之說。

又與「三清境相」結合,《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四注》卷二《三元品誡經說》:「上元天官隸玉清境,結青、黃、白三氣,置上元三宮,其中宮名元陽七寶紫徽宮,總主上真自然玉虛高皇上帝,諸天帝王上聖大神。中元二品地官隸上清境,結元洞混靈之氣,凝結黃之清而成,其中宮名洞靈清虛宮,總主五帝五嶽諸真人及惜地神仙已得道者。下元三品水官隸太清境,結風澤之氣,凝晨浩之精而成,其中宮號揚俗洞泉宮,一曰青華方諸宮,總水帝揚穀神王,九江水府河伯神仙,水中諸大神及仙籙簿籍。」還和道教元氣說結合,《雲笈七羲》卷五十六:「夫棍沌分後,有天地水三元之氣,生成人倫,長養萬物。」

三官的誕辰日即為三元日,因此從唐宋以來,三元節都是道教的大慶日子。《道德天尊說下元五炁三品水官解厄寶懺》經言:「天皇氏興,玉清分化,太初紀歲,年月日時,甲子會逢,是為上元而九炁以胎;地皇氏興,上清分化,太和紀歲,年月日時,甲子會逢,是號中元而七炁以寓;人皇氏興,太清分化,太光紀歲,年月日時,甲子會逢,是名下元而五炁以涵;三元之所得名,亦三聖之所託始;嗣是德深萬行,因而道貫諸天;威靈恢廓,恩膏普遍,顯神通之種種,大利賴以生生;一門鼎膺帝號,同氣品列上尊。」

《三元品戒經》稱「上元天官隸玉清境,結青黃白三氣置上元三宮,總主上真自然玉虛皇皇上帝、諸天帝王、上聖大神";"中元二品地官者,隸上清境,結元洞混靈之氣,凝極黃之精而成,總主五帝五嶽諸真人,及諸地神仙已得道者";"下元三品水官隸太清境,結風澤之氣,凝晨浩之精而成,總主水帝湯穀神王、九江水府河伯神仙,水中諸大神及仙籙簿籍」。

據南北朝所出之《因緣經》等所載,三官大帝的主要職責是於三元日考校人間善惡,給以罪福,曰:「正月十五日,上元宮主一品九氣賜福天官紫微大帝,於是日……同下人間,校定罪福也;七月十五日,中元宮主二品七氣赦罪地官清虛大帝,於是日同出人間,校戒罪福也;十月十五日,下元宮主三品五氣解厄水官扶桑大帝,於是日同到人間,校戒罪福也。」

《太上洞玄靈寶三元品戒功德輕重經》《太上太玄女青三元品誡拔罪妙經》,即具述三官大帝分設三宮三府三十六曹以考校世人之事。元代所出之《太上洞神三元妙本福壽真經·開明三景章》曰:「三元帝君職任宰御,巡歷考校,凡仙官真人天神地祇,水母三界萬靈君臣人物善惡,悉主隸焉。」

據《太上洞玄靈寶三元玉京玄都大獻經》記載,「一切眾生,皆是天地水三官之所統攝。」十一月冬至一陽生,正月三陽生,三陽而成乾。乾者,天之用也。正月十五,天炁圓滿。天官大帝考較大千世界之內,錄籍十方國土之中。天炁主生,天官大帝校錄天人,標提功過,屆三陽而賜福,合九炁以流輝,所以正月十五上元校錄賜福而澤被眾生。

五月夏至一陰生,七月三陰生,三陰成坤。坤者,地之用也。七月十五,地炁圓滿。地官大帝主管三界十方九地,地炁主成,五嶽八紘之類,會校錄於慶生;九幽三府之流,願關宣而赦罪。削愆尤於動植,得遂生成;施善利於飛潛,鹹臻寧晏。故而,七月十五中元校錄赦罪而澤被眾生。

十月建亥,亥屬北方,北方屬水,水炁主化,天一生水,水至純而至清,凡迎真請聖,必先用水滌蕩壇場,水有蕩穢去兇之效。十月十五,水炁圓滿。水官掌管江河水帝,萬靈之事,水炁主化,水官大帝定川源之品匯,考江海之威靈。會五炁於建生,無幽不燭;遵群倫之解厄,有願皆從。故而十月十五校錄解厄而澤被眾生。

