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網際網路公司年輕員工深夜下班後猝死引發輿論關注。堪稱「造富神話」的新經濟公司,近年來發展增速亮眼,然而,跑得快的同時,也要兼顧勞動者權益保護的溫度,主動對畸形加班文化說「不」。
輿論對這一事件的強烈關注,恰恰反映出公眾的「切膚之痛」。多少畸形的加班文化假借奮鬥之名變得合理化,這不僅是對奮鬥本意的誤讀,更是對員工合法權益的公然侵害。幸福是奮鬥出來的,但以健康為代價的超時工作並不能帶來幸福感,更背離了奮鬥精神的內核。奮鬥者的幸福感,不僅來自事業上的幹勁、物質上的滿足,更來自精神上的充盈、家庭裡的溫情……而這一切的前提都是身心的健康。當企業拿著加班時長的標尺去衡量員工的時候,自己也不要忘了勞動法的標尺底線。企業不能守護勞動者的基本權益,是缺乏社會責任感的表現。只有呵護員工、為員工創造輕鬆且廣闊發展空間的企業,才更有未來。當前,我國經濟迅速發展的背後,是無數個奮鬥者美麗的身影,因此必須嚴格規範勞動保障,莫讓奮鬥者傷了身、寒了心,畢竟,健康才是奮鬥者最美的樣子!(王默玲、周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