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摩大師聖誕 | ​達摩祖師度鸚鵡

2021-01-17 如意心寶


參禪,乃釋迦牟尼佛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所傳之微妙心印法門。迦葉祖師當時明白佛的意旨,破顏顯微笑,自此,佛祖心印法門便有了傳承。本來,迦葉祖師已一百多歲,且他修頭陀行,常抖擻精神用功,不會隨便笑。這次微笑,是因為他得到佛陀「以心印心」之表示。


釋迦牟尼佛將此法門傳於初祖迦葉,迦葉又傳與阿難,阿難傳與商那和修,商那和修又傳與優波毱多。祖師們代代相傳,傳到二十八代,即菩提達摩祖師。


達摩祖師見到當時的印度人根性尚未成熟,而中國人的根性卻成熟了,能接受大乘法,於是從印度飄洋過海,在廣州登陸。故廣州又名「西來初地」。可是當時廣州人,還未能接受這個大乘法,不認識達摩祖師,把他叫作「摩羅叉」。達摩祖師乃專程去南京,本欲先度神光。神光正坐講經說法,辯才無礙,講到天花亂墜,地湧金蓮。


達摩祖師問他:「你為什麼要講經?」


答曰:「我在教人了生脫死」。


達摩又問:「黑是字,白是紙,你憑什麼來了生死?」


神光聽了,大不高興,認為達摩在毀謗三寶。於是脫下頸上所掛的鐵念珠,一股腦兒朝著達摩就打,把他兩個門牙打掉!古人很多懂得武術,但出家人既不能隨身攜帶武器,遂掛著一串鐵造的念珠。這念珠很重。若和尚發起火來,隨時可以拿起來打人。


據一般的傳說,聖人的牙齒若掉到地上,該處便會大旱三年,餓死很多人。達摩祖師雖然被打掉兩顆牙齒,但基於慈悲心不願人民受苦,沒有把牙齒吐到地下,而是往肚子裡吞了。故中國有句俗語:「打牙往肚子咽」,即起源於此。



既然話不投機半句多,達摩祖師見到現在與神光不契,便向河南嵩山走。在路上遇著一隻鸚鵡,鸚鵡問他:


「西來意,西來意,請你教我出籠計。」


達摩祖師答曰:「出籠計,出籠計,兩腿長伸兩眼閉,這便是你的出籠計!」


鸚鵡一聽也就懂了,於是伸直兩條腿,閉起雙目,躺在籠中裝死。它的主人回來一看:「啊!鸚鵡怎麼這樣呢?」於是把籠子打開了,把鸚鵡拿出來,放在手裡,看了又看。主人想:鸚鵡動也不動,好像是死了,可是為什麼身上還有暖氣呢?正在猶豫,把手掌張開之際,鸚鵡看見機會來了,一展翅就飛跑啦!就這樣而得到自由。


從這個公案觀之,我們人天天何嘗不像籠子裡的鸚鵡?雖然有人天天餵我們,可是無生死自由,糊塗生、糊塗死,未真正明白本來面目。


欲得生死自由,首先要活著時裝死人一般。所謂「若欲人不死,須下死功夫。」修行要真正來明去白,要知道自己生從何來?死從何去?自己為什麼作不得主?若說「這個身體是我的」,為什麼不能使它青春常駐?人從少而壯,由壯而老,由老而死,為什麼你不能使身體不老?到病時你便作不得主,到死時更無把握。因此,必要弄清楚這個生死問題。


所謂「來時糊塗去時悲,枉在人間走一回。不如不來亦不去,亦無歡喜亦無悲」。人糊糊塗塗地出生,又糊糊塗塗地死去,死時憂悲苦惱。若被這種境界轉,做人真沒意思。若能不來不去,豈不是更好嗎?這樣則無喜無悲,得真自在。


人們不要被關在籠子裡,什麼籠子?人的身體是地水火風四大假合,而本有之佛性則關在四大的籠子裡,如鸚鵡不能出籠。現在你想出籠,要學無掛無礙、無憂無慮、無煩無惱。即是要定得住,所以要打坐。每人需要自己了生死,旁人不能替你做,只能替你指出一條路。但必要你自己走。若想真出籠,必要自己努力,下一番苦功夫!



