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深圳腳步》人才工作宣傳片發布,向全球發出「深圳官宣全球招人,快加入深圳腳步」的邀約。時長5分多鐘的宣傳片,迅速刷屏。今天,《人民日報海外版》整版刊登相關報導評論,焦點關注鵬城人才戰略。全文如下:
北緯22°線上聆聽深圳腳步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人民日報記者 葉子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21年01月13日第05版)
《深圳腳步》海報。資料圖片
深圳人才公園。資料圖片
2021年新年伊始,一則「深圳官宣全球招人,快加入深圳腳步」的視頻火了。
「世上本沒有深圳,腳步所到之處,就有了深圳。他們披荊斬棘,在遼闊的白紙上種下理想,長出道路、奇蹟和燈火輝煌。當然,也長出新的腳步。」振奮人心的解說,配合有節奏感的畫面,「深圳腳步」視頻展現出這座城市無與倫比的吸引力。網友們紛紛轉發感慨:「新年開工的第一天,深圳就向我拋來了橄欖枝。」「來了就是深圳人。」「深圳,等我!」
2020年召開的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深圳要實施更加開放的人才政策,引進培養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中共廣東省委關於制定廣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明確提出,「支持深圳建設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建設高層次國際人才集聚區,建設光明科學城、西麗湖國際科教城,強化戰略性新興產業優勢。」
《中共深圳市委關於制定深圳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建設開放包容先行的國際人才高地的目標更加清晰。
「企鵝」和「北極熊」同時定居於此
在什麼地方,南極「企鵝」和「北極熊」能和諧定居?答案是深圳。
「在這裡,有北緯22度的陽光,「企鵝」和「北極熊」同時定居於此。」「深圳腳步」視頻裡,這句話令人印象深刻。「企鵝」和「北極熊」,分別是騰訊和華強方特(深圳)的吉祥物,這兩家企業都是在深圳本土成長起來的成功企業。而這一「奇觀」,正是深圳創新創業、開放包容生態的生動體現。
「在深圳,每個人都可以在這裡找到自己的舞臺。」斯坦德機器人(深圳)有限公司合伙人王茂林說:「這裡有非常公開、透明、公平的環境。」
深圳是改革開放後黨和人民一手締造的嶄新城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一張白紙上的精彩演繹。40年來,深圳實現了由一座落後的邊陲小鎮到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化大都市的歷史性跨越,走過了國外一些國際化大都市上百年走完的歷程,創造了世界發展史上的奇蹟。在快速上升的經濟增速和一幢幢如雨後春筍般生長出來的高樓大廈等深圳奇蹟背後,是一個個努力奮鬥的深圳人。
「這是深圳第一所自帶廢物和汙水處理裝置的大樓,專門為有環評要求的科技企業打造。」在深圳龍華區銀星科技園二期大樓的新材料實驗室裡,絢圖新材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林海暉找到了他的創業熱土。
對林海暉來說,這樣的「硬體」支持雖然重要,但那些「軟」的服務、理念、社會氛圍,才是深圳獨一無二之處。七年前,林海暉回國創業之時,考察了從長三角到珠三角的十幾個城市,最終落戶深圳,就是因為看中這裡產業政策持續穩定,法治環境保障市場化機制有序運行。
同林海暉一樣,在深圳這座移民城市,越來越多的科技人才、海歸、院士、香港創業者……都來了。
「我和我的團隊都來深圳了!」不久前,首屆政務數據開放大賽冠軍袁曉輝,帶領團隊從北京落戶深圳。「政府服務非常高效,落戶很順暢!」袁曉輝期待,在深圳愛才惜才的環境下,團隊有更好的發展。
2015年,看好深圳幹事創業環境的香港青年企業家何耀威,帶領11名香港高校教授和學生,來到位於福田區的粵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工場,創辦了舒糖訊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研發血糖測試智能穿戴設備。如今,這種無創血糖監測設備正逐步投放市場。「我們獲得兩家上市公司注資,與湖南、海南、廣西等省份籤訂產品代理合同,目前已籤訂1.5萬個預售訂單。」何耀威說。
