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升空!這群孩子搭載夢想的水火箭「發射」啦

2021-01-17 上遊新聞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王渝鳳 實習生 張力 攝影報導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用水作為動力,加壓之後製作的「水火箭」能飛多遠?50米?100米?150米?答案可能沒有定數。

由重慶南渝中學初二年級學生利用所學物理知識製作的「水火箭」,在本周一和周四兩天「擇機發射」,並最終落向設計者預期的目的地。

儘管這只是初中生的一個物理興趣比賽,但現場的氛圍非常活躍,因為大家知道,放飛火箭的同時,也在放飛未來的夢想。

▲火箭升空

「發射現場」熱鬧非凡

每個火箭都有自己的發射前奏

1月14日中午一點,準備發射「水火箭」的參賽者們來到了重慶南渝中學的操場,記者注意到,這些水火箭,都是同學們自己手工製作的。

製作的材料看起來並不複雜:飲料瓶、電工膠布、加壓的氣槍。

▲「發射臺」上的水火箭

「發射」以前,同學們在飲料瓶裡裝了水,裝的水多少也不同,在現場,同學們將「水火箭」架在自己設計的發射臺前,一位同學扶著火箭,另一位同學負責給飲料瓶裡打氣。

隨著氣體的「灌入」,「水火箭」裡的水也像沸騰了一般冒起了泡泡。

記者注意到,即便都在「發射臺」準備「發射」,但每個同學的發射前奏卻不盡相同,一位讓「水火箭」箭體與地面接近平行的同學告訴記者,他的「水火箭」裝的水不多,這樣的角度是為了避免水在發射前發生「洩漏」,「我覺得,應該射出去100多米沒問題。」

▲製作者和她的火箭

而有的同學則在對自己的箭體進行最後的檢查,「要確保飛行途中萬無一失。」

查資料計算水的量

為了「飛得遠」他們都拼了

水該放多少才合適呢?

初二(14)班的彭思穎和唐蔓芩在製作水火箭時進行了充分的研究,「通過公式來計算,也對作用力是相互的進行了很深刻的了解,知道這個『水火箭』注入的水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只有合適,才能飛得遠飛得高。」

▲探討發射細節

初二(8)班冉壹丹同學表示,「我平時很少參加學校的活動,但是對於此次的水火箭比賽很感興趣,於是報名參加了。每天晚上寫完作業後就和爸爸一起製作。在這過程中不僅了解了航天知識,還體會到了和爸爸一起動手製作的快樂。」

初二(8)班冉昕月則表示,在製作過程中碰見很多問題,比如要多大的發射角度、裝多少水、打多少氣才能使水火箭達到最好的效果。這些都是自己去探究、去實驗、去總結。這次活動不僅讓我對航天航空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還鍛鍊了我的動作實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準備打氣!」同學們在老師的命令下紛紛拿起打氣筒為自己的水火箭加最後的「燃料」。

「準備45°角發射!」

「發射!」老師一聲令下,「嘭、嘭、嘭……」水火箭陸續升空,尾翼噴出水花,伴隨著「滋滋」聲降落在足球場的另一端。

▲發射瞬間

30個水火箭中,記者肉眼觀察發現,最高能衝三四層樓高,最遠能飛100到150米。

▲一排「水火箭」

動手實踐

給學生「種」下夢想的種子

南渝中學物理教研組長黃億斌老師告訴記者,其實「水火箭」就是利用水的衝力和壓縮空氣後衝擊力的作用製作出來的水火箭,結構簡單,造價低製作方便,利於學生在課餘時間製作,不僅幫助學生提高航天航空知識,還能培養學生的動手製作能力。

前不久,「嫦娥五號」的順利升空,讓同學們對航天知識達到了「痴迷」的境界,一下課就來圍著他問東問西。

「於是,我們就設計了『水火箭』發射比賽,通過初賽進入到最後的決賽,不管哪個環節,哪怕同學們失敗了,都沒有人氣餒,這種精神就值得讚許。」黃老師說。

據了解,水火箭又稱氣壓式噴水火箭、水推進火箭,是一種利用飲料瓶、硬紙片等環保的廢舊材料製作成動力艙、箭體、箭頭、尾翼,然後將水火箭灌入一定數量的水,利用打氣筒充入空氣到達一定的壓力後發射的簡易火箭。

▲加壓的壓力表

「通過水火箭的製作與發射實踐活動,不僅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科學探究意識及認真細緻、一絲不苟的科學態度,也讓他們對科學、對航空航天產生濃烈的興趣,立志科技創新報效祖國。」黃老師說。