——(網絡轉載)


相關焦點

  • 佛學之聲:達摩祖師度鸚鵡(節日提醒:今天農曆十月初五,達摩大師誕辰.達摩大師是禪宗二十八祖、中國禪宗初祖,被尊稱為「達摩祖師」)
    期待與您有緣共修禪學(節日提醒:今天農曆十月初五,達摩大師誕辰。達摩大師是禪宗二十八祖、中國禪宗初祖,被尊稱為「達摩祖師」)祖師們代代相傳,傳到廿八代,即菩提達摩祖師。達摩祖師見到當時的印度人根性尚未成熟,而中國人的根性卻成熟了,能接受大乘法,於是從印度飄洋過海,在廣州登陸。故廣州又名「西來初祖地」。可是當時廣州人,還未能接受這個大乘法,不認識達摩祖師,把他叫作「摩羅叉」。達摩祖師乃專程去南京,本欲先度神光。神光升坐講經說法,辯才無礙,講到天花亂墜,地湧金蓮。
  • 達摩祖師度鸚鵡
    祖師們代代相傳,傳到廿八代,即菩提達摩祖師。達摩祖師見到當時的印度人根性尚未成熟,而中國人的根性卻成熟了,能接受大乘法,於是從印度飄洋過海,在廣州登陸。故廣州又名「西來初祖地」。可是當時廣州人,還未能接受這個大乘法,不認識達摩祖師,把他叫作「摩羅叉」。達摩祖師乃專程去南京,本欲先度神光。神光升坐講經說法,辯才無礙,講到天花亂墜,地湧金蓮。
  • 宣化上人:達摩祖師度鸚鵡
    祖師們代代相傳,傳到廿八代,即菩提達摩祖師。達摩祖師見到當時的印度人根性尚未成熟,而中國人的根性卻成熟了,能接受大乘法,於是從印度飄洋過海,在廣州登陸。故廣州又名「西來初祖地」。可是當時廣州人,還未能接受這個大乘法,不認識達摩祖師,把他叫作「摩羅叉」。達摩祖師乃專程去南京,本欲先度神光。神光升坐講經說法,辯才無礙,講到天花亂墜,地湧金蓮。
  • 農曆十月初五 恭迎達摩祖師聖誕
    梁武帝信佛,達摩至南朝都城建業會梁武帝,面談不契,遂一葦渡江,北上北魏都城洛陽,後駐錫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傳衣缽於二祖慧可大師。後出禹門遊化終身。達摩祖師見到梁武帝之後,梁武帝就問達摩祖師說:「大師,自從我登基以來,修佛寺,抄寫經文,供養僧人無數,請問我有什麼功德?」達摩祖師很坦然地說:「無功無德,就像物件的影子,你說它有,但是卻沒有。」
  • 達摩祖師「打牙往肚咽」和「度鸚鵡」的故事~宣化上人
    祖師們代代相傳,傳到廿八代,即菩提達摩祖師。達摩祖師見到當時的印度人根性尚未成熟,而中國人的根性卻成熟了,能接受大乘法,於是從印度飄洋過海,在廣州登陸。故廣州又名「西來初祖地」。可是當時廣州人,還未能接受這個大乘法,不認識達摩祖師,把他叫作「摩羅叉」。達摩祖師乃專程去南京,本欲先度神光。神光升坐講經說法,辯才無礙,講到天花亂墜,地湧金蓮。
  • 達摩祖師教鸚鵡「出籠計」,我們要出籠怎麼辦?(宣化上人)
    達摩祖師度鸚鵡◎宣化上人一九八七年二月二十三日參禪,乃釋迦牟尼佛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所傳之微妙心印法門。祖師們代代相傳,傳到二十八代,即菩提達摩祖師。達摩祖師見到當時的印度人根性尚未成熟,而中國人的根性卻成熟了,能接受大乘法,於是從印度飄洋過海,在廣州登陸。故廣州又名「西來初地」。可是當時廣州人,還未能接受這個大乘法,不認識達摩祖師,把他叫作「摩羅叉」。達摩祖師乃專程去南京,本欲先度神光。