正如一位網友深情留言:「來深第二十五個年頭了,深圳是我的第二故鄉。我在這裡成長進步,也見證著深圳的發展和變化。歡迎來深圳,來這裡一起創造更多的可能,來這裡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
經濟特區裡有「人才特區」
1987年,任正非和5名技術人員共同出資2萬元,申請創辦華為技術有限責任公司。30多年光陰過去,如今華為已躋身世界500強第四十九位。
「沒有政府的政策,我們不會創建華為。」華為創始人任正非說。他提到的這項政策,正是當年深圳出臺的《關於鼓勵科技人員興辦民間科技企業的暫行規定》。其中明確規定:「科技人員可以以現金、實物及個人所擁有的專利、專有技術、商標權等工業產權作為投資入股,並分取應得的股息和紅利。」受其推動,人才、技術、信息、資金在深圳加速集聚、充分湧流,各行各業的創造活力競相迸發。
充分發揮「先行先試」精神的深圳,一直在創新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
深圳在全國較早成立由市委書記擔任組長、市長擔任第一副組長的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專設人才工作局作為市區黨委工作部門,逐漸形成了黨委全面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總、職能部門各司其職的人才工作格局。在「黨管人才」的總原則下,深圳以「闖」的精神驅動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40年來,深圳大力推進實施人才強市戰略,不斷在人才政策、服務、環境等方面加大創新力度,營造愛才尊才的良好氛圍。
曾經,「深圳在全國率先實行勞動合同制;率先改革勞動分配製度,實行結構工資制;率先採取公開招考、公開招聘方式,面向全國選拔幹部……隨著公平開放的人才競爭空間的釋放,1984年前後「一下子湧進20萬人」,特區人才數量呈現爆發式增長,上演「孔雀東南飛」的盛景。
進入新世紀後,深圳從最初的「三來一補」勞動密集型產業,轉向創新和高質量發展階段,2002年,深圳開始實施《關於引進國內人才來深工作的若干規定》,標誌引才重點轉向了高層次人才。
2016年以來,深圳陸續出臺實施「81條」人才新政、「十大人才工程」和《深圳經濟特區人才工作條例》等,構成了深圳人才政策的「四梁八柱」;同時制定實施留學回國人員創業資助、博士後科研資助、人才安居、鵬城傑出人才獎、鵬城優才卡等一系列人才配套措施。深圳還將11月1日確定為「深圳人才日」,這是通過地方立法為人才設立專門的節日。
從人才政策到人才立法,深圳逐步建立起一個開放、包容、高效的人才政策體系。回顧經濟特區的發展歷程,深圳始終把人才優先發展戰略作為城市核心戰略,建設了識才、愛才、用才、容才、聚才的「人才特區」。
不僅如此,深圳還敞開大門,以全球視野廣招國際人才。
上世紀90年代初期,深圳組織了國內首個以政府名義運作的海外招聘團,赴美國招聘境外專才,掀起了海外留學人員回國的熱潮。如今,深圳設立4個海外人才聯絡處和7個海外創新中心,幫助企業引才和就地用才2000多人次;支持企業設立395個海外研發機構,海外人才本土化比例超過72%。深圳千裡馬國際獵頭有限公司,是深圳人才集團旗下的高端獵頭公司,專門為人才來深發展提供職業諮詢。
1980年,深圳經濟特區剛建立時,全市只有兩名技術員:一名拖拉機維修員和一名獸醫。如今,深圳科技大軍人數超過200萬人,高層次人才總數近1.8萬人,留學回國人數超過15萬人。「深愛人才,圳等您來」從一句口號變成了實實在在的行動。
建設開放包容先行的國際人才高地
在寸土寸金的深圳灣畔,坐落著一個以「人才」命名的主題公園——深圳人才公園。這是全國首個人才主題公園,表達了一座城市對人才的最高禮遇。正如美麗的深圳灣紅樹林溼地,為飛鳥提供了豐富的食物源和安靜的棲息地一樣,對人才而言,同樣需要這樣的「溼地環境」。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深圳堅持人才工作的核心是站在人才視角上去考慮,而不是站在政策制定者的角度,目的是讓人才能夠體會到有效率、有尊嚴、有溫度的獲得感,這才是「來了就是深圳人」的城市文化。從政策引才,到環境、文化引才,深圳敞開懷抱,促進人才「宜聚」「宜居」。
對於人才所關心的住房、子女教育等重點生活需求,深圳在以空前力度加大保障。
深圳投入1000億元設立人才安居集團,專責籌集建設人才住房,已累計供應人才配租(售)房近14萬套,發放住房保障貨幣補貼49億元,總計保障人才及家庭成員約65萬人。未來深圳住房當中近20%將是人才住房。