因此,三官大帝是元始天尊引用天地間的陰陽此消彼長,調伏天地水炁,為眾生賜福赦罪解厄的慈悲象徵。同時,三官大帝在道教信仰中,不僅僅是普遍尊奉的神祇,更是道教天地水三界的象徵,表徵三界救拔眾生,以調伏陰陽歸於太極。故而,在《三官總誥》稱,「唯三聖人,乃一太極」。

據《無上秘要·洞真八素經》記載,元始靈寶、五老尊神、諸天帝皇、妙行真人常在正月、三月、五月、七月、九月、十一月會於上上三天靈都宮元陽紫微之臺,集算天元,推校運度,諸天各下天帝太一使者日月星宿部,三官考召,五嶽四瀆、河海大神周行天下,莫不紏察功過,揀擇種人。

三官大帝,總九官二十七府、百二十曹,主領鬼、神、人。天地水三官,合為九署,及九海、三河、十二川源之中生死圖籍,無淵無底,無極神仙、一切神靈。左主生事,右主死事,有功書左府青簿,有罪書右府黑簿,若罪中涉福,福中涉罪,則不專一曹也。得道奉中宮,有功奏左宮,有罪奏右宮,每到三元八節日,絕滅惡根也。

上元天官置三宮三府三十六曹,中元地官置三宮三府四十二曹,下元水官置三官三府四十二曹,天地水三官九宮九府一百二十曹。三品相承,生死罪福,功過深重,責役考對,年月日限,無有差錯。其學仙善功,行惡罪報,各隨所屬考官,悉書之焉。天地水三官,各各別置宮府曹署,亦無限數,皆是支流別號,禁察司罰之官,糾諸功過罪惡之人,列言正曹。一百二十曹,是天地水正曹也。

人身中亦有三宮六府百二十關節,三萬六千神。人身行惡,身神亦奏之三官。人身行善,則度其仙名。生死罪福,莫不先由身神,影響相應,在乎自然也。人稟氣而生,氣結成神,人能養氣,神則長在,內思守真,真不離身。有得太玄延生之符,三萬六千神則結氣而見形,共舉人身,白日登天,馳騁雲駕,升入虛空。喪精失氣,萬神奔落,神遊氣散,空屍形亡也。

三元應化

上古時期堯帝定四時制年月、舜帝拓荒墾地、大禹治水有功,在堯、舜、禹的治理下,人民安居樂業,從此展開了華夏名族的文明,對於後世之影響也極其深遠。所以,在民間信仰中,認為三官大帝應化為人間的三位聖君,奉他們為三官大帝的化身。根據他們不同的特質,稱堯為天官大帝的化身,主宰眾生的善惡,曰賜福;稱舜為地官大帝的化身,主宰三界,曰赦罪;稱禹為水官大帝的化身,主管水域萬靈,掌鬼神之籍,錄眾生功過之條,曰解厄。

三官手書

三官手書源遠流長,自老祖天師創教以來,即以「三官手書」教化教民並傳播教法,史書記載老祖天師創教時「不喜施刑罰,欲廉恥治人,乃立條制,使有病者皆疏記生身以來所犯之事,乃手書投水中,與神明共盟,不得復犯法,當以身死為約。於是百姓計愈,邂逅疾病輒當首過,一則得愈,二使羞慚,不敢重犯,且畏天地而致」。

後至張魯天師時此法廣泛流傳,《三國志·張魯傳》中記載「師君」張魯「雄據巴漢垂三十年」,裴松之注引《典略》,言其為病者請禱時,曰:「請禱之法,書病人姓名,說服罪之意。作三通,其一上之天,著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謂之三官手書。」信道之士,通過三官手書自述其過錯,懺悔反省,則可消災解厄,身體康健。

