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大部分人去燒烤店的時候都喜歡點一隻烤鵪鶉,但是基本都不知道或者記不住鵪鶉長什麼樣,總是容易把它和鴿子混淆。不過它們的蛋相信很多人都吃過吧。鵪鶉蛋外形很小巧,一口吞下去一點都不膩人,感覺比雞蛋、鵝蛋什麼的好吃多了,可能是鵪鶉蛋的蛋黃比較小並且滑膩吧,口感吃起來比較好。這麼看起來,鵪鶉還挺受歡迎的。那麼養殖鵪鶉是否可以考慮呢?
「吃」是永遠都不會過時的,俗話說得好:「民以食為天。」如果你想搞養殖,但是手頭又不寬裕,那小編建議你可以考慮養殖鵪鶉,投資小但是回報大。主要是銷路不愁,鵪鶉的肉和蛋的市場消耗量都比較大,所以銷售方面基本不會受阻礙。
首先,搞養殖肯定得需要一個固定的場地,比起雞、鴨、羊、牛一類的家禽牲畜,鵪鶉就簡單多了。它們的死亡率比較低,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很強,不用專門花錢處理衛生問題,只需做正常清潔就可以了,所以鵪鶉對場地的要求並不高,養在農村的房頂都可以,前提得是平整的房頂。這麼看來,初期養殖在場地方面就省下了不少錢。
(小貼士:養殖鵪鶉最好還是遠離市區。場地要保持好通風和採光,光照不足會影響它們下蛋。)
第二,養殖鵪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水的供應,水源不能有汙染,水分要充足。這就跟場地有關係了,水量是否充裕直接就決定了養殖場地的大小,能養多少鵪鶉,產出多少蛋。
第三,鵪鶉成熟比較快,大概四十天左右,所以它們的產量比較高。生長的周期短,吃的也不多,飼料的費用就比較省了。並且鵪鶉在出生的一個多月後就開始下蛋了,那就得給下蛋的鵪鶉換成營養更高的飼料,及時補充它們的體能。它們下蛋的時候要注意點,一下蛋就趕緊拿走,不然容易被它們壓壞了。
第四,在孵化的時候一定要進行科學的消毒和預熱,最好是挑選橢圓形的蛋,一般這種都是優良品種。各地區養殖鵪鶉的區別不太大,一般就三個品種:日本鵪鶉、白羽鵪鶉和朝鮮鵪鶉。按照產蛋率,日本鵪鶉優勝與其他兩種;如果按照體型大小,白羽鵪鶉和朝鮮鵪鶉則優於日本鵪鶉。
第五,如果是自然狀態下,鵪鶉都是一雄多雌的配置,每年只有兩個月在進行交配。不過現在人工養殖都是四季繁殖。但是在鵪鶉的繁殖過程中,最好是選擇頸長、頭小的品種,配種要適宜,每年都需要更換新的配種鵪鶉。
養殖鵪鶉最大的好處就是資金的周轉比較容易,基本不會中斷資金的流動,承受的商業風險比較小。比較適合新手養殖,這樣即便中間出現了什麼差錯,想要立馬停手,也不會有很大的損失。就算是自己家養來吃,也可以按照以上五點來做,嘗試著養幾隻,也算攢經驗了。所以說,養殖鵪鶉是養殖業的入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