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打五九尾,家家吃白米,春打六九頭,家家賣黃牛」是啥意思?

2021-01-09 村東張二狗

提要:「春打五九尾,家家吃白米,春打六九頭,家家賣黃牛」是啥意思?

文/二狗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二十四節氣之首,立春也表示是一年真正的開始,節氣歷幹支歷就是以立春為界來分上下年的。所以我國人是特別重視立春這個節氣的,人都有求善始順始的心理,故特重視交春時的種種狀況,會依據其種種狀況而做預測,所以民間有許多有關交春俗語農諺流傳。

俗話說「春打五九尾,家家吃白米,春打六九頭,家家賣黃牛」,字面上說的大概意思,就是立春在「五九尾」的話,年景會變得比較困難;而立春在「六九頭」的話,那麼年景就會寬裕很多。然而,民間俗語往往蘊含著深厚的人文常識,要想更全面地理解「春打五九尾,家家邁不開腿」的深層次內容,還得從24節氣的《數九歌》開始,再聯繫農事安排具體地區具體分析。

首先我們來說一下立春,立春也叫打春,在我們豫北老家還保存有「打春牛」、「迎春」的習慣,在大多數地方還有著在立春日吃春餅的習俗。春打六九頭,這意思易理解,春指立春,打是動詞,在這裡是作交接的意思,冬至後數九,一九,二九,共數有九九八十一天,五九四十五,六九頭,具體是指從交冬至日數起,到第四十六天就是第六個九的頭一天了。意即是在六九頭一天交立春節。

除了「「春打五九尾,家家吃白米,春打六九頭,家家買黃牛」之外,各地還有多種類似的說法,例如「春打五九尾,家家邁不開腿」,「春打六九頭,麥稻必有收」,「春打五九尾,叫花子跑斷腿;春打六九頭,吃穿都不愁」、「春打六九頭,吃水像喝油,春打五九尾,吃油像喝水」、「春打五九尾,家家啃豬腿;春打六九頭,家家賣耕牛」、「春打五九尾,家家邁不開腿;春打六九頭,家家餵上牛」。

24節氣對於我們農業來說,確實是一門學問,有著一定科學道理的。比如一個節氣一個變化,包括天氣冷暖、降水狀況、以及年景收成預測等方面。就拿最簡單的來說,霜降之後收穫的紅薯就會比霜降前的甜,收穫的芥菜也會非常可口。這些都是我們是勞動人民在長期生產生活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智慧。

當然數九的說法也非常有道理,一年當中熱在三伏、冷在三九在農村也是非常有道理的。每年冬天再暖,到了大寒小寒的三九天,都會過一段零下4、5度"沿凌走"的日子。但是這裡要說的是,"春打五九尾,家家吃白米,春打六九頭,家家買黃牛」,就屬於純屬消遣開心,為了合轍押韻遍的順口溜了。因為在我們老家還有「春打六九頭,窮人不會愁,春打五九尾,叫花子也噘嘴」的說法,看看是不是自相矛盾了?

