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世紀的德國,為了得到127件中國瓷器,竟用600名近衛士兵交換

2021-01-16 白某觀文史

隨著16世紀「中學西傳」之風的興起,西方掀起了一股風靡一時的「中國熱」,越來越多的西方人推崇、傳播和學習中國文化和中國思想。

這股「中國熱」潮流在18世紀的歐洲達到頂峰,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結下了璀璨碩果。

當前18世紀歐洲「中國熱」的研究主要圍繞著兩個方面——整個歐洲和法國對中國文化的接受和傳播展開,而關於18世紀德國的「中國熱」研究不多,散見於有關中西文化交流史的專著中,沒有專題論文進行深入展開和探討。

那麼18世紀德國對中國文化的接受程度究竟如何呢?「中國熱」對18世紀的德國起到了什麼作用呢?

18世紀「中國熱」對德國的影響由表層結構的追逐和深層結構的研究兩個方面組成:表層結構主要體現在上層階級對中國式建築、園林、瓷器以及中國趣味等的跟風效仿和盲目追隨。

深層結構則體現在德國思想界、文學界以及漢學界對中國典籍、思想以及文化的深入研究和接受。

由於各個國家國情和歷史背景不同,「中國熱」在歐洲各國的表現形式也大相逕庭。不同於其他國家對「中國熱」自上而下的全民追捧,德國的「中國熱」時尚主要風靡於王室貴族階層。

首先,18世紀德國的「中國熱」體現在建築風格和園林藝術方面。

傳教士對中國園林的稱讚以及基歇爾《中國圖說》中對中國建築物妙趣橫生的介紹和精美的插圖引起了歐洲上層社會的注意。

歐洲人開始效仿中國風格的建築,這股園林建築上的「中國趣味」首先吹到了英國,而後傳至德國。

德國的一些宮廷紛紛嘗試建造「中國風」建築,用中國元素如塔、亭子、拱橋、假山等點綴園林建築,用中國山水畫、瓷器、中國風家具等陳設室內。

其次,18世紀德國的「中國熱」體現在瓷器、漆器、壁紙等中國器物和中國情趣上。

中國瓷器尤其是青瓷備受德國人喜愛,一方面是因為其玲瓏剔透的造型和當時德國人無法企及的工藝水準,另一方面是因為被德國上流社會視為身份和品位的象徵。

奧古斯特二世對中國瓷器有著極端的熱忱,他四處購買、收集中國瓷器,為了得到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一世手上的127件中國瓷器,他甚至不惜用600名薩克森近衛士兵交換。

1747年,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大帝不惜重金聘請法國最有名的漆器製作匠人馬丁的兒子為宮廷工作,製作漆器。

