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大家的朋友圈都接二連三受到了各種小鮮肉的霸屏,一眾少女還未來得及從江辰的「小美好」中解脫出來,轉眼又掉進了「柒個」張一山的坑中。
作為少數幾個成功躲過青春期顏值下線、身材發福、相貌走樣的童星之一,張一山絕對是其中的佼佼者,經過了幾年的暫別演藝圈潛心學習,錘鍊演技後,一部《餘罪》又重新讓那個當年那個鬼馬小子劉星重新回到了大眾的視野,《餘罪》的成功不僅令張一山重新活躍在了大眾的視野,還使其憑藉精湛的演技收穫了良好的口碑。
如今,這樣一位集顏值、口碑、演技、人氣於一體的「小鮮肉」帶著一部挑戰自我的新劇歸來,無疑又會掀起一波觀劇熱潮。
然而與朋友圈中的好評如潮相悖的卻是豆瓣上慘澹的評分......
4.6分,而且打一星的網友接近40%,這樣的評分著實令人大跌眼鏡,而網友的評論也似乎呈現出一邊倒的情況....
歸結起來就是「演技好,翻拍差,無腦套用。」
在本劇中張一山挑起大梁,一人飾演了因為某段缺失的童年記憶患上多重人格障礙,罕見的擁有七重人格的集團繼承人,在劇中大飈演技,實力展現了其「戲精」本質。說老實話,正如票圈裡那些迷妹的說法,張一山的演技的確是值得讚揚的,繼承人沈亦臻、自由人格朱長江、暴力人格崔皓月、憂鬱人格莫曉俊、少女人格莫曉娜、神秘人格X、幼年人格星星,七個角色各有特色,都擁有著角色獨有的魅力。
甚至有不少網友表示「唯一的一顆星送給張一山的演技」、「張一山就不能接個好點的劇本嗎?」等等。
《柒個我》翻拍自2015年的熱播韓劇《Kill me heal me》。在劇中,池盛飾演的車度賢同樣是個患有「多重人格障礙」的富三代,擁有著截然不同的人格,在熱播時還被迷妹戲稱為「葫蘆娃」。
原版劇不僅將重心放在了男女主角的愛情上,更是著重筆墨於治療師給患者治療時候的溝通過程,不僅突出了分裂出的七個人格,更是細緻的刻畫了多重人格融合的過程,而男女主人公最終的愛情是逐漸升華而來,一種人文關懷的氣息躍然而出。
2015年,《Kmhm》更是在韓國橫掃了多項電視類大獎,豆瓣評分也是高達8.8分,打五星以上的網友更是超過55%。
由此看來,翻拍的原劇應該是一部製作精良、演員演技精湛、劇本充滿著人文關懷和人性氣息的劇。
那麼,這樣一部投入成本高,主演演技好,翻拍原劇佳的劇,評分卻持續走低,原因到底在哪?評分低的鍋又該誰背呢?
其實仔細對比過這部劇和原劇之後就不難發現,這部劇最大的槽點還是在於其翻拍的方式。
無論是此前大熱的翻拍劇《回家的誘惑》還是近期被頻頻吐槽的《深夜食堂》,翻拍劇在尊重原劇的基礎上都進行了不少的改編、或劇情或拍攝手法或拍攝模式都會有很大程度的不同,但像《柒個我》這樣大篇幅套用原著,甚至大量臺詞都照抄照搬的情況確實不常見。
更有網友犀利的指出「這根本不是翻拍劇,直接就是譯製劇!」
毫無新意的臺詞、照搬原劇的劇情、風格無二的拍攝風格甚至女主尷尬的演技,都成為了這部劇最大的槽點。簡單來說,這部劇敗就敗在與原劇如出一轍,仿佛「大牌同款」,唯一不同的點是,《柒個我》是一部典型的國產偶像劇。
縱觀現如今的我國電視產業,翻拍劇其實早已經不在新鮮,從五六年前「芒果臺」翻拍的一部《回家的誘惑》火遍全國,掀起一股「回家」熱潮之後,每隔一段時間都會有一部翻拍劇登陸各大衛視,如:《一不小心愛上你》翻拍《藍色生死戀》、《相愛穿梭千年》翻拍《仁顯王后的男人》等等,一部部帶有典型「漢化特色」的電視劇都不斷的進入大眾的視野。
(圖自:知著網)
事實上作為一種創作來源,翻拍也同樣是一種不錯的方式,如今中國的電視市場上充斥著太多的「青春劇」、「穿越劇」、「宮廷劇」、「家庭倫理劇」、「抗日神劇」等,《柒個我》創意新穎,題材抓人眼球,自然容易從這片「國劇」大潮中脫穎而出,再加上張一山的演技和明星噱頭,短時間內吸收大量觀眾是不難的。
但是換個角度來講,在商業層面上,這類的翻拍劇就像是「萬金油」,無論是口碑的好與壞,只要有收視率、只要有噱頭、只要有熱點,那就是吸金的「好片子」,拍好了名利雙收,拍不好賺足熱點提熱度,可以說是「只賺不賠了」。
雖然翻拍劇在一段時間可能會在商業上獲得收益,但真正要想令電視行業長足進步取得更長遠發展,單單靠熱度、演技、道具等是遠遠不夠的。 不斷的推陳出新的創意和藝術表現手法等才是令電視行業始終保有年輕血液的基本需求。
當然,越來越多優秀演員的出現也是我國國產劇年輕發展的重要保障,像張一山這樣演技好的年輕當紅演員已然出現了很多,相信國產劇也能夠湧現出越來越多「叫座還叫好」,富有創新意義的優秀影視劇。
「 END 」
作者丨張嘉埔
編輯丨何華康
部分圖片丨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