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家禽店救母雞:激進動物福利是對人類權利的僭越

2020-11-24 騰訊網

激進動物福利組織就差殺人了

你可能看見過中國人在高速公路攔狗車、對虐貓者進行全網人肉搜索,但是,外國激進的動物福利組織激進到了什麼程度呢?之前就有媒體稱,「國際動物權利組織『動物解放陣線』,據殺人僅一步之遙」。動物解放陣線(Animal Liberation Front,簡稱ALF),公然宣布從實驗室或養殖場帶出來的動物是「被解放的」,而非「被偷走的」。1985年4月20日,ALF襲擊加利福尼亞大學河濱分校的一家實驗室,導致實驗室的17個科研項目中的8個被終止。2005年,ALF發表聲明稱「那些向虐待動物者投資和為他們融資以用於謀殺動物的人,一個嶄新時代的來臨已漸露端倪。你,也被列在暗殺名單上:已經警告過你了。」當年,ALF就被美國國土安全部列為國內恐怖組織。

對於崇尚活殺、現吃的華人飯館來說,很容易就成為激進的動物福利組織的攻擊目標。Direct Action Everywhere對舊金山華人餐館的定點打擊也是如此。事實上,這類激進組織只有通過製造極端事件,才能成功刷出存在感,吸引眼球,從而獲得捐款,這也是他們的生存之道。其實,像這次直接去華人餐館裡「解放母雞」,已經是在公然搶劫他人財產,侵犯了他人的財產權,之後也受到了當地警方的處罰。但是,作為一種民粹主義的生存方式,激進的動物福利組織並不在乎。

動物保護人士抱著雞走出家禽店

動物福利與納粹撇不清的關係

動物福利議題總會被描繪得溫文爾雅,一般人也會把動物福利問題追溯到英國的《馬丁法案》。的確,1822年,英國通過了第一部用刑法懲治虐待動物行為的法律《馬丁法案》(Act to Prevent the Cruel and Improper Treatment of Cattle)。1824年,英國成立了第一個保護動物協會,後來更名為英國皇家防止虐待動物協會(RSPCA)。

但是要說明的是,動物福利在現代社會中產生有著複雜的思想淵源,並非只有一個所謂「人道主義源頭」。

動物福利者有意迴避一段讓他們難堪的歷史——納粹德國的「生態法西斯主義」(Eco-Fascism)。納粹哲學裡有著深深的自然崇拜的傾向,將之與軍國主義、種族主義、反猶太主義緊密聯合起來,強調所謂「血與土地」的教條。在他們看來,猶太人是「反自然」的,而他們日耳曼民族屬於與古老黑森林融為一體的「自然」,所以納粹也要愛護動物、保護動物。納粹是最早倡導有機農業的,建立了歐洲第一個自然保護區;希特勒和其手下希姆萊都是素食主義者,熱愛動物並強烈反對解剖動物和虐待動物。有人因為掰青蛙腿作釣餌,被蓋世太保頭頭戈林送進了集中營。

可見,愛護動物與道德高尚間並沒有必然關聯,而只是一種現代化過程中的「偶然」。

動物保護者通過行為藝術的方式,呼籲只吃素食。圖片來源:國際在線

現代激進動物福利走得太遠,是反人性的思潮

中國傳統中有所謂「見其生而不忍其死」「是以君子遠庖廚也」等人文主義的教條,迴避血腥暴力是很多文明古國的共通情感。但現代動物福利者走得更遠。

對於動物權利的本位理解。哲學家T·雷根在《為動物權利的辯護》一書認為:動物也擁有與人類一樣的天賦價值,「以一種對對方的獨立的天賦價值缺乏尊重的態度的方式對待對方,這是做出了不符合道德的行為,是侵犯了一個人的權利」。彼得·辛格在其代表作《動物的解放》中認為:人與動物是平等的,動物與人在感受痛苦和快樂方面的能力是相似的。

這其實是將人和動物放在同一的保護水平上,從本質上說,摧毀了啟蒙運動以來的人本主義傳統,是一種反人性、返祖的思潮。

誰為動物福利埋單?

愛護動物,讓動物吃得好、穿得好、有足夠的活動空間、有足夠的地方休息,這很好,人人都會舉手認同,但是由誰來埋單?

