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人能收復宗周地區,為何周人卻不能

2021-01-08 有知社

文|小河對岸

周朝,是我國歷史上壽命最長的朝代。而周朝由盛轉衰的標誌,便是周平王東遷洛邑(洛陽)。周天子名義上為天下共主,但由於周朝實行的是封建制,直屬於周王室的領地分為兩大塊。一塊是以鎬京為中心的「宗周」地區,此為周人的發祥地。一塊是以洛邑為中心的「成周」地區,此為周人為控制東方諸侯而營建的天下中心。

宗周地區,也即關中地區,此地被山帶河、四塞為固,易守而難攻。當時關中平原的土壤又較為肥沃、農業相當發達,而被稱為「金城千裡,天府之國(最早形容關中平原)」,後來的秦國就是因之而並有天下。但為何當宗周地區遭到犬戎人的侵奪,弱小的秦人能從犬戎人手中奪回宗周地區。實力佔優並擁有政治資源優勢的周人卻不能收復失地,被迫遷都於洛邑?

其一,周人的社會地位尊崇無比,但其尚武精神卻被富貴安逸的生活漸漸磨滅。秦人為東夷之後,因替周王室養馬有功才被封為附庸。秦人的地位低下(早期為周人奴隸),生存條件也極為艱難,就使得秦人必須通過浴血奮戰,才能獲得更好的生存條件。如史載:.西戎反王室,滅犬丘大駱之族(秦人宗支)...秦仲立二十三年,死於戎。秦莊公的長子世父曰:「戎殺我大父仲,我非殺戎王則不敢入邑。」遂將擊戎等等,都反映出秦人居惡劣環境之下,通過長達百餘年的慘澹經營、浴血奮戰、披荊斬棘,才收復宗周地區的那種艱難與犧牲。

而周人系既得利益者,其社會地位尊崇,富貴安逸的生活早已將周人的尚武精神磨滅殆盡。且周人還有可供退步的生存空間,又早厭倦了那種「刀口舔血」的生活,顯然已不具備秦人那種浴血犧牲的精神。

其二、周平王得位不正,在宗周地區喪失了民眾基礎。周平王是靠勾結犬戎、弒父殺弟,才登上周王之位的。按今天的觀點,周平王乃是十足的「周奸」,其系已廢太子,又惡行昭著,早就喪失了嗣位的資格。周平王的繼位,在當時並沒有獲得周人及諸侯們的承認(周亡王九年,邦君諸侯焉始不朝於周)。據《竹書紀年》記載:「幽王死,申侯魯侯許文公立平王於申,虢公翰立王子餘(餘臣),二王並立。

周之「二王並立」,一直持續了近二十年之久。直待晉文侯襲殺了周攜王,而迎立了周平王之後,周平王的王位,才漸漸獲得其他諸侯的承認。宗周地區的周人對周平王勾結犬戎,以致宗周地區殘破的行徑深惡痛絕,這也是周平王為何不能收復失地而被迫遷都的重要原因所在。

其三,宗周地區有許多畿內諸侯國,限制了周人勢力的恢復與擴充。如鄭國,原封地在今天的陝西鳳翔;虢國,原封地在今天的陝西寶雞等等。隨著,周王室的代代分封,使得宗周的畿內諸侯也越來越多。這就逐步削弱了宗周的實力,也制約了周王室的勢力恢復與向外擴張。而秦人的擴張卻缺乏障礙與制約,那些宗周地區原留地的畿內諸侯,到後來也都被秦國逐步吞滅。

參考史籍:《左傳》、《竹書紀年》、《史記》等等;