三官鼓筆

《九天生神章》中有「三官鼓筆,料別種人」之句,《玉樞經》則有「三官鼓筆,太乙移文」之句。其中的「三官」指的即是三官大帝,而「鼓筆」二字,是鳴鼓和注筆的略稱。鳴鼓,即三官大帝各有一面雷鼓,當三元日考校開始之前,先鳴雷鼓。接著,三官大帝會同九署各曹局進行檢校。檢校完畢後,有惡之人的名字將被寫入「黑簿」,削祿奪壽,故而,道經之中,以「鼓筆」二字代稱三官大帝的檢校、審判。

道教信仰認為,人的壽命、禍福是自我所造因果業報與祖先承負的共同集合而定,因此天尊與天尊才循循善誘世人,普應發心改惡修善,避免「三官鼓筆」、「名登黑簿」而遭致不幸。故於今日,可虔誠誦念三官寶誥,水官寶誥,懺悔自己過去的種種過錯,希求大帝寬佑,自然禍去福靈。

一、三官大帝的神職及居所

天官大帝,隸屬玉清境。天官由青黃白三氣結成,總主諸天帝王。每逢正月十五日,即下人間,校定人之罪福。故稱天官賜福。

地官大帝,隸屬上清境。地官由元洞混靈之氣和極黃之精結成,總主五帝五嶽諸地神仙。每逢七月十五日,即來人間,校戒罪福,為人赦罪。釋放幽冥業滿之靈。

水官大帝,隸屬太清境。水官由風澤之氣和晨浩之精結成,總主水中諸大神仙。每逢十月十五日,即來人間,校戒罪福,為人消災減厄、解冤釋結。

三元聖父,衝虛明哲天尊。三元聖母,淑德一氣元君。上元道化,唐大將軍。中元護正,葛大將軍。下元定府,主宰正月十五日,上章表詞,校籙齋素仙官。中元覃佑府,主宰七月十五日,上章表詞,校籙齋素仙官。下元通濟府,主宰十月十五日,上章表詞,校籙齋素仙官。三宮九府,三百六十,應感天尊。

二、三元門下的科司和神仙

在道教三官信仰中,三元體系中有三元都會府,三元妙緯宮,三元紀訊司,三元掛號科,三元攜名府等眾多科司,有女青真人、明羅真君、赤腳大仙、救苦大仙、焦朱唐三大府使、都催符使、掌福注祿仙官、執掌仙官、財庫仙官、瓊林寶庫仙官、司事仙官、考校曹官、掌劫運諸仙曹官、諸官掾吏、城隍土地、傳奏功曹、值日符使、三宮九府一切威靈等等。下面主要介紹一下常見的幾位神仙:

三元麾下上元洞清宮上元道化明曜妙感真君、中元洞彰宮中元護正丹輝妙道真君、下元洞靈宮下元定志符應妙道真君,總號「三元統御唐葛周三大將軍」,居三元洞和宮。另有,三元總局考校百二十曹大權真宰(居三元曹局)、三元總錄三百六十應感天尊(居三元總錄院)、三元考校女青真人(女青天律府)等。

據《搜神記》載,三元統御唐葛周三大將軍曾是周厲王的三位諫官。因王好畋獵失政,三官諫曰:「先王以仁義守國,以道德化民,而天下鹹服,未聞禽荒也。」迭諫弗聽,三官棄職南遊於昊,昊王大悅。會楚兵侵昊,王甚憂之,三官進曰:「臣等致身以死事大王自有安邦之謀,大王無慮。」三官迎敵各用神策,楚降,昊王遷賞三官,拜辭奏曰:臣等客臣也,不敢受賜。後知厲王薨,宣王立,復歸周國。宣王錫責甚厚,仍其爵位。後救太子靖王降五方使者,及非災橫禍,宣王遷三官於東衰,撫治安慰民受其賜,商請其資所至無乏,其國大治,三官既升加封侯號。

唐宏字文明孚靈侯,七月廿一誕。葛雍字文度威靈侯,二月十三誕。周武字文剛浹靈侯,十月初二誕。宋祥符元年真宗東封岱嶽,至天門忽見三仙自空而下,帝敬問之。三仙曰:「臣奉天命護衛聖駕」。帝封三仙曰:「上元道化真君,中元護正真君,下元定志真君,同判岱嶽冥司。」贊曰:應變之聖,道德之君。辭周寄昊,濟世救民。周而烈極,昊封客臣。宋遇真宗,天門顯身。帝親問之,方得其因。唐葛周氏,天地水神。上奉王詔,保駕聖明。御製妙贊,敕載姓名。祠封太頂,號建三靈。