中國壁紙在德國也風靡一時,17世紀上半葉德國就能夠成功仿製壁紙了,壁紙上通常畫有花鳥、狩獵、建築等充滿中國情趣的圖案。

出人意料的是,中國的轎子也受到德國達官貴人的青睞,轎子成為身份地位的等級象徵。

據記載,18世紀開初第一年起,德國就掀起「轎狂熱」。轎子曾遍及德國各個大小邦國,紐倫堡市甚至為此專門制定了《轎法規》。

18世紀德國所謂的「中國熱」時尚,是在對中國這個充滿異域風情與神秘的國度缺乏深刻認識的情況下,對中國文化浮於表面的仿造和盲目狂熱的追捧。

究其根本,這是對中國文化的誤讀,反映了一個經過層層過濾後他者眼中的中國,是德國人民基於本國需求幻想中的中國。

相關焦點

  • 用騎兵換瓷器的國王收藏的中國瓷器
    1717 年,神聖羅馬帝國的薩克森選帝侯奧古斯都二世(Augustus II,1670—1733)為了得到普魯士國王腓特烈 威廉一世(Friedrich Wihelm I,1688—1740)收藏的151件中國青花瓷,用他的600名龍騎兵與之作了交換。
  • 【德國品質】被稱為「白色黃金」的梅森瓷器為什麼賣到世界最貴?
    說起瓷器,當然是我們中國的好。從16世紀開始,中國的瓷器都一直是歐洲皇室追逐的潮流。
  • 波蘭用騎兵換瓷器,荷蘭山寨青花瓷:中國瓷器如何在歐洲紮根生花
    他用600名薩克森龍騎兵(龍騎兵,騎兵的尊稱)與普魯士帝國腓特烈一世交易換取了151件中國康熙時代的青花瓷。這場交易可以看出,歐洲王室對於中國瓷器的熱愛程度。今天這些利用600名全副武裝的王國騎兵換來的瓷器仍然陳列在德國茨溫格宮中,得到了「近衛花瓶」的美稱。
  • 你知道中國英文名的來源嗎?為啥不是Ci而是China?
    中國的英文名是「china」,它還有個意思是瓷器,這個應該很多人都知道。但瓷的發音不是[ci]麼?還有為什麼要用瓷器來指中國而不是四大發明之一呢?這就得從瓷器的來源說起。1717年,德國薩克森的奧古斯特二世以600名全副武裝的薩克森騎兵,向普魯士帝國腓特烈一世換取了127件中國瓷器。……完全可以說,從16至18世紀,中國瓷器在歐洲市場的熱賣程度,比我們現在買LV的包包、Dior的彩妝、Benz的車有過之而無不及。
  • 這是中國的瓷都,千年窯火不斷,一件瓷器價值2.3億成鎮館之寶
    要問什麼最能代表中國?那非瓷器莫屬,瓷器的英文「china」,它與中國「china」為同一詞。中國是瓷器的故鄉 ,瓷器是中國勞動人民知慧的結晶,早在3000多年前,中國古人就開始燒制瓷器。直到13世紀,瓷器才傳入歐洲,精美的造型、潔白如玉的質地,立刻受到了歐洲皇室貴族的熱捧。
  • 蔓延歐洲的「瓷器病」,以及艱難的療愈之路
    傳教士從中國寄回的信件被人們如饑似渴地閱讀,十六世紀四十年代的時候這些信件會被給予「特別關照」,後來這些信件被編輯整理,匯總出版。著名的數學家、哲學家萊布尼茨也曾編纂過《中國近事》,為時人提供來自中國的最新消息。
  • 九穀燒:中國瓷器的東瀛變身
    原標題:九穀燒:中國瓷器的東瀛變身 這價格將日本瓷器賣給來自瓷國的中國遊客,有沒有搞錯?沒有搞錯!既然能在這裡設專櫃,且用通漢語的店員,顯然,是有市場的。據說,日本最大連鎖百貨公司高島屋「日本館」十大暢銷商品,就有「九穀燒」。其實,現代九穀燒已融入很多時尚元素,並和多個國際品牌展合作,比如愛馬仕的時尚手錶,就用九穀燒制錶盤。
  • 史上最貴30件景德鎮瓷器,難得一見!
    自宋景德年間由「影青瓷」獲賜鎮名以來,因精湛的制瓷工藝,高超的制瓷水準,獨特的制瓷環境,近千年一直為皇家御用瓷器的生產窯場。 景德鎮瓷器是中國藝術品收藏的「第一大頭」,也是世界各大知名拍賣場上的明星門類,其中翹楚更是頻創天價,引領收藏風向。現特整理史上30件最貴景德鎮瓷器,供廣大藏家及瓷器愛好者參考欣賞。
  • 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中國古代瓷器藝術展"
    清粉彩鹿紋尊    在慶祝中國國家博物館建館百年之際,7月2日,「中國古代瓷器藝術展」在國博開展。    展覽精選130多件中國古代瓷器精品,分顏色釉瓷藝術、釉下彩瓷藝術和釉上彩瓷藝術三個部分,展示中國燦爛的瓷器藝術。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生產瓷器的國家,10000年前已有陶器生產,3000多年前就開始燒制原始青瓷。從7世紀開始的唐宋時期,中國制瓷業突飛猛進,形成汝、官、哥、定、鈞為代表的五大名窯。此後,制瓷業更加繁榮,江西的景德鎮成為全國制瓷中心。
