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了情緒管理後,一位媽媽的感受,孩子啊他們只是孩子

2021-01-10 騰訊網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一位媽媽在學習了情緒管理後,減少對孩子大吼大叫的挑戰一年後的個人感悟和收穫。她交出的作業是這樣的:

上周末有人問我,在你停止對孩子吼叫的一年以來,你有什麼發現和收穫嗎?我想告訴大家,情緒管理帶給我的好處比預期的要多得多得多。

在我遵守諾言不再對我的4個男孩大吼大叫的365天以後,我收穫頗豐,以下就是我的收穫。我收穫到的第1點是孩子是我最重要的觀眾。有一天當我突然間覺得我要好好控制自己的情緒,不再大吼大叫的時候我才意識到。我之所以會這樣想,是因為我想讓別人相信我是一個有愛心有耐心的媽媽。但事實是我一個人的時候卻很少這樣想,只有當我暴露於他人的目光之下,我才會很在意我的觀眾如何看待我。

這就讓我覺得自己很虛偽,原來我只是為了做給別人看,並沒有發自內心想要改變自己。就算只是為了演戲給觀眾看,我也沒有做好,因為我忘記了我的4個孩子才是我最重要的觀眾。他們一直注視著我,他們本該是我最忠實最重要的觀眾。我最應該向他們展示我的愛、我的耐心、我的沒有吼叫不是嗎?

我希望他們看到並且告訴我「我們的媽媽是最好的媽媽」,那當我想明白了這個問題的那一刻,我終於醒悟了。我會一直記得孩子是我最重要的觀眾,我會一直做到向他們展示我的愛、我的耐心。因為我想讓他們相信我是一個有愛心、有耐心的媽媽。

我所收穫到的第2點是孩子只是孩子。因為孩子們總是時好時壞,有時候他們是開開心心的、溫順可愛的、乖巧聽話的,而換一個時間呢?他們脾氣暴躁、格外難搞。我的孩子也和其他的孩子一樣,他們大聲說話、他們不願意穿鞋、他們總是用畫筆在牆上亂塗亂畫,哪怕牆上新貼的是他們媽咪最愛的牆紙。

所以我必須隨時調整自己的期望值,提醒自己他們畢竟只是孩子。他們仍在學習、他們仍在成長、他們仍然需要我實施指導。所以當他們犯錯誤的時候,我需要記住叫喊不僅沒有任何幫助,並且像我一樣啊,他們也不喜歡被罵。

我無法控制孩子的行為,但是我能夠控制自己的反應。我可以嘗試所有最困難的育兒技巧,去培養一個訓練有素的孩子。但是孩子終歸是孩子,他們有時候不會做我想他們做的事情。當孩子不聽我話的時候,我可以選擇高聲地尖叫「把你們的樂高收起來」,我也可以選擇離開一會兒,用一個深呼吸和幾個分腿跳,恢復鎮定之後再回去換一種方式解決問題。結果證明呢,比起衝著孩子大吼大叫,離開一會兒能讓孩子們更快地收拾好玩具。

收穫到的第3點大喊大叫並沒有什麼用。很多次啊,當我覺得馬上喊出來比深吸一口氣,然後去想其他方法更容易的時候,我都想放棄,但是我知道困難的是更好的。很早我就知道大喊大叫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它只會讓事態失控,讓孩子們聽不到我希望他們學到什麼。

所以,我一連串的喊出「嘿!你們快點穿上鞋子和外套,把書包背上!是的自己穿,我不會幫你的!別動你弟弟,!你們就不能快點嗎?」當我喊出這些話的時候,孩子們真的能聽到我在說什麼嗎?對他們來說啊這都是亂碼,你越是怒氣衝衝大聲地恐嚇他們喊出你的命令,除了把他們弄哭還有什麼用呢?

