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鍋魚火鍋配料秘方
冷鍋魚其實是重慶火鍋的一種新食法,由於其端上桌之前已將魚加工好,並放入鍋底中,魚在端上桌時即可食用;魚吃完後,可將鍋底加熱繼續燙食其他菜品,冷鍋既保持了魚的鮮嫩度,又可燙其他菜,可謂「一鍋兩吃」。食用
冷鍋魚其實是重慶火鍋的一種新食法,由於其端上桌之前已將魚加工好,並放入鍋底中,魚在端上桌時即可食用;魚吃完後,可將鍋底加熱繼續燙食其他菜品,冷鍋既保持了魚的鮮嫩度,又可燙其他菜,可謂「一鍋兩吃」。
食用方法:
廚師將魚肉片成片,加入鹽、味精、蛋清、澱粉碼味上漿,再放入沸水中汆透,上桌前放入魚肉和調好的熱湯。
底料製作 :
郫縣豆瓣8斤,泡椒10斤,餈粑辣椒5斤,泡姜4斤,花椒1.5斤,蔥1斤,老薑1斤,大蒜1斤,冰糖2斤,山萘、草果、砂仁各4兩,小茴香、靈草各2兩,白豆蔻8兩,白酒2斤,熟菜油20斤,雞油6斤,豬油4斤,蔥2斤
湯料:
底料1斤,薑片、蒜片、蔥段各80克,榨菜片150克,酸菜150克,雞精20克,鮮湯4斤,老油3斤,白汁湯料2.4斤,芹菜段、香菜段各50克
蘸料配方:
酥黃豆1克,捲心菜粒2克,蔥花、香菜末各3克,青椒或紅椒細粒5克,加入鍋中湯汁10克調入味精1克即成(一份量)。
適合涮制的原料:花鰱、草魚、筍類、豆製品、時令鮮蔬。
底料製作 :
將熟菜油、雞油、豬油燒至七成熱,下姜、蒜、蔥煸炒出味後,去掉姜、蒜、蔥不用,再下餈粑辣椒,泡椒、豆瓣(分別剁細)、泡姜煸炒均勻,下入冰糖小火炒至水分將幹時就下各種香料繼續炒2小時左右,香氣四溢時倒入白酒,炒勻即成。
湯料製作:
將老油燒至八成熱,放入薑片、蒜片、蔥段煸炒出香後,放入榨菜片、酸菜、底料、雞精、鮮湯大火燒開後倒入白汁湯料燒沸,撒上芹菜段和香菜即可。
泡椒饞嘴蛙火鍋
底料配方
主料:
子彈頭泡椒400克。
香料:
八角5克,桂皮6克,砂仁5克,香葉2克。
調輔料:
郫縣豆瓣50克,泡子薑片150克,薑片20克,蒜米10克,白豆蔻6克,冰糖10克,豆豉5克,熟菜油200克,豬化油200克。
製作:
1、子彈頭泡椒去蒂、籽,洗淨。郫縣豆瓣剁成粗塊。所有香料粉碎成香料粉。冰糖敲成蠶豆大小。白豆蔻拍破,洗淨。
2、鍋置中火上,加豬化油、熟菜油,加熱至三成油溫,下白豆蔻用微火炸酥,放入子彈頭泡椒、泡子薑片、郫縣豆瓣、薑片、蒜米、豆豉、冰糖,炒至泡椒、泡姜水分快幹、豆瓣酥香時下香料粉,炒香起鍋,底料即製成。
火鍋油配方
原料:
幹辣椒節3000克,乾花椒1000克,郫縣豆瓣2000克,蔥段1000克,薑片150克,蒜顆150克。
香料:
八角200克,桂皮100克,山奈150克,草果50克,白豆蔻25克,砂仁30克,肉豆蔻15克,丁香5克,白芷10克,小茴香20克,香葉30克,靈草15克,排草10克。
調料:
冰糖50克,米酒汁100克,熟菜油25千克,牛化油5千克,豬化油20千克。
製作:
1、將幹辣椒節入清水鍋中煮至變軟後撈出,用清水衝洗,瀝淨水,加工成茸,即成餈粑辣椒。
2、乾花椒入鍋中用微火焙至酥脆;八角、桂皮掰成小塊,草果、白豆蔻、砂仁、肉豆蔻拍破,白芷、香葉、靈草、排草切碎;冰糖敲成黃豆大小;牛化油切成小塊。所有香料用清水分別衝洗,瀝淨水。
3、將牛化油放入湯桶內,置中火上煉至香氣四溢時加熟菜油、豬化油燒至三成油溫,放入蔥段、薑片、蒜顆炸香,下郫縣豆瓣、餈粑辣椒、冰糖、花椒,小火炒至香氣四溢。
4、當水分快幹、辣椒微微發白時,放入白豆蔻、草果、砂仁、肉豆蔻、八角、桂皮、山奈、丁香、白芷、小茴香、香葉、靈草、排草,繼續炒制。
5、炒至豆瓣酥香時,烹入米酒,小火炒至米酒水分完全蒸發時,湯桶移離火口,涼後加蓋,12小時後,濾去料渣,即得火鍋油。