建立特區初期,全市沒有一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到如今,深圳已建成深圳大學、南方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等10所高校。未來五年,深圳將新增近百萬個基礎教育學位,其中義務教育學位74萬個。
《中共廣東省委關於制定廣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明確提出,「支持深圳建設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建設高層次國際人才集聚區,建設光明科學城、西麗湖國際科教城,強化戰略性新興產業優勢。」
《中共深圳市委關於制定深圳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建設開放包容先行的國際人才高地的目標更加清晰。制定緊缺人才清單,靶向引進培養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壯大工程師和高技能人才隊伍;健全一流人才服務保障體系,實行更加便利的境外人才引進和出入境管理制度,完善社保、教育、醫療、居住等公共服務,著力解決國際化專業人才後顧之憂;探索實施技術移民政策,暢通海外科學家、高端創新人才來深工作通道,加快海外人才創新創業基地建設……一系列圍繞人才建設的政策、活動、平臺、保障措施等,彰顯了深圳渴望人才、愛護人才的決心。
一份由媒體發起的「怎麼看深圳」調查問卷則顯示,六成以上的深圳受訪者認為,未來深圳特區對於年輕人的吸引力會比過去更大。在復旦大學全球科創人才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姚凱教授看來,除了近些年大力引才,深圳具有比較完善的創新創業生態環境,給予了創新思想生根發芽的土壤和空氣,這對敢闖敢幹的青年人才非常具有吸引力。
「深圳人的步速要比其他地方快一倍」——曾有評論這樣說。繼深圳速度、深圳質量後,深圳腳步成為深圳新的標籤。正是人才的腳步,帶動了深圳的進步。接下來,在北緯22°線上,一起聆聽深圳建設國際人才高地的跫跫足音。
這裡,沒有天花板,沒有終點線
南方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21年01月13日第05版)
嶄新的時光裡,萌生著一座城市的真摯誠意。
1月4日,《深圳腳步》人才工作宣傳片發布,向全球發出「深圳官宣全球招人,快加入深圳腳步」的邀約。時長5分多鐘的宣傳片,迅速刷屏。
它真實、生動再現了深圳成長的「腳步」,也再現了那些加入「深圳腳步」、跟上「深圳節奏」的各類人才,與深圳共進步、同奮進的「足跡」,更在於向世界展現出始終不渝的開放胸襟、一如既往廣納天下賢士的發展智慧,破譯了深圳這座年輕城市之所以始終保持生機勃發的人才「密碼」。
一如「敢闖敢試、開放包容、追求卓越」的深圳特點,這部宣傳片別出心裁。其迅速刷屏,不僅源於製作上「不走尋常路」,採用了年輕人喜聞樂見的表現風格,直接回應了疫情衝擊、深圳房價等現實痛點,還在片尾埋藏「價值數百萬」的破譯彩蛋密碼網站,妙趣橫生;更重要的是源於深圳先行示範的幹事作風、務實高效的營商環境、爭先創新的人才文化等「硬核」內涵。
不少金句都直擊人心,記錄著一直出發、不斷奮進的深圳腳步。「在遼闊的白紙上種下夢想」,這是鳳凰涅槃、未來可期的深圳成長曆程,無數深圳人夢想的點綴和奮鬥的加持,讓南粵小漁村蝶變為國際大都市;「『企鵝』與『北極熊』,同在北緯22°的陽光下『茁壯成長』」,這是兼收並蓄、開放包容的深圳人才環境,只要你想幹事、有夢想,深圳就有你的角色和舞臺;「這裡沒有天花板,也沒有終點線」,這是走路帶風、不夠安分的深圳人,因為他們都在與時間賽跑,用個性釋放著無限創造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是事業發展最關鍵的因素。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試驗田、先行地和重要窗口,最早成立的經濟特區,深圳在過去的四十年裡,不斷創造出石破天驚的發展奇蹟,根本在於黨和政府改革開放政策的引領,關鍵則在於一代又一代深圳人接力奮鬥。不久前深圳上榜2020「年度影響力人物」,獲得「年度城市」殊榮,正凸顯出深圳特區的人才優勢,是對人才創新力、創造力的褒譽。
一直以來,深圳「愛才如命」,人才對深圳亦心嚮往之,這種「雙向奔赴」的情感歷久彌新,充滿了各種期待與無限可能。站在「十四五」新徵程上,深圳要打造全球標杆城市,仍舊急需大量人才的持續加盟,以一個個人才前進的腳步帶動步履鏗鏘的「深圳腳步」,以一個個人才成長的故事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