相關焦點

  • 你處理孩子「壞情緒」的方式,決定了他們長大後的性格!
    生活中,我們總是覺得小孩子的情緒簡單、直接,心理也沒有那麼成熟。殊不知在他們也會有悲傷、嫉妒、孤獨、害怕這樣的「負面情緒」。這樣的負面情緒如果不及時加以引導,很容易會影響孩子長大後的性格。
  • 《菲菲生氣了》:和孩子一起感受生氣的過程,就是最好的情緒疏導
    如果孩子生氣了你不知道怎麼處理,那我建議你看看這本繪本,接納孩子的情緒,需要一個過程。也需要讓孩子知道,生氣就像高興一樣,是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雖然大家都無法去完全掌控自我的過度情緒化,但是可以去了解它、看待它。《菲菲生氣了》是幼兒情緒管理繪本,它榮獲1981年、1984年以及2000年凱迪克銀獎,同時獲得夏洛特.佐羅託夫金獎。
  • 0-3歲情緒管理繪本|塑造孩子一生的好情緒
    情緒不流動的孩子,會影響交往,同伴不知道他到底發生了什麼,動不動就不舒服了,怎麼玩呢。我一直覺得,繪本,是噴湧而出的語言,是豐富多彩的世界,它在帶給孩子無限想像力的同時,也讓我們成人恢復青春的活力。繪本有千千萬萬種,而這次我要給大家推薦的0-3歲情緒管理繪本,除了擁有普通繪本的功能外,還能從小就培養孩子管理自己的情緒。
  • 孩子脾氣暴躁易怒,如何正確引導孩子管理情緒,培養孩子高情商
    而奶奶站在原地任由孩子撒潑,還面帶微笑。過了一會兒,孩子的爸爸媽媽過來了,就那樣站在孩子不遠處,看著孩子繼續上演功夫片,沒有阻止孩子過激行為的意識。 情商是一個人自我情緒管理,以及管理他人情緒的能力指數,情商由自我意識、控制情緒、自我激勵、認知他人情緒和處理相互關係這五種特徵組成。
  • 孩子學什麼都很慢,不是孩子笨,只是你的孩子「氣質」與眾不同
    媽媽這時候開始崩潰了,指責孩子:"你為什麼怎麼那麼笨哦!這麼簡單的東西還要學那麼久。"教練看著氣氛不太對勁,主動上前去安撫孩子,親自去教孩子。可是,孩子與剛剛來的時候的態度不一樣,完全對任何事情沒有了興趣,之前還是蹦蹦跳跳地進來,現在只是耷拉著腦袋。當教練教會了孩子,其他孩子也紛紛回家。媽媽臉上的無奈讓孩子更加提不起勁。
  • 孩子總發脾氣不聽勸,讀這些繪本!用心理學教會孩子情緒管理
    每一個孩子,其實都是有自己的小情緒的,但是往往因為他們年紀還小,語言體系和大腦發育還不夠完全,所以總是會通過哭啊、鬧啊、或者是其他的一些肢體動作來表達情緒,每當這種時候,爸爸媽媽就會手足無措,不知道該用什麼方式來對寶寶進行引導。
  • 種草 | 教會孩子學會管理自己的「小脾氣」--情緒管理繪本《我可以做的更好》
    美國幾百萬媽媽的共同選擇美國兒童情緒管理首選讀物《我可以做得更好》
  • 孩子太容易「崩潰」?培養孩子情緒自控力,要學會畫「情緒地圖」
    都說孩子的臉就像六月的天,說變就變。上一秒臉上還洋溢著快樂的微笑,下一秒就出現暴風雨式的哭泣,有時還伴隨著打砸東西的地動山搖。孩子們之所以會頻繁情緒崩潰,那是因為他們不知道該怎樣面對自己的情緒,更別說控制情緒了。而家長要做的就是提高孩子的「情緒自控力」,讓孩子學會畫出屬於自己的「情緒地圖」。
  • 情緒管理繪本《生氣王子》:孩子的壞情緒裡,藏著父母的影子
    最近我在媽媽社群裡做了一個調查,父母們最感興趣的依然是不吼不叫。當年我剛剛成為媽媽,還不能體會父母的辛苦,我很奇怪,怎麼可能有父母對待孩子的時候會發火,會管不住自己的情緒呢?隨著孩子慢慢長大,我反而更加理解為什麼媽媽們對不吼不叫這麼感興趣了,因為要面對那個讓自己不滿意的孩子,還要心平氣和是真的需要情緒的修煉。
  • 孩子,媽媽小時候,也是個笨小孩啊
    孩子聽見我倆的對話,慌忙跑過去來,眼睛亮亮地問:「爸爸媽媽,你們真的也都拉過褲子嗎?」 先生和我連聲說:「對呀,拉過呀,後來想上廁所告訴老師,就再也沒有出過這樣的糗事啦。」 孩子開心地抱著我倆:「原來,爸爸媽媽和我一樣啊。」
  • 父母情緒控制好,孩子成績才能好!
    一個僅有一歲的孩子,能犯下多大的過錯,讓親媽下得了如此重的手?哭鬧!只是因為不斷的哭鬧,惹怒了媽媽,遭到一頓暴打。 (1)把孩子真的當孩子 在兒子的體適能課上,認識了一位媽媽。她對孩子說話特別溫柔,哪怕是孩子犯錯時,也是用很溫和的語氣引導。 我問她,你都不會跟孩子生氣嗎?她的回答很普通卻很有哲理:你都說了他是孩子啊。
  • 如何管理孩子的情緒,學會這幾招,會有更多的效果
