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的「籃球」——棉花球

2021-01-09 中國奧委會官方網站

  棉花球是以投籃和扣籃為主要技術的民族特色體育運動,曾在我國武陵地區,特別是在湖北省土家族、苗族、侗聚居地區廣為流傳,已有近百年歷史。

  湖北鄂西一帶稱之為棉花球、棉花線球,貴州、雲南、湖南某些地區稱作包包球、坨坨球。

  最初的棉花球大小形狀不一,有圓形、橢圓形,有的大如排球,有的小如壘球,有輕有重。

  其製作特點是用棉花作芯,外面用棉線、毛線或襪線層層繞而成,後經歸納整理,根據過去以棉花做芯的製作特點,定名為棉花球。

棉花球特點

  新穎的場地環境。棉花球比賽場地以籃球場為基礎,在籃球場的4個頂角各安裝1個可升降球籃,以球場的4個頂角為圓心,6米為半徑畫弧,並與邊線和端線相交,扇形內的區域為限制區。場地共有4個可升降球籃、4個限制區和4條罰球線。

  較高的觀賞價值。扣籃技術本是籃球運動中高大隊員的專利,但是在棉花球運動中扣籃卻是一項主要的得分技術和手段。這項運動不僅使參與者樂在其中,同時也能滿足人們對新的觀賞價值更高的運動項目的需求。

  講究傳球技巧。棉花球比賽節奏較為流暢,傳球時常常是假動作多,帶有迷惑性,隱蔽性,動作幅度小,速度快,變化多,其傳球的效果往往是妙趣橫生,使人賞心悅目,

  鮮明的民族特色。球面上印有土家族傳統「西蘭卡普」花色圖案,體現了土家族人民的勤勞,勇敢和智慧,豐富了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內涵和特色。

賽事規則及習俗

  全場比賽時間為50分鐘,分上下兩半場進行,中場休息10分鐘。最後以得分多者為勝。

  比賽開始前,先將參賽者分成人數相等的兩隊,每隊6人,其中有2名隊長,1人負責攻球,1人負責守球,比賽雙方同時攻守兩個球籃。

  比賽開始後,兩隊各推出1名跳球員至中心圈,由裁判拋球後雙方跳球。跳球,即在中圈內,雙方各1名隊員站在靠近本隊球籃一面的半圓內,一隻腳靠近兩人之間的線的中心,裁判員在兩個隊員之間將球拋起,待球到達最高點或下落時,被跳球隊員合法排擠的比賽開始形式。

  比賽過程中,雙方運用各種技戰術聲東擊西,真真假假,相互攻守,力圖將球扣入或投入對方球籃。其中,扣進1球得3分,投進1球得2分,因對方犯規在罰球線上罰球入籃得1分。

棉花球的傳承及發展

  棉花球運動是一項以扣籃為顯著特點的競技體育項目,它集競賽、健身、娛樂為一體,具有鍛鍊價值高,趣味性、觀賞性強,易普及、推廣等特點,在土家族地區民間有廣泛的群眾基礎。

  直到20世紀70年代初,恩施、巴東、建始、宣恩、利川、鶴豐、鹹豐、來風的土家族青少年仍青睞於此。

  該項目是在國際國內率先按照人們的身高劃分「級別」的運動,能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提高力量、速度、靈敏等身體素質,此項目適合在大中專各類學校及社會推廣。

  從2000年春開始,湖北民族學院姚正國教授對棉花球運動進行了初步挖掘整理,並從場地、器材、比賽方法、競賽規則、基本技戰術等方面進行了初步研究和創新,使棉花球得到了廣大師生的認同和厚愛。

