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貓「成就」上消化道梗阻已做胃切開手術 尚未渡過危險期

2020-12-02 封面新聞

封面新聞記者 楊雪

2018年2月24日下午,杭州動物園飼養員發現大熊貓「成就」出現行為異常,主要表現為食量減少和倦臥,動物飼養管理人員和獸醫第一時間趕到現場進行檢查,並將相關信息通報給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經過杭州動物園和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雙方團隊的分析,初步診斷為大熊貓排粘反應。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要求杭州動物園密切觀察大熊貓「成就」的所有行為,並將情況隨時通報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

2月25日早上,大熊貓「成就」排出膠凍樣粘液便後仍無食慾,精神狀態變差,經與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協商後,按消化道功能紊亂進行對症治療。(在大熊貓日常飼養中,個別大熊貓因為排粘反應比較強烈,也會出現因為排粘液兩三天都不吃不喝的現象)杭州動物園立即成立醫療小組,並落實24小時值班制度,安排專人詳細記錄「成就」的行為表現和吃食排便情況。

2月26日晚上,大熊貓「成就」再次排出膠凍樣粘液便,但仍然拒絕食竹,杭州動物園立即向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通報情況,並邀請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專家來杭州動物園,共同診斷與治療。

2月27日上午,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第一批專家抵達杭州動物園,隨即召開會議研究診療方案。2月27日至3月1日,每天早上8:30,由治療團隊召開診療分析會,分析前一天治療情況並布置當天診療方案。期間,杭州動物園還邀請浙江大學動物醫院專家、上海野生動物園專家對「成就」開展了B超、X光等檢查,結合生化檢測,初步診斷為消化道通暢不夠。通過3天的針對性治療,「成就」病情仍沒有實質性好轉。

3月2日早上,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第二批專家到達杭州動物園後,立即組織開展診療分析會,根據「成就」的行為表現、前期檢查結果和治療後動物反應情況,基本判定為上消化道梗阻。

為進一步確診梗阻部位,3月2日下午,治療團隊赴浙江大學附屬邵逸夫醫院,與醫院專家再次進行會診,並通過B超和腹腔鏡探查,「成就」最終被確診為:急性胃擴張伴胃大量積食瀦留。由邵逸夫醫院、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和杭州動物園三方商討後,確定對「成就」採取胃切開術排除胃積食瀦留治療方案。手術從下午17:00開始,歷時4小時後順利完成,術後及時運回杭州動物園進行專門的術後治療與護理。

結合本次手術特點和大熊貓習性,術後7天內必須禁食,所有營養物質完全依靠靜脈輸入,且必須在全身麻醉狀態下完成,更為嚴重的是:其一,大熊貓麻醉清醒後,隨時可能撕開腹部縫合線,引起腹部縫合口裂開,導致手術失敗;其二,胃切開術可能面臨縫合瘻,導致胃內液體漏入腹腔引發腹膜炎;其三,急性胃擴張後的胃麻痺隨時可能出現胃液返流,導致吸入性肺炎引發呼吸窒息。以上任何一種情況發生都可能引發嚴重的後果,甚至導致動物的死亡,這給醫療和護理團隊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儘管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和杭州動物園組成的聯合搶救團隊24小時晝夜不停的搶救治療和精心護理,但手術後48小時內,大熊貓「成就」已經出現3次非常嚴重的胃液返流。儘管3次胃液返流被成功化解,但目前「成就」的生命危險警報仍未被解除。接下來的時間裡,是否還會出現胃切口縫合瘻以及其它術後併發症都還很難判斷。

大熊貓的急性胃擴張伴胃內大量積食瀦留在圈養大熊貓歷史上國內外尚無文獻報導,對於該病的診療尚無成功經驗可以借鑑。儘管面對諸多困難,聯合醫療護理團隊依然24小時晝夜不停地密切關注「成就」術後病情發展變化,並根據隨時出現的問題進行醫療支持和護理措施調整,期待「成就」儘快脫離危險期並早日康復。

另: 大熊貓「成就」,出生於2014年7月18日,2016年9月從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經過國家林業局審批後來到杭州動物園參與科普教育展示。出生時體重達212克,2018年2月23日「成就」體重為115公斤。從小毛色就灰灰的,外號「小灰灰」,隨著慢慢長大變的黑白分明。性格外向活波、聰明機智,愛吃蘋果,擅長爬樹。