  • 十年30件天價拍賣瓷器排行榜
    因通體飾以一萬個青花「壽」意字而得名,是陶瓷史和明清御窯史上少見的碩構重器;也是書寫字數最多、唯一以篆書單字及其同義異體字或變形字為主題的御窯大器;更是中國陶瓷史和中國文字史上罕見的煌煌巨跡。萬壽尊造型雄渾健碩,盎然俊拔。天盤口,束頸,豐肩,收腹,肩、腹部各有一道接胎痕,足部外撇,砂底無釉,寬厚坡狀淺圈足,足脊略呈泥鰍背狀。
  • 被稱作白色黃金的中國特產,被法國間諜盜走配方,讓中國損失慘重
    瓷器是中國的代名詞,4000多年前,中國就出現了原始的瓷器。到唐宋時,中國的瓷器工藝已經非常成熟,有些宮廷瓷器,直到近年來才仿製成功。可見,古代中國的瓷器工藝是非常先進的。直到宋元時期,中國的海上貿易得到發展後,瓷器才開始進入歐洲。這是因為瓷器體積大、易碎,並不適合陸上絲綢之路運輸。當時的歐洲人還在用粗糙的鐵器和木器,對於精美如藝術品般的中國瓷器毫無抵抗力。
  • 首博有一國寶瓷器,距今600多年,全世界就3隻,是專家花80元買的
    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個文物是一件瓷器,距今600多年,是景德鎮出品的,而且還是景德鎮最巔峰時期的瓷器,堪稱是國寶,而且這件國寶瓷器在全世界僅僅只有3件,價值絕對是不用多說了,但是誰能想到的是這件國寶瓷器卻是文物專家花80塊從文物店收回來,你們說是不是很戲劇化?
  • 【輕閱讀】百年前的中日瓷器「戰爭」
    17~18世紀是東西方瓷器貿易的繁榮時代。中國作為最重要的制瓷國,是當時東西方瓷器貿易中當之無愧的主角。而這一時期,日本隨著瓷業的崛起,也加入到了外銷歐洲的行列中,與中國形成競爭。 其中的典型案例就是「伊萬裡」與「中國伊萬裡」之爭。
  • 故宮600年︱故宮與世界的對望:書寫中國視角的全球史
    2020年9月1日,為了慶祝紫禁城建成600年,「千古風流人物——故宮博物院藏蘇軾主題書畫特展」在故宮文華殿開幕。文華殿是觀察中國歷史從王朝社會轉向近代的一個窗口。歷史記載中國最早發明使用的瓷器和漆器,可以讓我們管窺先人對外部世界的想像、態度和理解。上至天子,下到庶民,陶瓷是中國歷史上最不可或缺的器物品類之一。瓷器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能夠代表中國?英文中「瓷器」與「中國」至今同指,可為側面證明。
  • 一件鬥彩兩個億,史上拍賣價最高的20件景德鎮鬥彩瓷器
    鬥彩瓷,是由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相結合的一種中國陶瓷著名品種,先以釉下青花描繪並留白,上釉1300℃高溫燒成後再用釉上彩料填繪其留白部分,最後入爐經800℃烘燒而成。曾有陶瓷工藝專家說,燒造一件鬥彩瓷的工藝難度相當於燒造一件青花瓷與一件釉上彩瓷的難度總和。明成化 鬥彩雞缸杯鬥彩瓷於明宣德年間,由景德鎮御器廠創燒。
  • 他從中國古書中發現沉船寶藏,盜走上百萬件文物,至少損失40億
    外國人在中國古書中發現寶藏,盜走上百萬件文物,專家:損失40億文/觀心通史這個世界上,從古到今都不缺乏敢於冒險的淘金者,他們可能為了金錢而去盜墓,也可能為了金錢而去茫茫大海中尋金。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聰明而勇敢。
  • 中國製造和德國製造有何差異
    1960年11月5日中國仿製的第一枚飛彈發射成功,1964年10月16日15時中國第一顆原子彈試爆成功,1967年6月17日上午8時中國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1970年4月24日21時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美國從爆炸第一顆原子彈到爆炸第一顆氫彈用了7年時間,英國用了4年,蘇聯用了不到4年,法國則耗時長達8年,相比之下中國是用時最短的。在兩彈一星的研製過程中涉及諸多複雜的運算。
  • 中國十大最貴瓷器排行榜,大開眼界!
    從規模和拍賣價格來說,中國藝術品之最當屬字畫和瓷器了。在瓷器拍賣場上,明清瓷器,尤其是官窯精品瓷器一直是市場追捧的焦點,並不斷刷新瓷器成交紀錄。這主要是因為此板塊瓷器不僅具有造型藝術,還具有繪畫藝術和歷史文物價值,而且在製造工藝上也更為繁複考究,一直是買家追捧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