1、女青真人

道教經典中,專講女青的經典有《太上太玄女青三元品誡拔罪妙經》三卷。唐朝王懸河《三洞珠囊》卷六引「太玄都中宮女青律」;《上清道類事相》卷二引「太玄都中宮女青律文」;唐朝朱法滿《要修科儀戒律鈔》卷一引「女青律」;《雲笈七籤》卷四也引「太玄都中宮女青律」;而《枕中經》文末以「急急如太上女青詔書律令」結尾,這些都證明女青在道教中影響較大的神仙,「女青律」是很有影響的道教戒律。那么女青真人到底是做什麼的?

《太上太玄女青三元品誡拔罪妙經》中有,對於遭受疾病、咒詛、邪魔、瘟疫等災害之家,只要禮誦此經,災禍自愈,並能夠得福無量。另外,《女青鬼律》是太上大道君所制訂的,由女青真人傳述眾人。由此可見,女青真人既是道教的使者,又掌管玄都中宮鬼律,所以她就具有強大的鎮伏萬鬼的威力。買地券、鎮墓文的功能就是鎮伏邪魅,讓死者的鬼魂不要復連家人,不要幹犯生者。而買地券、鎮墓文稱女青名號,正是藉助於她的這種鎮鬼威力。

2、赤腳大仙

赤腳大仙是漢族民間和道教中的仙人,相傳他總是在四處雲遊,以其赤腳裝束最為獨特,漢族民間傳說中他常常下凡來到人間,幫助人類剷除妖魔。他性情隨和,平常以笑臉對人,對有心向善的妖怪也會網開一面,但對邪惡妖怪卻從不留情,雙腳就是他的武器,曾經降服眾多妖魔,是天下妖怪的剋星。據說赤腳大仙身上帶有不屬於六界的異寶,令他不懼百毒。

3、救苦大仙

誦持過《太上三元賜福赦罪解厄消災延生保命妙經》的人,都會發現救苦大仙在其經中的地位。如果救苦大仙不是在大羅天上九氣紫微天宮,集會三元天地水官,三界四府眾聖曹官,考較司同諸仙眾講說經法救拔眾生,就可能不會有《三官經》流世。由此可見,救苦大仙在三元門下的地位。

道教將三官大帝誕辰訂為三元節,上元正月十五日祭拜天官,中元七月十五日祭拜地官,下元十月十五日祭拜水官。信徒祈求天官賜於福壽,祈求地官赦罪祛疾,向水官祈求消災解厄。此外,臺灣民間也將天官視為福、祿、壽三仙之福仙,由於天官是賜福紫微大帝,因此又以天官為福星,比如,北管扮仙戲《天官賜福》即將天官視為賜福之神。

中國臺灣省民間俗信三界公之地位僅次於玉皇大帝,民間常在神龕前梁懸吊「三界公爐」祭拜三官大帝,祭拜神明前必先膜拜三界公之後再拜家中所供奉諸神,意謂三官大帝神格高於其他諸神。

三界公信仰是民間對天、地、水三界之崇拜,也反映人民對自然界的感恩之心,蒼天覆蓋萬物護佑生靈,大地生成五穀負載萬物,水源供給養份培育生命,因此民眾對天、地、水均存敬畏之心。中國臺灣省民間三界公崇拜反映中國臺灣省人民的宇宙論,人類生存於天、地、水三界而無以為報,因此藉由三界公信仰表現民眾對宇宙自然的感恩之情。

太上元始天尊說三官寶號經:

爾時 元始天尊。在大羅天上。八景宮中。與諸天神王。日月星宿。上聖高真。無極聖眾。說無上至真妙法。有壹真人名曰赤腳大仙。越班而出。擎拳長跪。上白天尊曰。下界人民。或有水火刀兵。疾病生產。鬼魅精邪。天羅地綱。壹切厄難。何由救免。天尊言。得道神仙。皆從三官保舉。下方生人。但持三官寶號。能除厄難。悉皆消滅。吾今受汝。下世流傳。人間看誦經者。得福無量。消壹切厄。

即說寶號曰:「北極玄穹,紫微帝庭。泰山岱嶽,水國清冷。綱維三界,統御萬靈 三元較籍。善惡攸分。齊戒禮誦,無願不成。消災赦罪,請福延生。至真妙道 ,功德無邊。大悲大願,大聖大慈。上元壹品,賜福天官,紫微大帝。中元二品,赦罪地官,青虛大帝。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陰大帝。三元主宰,三百六十,感應天尊。女青真人,考較曹官。爾時赤腳大仙。與諸天神王。真仙人眾。聞說寶號。皆大歡喜。作禮而退。信受奉行。

三元三品三官大帝總誥

志心皈命禮。唯三聖人。乃壹太極。普受浩劫家之命。鼎膺無量品之褒。紫微清虛洞陰。總領功過。賜福赦罪解厄。溥濟存亡。道冠諸天。恩覃三界。大悲大願。大聖大慈。三元三品三官大帝。 三宮九府感應天尊。

(贊)三元擁護。萬聖同明。赦罪解厄。消災障功。德廣無邊。福壽增延。賜福降吉祥。 三官赦罪天尊。

舊時各地有三官廟、三官殿、三官堂。以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為三官生日。清顧鐵卿《清嘉錄》卷一云:「遇三元日,士庶拈香,駢集於院觀之有神像者。郡(指吳郡--引者注)西七子山有三官行宮,釋氏奉香火,至日,輿舫絡繹,香湖尤盛。歸持燈籠,上御「三官大帝」四字,紅黑相間,懸於門首,雲可解厄。或有人以小杌插香供燭,一步一拜至山者,曰拜香。」