技術關鍵:
1、下蔥段、薑片、蒜顆、郫縣豆瓣、餈粑辣椒、香料等原料入湯桶中時,應慢慢下,以防溢鍋。
2、炒制時,應用鐵鏟不停鏟動,以防粘鍋。
3、製作以雞、鴨、魚等鮮味足的原料為主料的風味火鍋時,一宜少用或不用牛化油,改用熟菜油、豆油或豬化油。
4、製作全牛油火鍋時,油脂全用牛化油。製作純清油火鍋時,油脂全用熟菜油。
豬骨鮮湯配方
主料:
豬棒骨15千克。
輔料:
老母雞1500克,老母鴨2000克,豬肘2000克,豬肚1000克,老薑300克,大蔥500克。
調料:
白胡椒3克,料酒500克。
製作:
1、將雞、鴨宰殺後剖腹,治淨;豬肘、豬肚刮洗至淨;豬棒骨洗淨,敲破;將豬棒骨、老母雞、肥鴨、豬肘、豬肚入沸水鍋中汆一水,取出用清水衝洗,瀝淨水;老薑拍破,大蔥挽結。
2、將豬棒骨、老母雞、老母鴨、豬肘、豬肚、老薑、大蔥、白胡椒、料酒入湯桶中,注入清水,旺火燒沸,撇淨浮沫,用中火熬至湯色乳白、鮮香味濃時即可。
技術關鍵:
清水須一次性加夠,中途不加水。水不宜摻得太滿,以免沸後溢鍋。需旺火或中火熬製,小火熬製湯色不白。
鍋底配方
主料:
鮮活牛蛙750克,青皮黃瓜100克。
輔料:
蔥段35克,薑片10克,獨蒜50克。
香料:
精鹽5克,胡椒粉1克,米酒汁30克,料酒50克,蛋清澱粉漿30克,底料全部,香菜段3克,雞精2克,味精1克,豬骨鮮湯1000克,火鍋油750克。
製作:
1、將鮮活牛蛙宰殺,治淨,去頭、爪,斬成塊,加適量精鹽、料酒、蛋清澱粉漿拌勻,碼味10分鐘。青皮黃瓜去皮,去瓤,切成塊,洗淨。
2、獨蒜煮至熟軟,用清水浸漂。
3、鍋置中火上,加火鍋油,加熱至三成油溫,下牛蛙,炒至吐油,放人薑片、蔥段、底料,炒至上色入味。
4、加精鹽、獨蒜、胡椒粉、米酒汁,下黃瓜至成熟入味時加雞精、味精,起鍋入盆,撒上香菜,鍋底即製成。
技術關鍵:
1、泡椒須保持形態完整。
2、牛蛙須炒至吐油,下黃瓜後不宜久炒,以牛蛙、黃瓜剛成熟為度。
香油蒜泥味碟配方
原料(5人份):
大蒜20克,熟芝麻5克。
調料:
精鹽2克,味精3克,香油350克。
製作:
1、大蒜去蒂、去皮、去斑點,洗淨,晾乾表皮水分,入砂缽中搗成泥狀。
2、蒜泥均勻入5個專用碟中,調入精鹽、味精,舀入香油,撒上熟芝麻即可。
技術關鍵:
以選蒜香濃鬱的紫皮種蒜為佳。蒜須搗成泥狀,不能是顆粒狀,以使蒜味濃鬱。
推薦燙食原料
原料(5人份):
草魚片150克,雞胗150克,鮮鵝腸150克,毛肚150克,豬腰片150克,肉丸子150克,金針菇150克,豆腐200克,青筍200克,白菜心150克,空心菜150克,黃豆芽100克。
特薦味碟:
香油蒜泥味碟5份。
食用方法:
鍋底置爐具上,不點火即可食用。待鍋內食物食完後,摻入鮮湯,點火,味碟入桌,燙食原料圍在鍋的四周,汤滷燒沸後即可涮燙,熟後蘸碟而食。
羊脊骨火鍋
羊脊梁,形狀酷似蠍子,俗稱羊蠍子。以其為主料燉製的羊蠍子火鍋在我國已有上千年的歷史。羊蠍子低脂肪、低膽固醇、低糖、高蛋白,富含鈣質(民間常以此醫治骨質疏鬆症者),易於吸收,有滋陰補腎,養顏壯陽功效。
主料:
羊脊骨2500克,羊棒骨500克。
調料:
蔥段50克,薑片15克,香料包30克,料酒20克,鹽適量。
配菜:
羊肉500克,水發墨魚150克,水發玉蘭片100克,時令蔬菜適量。
蘸料:
胡椒粉2克,蠔油、醬油、香菜末、蔥花各適量。
製作:
1、羊脊骨洗淨,從骨節處砍成小段,羊棒骨洗淨砸斷,用清水浸泡以除去血水,撈出。
2、羊肉切片,水發墨魚淘洗去鹼味,瀝乾,切塊,水發玉蘭片洗淨,切片;時令蔬菜擇洗乾淨。以上各料分別裝盤,圍火鍋擺放,備用。