    這樣的管理效果微乎甚微,還加劇了孩子與家長間的矛盾對立面。所以不妨轉換思維,讓孩子學會管理情緒前,家長先改變,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一個有愛的家庭環境,讓孩子更願意去享受這個環境,做什麼事情會變得積極主動,情緒也會平穩。反之,一個極端的家庭氛圍,孩子會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會不顧及他人的感受,也會隱藏自己的情緒。這兩個情況都是屬於偏激的,易造成孩子易怒、過於隱藏、自卑的情緒。所以,家長們在尋求情緒管理方法前,先管理好自己的情緒,給自己的孩子、給自己的家庭營造一個溫馨有愛的家庭氛圍,讓孩子愛上自己的家,養成平穩開朗的性格情緒。
  • 《生氣的亞瑟》:孩子無緣無故生氣?揭秘孩子情緒的真實景象
    在《生氣的亞瑟》中,亞瑟的媽媽讓他去睡覺,不讓他看電視片,所以亞瑟生氣了。他非常、非常地生氣,氣到足以把整個宇宙都震成碎片……但突然之間,亞瑟忘記了究竟是什麼惹得他如此生氣……《生氣的亞瑟》這本中所講到的情緒就是普通孩子生活中經常出現的現象,為小孩子描繪了難以捉摸和言喻的情緒——「生氣」,這是孩子經常會看見的現象了。還有一種的現象,愛發脾氣的孩子比較缺乏理解和表達自己情緒的語言能力。
  • 父母情緒不好,該不該在孩子面前哭?
    你曾經有過情緒失控的時候嗎?情緒失控時,你在孩子面前崩潰大哭過嗎?電視劇《白色月光》中,妻子張一目睹丈夫張鑫出軌後,一邊開著車一邊哭泣。女兒笑笑坐在車後,看著媽媽哭泣的側影,感受著車內的低氣壓,也跟著哭了起來;陷入情緒裡的張一對孩子說:「笑笑,你別哭了好不好……你聽話好不好?先別哭好嗎?」
  • 孩子有負面情緒?不要總講道理,聰明家長會做孩子的「情緒容器」
    說著,孩子將有黑筆痕跡的衣服舉到我的面前。我說:"沒關係的,就是這麼一點小事,你的同桌肯定不是故意的。而且,媽媽回去之後會幫你洗乾淨的,別擔心啊。"孩子又大聲地說:"怎麼就是一件小事的,我都被劃到了,媽媽!"
  • 是什麼導致孩子情緒暴躁易怒?父母不要過於「關注」他們
    就是因為我們無法猜測出對方情緒的變化,可能前一秒他們和大家相談甚歡,後一秒就會當場大發雷霆。你喜歡和哪種朋友交談呢?想必大家都會選擇溫文爾雅,在各種場合都能保持優雅風度的「謙謙君子」。成年人性格暴躁,或是受到各種刺激,做出情緒化的舉動倒也在情理之中。但有的孩子也會出現「易燃易暴躁」的行為,無論父母如何安慰和責罵,他們也不會「息怒」,反而變本加厲地爭吵、摔東西。
  • 預告丨2-6歲孩子必備的情商繪本,來自丹麥的《艾達情緒管理盒子》
    有時我們會想,如果自己當年能得到情緒管理的訓練,脾氣應該會好很多。  的確,情緒是可以管理的,而且需要訓練。  訓練孩子以成熟的方式掌控怒氣,再加上父母的好榜樣,孩子的情緒真的會變好。    如果孩子能順利地說出來,就不會有那些出格的行為了。  他們也能心平氣和地說出自己的感受,而不是那種怒氣衝衝地口吻。  孩子養成的這種情緒管理方式,會讓他的一生都受益無窮。
  • 孩子的壞情緒是可以疏導的,家長要向孩子正確解釋「情緒」
    都說教會孩子情緒管理很重要,發脾氣、跺腳、尖叫、扔東西、無理取鬧……這些都是孩子們的情緒表現!你知道嗎?孩子們的這些情緒是可以疏導的。命令孩子們"聽話"或者讓他們"自己好好想想",並不是解決這類強烈情緒問題的合宜之計。
  • 情緒管控夏令營——讓孩子成為情緒的主人
    是一款側重孩子心理成長的課程  從認知情緒,感知情緒  表達情緒,管理情緒等方面  讓孩子在體驗中去感受情緒的點點滴滴  幫助孩子學會與情緒相處  做幸福快樂少年  基於沐苗研發的孩子成長模型  以及豐富的正面管教傳授經歷  利用根植在孩子心中的夢想  激發學習動力
  • 孩子愛生氣?學學美國幼兒園的「解氣」方式,給情緒按下暫停鍵
    對嬰兒來說,食物、媽媽的懷抱和輕柔的語言,能讓他們感覺到安全感和愛。對稍長一些的孩子來說,情緒的杯子就需要用更更複雜、系統的關愛去填滿了。如果孩子情緒不好了,說明他的水杯缺水了,爸爸媽媽要及時幫他們蓄滿水。如何找到孩子愛生氣的根源?在心理學上有一張圖片叫 Anger Iceberg,我們可以翻譯為憤怒的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