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藍田生玉,竟然不是指我們藍田產美玉,而是一個超高級超優雅的讚美別人的成語,這是為什麼?而且不僅沒關係,如此高貴的藍田玉,最後還成了別人的陪襯?誰有這樣的本事?這樣一個美好的成語,本身卻和藍田沒有什麼關係,實在太可惜。
這一切……都要怪孫權瞎說。
世人只知諸葛亮,哪有人知他老哥
諸葛瑾,是誰?這個問題能問倒一片人,實在是這位仁兄的名氣遠不如他的弟弟:諸葛亮。
諸葛一家真是出人才!難怪現在電影,稍微主加智力點的,多半都有一個姓,我們都姓「諸葛」。
名氣雖不如自家弟弟,但實力一點不差,多年打拼,諸葛瑾拿下東吳大將軍銜,領豫州牧(一洲最高長官)。官位比起他弟弟的丞相來說,小了點,但手下的地盤卻不差多少,畢竟蜀國的根基,也就一個益州。
諸葛瑾有一個大兒子,名叫:諸葛恪。是不是更陌生?
諸位只知,劉備白帝城託孤諸葛亮的事,其實——
諸葛恪,42歲時,遷大將軍,領荊州;孫權病危,被選為託孤大臣之首,新帝即位,加封太傅,後封丞相,封陽都侯,獨斷東吳大權。
這份履歷,只問一句,牛不牛!不比他叔父,諸葛亮差,好嗎!
好孩子,都是別人家的
諸葛這一家三代,簡直是白手起家,打工皇帝的典範!
牛,是從娃娃放……抓起的。一日,孫權設宴款待群臣,諸葛瑾自然受邀,帶著兒子諸葛恪就去了,時年,諸葛恪,六歲!沒有在放牛,而是出席帝國最高檔次的宴會。
男人喝酒,自然要耍酒瘋,孫權趁著酒興,叫人拉來一頭驢子,寫上【諸葛子瑜】四字(諸葛瑾,字子瑜),藉以嘲笑諸葛瑾,因為諸葛瑾生來臉長,席間眾人見此,紛紛大笑。人醜不能怪父母,諸葛瑾雖然鬱悶,也只能自嘲。
這是男人間的小玩笑,能開這種玩笑,也說明一件事情:君臣之間關係極好,所以,諸葛瑾只是鬱悶。可六歲的兒子不懂啊,見周圍的怪叔叔都在笑話父親,哪裡坐得住。
有意思的事來了。諸葛恪先走到孫權面前,跪請添寫二字。注意這個流程。
孫權讓人把筆拿來給他。諸葛恪就在「諸葛子瑜」四字後面加寫了「之驢」兩字,這樣就成了「諸葛子瑜之驢」。
堂上眾人無不驚訝加嘆服,這豈止「666」了得,諸葛恪收穫無數讚美,外加毛驢一頭,孫權把毛驢賞給他了。
我們再回顧這件「解憂」事件,看看為什麼諸葛恪值得這樣的待遇。
諸葛恪首先懂得做事的程序,懂事,知道請示大老闆,而不是仗著年紀小,直接上去蒙頭幹;其次,他知道語言的魅力和詞語的組合,這需要知識基礎和隨機應變的能力,有文化。更重要的是,時年:六歲!
呵!
長安的墓,藍田的玉
經此一事,諸葛恪名聲在外,少年時,跟隨太子讀書,接著不斷升官,後又作出了著名的「君臣對答」
孫權問:你父親和你叔父諸葛亮,誰聰明?為什麼?諸葛恪毫不猶豫答:我爸更聰明,因為他懂得跟隨明主。
這是一個天衣無縫的回答,答案特意避開了兩人才能之爭,因為說誰更有能力都不好,顯得不真誠(此時的諸葛亮名聲在外),卻又不失分寸的拍了領導一個馬屁。更重要的是,諸葛恪答得快,更更重要的是,諸葛恪時年約十八歲。
呵!可怕的少年喲!可怕的情商……
所以,孫權感慨萬千,真是別人家的孩子啊,對他老爹諸葛瑾羨慕道:「人家都說藍田產美玉,名門出賢良,果然如此,名不虛傳」。
後來,引申出成語:藍田生玉。是的,藍田生玉,只是用來形容你牛,你家娃也牛,你全家都牛的成語。
藍田生玉,漢語成語,拼音是lán tián shēng yù,舊時比喻賢父生賢子。出自《三國志·吳志·諸葛恪傳》:「藍田生玉,真不虛也。」
古長安(今西安),歷年以來,有兩大出名的地方:帝王墓和藍田玉。巧合的是,這兩樣寶貝,都在地下。
藍田玉,是中國四大名玉之一,從石器時代就有開採的痕跡,傳說著名的秦始皇玉璽就是用藍田玉。
此處用藍田玉,來比喻人家的男娃,君子如玉,相當貼切。
藍田玉暖,恆久流傳
讓藍田的玉,真正達到巔峰,成為頂流的,是一句無人不知的詩句: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李商隱·《錦瑟》
詩句的解析,不是我的業務範疇,實際上,這首詩,相當難懂,具體在說什麼,懷念什麼,詩詞界眾說紛紜,沒有明確答案。
但是,看不懂不重要,這首詩,凡是上過學的,都能背誦這至關重要的一句: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借著這首詩,藍田玉的流行風在唐朝達到高潮,藍田,也成了一個家喻戶曉的地方和文化代表。而藍田生玉,這個成語,伴隨這股風頭,當仁不讓,成為相當高級的,稱讚對方父子的成語。
所以:答應我,不要再說,虎父無犬子,這種……嗯。
成語地理巡展系列,希望得到你的支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