相關焦點

  • 大熊貓「成就」術後未脫離危險期 20多人的醫療團隊24小時照顧它
    大熊貓「成就」在邵逸夫醫院接受手術。  2016年9月大熊貓「成就」從老家成都來到了杭州,成為杭州動物園熊貓館館主之一,深受市民喜愛。但是最近,活潑好動的「成就」病了。  2月24日下午,杭州動物園飼養員發現「成就」好像不太對勁,平時小傢伙非常鬧騰,那天不光食量減少了,精神狀態也很差。
  • 「滾滾」腸梗阻病危,獸醫團隊求助外科專家撿回一條命…
    大熊貓「毛桃」突發「排粘」反應,病情日漸危重, 熊貓基地獸醫團隊檢查後確認: 十二指腸靠幽門段腸管發生梗阻!而更令人緊張的是,目前,上消化道梗阻在大熊貓圈養史上尚無可借鑑治療經驗。
  • 寶寶出生24小時就接受外科手術
    而她更想不到,經過揚州和上海專家的搶救,挑戰低齡手術禁區,寶寶出生24小時就接受了外科手術,並成為揚州手術年齡最小的病例。胎兒腹中有「小泡泡」查出消化道畸形10月7日,懷孕的劉女士在儀徵當地醫院,查出羊水過多,懷疑胎兒有畸形,建議劉女士到揚州上級醫院確診。懷孕30周的劉女士來到揚州市婦幼保健院進行產前B超檢查。
  • 一例雨傘巴丹鸚鵡消化道內窺鏡手術在我院完成
    2019年2月26日,一例4月齡的雨傘巴丹鸚鵡消化道內窺鏡手術在我院順利完成。
  • 大熊貓「熱乾麵」「蛋烘糕」度過危險期
    6月24日,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的大熊貓「熱乾麵」「蛋烘糕」滿百天,迎來了它們新的成長季。經過100天的精心護理,「熱乾麵」和「蛋烘糕」已度過危險期。現在,它們基本上都是躺在睡床上,如果醒的時候,會有划水,甚至是爬動的動作。偶爾,它倆也會互相踩來踩去,鞏固「友情」。
  • 國內首例3D胸腔鏡瘢痕食管切除及消化道重建術在渝實施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因為誤服潔廁劑,14歲的銀川姑娘劉小(化名)食管和胃嚴重損傷,7個月未能進食。近日,在陸軍軍醫大學陸軍特色醫學中心(大坪醫院)胸外科,該科副主任郭偉帶領團隊在3D胸腔鏡下實行了瘢痕食管切除手術,成功讓小女孩恢復進口進食。
  • 85歲幽門梗阻不能進食,內鏡中心妙手回春
    近日,我院內鏡中心成功為一名85歲高齡老人行內鏡下十二指腸金屬支架植入術,成功解決了患者幽門梗阻不能進食的難題。患者張大爺,今年85歲高齡,半年前出現反覆上腹痛、大便發黑。2月前胃鏡診斷胃竇惡性腫瘤,病理示低分化腺癌。
  • 中國首例:超聲內鏡引導下胃空腸吻合術成功
    75歲的楊阿婆去年4月因黃疸、腹痛在外院確診為胰腺惡性腫瘤,行外科手術,術中發現僅能行減黃手術,黃疸消退後還做了胰頭部立體定向放射治療。但術後2個月,患者的胰腺腫瘤侵犯十二指腸,引起狹窄梗阻,患者反覆出現梗阻嘔吐,不能進食,十分痛苦。 去年11月,楊阿婆來到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內鏡中心尋求幫助,醫生為她做了十二指腸金屬支架置入術。
  • 中山醫院完成國內首例超聲內鏡引導下胃空腸吻合術
    75歲的楊阿婆去年4月因黃疸、腹痛在外院確診為胰腺惡性腫瘤,行外科手術,術中發現僅能行減黃手術,黃疸消退後還做了胰頭部立體定向放射治療。但術後2個月,患者的胰腺腫瘤侵犯十二指腸,引起狹窄梗阻,患者反覆出現梗阻嘔吐,不能進食,十分痛苦。  去年11月,楊阿婆來到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內鏡中心尋求幫助,醫生為她做了十二指腸金屬支架置入術。
  • 拯救被堵住的胃_新聞動態_身體健康_公共頻道_齊魯網
    幽門是消化道最狹窄的部位,正常的直徑約1.5cm,因此容易發生梗阻。由於幽門通過障礙,胃內容物不能順利入腸,而在胃內大量瀦留,導致胃壁肌層肥厚,胃腔擴大及胃黏膜層的炎症,水腫及糜爛。臨床上因病人長期不能正常進食,並大量嘔吐,導致嚴重的營養不良,低蛋白血症及貧血,並有嚴重脫水、低鉀及鹼中毒等水、電解質紊亂。
  • 蜱蟲病專家:一般病例可以通過治療渡過危險期