相關焦點

  • 西周時鎬京稱為宗周,洛邑稱為成周,宗周好理解,成周是為什麼?
    何謂宗周?武王自灃居鎬,諸侯宗之,是為宗周。總體來說宗周就是周朝龍興之地,周朝先人祖墳所在地,也是他們從零開始擴張的核心根據地,他們最堅定的後方,也就是現在人們所說的「祖籍」或「老家」。主要地區是以鎬京城為主的輻射關中地區的平原地帶。
  • 「陝西文物探探探」第25期:秦人為何能一統天下?秘密可能就在這些...
    歷史劇《大秦賦》服化道很細緻,引發公眾對秦人髮型服飾、兵器甲冑、乘車戰車的高度興趣。但劇中展現的生活戰鬥細節,在考古上能得到證實嗎?  2020年12月28日,「陝西文物探探探」來到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邀請該博物院三位研究員作為主講嘉賓,結合這裡的出土文物圖片展和銅車馬等文物實物,為網友們講解了秦人髮型服飾、兵器軍械、戰車乘車的特點。
  • 陝西文物探探探第25期|秦人為何能一統天下?秘密可能就在這些細節裡
    歷史劇《大秦賦》服化道很細緻,引發公眾對秦人髮型服飾、兵器甲冑、乘車戰車的高度興趣。但劇中展現的生活戰鬥細節,在考古上能得到證實嗎?近日,「陝西文物探探探」來到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邀請該博物院三位研究員作為主講嘉賓,結合這裡的出土文物圖片展和銅車馬等文物實物,為網友們講解了秦人髮型服飾、兵器軍械、戰車乘車的特點。203.6萬人次觀看了這場直播。秦人為何能一統天下?秘密也許就在這些細節裡。
  • 秦亡之後,為何老秦人不復國?強秦大軍不再,秦人眼裡大漢即是秦
    但是根據現代歷史學的研究,秦朝的短命其實不是因為這些書面上的原因,其根本是因為沒能拔起六國貴族的根基,導致六國貴族的反撲。亡秦的主力就是楚國的貴族項羽,而秦亡了之後,項羽又開始分封諸王,六國幾乎全部復活,只是最後被劉邦消滅。有人要問了,六國能在滅亡後復國,為什麼秦朝被滅了就不能復國呢?強悍的秦人和秦軍去哪了?
  • 陝西文物探探探第25期 秦人為何能一統天下?秘密可能就在這些細節裡
    歷史劇《大秦賦》服化道很細緻,引發公眾對秦人髮型服飾、兵器甲冑、乘車戰車的高度興趣。但劇中展現的生活戰鬥細節,在考古上能得到證實嗎?近日,「陝西文物探探探」來到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邀請該博物院三位研究員作為主講嘉賓,結合這裡的出土文物圖片展和銅車馬等文物實物,為網友們講解了秦人髮型服飾、兵器軍械、戰車乘車的特點。203.6萬人次觀看了這場直播。秦人為何能一統天下?秘密也許就在這些細節裡。
  • 李學勤:揭開秦人源於東方之謎
    比如,歷史上,司馬遷的《史記·秦本紀》就認為,秦人出自西方。而現代歷史學家和國學大師錢穆、傅斯年等人的研究,則主張「秦之先世本在東方」。不過,「秦為西戎」那可一直是主流意見。    那麼,秦人到底源於何方?研究秦人起源又有何意義?
  • 秦人的價值觀念,在政治和社會生活中會有什麼表現?
    睡虎地《日書》產生於秦昭襄王時期,是秦國下層民眾關於推擇時日,躲避鬼神危害,預測吉兇的迷信工具書,為日者所用,它所反映的是秦人普遍的價值觀念和文化心理。《日書》中的很多思想特點和同一時期中原地區傳統的鬼神觀念有很大差別。例如:《日書》中有大量篇幅涉及到秦人的經濟生活。包括了農業、畜牧業、商業等很多方面,與日常生活有關的一些內容大量反映,如出門回家娶嫁生育等。
  • 從「宗周、成周」來看,周公的軍事戰略思想(解同人卦之心得)
    「宗」指的是「宗周」,豐京、鎬京二京,也稱宗周。同人於宗,講的是在宗周豐鎬聚集諸侯和軍隊討伐不服,也就是說中原已經失守,宗周的東方已是天下大亂,不得以只能在宗周聚集還臣服的諸侯和軍隊,東徵討伐不服,故曰「吝」,羞愧。沒有及時察覺不服,及時平叛,導致天下大亂,此為「吝」,羞愧。西周時期周朝有三都「岐周」、「宗周」、「成周」;三都都是一都兩邑。
  • 趙鞅以宗周曾幫助二卿叛亂為由,正式發兵十萬攻打宗周城
    」說罷老淚縱橫,:「我一生為了周王室嘔心瀝血,竟然會落到這個下場,看來天不助周呀!」萇弘,字叔,又稱萇叔。 周景王﹑敬王的大臣劉文公所屬大夫。據史書記載萇弘公元前582年生於四川資陽,也就是說到公元前492年,趙鞅伐周的時候萇弘已經九十歲了,放在那個年代這個歲數是完完全全的老壽星了。
  • 放羊人的歷史與華夏西邊的拓展,從河南到邊疆古代羌人是哪些人?
    這說明,西來的周人對那些放羊人並不是稱作羌人的。因為他們本身就是來自羌人地區。而羌這個字眼,據說在商人看來是一個敵對的稱號。因為曾經為敵。故而,西邊來周人並不同意這個稱呼。這也只是一種推測。周的部落只把其西邊的人稱呼為戎,而戎的意思是武裝的人。這個字與羌不同,屬於比較尊重的稱呼了。周朝的西部後給封給秦人。秦人西邊主要是與戎人戰鬥。秦人一直把自己的地方推進到關中渭河上遊。
  • 青銅兵器:秦人將劍加長的目的究竟是什麼呢?
