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涼學堂丨不可不讀的佛經:大般若經

2020-11-30 網易新聞

2020-11-27 17:11:48 來源: 五臺山佛教

舉報

  

  

  《大般若經》,全稱《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簡稱《般若經》,佛教經典,為宣說「諸法皆空」之義的大乘佛教般若類經典的彙編。該經為唐朝玄奘法師譯,共600卷。「般若波羅蜜多」,意譯「智慧到彼岸」。此經主旨在闡明萬事萬物都出於「因緣和合」,故其「自性本空」,因而後世也稱「空經」。

  此經在印度甚為流行。其中第二會繁簡適中,流傳更廣。中觀派創始人龍樹曾疏釋此經而撰成《大智度論》,以闡述此經所顯性空實相之理。而瑜伽行派創始人之一的彌勒,相傳也總攝此經之義而撰成《現觀莊嚴論》,以闡述此經所示實踐行證之道。其後無著、世親又疏釋此經第九會,各自撰成《金剛般若經論》。陳那則依此經第四會撰成《佛母般若波羅蜜多圓集要義論》。綜述此經要旨。

  此外,龍樹、提婆所撰《中論》、《百論》、《十二門論》等論書,也都是發揮此經義旨,弘揚大乘般若性空教義之作。於此可見此經在印度流行的盛況。在中國,從《道行般若》、《大品般若》譯出之後,中經衛士度、帛法祚、支孝龍、康僧淵、支敏度、竺道潛、竺法溫、支遁等傳寫講述,般若之學逐漸流行。東晉道安在襄陽講《放光般若經》,並撰制註解文記,發揚此經奧義。當時弘揚般若的尚有於法開、竺法溫、竺曇壹 、於道邃等。當時他們在玄學的影響下,形成所謂般若學的六家七宗。

  迨後秦鳩摩羅什廣譯「大品」、「小品」、《金剛般若》及《大智度論》、《中論》、《百論》等,其弟子僧叡、僧肇等競造章疏,般若之學的研習達到高潮,成為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的基礎理論,並影響到隋唐有關宗派。其中三論宗以《中論》、《百論》、《十二門論》為主要典籍,直接沿襲此經傳統;此經第九會「金剛能斷分」的異譯本《金剛般若》,成為禪宗傳心的法本;天台宗以此經為觀法,在其化法四教中判為「通教」。可見此經在大乘佛教中影響之深遠。