所以立春時間前後的相差,對天氣及糧食沒多大影響的,這些是古人的一種主觀臆斷,是沒有科學依據的。曆法推算原理擺在那兒,要麼是在六九的第一天,要麼就是在五九的最後一天。從冬至歷小寒、大寒到立春,一般是四十五天,冬季歷月相對於夏季要短,一個節氣時長不足十五天,所以立春多在五九尾,2020庚子鼠年也是在五九尾,即從冬至日數起第四十五天交春,就是五九尾。但要是交冬至時是下午酉戌亥時,屬交晚交冬至,立春就會滑到六九頭上來了。對此你是怎麼看的?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俗語「春打五九尾,春打六九頭」啥意思?2021年立春是哪天
    導讀:俗語「春打五九尾,春打六九頭」啥意思?2021年立春是哪天?最近天氣是越來冷了,據說幾天之後跨年全國範圍量會有大面積降溫天氣,剛好是元旦假期,低溫天氣對假期出行還是有很大影響的。不過話說回來,如今已經是到數九寒冬時節了,天氣寒冷也是應該的。
  • 「春打六九頭,吃水像喝油,春打五九尾,吃油像喝水」是啥意思?
    在豫北地區,數九的順口溜是這樣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沿(冰)凌走,四九麥返青,五九春上柳枝頭,六九桃花紅,七九燕歸來,八九水長流,九九牛兒遍地走。"了解了九九的來龍去脈和各種講究,再來看看什麼是"春打六九頭,吃水像喝油,春打五九尾,吃油像喝水",這裡面又有什麼玄機。春打六九頭,也就是24節氣中的立春到來的時候,恰好是六九的前面。
  • 農村俗語「春打五九尾,吃油像喝水」啥意思?明年啥時候立春?
    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二十四節氣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春打五九尾,吃油像喝水」,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2021年什麼時候立春呢?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也是進入春季的第一個節氣,立春和立夏、立秋、立冬節氣一樣,都是反應四季更替的節氣,立春節氣的帶來,意味著寒冷冬天的結束,溫暖春季的到來。
  • 今年立春有啥說法?俗語「春打五九尾,來年凍死鬼」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有經驗的老農民經常說「春打五九尾,要飯跑斷腿」,其實就是這樣一句關於預測春天冷暖的俗語。下面,咱們就來聊聊其中的含義。說到立春,我們都知道,它屬於春天的第一個節氣,並且與立夏、立秋、立冬以及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被共稱為「八節」,都屬於節氣的起始與峰值,比其它節氣更受重視。
  • 農村俗語「春打五九尾,來年凍死鬼」是什麼意思?
    這樣一來15和9的最小公倍數必然是45,就是說冬至+小寒+大寒=45天,一九到五九也是四十五天,在這45天結束日,必然是立日春和五九末尾1天或者六九第1天重合,在我國陰曆紀年中,24節氣時點計算是非常嚴格精準的,而九九歌卻是按天計算的,有時候立春時點就有時候會在五九結尾的那一天,但絕大部分在六九開頭的第一天,所以都有春打六九頭,春打五九尾的說法。
  • 鄉下的一句俗語:「春風吹又生,吃穿跑斷腿」是什麼意思?
    鄉下的一句俗語:「春風吹又生,吃穿跑斷腿」是什麼意思?鄉村裡流傳著許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都是老一輩人們在生活和勞動中總結出來的經驗教訓。這是一種廣為流傳的俗語,其中許多都與二十四節氣有關。就像今天要說的那句俗話:「春風吹又生,風吹又生」,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 老百姓常說「五九喝油六九喝水」是啥意思,2019年喝水還是喝油?
    老百姓常說的「五九喝油六九喝水」是啥意思,2019年喝水還是喝油?我們中華民族已經有5000年悠久的文化歷史了,因為我們是傳統的農耕大國,大部分的人也都是農村人,所以流傳下來的很多文化都和農業有關,而其中在農村流行的很多的農村諺語,也是祖輩們根據經驗凝練而成的文化寶藏。
  • 2021年是無春年,「寡年遇黃牛,米缸要生蟲」啥意思?
    導讀:2021年是無春年,「寡年遇黃牛,米缸要生蟲」啥意思?俗語一年之計在於春,可見春天對於人們的生產生活影響還是很大的,春天代表了萬物復甦,對於上班族來說春天可以出去踏青郊遊,還可以在節假日去鄉下看一看漫山遍野的映山紅,而對於農民來說貌似更看重的是作物的生長。
  • 你知道啥是「春脖子」嗎?老話說:春脖子短,農活往前趕,啥意思
    對於農村人來說,大多數人都是根據24節氣和氣候變化來種地的,但是有句農村俗語叫做:「春脖子短,農活往前趕」,到底什麼是「春脖子」呢?為何春脖子短,農活要往前趕呢?什麼是「春脖子短」?「春脖子短」意思就是春天天氣剛剛轉暖,人們脫掉了厚厚的棉衣,還沒來得及享受春天的陽光明媚,卻馬上就到了初夏季節,讓人感覺春天很短的樣子,所以人們就用「春脖子短」來形容春天很短,還沒感覺,春天就過去了。其實「春脖子短」一般出現在立春在過年之前的年份,就拿今年來說,在農曆的臘月二十二就已經立春了,按道理說已經是春天了,但是立春正好處於五九的最後一天,也就是春打五九尾。
  • 農村俗語「春脖長,春臉短,少有倒春寒」是啥意思?老話有道理嗎