相關焦點

  • 道教中幽冥地府的主宰「北陰酆都大帝」,掌管人間的什麼禍福?
    陰間泛指亡魂所在的空間,因而不局限於地府,甚或可能和地上人間在空間上重合而人無法感知;地獄特指囚禁和懲罰生前罪孽深重的亡魂之地,可以說是陰間地府的監獄和刑場;而一般人死後在地府仍可能含笑九泉,像在人間生活一樣,上善之人死後甚至成仙成神榮入天堂。
  • 道教的生神上帝和神霄九宸上帝是指哪幾位尊神?掌管人間什麼禍福
    赤明之法,胎結中黃,炁周二十七度,兆胚有億化之神。變位三才,衝和成形。三十六度,金炁育魄。四十五度,天一太一育魂。五行備位,五臟生華,上生泥丸九宮,中化三元六腑,色華九彩,乃全人形。九月,天數八十一周,地數三十六足,胞胎九炁全功,上應九炁九天。
  • 道教神仙:「家宅六神」中的廁神指的是哪一位神仙?看完長知識了
    道教作為土生土長的傳統宗教,它與傳統文化息息相關,春節期間的很多傳統民俗都包含了大量的道教元素在裡面。在前面幾期,小編為大家介紹了過年期間,道教神話中的天庭神仙跟隨玉皇大帝紛紛下界凡間,考校世人的功過,年後又跟隨玉皇重回仙界,神仙的這種行為同時也體現了道教「普天同慶」的思想。
  • 道教中赫赫有名的上古四大女神指的是哪四位尊神?其中有西王金母
    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以「道」為最高信仰。東漢道教由祖天師張道陵正式創立,距今已有1800年歷史。道教與中華民族同呼吸、共命運,道教的歷史與中國歷史緊密相連。道教是敬天法祖的多神崇拜宗教,道教崇奉的神靈種類繁多。其中有四位赫赫有名的上古女神,分別是哪幾位呢?下面給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
  • 道教信仰中的六御,分別是哪幾位呢?其中有金闕至尊玉皇大帝
    玉皇大帝四御為道教天界尊神中輔佐「玉皇大帝」的四位尊神,所以又稱「四輔」。大羅金闕四御四皇上帝,他們的全稱是:中天紫微北極大帝、南極長生大帝、勾陳上宮天皇大帝、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祇。六御大帝四御為道教天界尊神中輔佐「玉皇」的四位尊神,所以又稱「四輔」。他們的全稱是:中天北極紫微大帝、南極長生大帝、勾陳上宮天皇大帝、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祇。
  • 道教三寶、七寶與八寶分別指的是什麼?一般人很少知道
    道教歷史源遠流長,自東漢張道陵正式創立道教以來,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道教的發展過程中一直與中華傳統文化息息相關,在日常生活中都有道教元素的存在。本期就來跟大家一起聊聊道教的「三寶」、「七寶」與「八寶」。道教三寶何謂道教的三寶呢?
  • 道教中的「月神太陰皇君和太陽神太陽帝君」,掌管人間的什麼禍福
    十一曜在道經中一般稱作「十一曜星君」或「十一曜真君」,指太陽帝君、太陰元君、木德歲星星君、火德熒惑星君、金德太白星君、水德辰星星君、土德鎮星星君、神首羅睺星君、神尾計都星君、天一紫炁星君和太一月孛星君。其中有兩位赫赫有名的星君,分別是月宮太陰皇君和日宮太陽帝君。下面給大家祥細的介紹一下。《紫微玄都雷霆玉經》所說:「日宮太陽帝君,雷霆賴以威。月府太陰皇君,雷霆賴以神。
  • 西遊記:道教中的「3清」分別是哪3位神仙,3人誰是老大呢?
    一、元始天尊講三清的最高神是元始天尊,是比較流行的說法,現在一般的道觀,三清的位是左是靈寶天尊,中位是元始天尊,右邊是道德天尊。一看,大家就很容易看出來是中位的元始天尊為三尊之尊。元始天尊訖今所能見到的最初的記錄是晉代道士葛洪的枕中書,書中記述在天地未分之前,有元精氣,其號叫元始天王。
  • 民間及道教名氣最大的重要神仙都是誰?
    道教是典型的多神教,神系紛繁複雜,神祇數量極多。現今道教神仙主要有四大體系:正統道教神系、民間信仰神系、上古神話神系、神魔小說神系。在道教最高規格的羅天大醮儀式中,會恭請3600位神仙。下面介紹一些道教及民間信仰中名氣較大、知名度較高的重要神仙。
  • 道教中的「五文昌」指的是哪幾位?其中有文昌帝君和關聖帝君
    五文昌,又稱「五文昌夫子」、「五文昌帝君」,是道教奉祀的五位神明,分別是:「文昌帝君」、「魁鬥星君」、「朱衣神君」、「純陽帝君呂祖仙師」、「文衡帝君關聖帝君」。相傳此五神皆有護持文運之職能,而成為士人學子敬奉的對象,故合稱「五文昌」。各地或有加奉「至聖先師」、「倉頡先師」等神聖者。