在工業化養殖之後,很多農產品才告別了奢侈時代,進入平常百姓家。在工業文明之前,窮苦人家吃雞蛋是不可想像的奢侈。這就要提到現代工業化養雞業的「殘忍」。動物福利運動的經典著作《動物解放》裡,彼得·辛格曾濃墨重彩地描繪過——剛孵出來的小雞要被分為公雞與母雞,由於小公雞沒有商業價值,所以要被像垃圾一樣地丟棄。美國每年毒死、悶死或碾死的小公雞就至少有1.6億隻……

其實,區分公母雞苗,正是現代工業化養雞的起點。剛孵的小雞公母並不好區別,得掰開小雞屁股仔細觀察那片小褶皺,那是門技術活,最早由日本人發明;1927年加拿大渥太華世界家禽大會上才公開了這個技術,從此養雞產業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雞蛋價格大跌,吃雞蛋對於窮人家的孩子成為可能。如果不處理掉小公雞,勢必增加養雞成本,誰來埋單?

在激進動物保護主義者看來,現代化養殖侵犯了動物的福利

動物福利往往是以犧牲人的福利為代價的,這不是華麗的句子、廉價的感動,所能掩飾的。歐美國家的動物福利制度,與他們的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2013年,韓國產蛋雞實行《動物福利畜產農場認證制》:雞不能被關在籠子裡,還要為雞專門建造用以生蛋的地方,每隻雞的畜舍用地要達到0.11平方米;禁止養雞場24小時開燈催產,並保障雞有6小時以上睡眠。不過,對雞實施動物福利的結果是:飼養花費將達到此前的1.8倍,價格將是普通雞蛋的2.8倍。韓國人這次擠進了「動物福利」俱樂部,並且將用近3倍的價格購買「動物福利」雞蛋,這是韓國人的選擇。那麼,中國人真的願意為動物福利付出真金白銀嗎?

2013年美國IPPE(國際家禽飼料工業展覽會)上,俄克拉荷馬州立大學農業經濟系教授Jayson Lusk直言:在畜牧業,農戶除了把肉類賣給消費者,還生產另一種產品——動物福利。動物福利一定意義上成為一種「消費升級」。

不過,「動物福利」對中國食品衛生有正面意義

檢索論文可以發現,目前中國學術界關於動物福利的討論主要是由食品、衛生、畜牧等食品相關行業提出的,集中在《WTO體制下的動物福利與貿易自由》之類的議題中。原來,動物福利已經成為一個軟性的貿易壁壘。比如,2002年,歐盟的一家畜牧產品進口貿易商的進口意願因黑龍江省正大實業有限公司的雞舍「不夠寬敞舒適」等未達到歐盟規定的一些動物福利標準而作罷。

所以,動物福利對於中國來說是一個「被動」議題、舶來品議題。

但是,動物福利議題也並非沒有對中國有益的地方。比如,中國目前存在著嚴重的私屠濫宰食品安全風險,就與動物福利有著密切的關係。之前鬧得沸沸揚揚的「吃狗肉」問題,真正的法律障礙,在於屠狗並沒有指定的屠宰場所,將吃狗扣上一頂違法私屠濫宰的帽子,也並非無稽之談。

目前,中國獸醫協會宣布了動物福利標準的基本框架,擬從飼養管理、環境控制、衛生防疫、生物安全、疫病防控、人員操作、安樂死(急宰)、運輸環節、待宰環節、宰前處置、擊暈、刺殺放血等環節設置技術指標,明確養殖、運輸和屠宰環節的動物福利基本要求。協會動物福利項目主管孫忠超博士也表示: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出版的《陸生動物衛生法典》也制定了畜禽的養殖、運輸和屠宰環節的福利標準。我國是世界動物衛生組織的成員國,應當遵照《陸生動物衛生法典》的要求。

「動物福利」對中國食品衛生有正面意義,但是也可能包裹了太多的局部利益,比如這個利益是獸醫的,還是養殖農民的,還是廣大消費者的?

