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三境三寶天尊,道教的三位至高神。總稱為「虛無自然大羅三清三境三寶天尊」,指道教所尊的玉清、上清、太清三清勝境,也指居於三清勝境的三位尊神,即:玉清聖境無上開化首登盤古元始天尊、上清真境玉晨道君靈寶天尊、萬教混元教主太上老君道德天尊。
《崆峒問答》曰「玉清、上清、太清。乃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之義,三清代表大道生成規律。一氣化為三,三合為一,用則分三,本則常一。道化為三清,三清合體為道。
1、大道為造化之根。無極大道化生太極陰陽五行之炁,大道一生二生三化生萬物,故尊稱大道為:三清道祖。大道為萬物之祖宗。
2、大道為教化之本。萬物化生之後沉淪起伏,三清道祖立三洞經教予以教化救渡,故尊稱大道為:三清三寶天尊。大道為萬物之教主。
3、大道為萬物之主。萬物化生之後,大道化為三界十方萬物之真宰,維持時空秩序和乾坤綱紀,故尊稱大道為:上帝。大道為萬物之主宰。
三清道祖(創世)、三清教主(教化)、玉皇上帝(統管),神權、教權分離,妙一統元。
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
何謂「道」
原夫渾淪之未判,神靈之未植,而為冥妙之本者,「道」也。大道,莫窮其根本,莫測其津涯,而有大聖人稟之而於其間。故謂之「無始」者,即「太上」也。太上生乎「無始」,起手「無因」,為萬道之先,元炁之祖也。無光無象,無色無聲,無宗無緒,無師無上,幽幽冥冥,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彌綸無外,故稱「大道」。
太上老君(大道)
太上老君者,大道之主宰,萬教之宗元,出乎太無之先,起乎無極之源,終乎無終,窮乎無窮者也。
道教最高信仰是「道」又稱「太上無極大道」,「道」無始無終、無形無相、無邊無際、無師無上的永恆存在。
太上為道之祖,在乎三清之前,象帝之先!太上乃清靜虛無之神,玄元至德之尊,稱名曰「道」。
太上老君曰:道出於無形,無名無聲,無色無味。淡然以虛無為宗,自然為生,以清微玄元之氣為本,有無極之功。無表無裹,亦無上下,無有前後,靜為一體,先天地而生。其要妙廣遠瀰漫,不可得名,故字之曰道。
太上老君,元炁之根,造化真宗,體任自然。自然者,道也。強為之容即老君。以虛無為道,靈元為性,清空寥廓,晃朗太玄,含孕於空洞寥落之外,莽蕩玄虛之中,寂寞無裡,不可稱量。
《老子想爾注》:「道」散形為氣,聚形為太上老君。道就是太上老君。太上散形為混沌元氣,聚形為無極大道。或言虛無,或言自然,或言無名,皆同一身。」
太上老君,生年無始,起手無因,為萬物之先,元氣之祖。鴻洞演律於無光象聲色微始之中,自然而生。
盤古生太極,兩儀四象循;萬教都領袖,太上化一氣。
道德天尊(道生三)
元始天尊(道生一)
靈寶天尊(道生二)
太上老君就是道,老子就是德,體用合一,道德可並提;天人合一,太上老君老子並稱。太上老君無形不可見,老子有形可以顯。所以,道生萬物,也就是太上老君生萬物。
太上老君天上第一,太上道祖化身老子天下第一
老君無形無相,無始無終,名曰「大道」,無極至尊,道不可見。
老子有形有相,老子是指「玄德」,名「道德天尊」,德可以顯。
老君老子並提,道德並舉,道顯現的就是——德。
「大道」虛無自然,沒有名字,強名曰「道」,「大道」是太上老君的稱號。
農曆二月十五日,是道祖太上老君降聖之辰,太上老君,又稱太上道祖、無量玄玄、道祖、太上無極大道。
萬教之祖 太上老君(道祖),道祖,盤古生太極,兩儀四象循。 萬教都領袖,太上化一氣。道祖太上老君,鴻蒙鐵師元陽上帝無量玄玄,大道 散形混沌元氣 清者濁之源,動者靜之基。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清靜經》聚形,無極道身。
在道教的三清殿中,供奉: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其中道德天尊塑像居元始天尊右位,手執蒲扇,居住大羅天上太清仙境。
道經記載,道祖老君上處玉京,為神王之宗;下在紫微,為飛仙之主。道德天尊是道教最高尊神三清天尊之一,道祖常常分身降世,傳教度人,弘揚道法。
道祖無始無終,生天生地,為教化眾生降聖成凡,世號老子(公元前1301年2月15日卯時生),度人無數,屢世為王者之師,傳授的《道德經》雖僅五千字,但包含了天地、宇宙、人身的大智慧。因其傳下道家經典《道德經》,故稱老子為道德天尊,也被道教奉為道祖。也因此每年農曆二月十五日為道教道祖老君的聖誕。
太上老君者,大道之主宰,萬教之宗元,出乎太無之先,起乎無極之源,經歷天地,不可稱載,終乎無終,窮乎無窮者也。其隨方設教,歷劫為師,隱顯有無,罔得而測,然垂世立教應現之跡,昭昭然若日月。
為皇者師,帝者師,王者師,假名易號。立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隱聖顯凡。
萬教內中道獨尊,上古原是天地根,生人生仙生世界,立玄化胡定乾坤。
宋仁宗御贊曰:大哉至道,無為自然。劫終劫始,先地先天。含光默默,永劫綿綿。東訓尼父,西現金仙。百王取則,累聖攸傳。萬教之祖,玄之又玄。
青牛西逝,西化金仙成佛,大地作獅子吼。紫氣東旋,東度尼父成聖,致有猶龍之嘆。
生從無始,代屬周王。化身復現,釋迦問禮,猶聞孔子。萬教之祖,玄之又玄。太上體自然而然,在乎三清之前,象帝之先。即道也。
道與三清
太上老君乃元氣之祖,萬道之祖先,乾坤之根本,天地之精源,太無之中,凝自然之真而為體,廣大無邊,應化莫測,非陰非陽,能微能彰,不古不今,不存不亡,常於無量劫運之端,太初、太易(先天五太)之前,肇布玄元始(三清)而生太極。
鴻蒙未分之時,虛無一點靈氣結成一團元光。
第一化先天教主(玉清聖境)元始天尊。
第二化(上清真境)玉宸道君靈寶天尊。
第三化太清聖主(太清仙境)道德天尊。
此乃道生一。一生化二。二生化三。三生化萬物。陰抱陽。生天地。生仙佛。生聖。生賢。倶以從道而生。生生化化。無極無窮之妙哉。
太上老君開闢天地的歷史(無極過渡太極):洪元混元太初太始太素混沌九宮元皇太上皇伏羲女媧神農......