  • 別再信什麼鴻鈞老祖創始元靈了,來看一看正統道教中的那些神仙們
    《太平御覽·天仙》「飛行雲中,神化輕舉,以為天仙,亦云飛仙」。道教典籍中常有「神仙」、「仙人」、「神靈」等稱謂。道教的「神仙」數以千計,下面就道教信仰中主要常見的神仙介紹給大家。三 清三清,總稱為「虛無自然大羅三清三境三寶天尊」,指道教所尊的玉清、上清、太清三清勝境。也指居於三清仙境的三位尊神,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
  • 道教最高尊神三清三境三寶天尊,道寶經寶師寶,無極而化生三界
    三清三境三寶天尊,道教的三位至高神。總稱為「虛無自然大羅三清三境三寶天尊」,指道教所尊的玉清、上清、太清三清勝境,也指居於三清勝境的三位尊神,即:玉清聖境無上開化首登盤古元始天尊、上清真境玉晨道君靈寶天尊、萬教混元教主太上老君道德天尊。《崆峒問答》曰「玉清、上清、太清。乃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之義,三清代表大道生成規律。
  • 道教上清派祖庭茅山,上清派祖師「三茅真君」指的是哪三位尊神?
    二、歷代敕封齊梁·陶弘景編定之《真靈位業圖》,即稱大茅君茅盈為「司命東嶽上真卿太元真人茅君」,列上清左位;稱中茅君為「句曲山真人定祿右禁師茅君」、「右禁郎定祿真君中茅君」,列太清左位和第六中位;稱三茅君為「三官保命小茅君」,列第六左位。宋太宗和宋真宗、徽宗、理宗等屢有加封。
  • 道教中的「四海龍王和四瀆神」指的是哪幾位?何為「龍生九子」
    常見的有九位龍王,使其澤瑞下界,滋養下界生靈。九位龍王為:五帝龍王【陸地、天】一共五位,記載於《龍王品》。四海龍王【海洋】一共四位,記載《太上洞淵神咒經》。由於四海龍王是海洋之神,遠離天界,在神靈中身份比較特殊,保持著較大的自治性,天宮對其海洋之事,一般任其自治。龍王育有龍子龍孫,安居下界。龍王,民間所信仰的神祇之一,並在發展過程中受到道教神仙譜系的影響。
  • 仰啟雷霆都司將,威震天庭的「雷霆三帥」是指哪三位尊神?
    仰啟雷霆都司將,威震天庭的「雷霆三帥」是指哪三位尊神?在道教的雷部元帥中,有三位名聲顯赫的元帥,他們是鄧元帥、辛元帥、張元帥,這是最早見於道經的雷部元帥。五雷都司之下,各擁有一大批神兵天將,不過,在眾多雷部神靈之中,最為著名的是九天欻火律令大神炎帝鄧元帥鄧伯溫、三十六天雷霆大都督青帝天君辛元帥辛漢臣、飛捷報應真君張元帥張元伯,道書稱之為雷霆三帥。
  • 道教中五嶽大帝,分別是哪幾位?其中有泰山府君東嶽大帝
    五嶽大帝是古代中國道教信仰中的五位尊神,分別指東嶽大帝、南嶽大帝、西嶽大帝、北嶽大帝、中嶽大帝。這五位神仙也是古老的中國民間信仰。其信仰源於中國古代的山川崇拜,古人認為山清水秀,雲纏霧繞,地大物博,高峻雄偉,神秘莫測,令人敬佩。於是人們祀之為神,頂禮膜拜。五嶽大帝是指東嶽大帝、南嶽大帝、西嶽大帝、北嶽大帝、中嶽大帝。
  • 道教中的主要尊神有哪些?附北京白雲觀歷代藏畫鑑賞
    三清三境三寶天尊,道教的三位至高神。總稱為「虛無自然大羅三清三境三寶天尊」,指道教所尊的玉清、上清、太清三清勝境,也指居於三清勝境的三位尊神,即:玉清聖境無上開化首登盤古元始天尊、上清真境玉晨道君靈寶天尊、萬教混元教主太上老君道德天尊。《崆峒問答》曰「玉清、上清、太清。乃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之義,三清代表大道生成規律。一氣化為三,三合為一,用則分三,本則常一。
  • 道教三寶、七寶、八寶,各指什麼?
    道教是中華大地上土生土長的一種宗教,民間的許多傳說如八仙過海、西遊記等都充斥著道教元素。下文中筆者就簡單介紹一下道教中的三寶、七寶與八寶。"三清""四御""八仙"是道教中為人所熟知的神仙,而三寶、七寶、八寶則是從"三清""四御""八仙"衍生出的道教名詞。
  • 道教神仙體系之太歲、功曹、靈官、雷神
    五百靈官的5位統帥,便是五顯靈官,也稱靈官大聖華光五大元帥。五大元帥中之最尊者為都天靈官王善,也稱豁落火車王靈官;又說他是雷部尊神,故又稱為太乙雷聲應化天尊。功曹功曹,也稱四值功曹,為道教所奉值年、值月、值日、值時的神。值年神明叫太歲,月日時的輪值神則叫功曹。功曹本來是我國古代的一種不大的官職,後來就被運用到道教的神話中,作為玉皇大帝的下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