3、用蠔油、醬油、胡椒粉、香菜末、蔥花調勻製成蘸料,每人1碟。
4、淨鍋置於火上,加入冷水燒開,下入羊脊骨和羊棒骨燒開後撇去浮沫,撈出,放入另一淨鍋中,加入適量熱水,下入蔥段、薑片、鹽、料酒及香料包,用大火燒開,撇去浮沫,改用小火燉至羊脊骨熟爛,撈出香料包。
5、將羊脊骨及湯倒入火鍋中燒開,放入原料燙熟後蘸上蘸料食用。
香料包:
花椒15克,八角2克,幹辣椒8克,丁香3粒,香葉2片,桂皮2克,將這些原理放置於紗布包內封好口即可。
蘸料:
羊蠍子火鍋以味濃湯鹹為特點,因此通常情況下不需要另備蘸料,如果在涮菜時覺得口味不夠,可以使用涮羊肉的麻醬調料作為蘸料。
附:紅湯羊蠍子火鍋參考配方
材料:
鍋底用料:
羊脊骨(羊蠍子)3000g、羊肋排2000g、老薑5 片、大蔥5段、蒜100g、鹽2茶匙(10g)、雞精1茶匙(5g)、醬油100ml、油1湯匙(15ml)。
燉肉料1份:
丁香3粒,草果1枚,肉豆蔻2枚,香葉3片,花椒30粒,八角2顆,小茴香10粒,桂皮1片,黃芪5粒,南姜1支,砂仁2粒,枸杞5粒,黨參1根。
涮料用料:
麵粉100g、土豆200g、平菇300g、茼蒿200g、粉絲50g、大白菜200g。
做法:
1、羊脊骨和羊肋排洗淨切大塊,放入煮鍋中,加入適量冷水,大火煮開後撈出羊脊骨和羊肋排用冷水洗淨備用。
2、中火加熱炒鍋中的油至5成熱,放入老薑片、大蔥段和5粒蒜煸炒出香味。加入足量的冷水和羊脊骨、羊肋排,調成大火加蓋煮至即將沸騰,加入醬油,不需攪拌,待煮開後撇去浮沫,將燉肉料裝入調料包放入湯中,加入其餘的蒜、薑片調成小火燜煮2小時。
3、上桌前取出調料包,連湯盛入火鍋,待重新燒開,先品羊骨再涮其他材料。
貓不吃魚火鍋
原料:
鰱魚1條(重約2千克,品質要好的,市場常見的鰱魚泥腥味太重,也可用其他魚替代),青筍片、紅薯粉各250克,黃豆芽、香芹菜各200克。
調料:
自製魚醬料400克,A料(鹽10克,雞精8克,雞蛋清75克,白酒30克),混合油(色拉油和熟豬油按1:1比例)150克,味精、雞精各4克,胡椒粉3克,雲南幹辣椒15克、漢源花椒5克,紅薯澱粉、薑末、蒜米各25克,白芝麻10克,色拉油80克。
做法:
1.取新鮮花鏈魚宰殺制淨,將魚肉片成0.3釐米厚的片,盛入盆內,放入A料攪打上勁,放入紅薯澱粉抓勻,留魚頭和魚骨洗淨,焯水。
2.鍋內放色拉油,燒至六成熟時放入青筍片、黃豆芽、香芹菜炒至斷生,盛入盆內。
3.鍋內入混合油100克,依次下入雲南幹青花椒、姜、蒜米炒香,加入自製魚醬料小火炒2分鐘,添入清水,下入魚頭和骨熬開,打撈入盆內,放入碼好的魚片,調入味精、雞精、胡椒粉,中火煮至八成熟,連湯汁一起盛入木盆內,撒入白芝麻。
4.鍋內放入混合油50克燒至七成熱,下入幹海椒、漢源花椒熗香,淋入魚上即成。
自製魚醬:
鍋內放入菜子油1千克和熟豬油500克燒至150℃,入雲南幹青花椒30克、漢源花椒各10克熗香、倒入小黃姜米、蒜米各50克、郫縣紅油豆瓣150克熬至色澤紅亮、香味溢出時,依次加入老壇泡海椒末、泡酸菜、泡姜、泡小米辣椒末各150克,改小火炒25分鐘,調入特製香料粉50克,烹入白酒、醪糟汁各50克,小火再熬5分鐘起鍋即成。
特製香料粉:
八角、桂皮各40克,肉豆蔻、草果各35克,香葉30克,良姜、山柰各20克,千裡香、靈草各10克,香草、香果各15克,丁香5克,將以上香料用清水清洗乾淨,用小火焙乾水分至香,放入粉碎機內打成香料粉。
特色:
這道菜我們將水煮魚和秘制烹調河鮮醬料結合,選用清水養的鰱魚精心配料,以火鍋方式烹製而成,突出辣、燙、鮮、嫩的特點。
原創文章,抄襲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