    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二十四節氣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春脖長,春臉短,少有倒春寒」,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有道理嗎?春脖長,春臉短,少有倒春寒:這句俗語中的春指的是立春節氣,春脖長是指從立春後天氣回溫很慢,春臉短是指春天的時間很短暫,這句俗語的意思是,從立春後天氣還要冷上一點時間才會變暖,但是溫暖的春季卻很短暫的話,春天發生倒春寒的概率會很低。
  • 老話說:雨打春牛首,一年不用愁,是啥意思?明年年景如何?
    因此也有不少關於天氣的諺語流傳至今,比如「雨打春牛首,一年不用愁」,這句話就是古人預測年景的一句俗語。什麼是「雨打春牛首」?在二十四節氣中,立春是一年中第一個節氣,立就是開始的意思,意味著新一輪的開始。在新舊交替之際,人們肯定會有一些重要的儀式或祭祀活動。其中一項就是在立春前一天「鞭春牛」,就是用泥巴做一個與牛大小相似的土牛,用柳條鞭打。
  • 俗話說:一年兩個春,老牛冷斷筋,什麼意思
    有句農村俗語叫做:「一年兩個春,老牛冷斷筋」,不正是對今年天氣的最佳描述嗎?一年兩個春對於農村人來說,一年指的就是農曆的一年,「一年兩個春」意思就是在農曆的一年中有兩個「立春」,其實這只是陽曆和陰曆兩種紀年法的時間差而導致的,在陽曆中,一年也就是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的時間,也就是365.2天,所以陽曆每個月時間一般是固定的。
  • 明年是辛丑寡婦年,俗語「寡年不遇春,逢牛米生蟲」,啥意思?
    導讀:明年是辛丑寡婦年,俗語「寡年不遇春,逢牛米生蟲」,啥意思?快到年底了,人們都開始在總結一年的得失,也都在憧憬未來一年的新生活,新計劃了。對於老年人,特別是農村稍微年紀大一點的,都知道寡婦年的說法,並且還知道寡婦年不能結婚的說法,因為寡婦年沒有「春」。大家對這個「春」是不是有自己的理解呢?我希望你不要想多了,不要想到春心蕩漾了,這裡所說的「春」是指立春節氣,無春,就是說沒有立春節氣。
  • 俗語「一年兩個春,過年老牛冷斷筋」啥意思?看完你就明白了
    俗語「一年兩個春,過年老牛冷斷筋」啥意思?一年兩個春,過年老牛冷斷筋,講的是農村時令的諺語。在農村關於生活方面的知識可謂是五花八門,有的在現在我們看來還非常具有指導意義,有的我們現在看來簡直有些莫名其妙。為什麼一年兩個立春的冬天會如此的寒冷?
  • 「好男有毛不鞭春,好女有膘不看燈」,啥意思?古人的經驗之談
    我們常常聽到老人經常會講一些俗語,一句俗語就能將人生的經驗濃縮,但多半我們對於俗語的真正含義並不清楚,比如俗語:「好男有毛不鞭春,好女有膘不看燈」,是啥意思?這裡就包含了古人的經驗之談。我們先來解讀俗語的前半句「好男有毛不鞭春」,其中的「好男」意思是指品行優質的男人,「毛」是指鬍子、強壯。在古代,古人與現代人的喜好不同,現代人通常都喜歡白淨的男生,但是古人覺得長得跟白面書生似的並不好,有鬍子才代表了強壯。那麼「鞭春」是啥意思呢?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留下了不少民俗文化,其實「鞭春」是指農村的一種習俗,這個習俗與耕種有關,那就是「打春牛」。
  • 明年是無春寡婦年,俗語「無春不起房,寡年不婚嫁」,啥意思?
    導讀:明年是無春寡婦年,俗語「無春不起房,寡年不婚嫁」,啥意思? 今天是12月31號了,而明天可以說就已經是明年了,也就是陽曆的2021年元月1號,但是我們所說的明年是無春寡婦年,並不是指陽曆的,而是指陰曆2021年,這要到陰曆2021年正月初一才進,這個年才是無春寡婦年。
  • 一頭黃牛就賣到上萬塊,在農村養殖10頭黃牛需要成本多少
    現在牛肉的價格一斤都賣到25元,價格在市場上一直是居高不下,尤其是黃牛肉價格要高於水牛肉價格。除了牛肉價格之外,整頭賣,一頭黃牛也能賣到上萬塊。所謂,覺得養殖起來一定能掙到錢。那麼,養殖10頭黃牛需要投入多少成本呢?有人計過沒有?
  • 冬至吃什麼?北方人吃水餃南方人吃湯圓,用美食表達對冬至的歡迎
    冬至,北方吃水餃,南方吃湯圓在北京,你問十個人,冬至吃什麼?八個人會告訴你,吃餃子唄。那兩個人八成是南方人,因為南方人冬至不吃餃子,吃湯圓。在北京,冬至這一天,家家要吃頓餃子。跟過春節的年三十夜一樣。今日冬至,一年當中,這一天,擁有最長的黑夜和最短的白天。代表冬季最寒冷的日子來了。
  • 俗語:一年兩個春,老牛冷斷筋,啥意思?19年真是「無春年」嗎
    在農村很多老人都發現了在2019年沒有立春的節氣,而2018年居然兩頭「有春「很多農民不禁擔心起來了,因為在農村人們把沒有立春的年份稱為」寡婦年「。那麼什麼是」無春年「呢?19年真的是「無春年」嗎?其實「無春」的意思就是指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節氣,那麼19年真的是「無春年」嗎?
  • 古代俗語:「春不撿雞,冬不撿兔」,啥意思?雞和兔為啥不能撿?
    文/一縷秋天的風古代俗語:「春不撿雞,冬不撿兔」,啥意思?雞和兔為啥不能撿?對我們有著很重要的啟迪,而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小編的家長所流傳著的一句俗語:春不撿雞,冬不撿兔。這句俗語從表面上的意思理解,其實挺簡單的,也就是說,在春天死的雞不要撿來吃,而冬天死的兔子也不要輕易撿回家。那麼,我們的祖先們為什麼會流傳出這樣的俗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