相關焦點

  • 動物的權利和福利
    可是,關於動物的權利和福利具體有哪些,卻是一個很難被具體化和數量化、很難按某種客觀的標尺衡量的東西。因為從某種程度上來講,人類和動物是處在競爭性位置的兩種生物,而且,動物之間也存在競爭關係。動物權利和福利的探討之「活熊取膽」和滅殺果子狸及人如何吃肉、用何種方式食用關於動物權利問題的爭論已愈演愈烈:對「活熊取膽」的鬥爭已綿延數年;為防「非典」而滅殺果子狸的行為受到了普遍質疑;如何對待寵物成為人們茶餘飯後激辯的話題;什麼可吃什麼不可吃已變成為「餐桌上的戰爭」…… 學者認為,關注動物福利就是保障人類福利。
  • 中國動物檢疫:以動物福利與動物權利為視角探討我國動物保護立法
    該理論多強調人類應該改進動物利用中那些不利於動物康樂的激進、極端的手段和方式,使動物儘可能免受不必要的痛苦。而「動物權利(animal rights)」一詞最先是湯姆·睿根在1983年出版的《動物權利狀況》一書中明確提出。其觀點主要包括:所有(或者至少某些)動物應當享有支配自己生活的權利,動物應當享有一定的精神上的權利,動物的基本權利應當受法律保障。
  • 為什麼動物權利論是荒謬的?
    其實歸真堂風波的本質不是一個虐待動物的故事,而是有關動物權利和動物福利的爭辯。這場爭辯可以上溯到17世紀,即人類用什麼樣的角度來看待動物?動物是否有類人的權利?所謂動物權利,就是激進的動物倫理學家彼得•辛格強調的「動物是生命,而不是物體」。在他的觀念裡面,貓狗是有自由意志的,它們是有流浪權的,人類應當用同類的情感來看待它們。
  • 討論:動物福利與動物權利?
    近來,「動物福利」這個名詞越來越頻繁的出現在養豬人的視野中,什麼是動物福利?與動物保護者所提倡的動物權利有什麼區別呢?動物被分為農場動物、實驗動物、伴侶動物、工作動物、娛樂動物和野生動物六類,而養殖行業所提倡的動物福利則指的是農場動物福利,即豬、牛等畜禽在養殖、屠宰、運輸過程中,需提供適宜的生存環境,並滿足其基本的自然需求,與動物保護者所提倡的伴侶動物或野生動物福利或權利有著根本的區別。
  • 美國一雞蛋農場欲對千隻母雞安樂死,加州動物收容所包機救下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美國一雞蛋農場欲對千隻母雞安樂死,加州動物收容所包機救下美國艾奧瓦州一個雞蛋農場因新冠疫情經營難以為繼,原本打算對1000隻母雞實施安樂死,加利福尼亞州動物收容所「動物之家」得知消息後包下兩架飛機接走這批母雞
  • 專家解讀|動物福利、動物權利與動物倫理究竟如何區別
    1  動物福利的基本概念及與動物權利、動物倫理的區別和聯繫動物福利是指要從滿足動物的基本生理、心理需要的角度,科學合理地飼養和對待動物,保障動物的健康和快樂,減少動物的痛苦,使動物和人類和諧共處。對於農場動物畜禽,根據動物福利的原則和要求,實現福利養殖,畜禽能養得更健康,消費者也可獲得更優質的畜產品。
  • 周尊國:動物福利不僅是動物的福利,也是人類的福利!
    動物福利包含哪些內容?與人的福利一樣麼?如何理解動物福利的內涵與進程?6月13日晚8點,世界動物福利協會中國首席代表周尊國老師,在輔音雲講堂傾情分享。周尊國老師從2005年底開始接觸動物福利,並很快參與到推動其在中國發展的過程中,成功地建立起中國動物福利國際合作委員會和世界農場動物福利協會之間的聯繫,在中國推出了福利養殖金獎項目,通過和養殖行業、政府部門和研究機構之間的合作關係,共同提升中國乃至世界的農場動物福利水平。
  • 胡藝:保護動物福利也是人類的自我救贖
    (12月8日《華西都市報》)  儘管我國早就制定了《野生動物保護法》,但是該法主要針對保護、拯救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制定,並不具有普適性,對保護動物基本福利的條款語焉不詳。前幾年有消息說國家擬出臺《動物保護法》,保護動物基本福利。該法擬規定,強迫獅子、老虎跳火堆、鑽火圈,不僅要罰款,還要追究刑事責任。我曾期待,《動物保護法》早日出臺為人與動物和諧相處提供法律保障。
  • 為什麼母雞沒有公雞卻能天天下蛋?母雞:都是因為人類
    母雞在沒有公雞的情況下,為什麼還能天天下蛋?雞屬於鳥類,在鳥類中不僅母雞可以獨自一「人」天天下蛋,雞、鴨、鵝、鵪鶉都具備這個特點,這一切都是人類幹的。
  • 「動物福利」:不僅是貿易壁壘