令人欣喜的是,《深圳腳步》也通過深圳人才新政logo(標識)、深圳人才日等細節,流露出深圳正在為引才育才用才「苦練內功」。
這座充滿夢想氣息和無限可能性的大都市,竭力讓人才享受高質量的「禮遇」,讓每一個擁有夢想的你充分理解什麼是「深圳值得」。
孔雀東南飛人才聚鵬城
李清泉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21年01月13日第05版)
人才興、國家興,人才強、城市強。這一定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年創造的人間奇蹟,詮釋了人才強市戰略的偉力。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習近平總書記以世界眼光和戰略思維,為深圳在新的歷史起點實現高質量發展定向領航。
最近,深圳官宣全球招人的短片《深圳腳步》,以全新風格展現了深圳各路精英熱血奮進的「腳步」,彰顯了深圳「沒有天花板,也沒有終點線」的夢想優勢。
作為一個參與過特區建設七年的「深圳人」,我對深圳聚天下英才的壯舉感懷至深,對深圳建設國際人才高地的目標堅信不移。
制度創新吸引人才。上世紀80年代初期,深圳在全國開市場化引才先河:率先實行「勞動合同制」,打破「鐵飯碗」;率先採取公開招考、公開招聘方式,面向全國選拔幹部、廣攬人才;打破人才流動壁壘,探索事業單位去編制化管理,國內人才呈現「孔雀東南飛」,90年代初期海外人才也大量湧入。
進入新世紀,深圳為了吸引全球頂尖人才、高端人才匯聚,不斷創新制度:支持對「高精尖缺」人才實行協議工資、項目工資、年薪工資等靈活政策,出臺《深圳經濟特區人才工作條例》,「促進人才優先發展81條」「鵬城英才計劃」等政策。投入1000億元設立人才安居集團,設立總規模100億元的市人才創新創業基金等。
回望過去40年,深圳經濟特區剛建立時,全市只有兩名技術員:一名拖拉機維修員和一名獸醫。數據顯示,現在深圳科技大軍人數超過200萬人,高層次人才總數超過1.7萬人,留學回國人數超過15萬人。
環境一流留住人才。深圳不斷優化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政府服務意識強,為企業排憂解難多,為難企業行為少。深圳產業鏈全、創新鏈強,雙鏈驅動搭建了各類人才幹事創業的平臺,形成了「中國矽谷」。
深圳加大財政投入補短板、強弱項,建成一批學校和醫院,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治理,從子女入學到醫療保障,從出行方式到呼吸空氣,沒有後顧之憂。
一大批深圳本土培養的企業茁壯成長,華為、招商、平安、騰訊、萬科五家本土企業進入世界500強企業。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稱:華為總部基地永遠在深圳。一大批海歸人才來到深圳創新創業。創新創業型高端人才和團隊,不斷「飛」入深圳、紮根鵬城。
觀念先進滋養人才。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深圳搶佔改革開放先機、發揮毗鄰香港的區位優勢,豐富的創新實踐迸發了人才活力,創造了富有時代特色的深圳觀念:「深愛人才,圳等您來」「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創新驅動發展,質量成就未來」「空談誤國,實幹興邦」「鼓勵創新,寬容失敗」「深圳,與世界沒有距離」「來了,就是深圳人」。
深圳觀念是時代精神的一面旗幟,它產生於創新的偉大實踐,同時又滋養了一大批創新人才,催生了一大批創新企業,無疑是深圳引領風氣之先、勇立潮頭的神奇力量。
改革開放40多年,中國創造了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兩大奇蹟」。2020年,中國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重大成果。處在改革開放最前沿的深圳,一定會以更加開放包容先行的胸懷,聚集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天下英才,朝著建成競爭力、創新力、影響力卓著的全球標杆城市繼續前行!
(作者為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研究室一級巡視員)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審讀:孫世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