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媒:專家稱全球暖化或導致北極熊數量減少3成
參考消息網11月20日報導 外媒稱,專家表示,由於全球暖化造成北極海冰融解,到本世紀中期,北極熊數量可能減少超過三成。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11月20日報導,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報告顯示,目前全球約有22000至31000頭北極熊,但由於它們棲息的海冰日益縮減,生存越來越困難。
-
北極生態如履薄冰!死於盜獵的北極熊數量已超過犀牛
東方網記者傅文婧2月27日報導:「每年死於盜獵的北極熊數量已經超過了犀牛,不要讓我們的後代只能在動物園裡看到它們。」2月27日是國際北極熊日,作為北極的象徵,北極熊的生存環境與極地生態息息相關。
-
北極熊靠海冰捕獵,可禁食數月,但暖化或使其在80年內滅絕!
但發表於《自然氣候變遷》(Nature Climate Change)的一項研究報告稱,北極熊恐會在80年內面臨滅絕危機,其原因主要是氣候變暖,導致海冰消融,令北極熊的生存面積大幅減少。報告是來自長期研究北極熊生態、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生態學家彼得·莫納爾(Dr Peter Molnar)博士領導團隊的一份氣候模型預測。
-
全球暖化冰層減少,北極熊2100年恐面臨滅絕
科學家在期刊文章指出,部分地區的北極熊早就陷入惡性循環,海冰面積縮小,使得北極熊獵捕海豹時間縮短。科學家還說,北極熊體重下降,削弱它們在沒有食物的情況下,度過北極寒冬的機會。研究得出的結論是,在當前趨勢下,分析北極熊的13個子群體,其中有12個將在80年之內,因北極地區飛速變化而數量劇減。北極地區暖化速度是整個地球的兩倍。
-
氣溫不斷升高,北極海冰持續融化,北極熊恐在80年內滅絕
北極海冰融化,北極熊棲息地被破壞北極熊,顧名思義生活在北極及周邊地區,它們擁有一身厚厚的皮毛和脂肪,能支持它們在嚴寒地區生活。北極熊是唯一一種需要被劃分為海洋哺乳動物的熊,它們雖然能夠在岸上生活,但它們的食物來源主要來自於北冰洋。
-
北極冰層融化致北極熊覓食難,熊媽媽吃掉幼崽充飢!
同類相殘在動物界很常見:像「獅子爭權」勝者會將失敗者的後代殺死;又如部分動物交尾前後,雌性會吃掉雄性;或出現北極熊因食物問題吃掉幼崽的情況等等。據《每日星報》3月1日報導,俄羅斯科學家發現,隨著全球暖化的加劇,北極浮冰數量銳減,令北極熊狩獵困難,導致同類相殘出現的現象越來越頻繁!
-
缺乏海冰無法獵食 北極熊瘦成"毛毯"餓死(圖)
海冰面積降至歷史最低水平 缺乏海冰令北極熊無法獵食 在人們的印象中,北極熊是強壯、兇殘的北極特有動物,但近日,科學家在北冰洋斯瓦爾巴特群島上發現了一頭瘦成「毛毯」的16歲北極熊。這隻本該具有超強大捕食能力的巨型動物,在一場北上搜尋海豹的絕望之旅中活活餓死。有著名的北極熊專家表示,全球變暖後海冰缺乏,北極熊無法捕獵到海豹,最後餓死。
-
北極海冰減少 影響的不僅僅是北極熊的家
北極海冰減少 影響的不僅僅是北極熊的家 海冰曾是北冰洋的「甲冑」,如今「甲冑」越來越薄、越來越軟,有些已變成「輕紗」。海冰變化不是孤立事件,而是一個能引發海洋和大氣一系列變化的導火索。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高寒環境質量與安全團隊叢志遠研究員與合作者研究發現,北極海冰減少加劇氣溶膠等汙染物向青藏高原輸送,相關研究成果於8月31日在線發表於《自然-氣候變化》。近期,有關北極海冰減少的壞消息接二連三:加拿大現存最大、最完整的米爾恩冰架坍塌,格陵蘭島冰蓋加速融化且將不復存在,甚至有科學家預測15年內北極海冰將消失。 北極海冰真的會越來越少甚至消失嗎?
-
北極正在形成新的氣候系統,全球暖化並非未來,我們可以做什麼
導讀:大家好,我是小二黑,據相關資料顯示,北極已經正在形成新的氣候系統,那麼全球暖化的現象也已經不是未來的事情了,而北極無冰狀態出現的時間也將會遠遠提前,我們究竟可以做什麼呢?接下來一起來看一下。
-
全球變暖或致北極熊在2100年滅絕是真的嗎,全球變暖還將造成什麼影響
據BBC報導,《自然》雜誌(Nature)7月20日發布的最新研究顯示,隨著氣候變化加劇,北極熊的生存環境遭到極大破壞,全球變暖或致北極熊在2100年滅絕。 研究指出,北極熊依靠北冰洋上的海冰覓食,而隨著氣候變暖導致海冰融化,北極熊被迫前往海岸地區尋找食物、哺育幼崽,這或將導致北極熊的數量大幅下降。
-
全球暖化:拍北極熊卻遇上無冰無雪!