▲目送火箭飛向天際

相關焦點

  • 推遲數次,臺灣「飛鼠一號」火箭首次發射未能升空
    據臺媒報導,臺灣晉升太空科技公司研製的「飛鼠一號」火箭今天首次發射,但火箭點火後未升空,發射失敗。報導稱,「飛鼠一號」火箭於今天上午6點56分首次點火發射,但點火後火箭卻未能升空。最後,晉升太空科技公司發布了「發射程序到最後一刻準備發射時,發現系統信號異常,故終止發射程序」的信息。預計「飛鼠一號」將於18日再度試射。據臺灣「中央社」報導,「飛鼠一號」火箭今天早晨在臺東縣達仁鄉南田部落申請的發射時間是清晨6點至7點,但清晨數次測風向皆不利飛行,最後火箭雖然一度點火,但還是沒能成功發射。
  • 《缺氧》火箭組裝攻略 火箭全自動發射系統圖文講解
    距母星最近的2個星球在遊戲中非常重要,距離10000km,來回一次3個周期時間很短,可以在這兩個星球上取得非常重要的鈮、富勒烯、異構樹酯,但是每次都手動發射和回收,再手動加燃料,不但浪費時間,而且還麻煩。 本全自動火箭發射回收全系火箭通用,不管是蒸汽火箭,還是液氫火箭都沒問題,先放圖。
  • 來這裡看火箭發射才是正確玩法
    今天我們要聊的,就是這個既可以吃到全中國最美味的雞,又可以巡禮當年老版本《西遊記》拍攝現場,更可以讓每一個普通人都直接現場觀看火箭發射升空的海南西北部的城市——文昌!先來說說文昌這個城市作為一個航天名城的魅力。
  • 「二手」火箭首次成功發射回收
    當地時間3月30日,在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SpaceX用之前回收的助推器再次完成了發射。這也是全世界首次成功發射回收火箭。供圖:SPACEX撰文:Nadia Drake這是私人航天公司SpaceX發展史中的裡程碑!當地時間3月30日,SpaceX成功把之前回收的獵鷹9號的一級助推器發射升空。去年,這個助推器把一個充氣太空艙發射到了太空中。
  • 臺灣今早試射火箭,最後一刻發射終止
    【環球網報導】據臺灣《聯合報》13日報導,臺灣晉升太空科技公司研發的探空火箭「飛鼠一號」原計劃今天(13日)清晨首度試射,但火箭並未能順利發射。
  • 長徵火箭再度升空,成功部署引力波監視器,填補重要領域空白
    近段時間以來中國在航天領域取得了重大進展,成功發射「嫦娥五號」並且順利降落月球。而且還從月球成功取回2公斤土壤,這在中國航天史稱得上裡程碑式的進步。此外我國長徵十一號固體火箭再度升空,這是該火箭第11次發射任務,主要是將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全天監視器送入太空,也就是熟知的GECAM監視器。
  • 火箭發射會掉白色渣渣,飛彈發射的時候為啥沒有?
    我們知道,火箭和飛彈一脈相承,只不過是發射的目標不同罷了。現如今網上可以找到許多火箭發射和飛彈發射的視頻,場面都非常震撼。但細心的朋友或許會發現,火箭發射和飛彈發射時有一個很大的不同,那就是火箭發射時會掉下來許多白色的渣渣,而飛彈發射的時候卻沒有。 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 火箭實驗室一箭折戟,電子火箭第13飛挫敗,全球今年第5發告敗
    北京時間7月5日5:19,電子火箭第13次發射升空一箭七星,結果出現意外。當升空大約4分鐘後,二級火箭發生故障,導致發射失敗,七顆衛星全部報廢墜毀。In-Space Missions 二級火箭出錯,一箭七星報廢 這枚17米高的液體燃料火箭,部署目標是500公裡的太陽同步軌道分別部署七顆小衛星,但在發射升空大約4分鐘後,第二級火箭燃燒階段發生故障,導致火箭無法達到進入既定軌道所需的推進速度。
  • NASA電離層研究衛星ICON終於成功發射升空
    電離層連接探測器(ICON, Ionospheric Connection Explorer)飛船在美國東部時間10月10日晚上10點(格林尼治時間10月11日0200 GMT)搭載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的Pegasus XL火箭升空,值得一提的是,該火箭是由航空飛機Stargazer L-1011在半空中發射的,飛機在一個半小時前搭載著火箭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起飛。
  • 如果火箭發射失敗,太空人該怎麼逃離?
    今天五月份,SpaceX設計製造的載人龍飛船搭載獵鷹九號火箭發射升空,帶著兩名太空人道格·赫爾利和鮑勃·本肯奔向國際空間站。一時間,全球媒體爭相報導。但是,一些精明的看客可能已經在飛船發射時注意到,載人龍飛船的頭錐頂部沒有傳統的發射逃逸塔(LES)。
  • 美國火箭出故障,7顆衛星「全部作廢」火箭實驗室,或丟掉大客戶