  圖:網絡 文:《大般若波羅蜜多經淺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佛經真的很難讀懂嗎?我們應該以怎樣的順序讀經?
    現在的一般年輕人,都在詛咒佛教典籍的難懂難讀,那是由於他們看的佛書太少,同時也沒有看到大部的佛經;比如《大般若經》《大涅槃經》《華嚴經》《法華經》《維摩詰經》等,他們可能從未見過,至於《阿含經》,看的人就更加少了。
  • 從大般若經中探尋「色不異空」在玄奘法師心目中的本真含義
    這句經偈出自《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一部重要的佛家經典,是唐代高僧玄奘法師翻譯的一部佛經。260字的心經以其字數簡短的優勢而得以廣為傳誦,因為廣為傳誦的緣故,不僅僅是信仰佛教的人熟悉心經,許多並不信仰佛教的人也能說上心經中的幾句經偈。也正是因為字數簡短的緣故,由於用字精簡卻又含義深奧,從而容易認人產生歧解。
  • 原來單佛經的經名,就隱含著那麼多信息!
    我們平時未必讀過佛經,但一定聽說過很多佛經的經名。這些佛經的經名全稱,往往讀起來有些拗口,而且還難解其意——如果你有這種感受,不妨花幾分鐘時間,跟神秘君一起來認識一下佛經的經名——你大概想不到,一個短短的「標題」,竟隱含著那麼多信息!
  • 學佛,要讀佛經,讀經要這樣讀,否則不如不讀
    讀經是初學佛子的一門極其重要的功課,讀佛經相當於直接在聽佛陀講經說法。現代人大部分都越來越懶惰了,不想自己讀經研習修行,而總想吃現成的,於是現代的人大都愛聽大師現場講法而不讀佛經,這豈非本末倒置?不讀佛經,您怎麼知道對方講的是不是正法?佛藏智慧深不可測,佛經傳入中國數千年以來大多被以訛傳訛。
  • 學佛為何要先來讀佛經
    心之秘發表的很多文章,多數都是勸人來讀佛經的,有些人認為我整天叫人讀佛經,這是一種偏執;有的人則說,佛經我讀,可是讀不懂;還有人說八萬四千法門,隨便哪種方法都可以……。其實,關於這些問題,我在前面的文章中都有提到,也講了很多為什麼要去讀佛經,乃至有些人,一直叫我要用通俗的話語舉例說明。
  • 實相般若波羅蜜經
    0240 08 P0776 實相般若波羅蜜經(1卷)【唐 菩提流志譯】  No. 240  實相般若波羅蜜經  唐天竺三藏菩提流志譯  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以善成就一切如來金剛正智之所建立。種種殊特超於三界灌頂寶冠。摩訶瑜伽自在無礙。獲深妙智證平等法。所作功業皆已究竟。
  • 那些耳熟能詳的佛經,到底是「真經」,還是「假經」?
    關於「假經」的說法,看過西遊記的人想必不會陌生。當唐僧師徒費盡千辛萬苦抵達靈山後,得到了如來的認可,於是命阿難陀與摩訶迦葉傳經與唐僧他們。怎料阿難陀與摩訶迦葉二人心中有「想法」,竟然給了唐僧師徒無字佛經。在他們看來,這就是「假經」。
  • 「如來」的真實含義——來自《般若經》中的解釋
    「如來」一詞常見於佛經中,是佛經中最重要的一個詞。如來,是佛教最核心的秘密,所有的佛經都圍繞著這個核心而展開。如來,是指性相合一的境界。如來,是無我我所的修行方式。如來,是幻中見實的空靈。都說諸佛皆從般若生。
  • 這五本名氣很大的佛經,本本都無比殊勝
    其實佛家三寶——「佛,法,僧」,重要程度依次下降,其中信佛為最殊勝,其次是學經讀經抄經,最後才是供養僧眾。所以學佛第一重要的是要對佛有正信,如果你本身還在半信半疑甚至乾脆都不信,那後面兩樣就沒必要做了——做了也是白做。而有了正信之後,再想提高自己的修為的最佳方式莫過於讀經,學經,抄經——有不少高僧甚至都用自己的血來抄寫,以示自己的虔誠之心。
  • 金剛經13——先阿含小乘,後般若大乘,佛陀的講經次第
    而佛陀當時在菩提樹下大徹大悟得道之後馬上說了第一部經《華嚴經》,不過這個是在定中為那些根器善緣都是上上的天人和菩薩們說的,讓他們都得了大利益。但是出定之後,佛陀面對的還是普通的眾生,這裡面上上根器的也不是沒有,但是數量很少,所以他還是從小乘的《阿含經》說起,而且一說就是十二年,為大家打好基礎。
