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童之夏:借妖寓人,妖怪的純真,比偽善的人類更可愛

2021-01-08 二次元女帝醬

很多時候我們提到日本的動畫電影,大家都會想到宮崎駿的溫情和浪漫。但是日本的動畫電影,也有拋開浪漫,運用寫實的手法,表達人性的動畫電影。《河童之夏》就是這樣的作品。

《河童之夏》這部動畫電影,講述了在現代社會甦醒的河童之子「小酷」,和少年上原康一之間的友情,以及所遇到的各種事情和人類的故事。獲得第31回日本奧斯卡獎動畫部門優秀作品獎。在這部動畫電影裡,人類和妖怪,誰是真純真,誰是假善良,人性的扭曲,被赤裸裸地呈現。

01純真的河童遇到善良的少年,美好的夏日時光

故事中上原康一是一名普通的五年級小學生,在放學的路上,他的鞋子不慎掉進水裡,所以意外撿到小河童小酷。

小酷是一隻兩百年前存在的小河童,因為大地震,被關在石頭裡,才有幸活到今天。可以說小酷就是一隻小妖怪,但是他沒有任何的法力,只是有敏銳的直覺,能和動物對話,擅長相撲和遊泳。

也就是說這個小妖怪,除了長相和人類不一樣之外,不會對人類造成任何的威脅。小酷還是一個小妖怪,就像人類的小孩子一樣,天真可愛,有強烈的好奇心,也很有禮貌。

但是他的身份就是讓人類排斥他們的理由,人類在兩百年以前,對於這個對人類世界毫無威脅的種類,就已經達到了趕盡殺絕的地步。小酷如果不是被封存在石頭裡,也不能僥倖逃脫。

所以當康一家養著一隻小河童的消息,不脛而走的時候。人們對於這件事情的趨之若鶩,超出了康一一家人的想像。康一的爸爸所在的公司,向康一的爸爸施加壓力,讓小河童上電視,接受採訪。

一家人的生活陷入困境,懂事的小河童看在眼裡,終於還是為了康一一家人答應上電視。從這個時候開始,小河童的意願,他是不是願意上電視,是不是願意在人多的地方出現,是不是能夠適應人類社會。

已經不是他的意願能夠決定的事,人們只在乎他是不是能夠拿到一手新聞,獲得最大的利益。沒有人在乎小河童真實的感受。

02在萬物共生的世界裡,人類醜惡的貪婪嘴臉最難看

故事發展到這裡,小河童的命運已經牢牢地抓在了人們的手裡。人們把他當成一個異類來欣賞,一個可以換取暴利的商品。因為商品本身就是被人們利用和欣賞。所以小河童的悲慘結局,在這個時候也是有寫照。

故事中小河童出現在大眾的視野裡,一下子看到了當初殺死自己父親的武士後代。痛苦的記憶被解封,父親被殺的恐懼讓他失去理智,只想找一個沒有人的地方躲起來。但是就連這樣的空間,人們也沒有給他。

回歸到電影的開頭,就是一個黑暗的武士,一刀砍死了河童爸爸,並且瘋狂地奔向小河童的畫面。武士猙獰的面孔,就像是從地獄跑出來的惡魔,沒有一點的血色。好像對於一隻河童的死活,就是碾死一隻螞蟻一樣的無動於衷。

人類就是最冷血的劊子手,沒有人不敢殺不敢吃的物種,只要是活物,人都敢吃。小到蠍子大到鯊魚,人處在食物鏈的頂端,這樣的主導地位。讓人類對於其他物種,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他們的死活微不足道,這就是人類最恐怖的嘴臉。

有的時候,人比妖怪還要恐怖,多麼可怕的事情都能夠做出來,暴利面前,良心不值錢。這就是人類的生存法則,為了利益可以放棄一切,更不用提是一隻小河童。

人類的貪婪,讓很多原本的美好,在自己的眼前一點一點的消失,人類沒有自我反思,只有利益薰心的醜陋嘴臉。

小河童為了康一一家人的生活,所以鼓起勇氣,犧牲自己,走到大眾的面前。人類又何嘗有這樣的純真善良。妖有善惡之分,人分三六九等,不是非黑即白的世界裡。人類看似聰明實則愚蠢的做法,不如妖怪簡單純淨的心靈清澈。

03人類對自然毫無敬畏之心,相比妖怪人心最可怕

從人類統治整個地球開始,就在不斷地開疆闢土,擴大人類的生活領地。很多原本屬於河童的純淨水源,被人類強行佔領,建起高樓大廈。但是人類還是不滿足。

電影中小河童回憶父親曾經說過的一段話,人類將我們生存的水塘和沼澤奪走,然後是風,還有天空。漸漸地將神靈的地方都據為己有,作為代價就是,他們都開始失去了感情。

這樣一段妖怪說出的話,暴露了人類貪婪的本質,沒有盡頭的索取,讓美好乾淨的地方永遠的失去。到處都是物慾橫流,鋼筋混凝土結構的高樓林立。

人類沒有了純真善良的感情,就是一具具行屍走肉。這樣的生活還有什麼意思。我們追求的生活就是這樣,沒有感情的日子嗎?

