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非草木,孰能無情?誰說草木無情,草木的生命,便是一種情感的表達。《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將為我們補上植物生命的一課。
《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這是一部有信仰紀錄片。人類的文明大約歷經了450萬年,而植物在這片土地上卻生存了4億年。就像紀錄片中的描述,地球46億年的歷史,換算成二十四小時的話,人類僅僅是在最後3分鐘才登場。正是有了植物的存在人類文明才得以延續。這部紀錄片仿佛是懷著這種對大自然的饋贈的感念來完成的。
紀錄片的總導演李成才,是央視紀錄片的導演。曾榮獲國際紀錄片獎和中國政府新聞獎等獎項。拍攝過的作品有《貨幣》、《資本市場》、《大國崛起》等大型紀錄片。這次拍攝《植物》整個過程歷時兩年。當導演談到拍攝初衷時說,是想以植物的生命為尺度,要對生命做一次沉思。要把生命的重要性強調出來,因為中國人的生命觀需要去學習。我們對生命的東西已經淡漠了,想通過植物的生命來喚醒人們對生命的重視。
這部紀錄片也是國內首部4K植物類紀錄片,網友評論,「紀錄片中每一幀都可以用來做壁紙。」「看到如此壯麗的景象,由衷地為祖國感到和自豪。」
參與拍攝的美麗科學團隊提供了不一樣的視角,他們使用國內先進顯微和延時拍攝技術,帶我們進入植物的內部。放大的視角,拉近的是我們與植物的距離,讓植物科學很美。
拍攝過程中,導演有意將中國古詩詞中描寫大自然的意境呈現出來。如「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在中國已知植物有三萬五千種,佔世界植物的十分之一,其中一半是中國特有的。它們是孕育中華文明的搖籃。從雅魯藏布江峽谷的原始森林到中國茶樹最古老的源頭,再到非洲中部高原地區的青蒿素。本部紀錄片分為10個篇章。分別為《植物天堂》、《水稻》、《茶樹》、《竹子》、《桑樹》、《大豆》、《本草》、《園林》、《花卉》。
在《水稻》一章中,以人的哲學三問「我是誰,從哪裡來,到哪裡去「出發。從古人發現野生稻,到被馴化為水稻,又如何成為人類賴以生存的口糧。也為我們展現出水資源豐富的長江中下遊平原壯美的地理風貌。同時,採用擬人化的方式介紹了水稻揚花、授粉、受精繁衍的過程,生動地描繪出「自花授粉植物」的特徵。片中科普了中國驕傲的雜交水稻技術。它是中國六十年代,在海南找尋到一種天然不育的野水稻,由不育水稻提供卵子,可育水稻提供精子,最終有了雜交水稻的成功。從中國走出的雜交水稻技術,已在全球40多個國家落地生根,為地球上不斷增加的人口,提供了最基礎的保障。
在拍攝收割水稻時,並未從常規角度描繪出充滿豐收的喜悅景象。而是以水稻生命的結束為視角,展現出一場慘烈地「大屠殺」。通過氣氛渲染並配以悲壯的音樂,使觀眾從中感受到了水稻「死亡」的傷感。
節目最後回歸到我們日常食用的米飯上,講述了稻米是如何融入到我們的飲食文化中的。深深地感受到了一碗米飯不僅僅只有它本身的重量,更承載著歷史和文明,是無數「生命」孕育的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