    一聲巨響,美國商業火箭在紐西蘭發射失敗,一箭七星全部報廢。美東時間4日,美國私人火箭公司「火箭實驗室」(Rocket Lab)在在紐西蘭瑪希亞半島航天發射場攜帶7顆小衛星升空,火箭一級正常分離,但是在運行6分鐘到達空中195千米左右的高度後,火箭出現停滯,並開始快速下降,公司最終切斷了直播。本次發射故障也導致客戶的7顆衛星全部丟失。
  • 臺灣最牛火箭發射失敗,島內網友:原因可能是名字沒取好
    火箭所屬公司第一時間給出官方解釋,認為發射失敗原因是「天氣不佳」。       不過,經島內網友「仔細調查」發現,原因可能是火箭的名字「不好」:「飛鼠」又不是真的會飛,難怪飛不起來,如果改名「飛龍一號」,保證能升天。
  • 臺灣「飛鼠一號」火箭首次發射失敗
    此次是華為於2019年5月被列入這一美國商務部「實體清單」以來,美國政府的第4次許可證延期。現有的許可證將於2月16日到期。 來源:環球網 臺灣「飛鼠一號」火箭首次發射失敗 據臺媒報導,2月13日,臺灣晉升太空科技公司研製的「飛鼠一號」火箭於上午6點56分首次發射,但火箭點火後未升空,發射失敗。
  • 臺媒:臺灣自造火箭「飛鼠一號」 因天氣原因終止發射
    臺媒稱,臺灣自造的火箭「飛鼠一號」,2月13日清晨發射終止未升空。據臺灣「中央社」2月13日報導,臺灣晉升太空科技公司原計劃13日清晨試射自造火箭,飛行高度預計250公裡。報導稱,「飛鼠一號」13日在臺東縣達仁鄉南田部落申請發射時間是清晨6時至7時,吸引了許多民眾。
  • 【親子手工教程】火箭發射(皮筋)
    私人號的內容都是獨家的,其他平臺不會看到,每天都有我和芊的各種遊戲閱讀,有意思的東西和事。私人帳號:qqmm0808(暗號:說下添加理由)這個遊戲玩起來很簡單!然後再用另一個紙杯,畫出火箭的火苗,火苗越大,飛的越高哦!
  • 臺媒:臺灣自造火箭「飛鼠一號」今晨因天氣原因終止發射
    參考消息網2月13日報導臺媒稱,臺灣自造的火箭「飛鼠一號」,2月13日清晨發射終止未升空。據臺灣「中央社」2月13日報導,臺灣晉升太空科技公司原計劃13日清晨試射自造火箭,飛行高度預計250公裡。報導稱,「飛鼠一號」13日在臺東縣達仁鄉南田部落申請發射時間是清晨6時至7時,吸引了許多民眾。報導稱,但是,13日早6時過後雨勢不斷,工程人員每隔15分鐘放一次氣球測風向和風速,但都無法達到最佳狀況,最後在6時56分點火,但未見火箭升空,控制中心宣布終止試射。不過,報導指出,已完成該有程序,預計1個半月至2個月間再度發射。
  • 填補太陽同步軌道衛星發射能力空白 為火箭重複使用探路 長徵八號...
    目前對網際網路衛星,低軌移動、太陽同步軌道較大噸位發射需求非常旺盛,「預計在『十四五』期間,太陽同步軌道衛星將佔到我們國家未來發射衛星的50%到60%,所以急需量身定製長徵八號這型火箭。」  整流罩位於火箭頂部,是保護衛星、飛船等有效載荷順利進入太空的「金鐘罩」。
  • 看看那些讓火箭發射「頭疼不已」的天氣因素
    天氣因素對航天發射的影響很大,嚴重時攸關成敗。那麼,天氣因素是如何影響火箭發射的呢?本篇,讓我們來看看那些影響航天發射的天氣因素。 發射前,火箭絕大部分時間都處在環境較好的室內,比如垂直廠房和發射塔封閉平臺等。室內環境能夠為火箭遮風避雨。而剩下的一小部分時間中,火箭則直接暴露在外部環境中,被迫接受大自然的考驗。
  • 長圖丨長徵系列火箭這一年:長徵八號入列,「胖五」擔重任
    隨著2020年1月7日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通信技術試驗衛星五號發射升空,中國航天發射2020年迎來開門紅。今年,中國航天人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和重大工程攻堅戰而不懈拼搏,戰「疫」成果來之不易。長徵系列也亮點滿滿:長徵十一號一箭9星成功完成海上發射。「北鬥專列」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北鬥三號收官衛星,中國北鬥太空集結完畢。
  • 寧波小學生用可樂瓶做「火箭」,最遠飛出100米
    水火箭飛天啦!好壯觀啊!」11月27日中午,寧波市實驗學校的操場上熱鬧非凡,正在這裡舉行的校園科技節系列活動之首屆水火箭比賽特別吸引人,現場不斷傳來學生們的歡呼聲。水火箭,又稱氣壓式噴水火箭、水推進火箭,它的外形是火箭的樣子,但發射時不用燃料,而是先在瓶子做成的箭體中灌入一定數量的水,再用打氣筒往裡打氣,待氣壓大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利用水急速噴出時的反衝力,使火箭升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