    司馬遷解釋說,秦始皇的配劍太長了,所以不能及時拔出來。  青銅劍一般都是短劍,它無法做長的原因是因為青銅材料容易折斷。春秋戰國時期,最負盛名的越王勾踐劍,全長不過55.6釐米。青銅劍普遍寬而短,60釐米似乎是青銅劍的極限。這種長度的配劍隨手就可以抽出,秦始皇怎麼可能因為劍太長而拔不出來呢?對於司馬遷的這個解釋,歷史學家一直很困惑。
  • 周大夫出使秦國,經過龍興故土百感交集,憫宗周詠黍離,千古未休
    周平王繼位後,在周王畿和關中地區的戎狄勢力依然猖獗,周平王被迫東遷國都至雒邑。西周覆亡,東周建立,但這不是新生與復興,而是殘喘與沒落。大約在秦武公初年,周大夫奉天子之命出使秦國,經過西周故都豐鎬之地,面對一望無際的綠色田野,觸景生情,百感交集,他徘徊彷徨,久久不肯離去,遂作《黍離》,表達他對周朝昔盛今衰的無限感慨。
  • 成語裡的秦人故事——「溫潤如玉」驍勇秦師竟是謙謙君子?
    陝西寶雞是秦文化的發祥地,秦人祖先牧馬於這裡的汧渭一帶,秦德公遷都雍城,即今天的鳳翔,秦國以雍為都城近300年,留下諸多秦國的遺址、傳說故事等。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與秦文化有關的那些成語以及成語裡意味深長的故事。現代人看了各種和秦有關的電影、電視劇之後,有個基本印象,秦人驍勇。黑臉黑馬黑盔甲,不動如山,侵掠如火。
  • 英國有力有節地收復馬島可作中國收復南沙的參考
    英特混艦隊艦船40餘艘,載地面部隊約4,000人,「鷂」式飛機20架和各種直升機45架,於4月5日分別由英國樸茨茅斯和英屬直布羅陀啟航駛往南大西洋。4月7日,英國宣布對馬島周圍200海裡實施全面海空封鎖。4月12日,英軍的核潛艇到達馬島後立即開始對馬島進行封鎖。4月17日英國戰時內閣提出把戰爭控制在馬島地區,不進攻阿根廷本土的原則。
  • 此人本是首富,最後卻成天才級戰神,為國家收復60萬平方公裡領地
    當然,輝煌的同時也伴隨著的遺憾,遺憾的是大唐為何那麼快就盛極而衰,一個安史之亂就把強盛的大唐打的搖搖欲墜。而且安史之亂後,大唐喪失了不少領地,其中最寶貴的一塊領地就是河西走廊。
  • 劉邦樣樣不如人,為何人才都向他聚攏?因他懂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為何劉邦深諳用人之道,並擁有非常高超的馭人之術?從現代管理學的角度來看,他可能一不小心,無師自通了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何為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由美國社會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提出。該理論將人的需求分為五個層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和歸屬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需求。
  • 南宋先後三次北伐,全部以失敗告終,為何無法收復中原?
    不僅沒有收復中原,反而籤訂了喪失權力、侮辱國家的和平條約。那麼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我們先來看看南宋的這三次北伐情況。第一次北伐發生在宋高宗紹興年間,史稱「紹興北伐」,北伐的主要將領是嶽飛。1140年,嶽飛帶領軍隊進入河南地區,取得了延聖寺、英昌戰爭的勝利,痛擊了金軍名將完顏宗弼(即武術)。但是嶽飛被宋高宗傳喚,說:「十年的力量,一蹴而就」。
  • 《神奇寶貝》接連收複利歐路,大蔥鴨,他莫非要走格鬥系
    漫談:接連收複利歐路,大蔥鴨,他莫非要走格鬥系?《口袋妖怪》這部動漫擁有許多屬性的寶可夢,像噴火龍,路卡利歐等寶可夢都是《口袋妖怪》歡迎程度較高的寶可夢,像他們都擁有自己的作戰風格,在某些情況也被漫迷們稱作對戰王牌。
  • 塞種人,並非斯基泰人,根本不是什麼外國人,他們一定是中國人
    據說,塞人女性也能打仗我們以中國古籍的記述為主吧:大約在公元前7世紀的春秋時代或者更早,在今天中國西北地區的甘肅、青海兩省黃河以西,即河西走廊與湟水流域(古稱河西地區),和北方草原地帶,居住著許多遊牧部族,其中見諸古代典籍的就有允姓之戎
  • 九龍島和海參威同被割讓,九龍島已經收復,為何海參威至今還沒?
    1997年,香港和九龍島成功收復,然而同被割讓的海參崴卻依然在俄羅斯手中。這不禁惹人思考,同一時期被割讓的兩塊土地,如今卻有兩種命運。九龍島已經成功回到祖國的懷抱,為何海參崴至今都還沒有?首先,英國和俄羅斯分別佔領九龍島和海參崴的目的不一樣。英國在進行了工業革命以後,一躍成為了商業大國,而此時的英國已經遠遠不能滿足作為資本家的需求,所以他們將目光投向了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