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一位媽媽在學習了情緒管理後,減少對孩子大吼大叫的挑戰一年後的個人感悟和收穫。她交出的作業是這樣的:
上周末有人問我,在你停止對孩子吼叫的一年以來,你有什麼發現和收穫嗎?我想告訴大家,情緒管理帶給我的好處比預期的要多得多得多。
在我遵守諾言不再對我的4個男孩大吼大叫的365天以後,我收穫頗豐,以下就是我的收穫。我收穫到的第1點是孩子是我最重要的觀眾。有一天當我突然間覺得我要好好控制自己的情緒,不再大吼大叫的時候我才意識到。我之所以會這樣想,是因為我想讓別人相信我是一個有愛心有耐心的媽媽。但事實是我一個人的時候卻很少這樣想,只有當我暴露於他人的目光之下,我才會很在意我的觀眾如何看待我。
這就讓我覺得自己很虛偽,原來我只是為了做給別人看,並沒有發自內心想要改變自己。就算只是為了演戲給觀眾看,我也沒有做好,因為我忘記了我的4個孩子才是我最重要的觀眾。他們一直注視著我,他們本該是我最忠實最重要的觀眾。我最應該向他們展示我的愛、我的耐心、我的沒有吼叫不是嗎?
我希望他們看到並且告訴我「我們的媽媽是最好的媽媽」,那當我想明白了這個問題的那一刻,我終於醒悟了。我會一直記得孩子是我最重要的觀眾,我會一直做到向他們展示我的愛、我的耐心。因為我想讓他們相信我是一個有愛心、有耐心的媽媽。
我所收穫到的第2點是孩子只是孩子。因為孩子們總是時好時壞,有時候他們是開開心心的、溫順可愛的、乖巧聽話的,而換一個時間呢?他們脾氣暴躁、格外難搞。我的孩子也和其他的孩子一樣,他們大聲說話、他們不願意穿鞋、他們總是用畫筆在牆上亂塗亂畫,哪怕牆上新貼的是他們媽咪最愛的牆紙。
所以我必須隨時調整自己的期望值,提醒自己他們畢竟只是孩子。他們仍在學習、他們仍在成長、他們仍然需要我實施指導。所以當他們犯錯誤的時候,我需要記住叫喊不僅沒有任何幫助,並且像我一樣啊,他們也不喜歡被罵。
我無法控制孩子的行為,但是我能夠控制自己的反應。我可以嘗試所有最困難的育兒技巧,去培養一個訓練有素的孩子。但是孩子終歸是孩子,他們有時候不會做我想他們做的事情。當孩子不聽我話的時候,我可以選擇高聲地尖叫「把你們的樂高收起來」,我也可以選擇離開一會兒,用一個深呼吸和幾個分腿跳,恢復鎮定之後再回去換一種方式解決問題。結果證明呢,比起衝著孩子大吼大叫,離開一會兒能讓孩子們更快地收拾好玩具。
收穫到的第3點大喊大叫並沒有什麼用。很多次啊,當我覺得馬上喊出來比深吸一口氣,然後去想其他方法更容易的時候,我都想放棄,但是我知道困難的是更好的。很早我就知道大喊大叫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它只會讓事態失控,讓孩子們聽不到我希望他們學到什麼。
所以,我一連串的喊出「嘿!你們快點穿上鞋子和外套,把書包背上!是的自己穿,我不會幫你的!別動你弟弟,!你們就不能快點嗎?」當我喊出這些話的時候,孩子們真的能聽到我在說什麼嗎?對他們來說啊這都是亂碼,你越是怒氣衝衝大聲地恐嚇他們喊出你的命令,除了把他們弄哭還有什麼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