  • 達摩祖師和梁武帝不投緣,前往少林寺面壁,後神光祖師斷臂求法
    那麼梁武帝聽見很多好話了;他造了很多廟,度了很多人出家,就以為自己得到聖諦了,已經功德很多了;所以就想叫達摩祖師也來讚嘆讚嘆他,說:「你這個大王真好啊,真是有道明君啊!你提倡佛法,你已經明白聖諦了嘛!」想要這達摩祖師給他說幾句好話讚嘆他。可是,菩提達摩是西天的第二十八祖,他怎麼會有這種諂諂面諛,這種溜須捧聖、拍馬屁的行為呢?不會有的,讚嘆人的話他不說的;所以就說「朗然無聖」,它就根本什麼也沒有。
  • 達摩祖師到中國一生的事跡 (宣化上人)
    在南華寺,就是經題這個「壇」的地方,山上有六祖大師避難石。怎麼樣是避難石呢?那個避難的地方,只能坐一個人的大小,是個石頭洞;人在石頭裡,只能坐著打坐。這是一些外道跑到南華寺找六祖大師,公開要殺他,六祖大師就跑到山上,坐在石頭裡;所以放火燒山,但是沒有把他燒死。那麼這個「六祖」,是從什麼地方論來的呢?這要從菩提達摩那兒講起;菩提是覺,達摩是法,從覺法大師這地方來論。
  • 一葦渡江,斷臂立雪,達摩祖師二三事
    2020 年11月19日,農曆十月初五,是達摩祖師聖誕日。達摩祖師乃禪宗祖師,經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等大力弘揚,一花五葉,盛開秘苑,成為中國佛教最大宗門。達摩西來一字無,全憑心意用功夫。
  • 空相寺:熊耳山下「禪宗祖塋」,達摩只履西歸,一隻鞋子留在這裡
    空相寺的得名,源自創立中國禪宗的達摩大師。公元536年,達摩大師講法時安然圓寂,葬於定林寺,壽150歲。眾僧徒將初祖大師葬於定林寺內,並修建了達摩靈塔和達摩殿。其弟子出於對大師的崇敬之情,演繹出大師「西歸」之說:稱東魏使臣宋雲於元象元年自西域取經返回途中,見大師於蔥嶺(今帕米爾高原一帶)攜只履西歸,立即報於皇帝。
  • 菩提達摩祖師在少林寺面壁九年,他到底悟出了什麼?
    達摩祖師,印度人 ,原名菩提多羅,後改名菩提達摩,是佛傳禪宗第二十八祖,為中國禪宗的始祖,故中國的禪宗又稱達摩宗,主要宣揚二入四行禪法,達摩祖師的思想,對中華文化起了很大的影響,是大乘佛教中國禪宗的始祖。
  • 達摩祖師圓寂後的超級靈異事件 謎案千年未解(圖)
    達摩祖師(圖片來源:資料圖)禪宗初祖菩提達摩,在嵩山五乳峰山洞中面壁九年,取得正果後把法衣、法器和四卷《欏伽經》傳給他的弟子慧可以,之後就離開少林寺,開始他回歸西天天竺的行程
  • 達摩祖師為何要面壁9年
    達摩祖師是印度南部的人,他在印度學習了很多佛法,有很高的修行成就。他就問他的師父,想要傳佛法幫助眾生離苦,去哪裡好呢。他的師父就告訴他,去震旦,震旦指的就是中國。達摩祖師坐船從海上來中國,用了三年時間,到達廣州黃埔港。
  • 108幅達摩祖師像,聚集起了這麼多善緣
    在九溪書畫院的一次筆會上,很多人求龔毅敏居士畫達摩祖師像,龔毅敏居士一天畫了7幅達摩像。這次筆會結束後,龔毅敏居士就隱隱有一個想法:能不能為有需要的寺院,畫達摩祖師像?他把這個想法分享給通振法師,兩人一拍即合,「尋找108寺,結緣108幅達摩祖師畫像」的計劃便定了下來。