    中國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皮膚科李久宏教授介紹說,蜱蟲通常蟄伏在淺山丘陵的草叢、植物上,愛躲在茶葉背面。不吸血時,有米粒大小,吸飽血液後,有指甲蓋大。蜱在對人或動物叮刺吸血的時候,並不會有疼痛的感覺。  李久宏:一般的被蜱叮咬以後,在叮咬處可以看到一個皮膚上出現水腫狀的丘疹或者結結,嚴重的時候可以出現水腫、水泡或者斑,一般可以在皮疹的中央部位常有一個蟲咬的痕跡,少數可以由結結樣的改變,這種結結可以存在幾個月甚至一兩年都不消退。  中國蜱蟲病治療專家、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林業中心醫院副院長鄭元春表示:一般的病例還是可以通過治療渡過危險期。
  • 選擇切胃的人:不是每個「胖子」都需要做切胃手術
    可術前一檢查,報告單一堆上上下下的箭頭。不是每一個「胖子」都需要做切胃手術。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曾發布《中國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預防控制指南》,BMI達到28以上為肥胖。孟化「刀下留胃」有嚴格的指標,BMI 值達到27.5伴有糖尿病的患者能實施切胃手術;BMI值高於32.5且有糖尿病的患者,首選的治療方案是切胃手術。
  • 德州市人民醫院消化內科成功開展胃鏡輔助經鼻腸梗阻導管置入術
    腫瘤科聯繫了胃腸外科進行會診,會診意見是劉女士暫時不適合行手術治療。腸梗阻如果不及時解除,有可能出現腸管壞死,甚至危及生命。但若手術治療,患者年齡大、病程長、體質差,手術風險大。經消化內科會診後建議採用胃鏡輔助經鼻腸梗阻管置入的方式解決此問題,經過細緻周密的論證,確定好方案並取得劉女士及家屬知情同意後,患者轉入消化內科。
  • 上海動物園迎新出生大猩猩 渡過危險期需半年
    此後,它就一直呆在假山上,抱著寶寶讓它吃奶。晨報愛心公仔海貝對於弟弟或妹妹的出生也有點好奇,不時地去媽媽那裡瞅瞅。爸爸當哥也很貼心,時常去關心下妻子和新出生的孩子。 袁耀華說,目前來看,大猩猩寶寶身體狀況良好,但是真正渡過危險期還需要半年,之後哺乳期和斷奶期的過渡階段也十分重要。據悉,大猩猩的哺乳期為2年左右,以後逐步斷奶,開始吃人工飼料。
  • 技術引領——胃泰醫院熟練開展內鏡下球囊擴張術,為消化道狹窄患者...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 近年來,隨著消化內鏡診療技術的提高,臨床有了一種新的微創方法——內鏡下球囊擴張術,為消化道狹窄患者帶來福音。西安醫學院附屬胃泰消化病醫院內鏡中心是西北地區最早一批開展此項診療技術的醫院,積累了多例患者的臨床寶貴經驗。
  • 消化道腫瘤完整切除,體表卻無任何切口!醫生是怎麼做到的?
    消化道出血、消化道異物取出的急診內鏡綠色通道的建立,已成為我院消化道內鏡診治的特色之一。2019年獲得《危險性上消化道出血區域救治中心》。開展的超聲內鏡、消化道早癌內鏡下黏膜切除術(EMR)、內鏡黏膜下剝離術(ESD)、內鏡下多環套扎黏膜切除術(MBM),消化道黏膜下腫瘤內鏡下挖除術(ESE)、內鏡下全層切除術(EFR)、內鏡下隧道切除術(STER),食管靜脈曲張結紮術,胃底曲張靜脈栓塞術,逆行胰膽管造影術(ERCP)等多項技術已達到省內先進水平。
  • 220斤胖子2個月減重40斤 秘訣是手術縮胃
    這個做法不是科幻,是目前臨床上,內科醫生為肥胖病人設計的減重招術。而外科醫生似乎更「絕」,乾脆為患者切掉部分胃,或者改變消化通路等,從而幫助他們實現減重。昨天,記者在胃腸外科、肝膽胰脾外科碰到來複診的楊先生時,他興奮地說:「真是太神奇了,手術後才2個月的時間,我已經減了40斤,整個人都感覺輕鬆多了。」
  • 腹腔鏡幽門成形術與內鏡經口幽門切開術治療胃輕癱療效比較
    對於患有難治性胃輕癱的患者,手術幹預可能是一種選擇。這些措施包括植入胃刺激器、腸胃旁路術或全胃切除術。目前,具有最佳證據水平的外科手術是胃電刺激器植入。 胃輕癱是由正常神經肌肉結構的破壞和胃的協調肌電功能的改變引起的。有證據表明,幽門在該疾病的某些亞型中在胃輕癱的表現中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