相關焦點

  • 在中國土家族第一村,徹底搞清楚土家族認定的來龍去脈
    我國有55個少數民族,800多萬人口的土家族就是其中之一,但建國後,土家族卻未被列為單一的民族。直到1957年1月3日才被正式批准為單一的民族。土家族認定的過程,甚至於好多土家族朋友都鮮有了解。那麼,土家族是怎麼認定的?最早提出土家為單一民族的人是誰?秋高氣爽,正是出遊好時節。
  • 《棉花球老鼠 Cottonwool Colin》
    現在,我們應該叫他「棉花球老鼠」了!At last, he was allowed out,all wrapped up in cotton wool, safe from rain and sun and snow.這樣,媽媽總算讓科林出門了。科林全身裹在棉花球裡,不論是晴天、雨天和下雪天,他都很安全。
  • 織就美麗——土家族服飾
    (一)遠古土家先民服飾土家族有本民族語言而無本民族文字,漢文記載的土家族服飾隻言片語,且多系轉抄;土家族地區考古發掘所得與服飾相關的文物不豐;土家族口頭文學中尚未搜集到專門吟唱服飾的長篇;徵集到的為數不多的清末民初的土家族服飾,受滿、漢服飾的影響,僅保存了自身部分傳統因子。這一切,為土家族服飾的研究設置了種種障礙。
  • 土家族毛古斯香港演出記
    由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順縣選送的《毛古斯·狩獵》榮獲優秀節目獎,魏明富等24名演員和領隊分別獲得優秀獎。 永順縣委常委、縣委宣傳部部長樊未受邀為獲獎者頒獎。 4月12下午,來自湖南、北京、香港等10餘個省和特別行政區的19支隊伍,在香港九龍灣國際展貿中心同臺競技。
  • 淺談湘西土家族毛古斯舞
    它是土家族最原始、最古老的一種與歌結合的舞蹈,現還遺存在湘、黔、渝編曲土家族聚集地,主要分布在湘西永順、龍山等縣。它是具有人物對白、簡單的故事情節和一定的表演程式的原始戲劇舞蹈。無論輩份高低,他們都身披稻草紮成的草衣,赤著雙腳,面部用稻草紮成的帽子遮住,頭上用稻草和棕樹葉擰成沖天而豎的單數草辮,其中四個單辮的是牛的扮演者。
  • 土家族毛古斯舞,中國舞蹈的活化石
    土家族毛古斯,土家語稱為」古司撥鋪,意即「祖先的故事」。茅古斯舞是土家族古老而原始的舞蹈,作為土家文化活化石保存至今。,是舞蹈界和戲劇界公認的中國舞蹈及戲劇的最遠源頭和活化石。毛古斯是土家族流傳至今古老的表演藝術之一,茅古斯以近似戲曲寫意、虛擬、假定等技術手法,表演土家祖先漁獵、農耕、生活等內容,既有舞蹈的雛形,又具有戲劇的表演性,兩者雜糅交織,形成渾然一體的祭祀性舞蹈。每逢正月,土家人就用稻草為衣服,扮演原始初民漁獵農耕的故事,用以祭祀祖先創業功德,起球保佑人畜興旺,五穀豐登。
  • 酉陽土家族擺手舞申遺正進行(圖)
    清代詩人彭施鐸在《溪洲竹枝詞》一詩中描寫了當時土家族擺手舞歡騰起舞的盛況。  民間自古就有「北跳喪,南擺手」之說。擺手舞是土家族區別於其他民族的顯著文化標誌之一,流傳在重慶、湖北、湖南、貴州四省市交界的酉水流域,尤以酉陽為甚。
  • 熱銷香囊「敗絮其中」 裡面塞的竟是棉花球