這部動畫電影,帶給觀眾很多思考人生的點。小河童最終還是在人類的擺布下,在高塔上,看著這個陌生的城市,找自己的爸爸去了。

這樣的結局,讓很多觀眾表示很遺憾,但這就是現實真實的寫照。就是人類貪婪成性的本來面目,諷刺現實,引人深思。

本篇文章由【二次元女帝醬】原創,內容純屬個人看法,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消暑必備,日本神話傳說改編《河童之夏》:人的妖性、妖的人性
    「父親說過,人類將我們生存的水塘和沼澤奪走,然後是風,還有天空。漸漸地將神靈的地方都據為己有,作為代價就是,他們都開始失去了感情。」——《河童之夏》在網上看到一個問題——哪部影片會讓你一秒淚崩?在下面看到了《河童之夏》這個回答,原因是:《河童之夏》的原名應該是「跟河童小咕一起的暑假時光」,聽上去它應該是滿懷童趣,平易近人。
  • 《河童之夏》:取名河童,實則談人
    而本文所要介紹的動畫電影《河童之夏》也與之有著相似之處,以人類少年與河童之間共度夏日的奇幻故事描繪出人之百態,雖取名為河童,卻藉以圍繞河童展開充滿童話趣味性的故事,來談「人」這一種複雜的生物。故事講述了少年上原康一在河川邊無意間拾得一枚類似烏龜的化石,好奇心旺盛的他便將其帶回家中玩弄。怎料用水衝洗過後,原本鑲在石裡的「烏龜」竟然復活了,而它居然是傳說中的神秘生物——河童。
  • 《河童之夏》:人和妖怪共存時代已過去,沒有妖怪的立足之地
    導語:在《河童之夏》中當空回到康一家之後,空的存在終於被別人發現。不用想都能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窺伺也許是人類的天性之一,河童再也無法繼續默默無聞地生活。人類世界的紛擾打破了河童安靜的生活。河童很怕人類,很怕那種像大大的眼珠一樣的東西:攝影機,但卻願意為了康一的父親而公開露面一次。
  • 《河童之夏》:觀後感
    《河童之夏》改編自木暮正夫的同名小說,如其它日本動漫的一般風格,畫風唯美。日本的動漫中喜歡講述人類與自然的矛盾,由於人類漠視自然,不相信自然神靈的存在,因此肆意破壞環境,擴大人類的生存領土,讓大其他生靈無以寄存。而動畫中的一個個動物生靈,對人類發出了生存的訴求。
  • 影視鑑賞;河童之夏,回首已是百年身!
    妹妹的態度轉變更加印證了小咕的完美所在,由河童到人類,後者的醜惡和卑鄙更加凸顯。    河童存在的消息不脛而走,引得全城轟動關注,造成媒體的糾纏和民眾的圍觀,上原一家愁雲密布,小咕也是深受其擾。小咕之所以無親無故、無家可歸和無所適從,完全是拜得人類所賜,而人類卻渾然不知,肆意地改造著屬於他們的世界。
  • 《河童之夏》:那個夏天,幸好遇到的是你!
    《河童之夏》就是這樣一部感人治癒的動漫電影。河童是日本神話故事中的一個小妖怪,因為地震的原因一隻小河童被埋到土地裡面,成為了化石,康一在偶然間把河童帶回了家,並給他起名字叫小酷。因為自己的父親是被人類殺害的,所以小酷非常害怕人類,然而在與康一與家人的接觸中,小酷與他們成為了很好的朋友。在與小酷的交往中,康一與家人也在逐漸的改變。
  • 淺析《河童之夏》:這部豆瓣8.7的高分動畫你看懂了嗎?
    河童,蛙蹼猴身,鳥喙龜殼。興於日本河川,載於民間志怪。力大,懼猿,傳說將人拖入河底,亦被稱為河靈受人敬仰。2007年7月,《河童之夏》上映,口碑極佳,為難耐的酷暑帶來一份清涼。13年後的今天,重看這部作品,天氣沒有當年的炎熱,人沒有了當年的浮躁,情節宛若汩汩泉水流入心間。
  • 豆瓣9.1《河童之夏》——人類大概會失去靈魂吧
    幾年前的一個夏天,我遇見了一隻河童。《河童之夏》改編自木暮正夫的同名小說。導演名作原惠一,說起這個名字大概一百個人裡只有一個知道。不過,如果你是《蠟筆小新》的死忠粉你可能就知道了,原惠一曾參與過十多部蠟筆小新劇場版的製作。初看到幾張劇照,你會驚嘆」OMG,為什麼這麼醜?「驚喜嘛?變態嘛?對,這就對了。
  • 《河童之夏》:這個夏天,何其有幸,遇見的是你
    ——《河童之夏》天氣越來越熱,夏天的感覺也隨之回來了。動漫電影裡的夏天,總是滿目的綠色和清爽的微風,你記憶中的夏天,是宮崎駿作品中的西瓜和電扇,還是《夏日大作戰》中夏希和一群人聯手對抗世界混亂危機的場景,亦或是河童小咕為你帶來的清爽夏天?