道教三清原指「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三位尊神,道德天尊全稱為——太清境大赤天道德天尊,簡稱道德天尊,道德天尊是太上老君的分身之一,第三化。或說道德天尊化身老子。
太上老君是道教最崇奉的至尊之神,《老子想爾注》明確告訴世人:太上老君就是道,道就是太上老君。
太上老君分身無數。分身包括盤古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真武大帝、老子、廣成子等。
《雲笈七籤》又用之以寫三清之產生,「原夫道家由肇,起自無先,垂跡應感,生乎妙一,從乎妙一,分為三元,又從三元變生三氣,……三元者,第一混洞太無元,第二赤混太無元,第三冥寂玄通元。從混洞太無元化生天寶君,從赤混太無元化生靈寶君,從冥寂玄通元化生神寶君。」
既然三元變生三氣,又化生三位天神,此三位天神自然即為三氣所化或為三氣之體現者。這三位天神實即後世所稱之三清尊神。故後世有」一炁化三清「之說,表明」炁「是構造道教最高神的基本要素。同樣,最高神之下的眾神仙,也由「炁」所構成。如「玉帝,在道教即三清之化。」即三清祖氣所化,「五老上帝者,五氣之根宗,五行之本始也。表明玉皇大帝、五老君(五方五老上帝)的「炁」是直接源自根宗。
老君曰:吾自混沌之中,無始劫前,號曰元始天尊,創三十六天,三界十方九地,及萬千世界, 創世之初,名曰上古,上古之人,人心淳樸,懷道抱德,不貪不欲,各足於身。但用至誠,即能得道;夫敬婦愛,以合陰陽,妻賢子孝,即合天心。下古之人,人心矯詐,惟求財寶,不識因緣,賤命重財,貪淫戀色,夫婦不睦,破國亡家,內懷萬惡,外結兇狂,相繼滅亡,未曾自悟。 吾憫眾生,分身下界, 為度眾生,歷劫演化,隨方設教,教名不一,吾於東方,即立東方之教,吾於西方,即立西方之教,觀其習俗,因人施教,教人孝悌,以盡人倫,教人禮儀,相互恭敬,教人誠信,以明廉恥,教人仁慈,敬愛萬物,教人明理,以辨是非,教人守義,以盡忠心,教人智慧,能知取捨。法有千萬,得一是道,天下萬教,源歸大道, 吾勸後輩門人,不可己是人非,宗。源一體,教化痴愚,不爭養福,不貪養祿,以儉養徳,以仁養心,以敬養慈,以義養孝,以博愛養天下萬物。
三清三境三寶天尊總誥
志心皈命禮
道寶經寶師寶,玉清上清太清。一炁流行,三尊應化。涵光默默,不言而運行四時。正色空空,無極而化生三界。大羅天上,金闕宮中,虛無自然,三清三境三寶天尊 。
玉清元始天尊寶誥
志心皈命禮
三界之上,梵炁彌羅,上極無上,天中之天。鬱羅蕭臺,玉山上京。渺渺金闕,森羅淨泓。玄元一炁,混沌之先。寶珠之中,玄之又玄。開明三景,化生諸天。億萬天真,無鞅數眾。旋鬥歷箕,回度五常。巍巍大範,萬道之宗。大羅玉清,虛無自然。至真妙道,元始天尊。
上清玉宸道君靈寶天尊寶誥
志心皈命禮
居上清境,號靈寶君。祖劫化生,九萬九千餘梵炁。赤書煥發,六百六十八真文。因混沌赤文而開九霄。紀元洞玉曆而分五劫。天經地緯,巍乎造化之宗。樞陰機陽,卓爾雷霆之祖,大悲大願,大聖大慈。玉宸道君,靈寶天尊。
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寶誥
志心皈命禮
隨方設教,歷劫度人。為皇者師,帝者師,王者師,假名易號。立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隱聖顯凡。總千二百之官君。包萬億重之梵炁。化行今古,著道德凡五千言。主握陰陽,命雷霆用九五數。大悲大願,大聖大慈,太上老君,道德天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