    目前世界上已經有許多國家制定了比較完善的動物福利法規,國際上普遍承認動物有五大自由:享有不受饑渴的自由;享有生活舒適的自由;享有不受痛苦傷害和疾病威脅的自由;享有生活無恐懼和悲傷感的自由;享有表達天性的自由。世界第一大養殖食用動物―――豬,更享有規定得非常詳細的福利待遇,例如:小豬從出生開始至少吃13天母乳的權利;擁有鋪了稻草的豬窩的權利;擁有供其拱食的泥土的權利。
  • 動物福利無需立法——清華大學趙南元教授專訪
    所謂動物福利/權利之說也是這樣一種多餘的道德,既有害於人類,也有害於動物。西方文化的一元論導致一種絕對真理觀,認為一旦被他們認定是真理的東西,就必然具有普世性,所有人都必須接受,他們不吃狗肉就認為全世界的人都不該吃狗肉。為了將他們的價值觀推向世界不惜採取像戰爭這樣的極端手段,還自認為是正義的。西方國家向其他文化地區推銷動物福利/權利論,也是這種歐洲文化中心主義作祟。
  • 「守護」動物福利
    動物福利和人的福利是不同的,動物並不是要求額外好處,而是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動物福利的目的就是要人類合理利用動物的同時兼顧他們最基本的福利,而非「禁食肉」「禁穿皮毛製品」「禁養動物」等激進思想。比如以下兩項基本原則普遍適用:① 在倫理道德上,人類有權利飼養動物用以生產食物。② 科學研究證明,人類飼養的大多數動物都可以感受到疼痛,減少動物的疼痛是人類的應盡的義務。
  • 看過「小丑」傑昆奧斯卡感言後,我理解了動物權利和素食主義
    動物福利/權利/素食主義的緣起我們有權剝削母牛嗎?中南屋公眾號曾經介紹過不少跟野生動物保護有關的文章,也講到過一些與其相關的概念,例如上文提到的動物福利和動物權利。動物福利主義者認為,動物應該在其所處的環境中被滿足其基本的自然需求。
  • 「特殊的群體」——實驗動物的貢獻與福利
    1動物實驗的爭論長久以來,動物是否具有同人類一樣受尊重的生存權,是否有權利或福利,以及相關的定義是什麼,一直存在爭議。在一些比較激進的動物保護者觀點中,動物與人類同等地存在,應該具有同樣的生存權,不應該被人類出於自身利益的需要,而進行一系列妨害其生存的活動。
  • 世界動物保護協會CEO詳解動物福利知識
    動物福利與食品安全、環境保護、消除貧困等問題密切相關,改善動物福利關乎人類發展。世界動物保護協會執行長史蒂夫•麥克維爾(Steve McIvor)詳解動物福利知識,呼籲人們善待動物,構建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美麗世界。什麼是動物福利?
  • 科學網—意科學家反擊動物保護激進分子
    意科學家反擊動物保護激進分子圖片來源:CATERINA PASCOT
  • 「貓記千,狗記萬,母雞隻記二裡半」,這些動物特性您知道嗎
    在我國一些農村地區,人們至今依然喜歡在家裡養一些動物,像貓、狗、雞鴨等尋常的家畜在農村裡可謂隨處可見。興許是農村人長期飼養家禽動物,所以對於一些家禽的生活習性與特徵都比較了解,這也是農村人經過他們長期的生活與閱歷總結出來的經驗,可以給我們帶來一些啟示,增長我們的見聞。
  • 動物權利論的要害是反人類
    這意味著,動物(人)的所欲,較為精確的代表了其真實的利益和需要(或曰福利、效用)。從進化論的角度也可以得到相同的結論,即進化的機制可以淘汰掉所欲(價值觀)遠離最大利益的個體。人與動物都是一臺裝有優化算法的計算機。當然,進化會找到儘可能好的性狀,但不會是盡善盡美,人的所欲也會犯錯誤,例如吸毒、賭博等,但這只是少量的例外,應個案處理。
  • 金亨七的賽馬「殉葬」與「動物權利」
    對此有人認為是用動物作殉葬,因而是多哈亞運會上「最無恥的一幕」。是否殉葬?是否無恥?就需要了解為什麼要對賽馬進行安樂死。  出事後,黑色班達堡同時受傷,後腿(有的報導是前腿)骨折,而且是一匹12歲的老馬,不能再參加比賽。一匹賽馬老病傷殘不能參加比賽而對其進行安樂死,符合國際上的慣例和通用做法。
  • 被誤解的動物福利
    他認為,當今社會人們對動物福利的認識存在著三大誤區:一、混淆動物福利與動物權利的概念。動物權利,或稱動物解放,是人發起的保護動物不被人類作為佔有物來對待的社會運動。其宗旨不僅要為動物爭取被更仁慈對待的權利,更主張動物要享有精神上的基本「人」權。而動物福利,尤指動物的生存狀況,是動物如何適應其所處的環境,滿足其基本的自然需求,包括:生理福利、心理福利、環境福利、衛生福利和行為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