  • 為什麼能把《心經》當佛經呢?它具備了佛經的這3種類型
    三藏法師沙門表示他在戒定慧上修得非常好,經律論上的聞思也非常廣大,譯者是這樣的一位法師。這本算是早期的譯本,它與藏文版幾乎一樣。平常說,《心經》跟其他經不同,佛經一般分為3種:一個是佛親口開 示的,二者是佛未親口說而是以神通加持力而開示的,三者不是前二者,或許有人以為前二個就已經差不多了,感覺應該沒有第三種。
  • 為什麼讀佛經要回向
    小兵是小芳的男朋友,小芳也希望小兵能來學佛,小兵因為小芳的緣故,偶爾也讀讀佛經,做些財物上的布施。小芳和小兵說:「你讀佛經,財布施都是有功德的,你可以把功德進行回向。」小兵表示不懂,小芳按著自己的理解,告訴小兵:「回向,依文字來看,回是迴轉,轉向,將事物從一個人或事物轉變為另一個人(物),移情價值。同時並不因為這種移情、轉向你自己而少了。
  • 讀真正的佛經,學生活中的佛
  • 當初只是單純的為一隻狗讀起了佛經,卻不知收穫這麼大
    因為我讀佛經之後,知道狗狗也是八識心王,與我們一樣都有一個不生不滅的真如心,大家都是業報身,只是依報不同,但那個真心的體性卻是相同的、平等的。後來,小白生病了,它很痛苦,我聽說,讀《地藏經》消業很快,於是我那時正而八經地為它讀起了《地藏經》,並回向給它。
  • 金剛經:金剛,般若,波羅蜜——這三個詞都有什麼殊勝含義?
    01《紅塵說禪》系列第338篇之前咱們聊了《金剛經》名氣和影響力為什麼會這麼大,一方面和禪宗用來「印心」以及包含了很多名句有關,但更主要的還是和六祖惠能的相得益彰——這兩者一個是僧寶的代表,一個是法寶的代表,再加上佛寶本師釋迦佛,正好是佛家三寶。
  • 讀了佛經,你才知道誰是真正的善知識
    小新發願讀經不是太長的時間,前面女兒的轉變,這回兒子的收穫,這讓她在誦經道路上又多了一份力量,我也很替她高興。我們就單純的心讀經回向,慢慢體會著那份不可思議,這隻有經歷過這個過程的人可能領略到的。讀佛經就是直接在聽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讀進去了,這個佛經種子就藏在我們的倉庫裡面,是優質種子。我們每天就在群分享各自讀佛經後的體會與收穫,在裡面報功課,探討交流。
  • 在最無助的日子裡,讀一部佛經,這是最好的選擇!
    讀一讀佛經,這是最好的選擇,為什麼這樣說?又有誰會在春風得意馬蹄疾的日子裡去修行自己呢?往往在無助苦厄面前,這是最好的修行期,一定要好好把握,如果錯過了這段特殊時期,日後若走好運的時候,就很難用心思考這樣的事情了。如果在最無助的日子裡,我們選擇消極度日,喝酒,遊戲,睡大覺,胡思亂想,甚至幹些壞事,發洩情緒,種種這些都是不明智的,缺乏深度思考的。
  • 臺灣大謙學堂2017年讀經夏令營公告
    、夏日經典行 | 2017年浙江遂昌博淵書院夏令營招生簡章4、2017年杭州弘儒學堂中英文讀經夏令營5、浙江溫州瑞安地山書院2017年夏令營公告河南1、道中書院·2017年成人讀經·師資研習(河南信陽)夏令營公告2、河南南陽木謙學堂2017年中英文老實大量純讀經夏令營公告3、河南安陽厚德書院【愉謙學堂
  • 佛經中的「四大名著」,看看你最喜歡哪一部?
    要想知道佛陀說的事物的真相,就需要研讀佛陀所講的經。佛教中經文雖多,真正被人們廣泛熟悉並受持的佛經並不多。今天,就與大家分享佛經中的「四大名著」,看看你最喜歡哪一部?第一部:《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簡稱《心經》,是佛教界流傳最廣、受眾最多的一部佛經。不僅出家人經常修持此經,居士、普通學者,對這部經也很感興趣。
  • 《佛經》中的禪韻十足的好名字
    名字是家長們送給孩子的第一件禮物,也會伴隨孩子的一生,用佛經中最有禪意的句子起名,一句禪語一種人生,下面一起來看看吧!安饒此名出自於《妙法蓮華經》中「長夜安隱,多所饒益」,意思是假若聞佛所說的這種法,在漫漫長夜中,就會無畏懼,身心安隱,得到無窮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