  • 達摩祖師誕辰日 說說祖師與南京這些寺院的因緣
    11月19日,農曆十月初五,為印度禪宗第二十八祖,中國禪宗初祖菩提達摩祖師誕辰紀念日。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達摩祖師與南京佛教的因緣。他為此特意詢問達摩:「朕即位以來,造寺寫經,度僧不可勝紀,有何功德?」達摩卻道:「並無功德。」帝問:「何以無功德?」達摩說:「此乃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隨形,雖有非實。」帝問:「如何是真功德?」達摩回答:「淨自妙圓,體自空寂,不以世求。」帝又問:「如何是聖諦第一義?」達摩說:「廓然無聖。」帝問:「對朕者誰?」達摩說:「不識。」帝不領悟。
  • 「精品賞析」範曾-達摩出海圖
    此幅為範曾達摩出海人物畫。寬*高約68 *138釐米。字畫的面風格清新俊朗,構圖形式新穎大方,表現手法嫻熟質樸。人物表現依然是範大師的典型風格,以線為主,略加暈染,面部表情生動祥和。在線條運用上,範曾運用了國畫鉤線技法中「釘頭鼠尾」的技法,線條蒼勁有力,充滿生命力。
  • 探尋達摩祖師足跡:少林寺曾面壁九年創禪宗
    達摩祖師自古印度來到中國,首先到了金陵,一月之後來到永寧寺,只見那九級浮屠「金盤炫日,光照雲表;寶鐸含風,響出天外;歌詠讚嘆,實是神功」,自稱活了一百五十歲,周遊列國,從未見過如永寧寺這般精美的寺院。於是,達摩口唱南無,合掌讚美不停,已經將心許與嵩洛。 永寧寺是北魏後期都城洛陽的重要佛寺故址,位於當時北魏宮城的西南側,佔地面積達9萬平方米。
  • 中國最著名的神技:達摩祖師一葦渡江
    》(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達摩祖師全稱菩提達摩,南天竺人(古印度),婆羅門種姓,相傳是佛傳禪宗第二十八祖。傳說,達摩祖師是天竺國香至王的第三個兒子,自幼拜釋迦牟尼的大弟子摩訶迦葉之後的第二十七代佛祖般若多羅為師。有一天,達摩向他的師父求教說:「我得到佛法以後,應到何地傳化?」般若多羅說:「你應該去震旦(今中國)」。又說:「你到震旦以後,不要住在南方,那裡的君主喜好功業,不能領悟佛理。」達摩遵照師父的囑咐,準備好行李,駕起一葉扁舟,乘風破浪,飄洋過海,用了三年時間,歷盡艱難曲折,來到了中國。
  • 達摩面壁九年的傳奇,竟然有這麼多故事,你知道嗎?
    禪宗祖師達摩在「一葦渡江」來到少室山之後,開始了自己的面壁之路,其實達摩面壁九年並非像常人說的那樣兒是一次「修仙之旅」,其中發生了很多心酸的故事,遭遇大火、豺狼虎豹的威脅,求法之路荊棘載途。剛開始,達摩祖師面壁並非是全天式的,他也是白天面壁晚上下山到寺院中講經說法,過了一段時間,祖師面壁「上癮」,就開始整日面對石壁,盤膝而坐「閉目默語,明心見性」,這一坐就坐了九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