大家以往見到的北極熊相片,大多數都是北極熊在浮冰上覓食
-
北極海冰減少 影響的不僅僅是北極熊的家---中國科學院
近期,有關北極海冰減少的壞消息接二連三:加拿大現存最大、最完整的米爾恩冰架坍塌,格陵蘭島冰蓋加速融化且將不復存在,甚至有科學家預測15年內北極海冰將消失。 北極海冰真的會越來越少甚至消失嗎?北極海冰減少究竟會帶來哪些影響?為此,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
-
氣候變化或致北極熊數量在本世紀中葉減少三分之二
有居民目擊到有6-10隻北極熊在新地島附近「轉悠」,一度讓周圍的居民恐慌,新地島當地政府立即宣布進入「緊急狀態」。 北極熊,世界上最大的陸地食肉動物,本是冰原上的王者。但近年來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北極圈海冰數量不斷減少,一些北極熊不得不離開熟悉的冰川家園,來陸地尋找食物以存活下去。每年的2月27日是國際北極熊日,那麼,人們為保護北極熊做了哪些努力?
-
海冰減少將導致北極熊處境更危險
近日,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克魯斯分校等機構研究人員在美國《科學》雜誌上發表研究稱,北極熊的新陳代謝速度比以往更快,這意味著北極熊需要更多的食物才能存活。在全球變暖導致海冰日益減少的情況下,北極熊覓食更加困難,處境將變得更加糟糕。
-
沒有北極熊,北極還能叫北極麼?全球只有2萬6隻了
北極熊生活在北極數十萬年,很難想像沒有北極熊的存在北極該如何存在。美國相關動物保護計劃呼籲減少人與人之間的衝突,共同管理生計收穫,保護棲息地,並儘量減少漏油汙染的風險。相關計劃也致力於針對生活在阿拉斯加沿海的兩個美國北極熊亞群的管理行動,也為保護挪威,格陵蘭,加拿大和俄羅斯等國家的北極熊做出了貢獻。由於北極熊喪失了很多海冰棲息地,北極熊在2008年被列為受危動物。自1979年開始記錄以來,北極的海冰面積持續降低。目前全球北極熊的數量估計為26000隻。
-
海冰覆蓋率年年下滑 北極熊面臨更長的禁食期
「這層脂肪會讓它們看起來顯得很壯實,」長年觀測極地生態的生物學家Andrew Derocher表示,他曾在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觀察北極熊的生存狀態。但從本世紀開始,一切都開始變了,當Derocher在北極地區探索時,他竟然能偶爾發現瘦成骨架的北極熊,看起來就像行走的骷髏熊。一般來說,這些北極熊如果再找不到食物,基本難逃餓死的命運。
-
海冰覆蓋率年年下滑 北極熊面臨更長的禁食期
瘦成骨架的北極熊海冰覆蓋率正在下降 (上圖為1979年,下圖為2019年)覓食的北極熊母子北極熊依靠海冰來捕食,如果沒有海冰,北極熊就只能餓肚子。但現實是,北極海冰覆蓋率年年下滑,北極熊已經要面臨更長的禁食期。《自然-氣候變化》的研究發現,禁食期一旦超過一定天數,北極熊的生存率將不斷下跌,而到2100年,許多地區的北極熊難逃滅絕。
-
北極熊餓死全身無任何脂肪 因全球變暖無法獵食海豹(圖)
海冰面積降至歷史最低水平 缺乏海冰令北極熊無法獵食 在人們的印象中,北極熊是強壯、兇殘的北極特有動物,但近日,科學家在北冰洋斯瓦爾巴特群島上發現了一頭瘦成「毛毯」的16歲北極熊。這隻本該具有超強大捕食能力的巨型動物,在一場北上搜尋海豹的絕望之旅中活活餓死。有著名的北極熊專家表示,全球變暖後海冰缺乏,北極熊無法捕獵到海豹,最後餓死。
-
北極熊可以在遠離陸地的北極遠洋海冰上生存嗎?
我們大家都知道,北極熊通常生活在北冰洋近海的海冰上。那麼,在遠離陸地的北冰洋遠洋地區,只有海冰而沒有陸地,北極熊可以在這裡生存嗎?海冰對北極熊生活意味著什麼?海冰對北極熊的生存是至關重要的。這裡位於北極熊分布的最南端,到夏季海冰會融化,北極熊被迫登陸。這個時候它們會找一些庇護所蟄伏起來,等到海冰重新凍結,再回到海冰上狩獵。北極熊的消化系統早已經適應低蛋白、高脂肪的純肉食性飲食,對植物的利用效率很低。當北極熊在陸地上避難的時候,雖然有的熊可以靠吃垃圾維持住體重,甚至長得更胖,但這無法給它們帶來生殖優勢。
-
北極熊瀕危,企鵝數量銳減...百萬物種瀕臨滅絕,這個星球何去何從?
你可能不相信,但是北極地區的暖化速度是全球上最快的,甚至是其他地表區域的兩倍。上周的異常高溫也造成北極圈內許多積雪、冰川融化,這不僅會對當地居民造成影響,對陸地和海洋生物的生存也會帶來新一輪的危機。近日發表在《自然氣候變化》的最新研究報告就指出,由於全球暖化及氣候變遷的緣故,北極熊將會在2100年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