    【天地網訊】   中藥香囊裡竟塞的是棉花球   端午節將近,中藥香囊開始熱銷,但本報記者發現不少香囊是「敗絮其中」   不過,中醫提醒市民,有些香囊裡面壓根就沒有中藥材成分,塞的只是泡過藥水的棉花球,長期聞對人體有害,建議大家最好去醫院或正規藥房購買。   漂亮香囊可能「敗絮其中」   家住老城南的市民陳先生前幾天在一家小店,給小孫女買了一隻十塊錢的中藥香囊。老闆告訴他,香囊裡有五六種中藥打成的粉末,有驅蚊功效。
  • 藏在湘西大山的古村,土家族文化的「孤島」,唐代傳承千年不斷
    在建國後5年代的民族識別中,民族學泰鬥潘光旦、語言學家羅常培等數十位專家學者曾在這裡進行專訪,將雙鳳村作為樣本村,搜集整理了大量土家族作為單一民族特質的資料,並以此為據於1956年正式確定土家族為單一民族,因「土家文化傳承千年不斷,民族圖騰象徵功不可沒」的典型特質。被眾多民族學、民俗學專家公認為「中國土家第一村」。據村中古石碑記載,在唐代就已建村,歷二百餘代,兩千多年。
  • 土家山寨吹文明新風 慈利三官寺土家族鄉舊貌換新顏
    本文供圖/王姣 李舉平紅網時刻新聞1月6日訊(特約記者 王姣 通訊員 李舉平)寒潮漸濃的冬日,慈利縣三官寺土家族鄉的角角落落絲毫不見蕭條。多年來,「賑酒風」在三官寺土家族鄉盛行,村民們每年花在人情禮金的開支佔家中收入的大頭,有些貧困家庭因此不堪負。康老十的這次「另類」之舉,成為三官寺土家族鄉精神文明建設的助推器。近年來,三官寺土家族鄉以爭創「全國文明鄉鎮」為目標,,不斷豐富創建內容和創建手段,大力推進精神文明建設,深種文明的種子。
  • 湖北土家族美女唱新歌:《茶山小么妹》,聽歌如品茗,讓人上癮
    怪奇公社(劉洪進)湖北宜昌消息:2020年12月25日,土家族美女陳涓演唱的新歌——《茶山小么妹》出爐。這首土家族愛情歌曲呈現,為即將來臨的元旦、春節帶來了一份聽覺美禮。《茶山小么妹》,以湖北宜昌土家族「五句子」山歌為創作元素,歌聲或詞曲都具有濃濃的土家族民俗特色。
  • 女子為減肥下狠招 吃嬰兒食品吞棉花球致身體受損
    吃嬰兒食品 吞棉花球 為減肥對自己下狠招   醫生說這些方法可能短期內有效,但對身體的損害可能伴隨一生為了使身體「入不敷出」,節食、催吐算常見的,還有人吞棉花球。近來聽說好萊塢女星吃嬰兒食品減肥,很多女士紛紛效仿……「這些減肥方法,也許短期內有效,然而對身體的傷害卻是伴隨一生。」泉州市第一醫院內分泌科林醫生說,過度減肥對健康損害是非常嚴重的,可以造成低血糖損傷大腦細胞,還會導致心臟供血不足,誘發其他疾病。
  • 土家族廚師創作出一道新菜,成為湘菜新貴
    湖南的石門縣是個土家族聚居區,全縣有約一半的人口是土家族。上世紀90年代開始,由於湖南石門電廠開建,特產柑橘開始走俏,石門這個小山城突然多了許多外地人,尤其是來了很多北方人。北方人喜歡一道菜叫溜肥腸,聰明的石門本地廚師經過改進後,先把豬肥腸幹炒,佐以花椒, 桂皮,辣椒, 豆瓣醬,用土家族傳統的方法幹燉著吃,石門肥腸缽從此誕生。目前石門肥腸在整個湖南省內乃至全國都有了一定名氣,成了一道極具特色的湘菜。石門肥腸與津市牛肉粉以及醬板鴨一起成了常德市的美食旅遊名片。學做肥腸的廚師越來越多,賣肥腸的餐館也越來也多,逐漸在石門就形成了一條肥腸餐館街。
  • 貴州德江:土家族群「龍」迎元宵