  • 超好看的動漫推薦,《河童之夏》溫馨治癒,比《螢火之森》好看
    超好看的動漫推薦,《河童之夏》溫馨治癒,比《螢火之森》好看馬上進入夏天了,看個電影應應景,《螢火之森》很多人都看過,口碑一直不錯,但看完後太悲傷了,今天給大家推薦一部溫馨的叫《河童之夏》,影片一開始男主康一偶然發現了個小河童,把他帶回家後,家人也很快接受了它,並給它取名小酷
  • 《河童之夏》:戀戀舊世界
    《河童之夏》:戀戀舊世界 時間:2007.08.20 來源:M1905 作者:未知 分享到:
  • 奇葩動漫:河童之夏,河童也拍的那麼萌,看完真想去河裡找找看
    給河童之夏給這個夏天——河童之夏人人心裡都曾有過一個結識精靈的夢吧。所以有英國人寫下彼得潘,而日本人人講出了河童的故事。河童不好看:鳥頭人身著有龜殼,頭頂有一碗狀的凹鏡,內有滿水,如其生命,水無則死,雙手相通可伸縮,能以屁的力量飛天。但是河童比人類更有情有義。愛的轉變有如此多可能的方向。
  • 豆瓣8.7分的日本治癒系動畫《河童之夏》裡的河童到底是什麼?
    原惠一導演的日本動畫《河童之夏》很治癒很暖心同時也很催淚。相比大家對電影中這個長得瘦小形象怪異但卻很暖心的河童萌到了吧?河童高約60公分至1米,重約45公斤,身上有臭味和黏液,難於捕捉。據說某些地方的河童全身長毛。
  • 河童之夏:小酷最後會變成人類回來嗎?
    曾經執導過《蠟筆小新劇場版》的原惠一,在2017年導演了一部令大眾非常喜愛的奇幻動漫電影——《河童之夏》,這部電影講述了生活在現代的小男生小康,在一次意外玩耍中,撿回了和童之子小酷,然後和小酷生活在一起的故事。
  • 河童之夏:河童出現的夏天,是成長的歷程
    河童之夏,由日本的導演原惠一執導的一部動漫電影。於2007年7月28日在國內上映,並在2008年獲得「日本電影學院獎」動畫部門優秀作品獎。人生有無數個季節,無數個夏天,在夏天這個炎熱異常的季節,都會遇到什麼呢?
  • 《河童之夏》:我們祈求著能與命運和解,恰如那隻離開了水的河童
    電影中導演對於真實人性的解讀,矛盾、複雜且不完美《河童之夏》中導演刻意地將河童小酷描繪成一個單純、善良且誠實的「完美」形象,它目睹了自己的父親被人類殘忍的殺害,但是小酷沒有因此而怨恨人類。在地下被「封印」了幾百年之久的小酷,面對將它救起康一和收留它的康一一家人展現出來的是善良和感恩。
  • 《河童之夏》:適合一個人看的治癒電影
    《河童之夏》是由《蠟筆小新》系列電影導演原慧一,改編自日本兒童文學名家木暮正夫《河童大騷動》、《河童的驚奇之旅》等河童系列,耗費五年完成的動畫片。該作也是繼《千與千尋》後首次入圍日本電影旬報的動畫電影。片子中融合了父子之情,壞境問題和欺凌問題等,也通過友情表現出人間的美好。
  • 《河童之夏》:一場為離別而生的相遇,演繹三位少年的自我成長
    直到我發現《河童之夏》這部寶藏作品。如果說龍貓因為外在形象讓人治癒,那麼河童"小咕"就是在外形和心靈的強烈衝擊下實現治癒。小咕是一名來自日本傳說的河童,他長著鳥的喙、青蛙的四肢、猴子的身體及烏龜的殼,如同多種動物的綜合體。他頭頂有個碟形的盤子,只要盤子裡裝的水流盡,他就會精力盡失。
  • 日本妖怪三部曲:妖怪造型簡直了
    日本是個地貌豐富的國家,長長的海岸線、閉塞的高山,遍地的河澤,更有頻繁而毀滅性的火山地震災害。在古代,當人類無法預知和解釋一些現象時,神和妖就產生了。在這一點上,人類的心理和情感是相通的。官府內怪事連連,人心惶惶,真相卻被住在附近池塘內的河童無意識破。
  • 《河童之夏》看完之後每到夏天你都能想起「小酷」!
    《河童之夏》,自己是注重動漫的人,看到過它的簡介後就想看,一貫沒有當作重要的事來完成,最近才得以看完。2個小時,自己看的很細心,回想起來自己剛剛看宮崎駿的作品的時分。風格很像,靜靜的音樂,淡淡的畫面,淡淡的故事。看的時分自己心境不是很好,開場暗暗的畫面自己看的很厭煩,色彩畫面的抑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