    「特別是小孩子很喜歡舞龍,可以說舞龍是我們土家族人的符號象徵了。」史其衝說。身穿黑絲襪,頭戴假髮、滿臉「麻子」的遊柒飛是「龍尾」,男扮女裝,為演出增添了詼諧的氣氛。遊柒飛說:「這些年家鄉變化大,街道變寬了,變長了, 祥龍 更能舒展筋骨,舞龍花樣層出不窮。」
  • 看起來嚇人吃起來鮮美 湖南湘西土家族特有的「牛頭宴」你敢吃嗎?
    湖南湘西,一塊神奇的土地,保存著苗族、侗族、土家族的千年奇風異俗,孕育出非常具有民族特色的歷史文化和飲食習慣。不久前,我在湘西永順縣,有幸品嘗了當地特有的土家族「牛頭宴」,刷新了我對少數民族飲食的想像。
  • 在湘西,土家族人過趕年,背後是將士遠徵保家衛國的英雄的故事
    但土家族最早過年時間是和漢族一樣的,那為什麼會形成這個習俗呢?意思是:每每遇到國家有征戰,永保地區土家族人民總是衝鋒在前。永即指今湖南永順縣,保指今湖南保靖縣。土家族人想留子弟兵過了年再去,可是軍情緊急,軍令如山,誤了軍機有違聖令,其罪不輕。但過年是我們中華民族最盛大的節日,尤其是此去沿海抗倭,族人能不能回來還不知道,於是土司王就乾脆前一天過年(即過趕年),既讓土家子弟過了年再去打仗不留遺憾,既不違聖令,也算為他們是踐行。
  • 長沙臺協、臺辦深入土家族貧困村座談產業扶貧
    龍山縣苗兒灘鎮及黎明村幹部認真傾聽長沙臺協會和長沙縣臺辦關於扶貧工作的發言  3月26日,長沙市臺商協會星沙分會和長沙縣臺辦深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龍山縣黎明村扶貧並參加該村的扶貧座談會據村支部書記梁華介紹,黎明村現有人口約1310人,208戶,98%的村民為土家族,全村山地多耕地少,山林面積佔86%,農作物主要以種植水稻和油菜為主,村經濟來源主要靠外出務工,外出務工人數佔全村人口的60%。該村經濟於2015年實現了脫貧目標,但現在仍有貧困戶70餘戶,扶貧工作任務艱巨。
  • 土家族作家引關注/三合鎮上全國榜/賣假硃砂,關!/二維碼「護」林...
    最新資訊「張家界土家族作家作品」被《民族文學》刊發「劉曉平的詩歌被稱為『城市與鄉村的寓言』;魯絮的『新土家風』系列詩歌以傳統土家族民歌形態語言融入新詩創作體式;覃兒健文學作品多以湘西土家族題材創作,地域與民族元素構成他寫作的主基調;還有陳頡、向延波、龔愛民等創作的作品特色鮮明……所以我把這些『張家界土家族作家作品』也寫入《新中國語境下土家族文學的崛起與繁榮
  • 首鋼籃球兒童節築小朋友籃球夢
    昨天,首鋼籃球俱樂部下了一番功夫,籌劃了一場「混合」公益賽。圖為邵婷和小朋友猜拳。昨天是六一國際兒童節,北京首鋼男、女籃隊員上演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混合」公益賽,用籃球的方式送上快樂,為公益事業貢獻一份力量。
  • 籃球列入中考體育選考項目 今夏籃球培訓火了!
    趙磊攝   運球、傳球、上籃、跳投……昨天下午,在市區邗上派出所附近的一個室內標準化籃球場上,一群訓練有素的孩子在熱身運動後迅速投入到有序的籃球學習中。   暑期即將來臨,記者近日走訪揚州籃球培訓市場發現,一批「80後」「90後」家長將孩子們送到籃球培訓班,通過參與籃球這項團體運動,鍛鍊孩子們的身體並為以後的體育考試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