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東京8月31日專電 日本「漢方藥」如何做到世界一流
新華社記者方藝曉
在30日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分組審議中醫藥法草案的現場,如何通過完善立法保障中藥材品質引起與會人員熱議。
事實上,早在上世紀60年代,日本就開始通過立法、規範流程、嚴格管理等手段完善中醫藥的生產與推廣,大約用了15年時間完成了漢方藥製劑生產的規範化、標準化過程。
中醫中藥在日本頗為流行,被稱為「漢方醫」、「漢方藥」。1967年日本政府修改了健康保險法,將59種中藥正式列入臨床應用的藥品當中,從此「漢方醫學」由民間走入各大醫院的病房,並迅速得到推廣。目前得到日本健康保險承認的中藥已達217種。
上世紀80年代,漢方醫學在日本迅速發展。中藥店遍布全國各地,走在東京的街頭常能看到中醫針灸和推拿診所。而以中醫為原理、以中藥為原材料的藥膳更是深受日本年輕女性的青睞。據統計,目前日本約2萬人從事以漢方醫學為主的工作。漢方研究學術組織及團體近百個,其中影響最大的日本東洋醫學會現有會員1萬餘人。
據長年在日本進行醫學研究工作的日本順天堂大學醫學部教授汪先恩介紹,日本漢方藥企業非常重視生產高質量的漢方製劑,把提高品質作為漢方藥開發戰略的重要支柱。日本漢方藥業協會要求各生產企業根據生藥微生物限度實驗法充實和強化試驗體制,防止漢方和生藥製劑的微生物汙染。
為確保漢方藥的品質,日本漢方藥企從原料生藥開始,一直到最終形成製劑都實行嚴格的品質管理。日本漢方製劑生產的機械化、聯動化、自動化以及先進的工藝技術和科學的管理體系,使日本漢方製劑生產達到世界一流水平。
日本漢方藥的基礎研究比較細緻,每批產品質量都實行標準化,配套產業也較先進。藥材從選種、育苗開始實行全程質量跟蹤,生產工藝先進,質量標準高,定位簡單明確,外觀精美,且服用劑量少。
隨著漢方醫學的不斷發展,日本官方對漢方醫學的應用和研究給予愈來愈多的支持和關注。在醫療政策方面,厚生省除規定大部分漢方製劑可享受醫療保險外,還規定針灸費可部分從醫療保險中支付;同時還同意在西醫院內開設東洋醫學科。
在漢方醫學教育方面,文部省正式下文成立世界第一所正規的針灸大學,使漢方醫學開始納入國家教育行列。政府還在大學中設立中醫診療所及研究所。
據汪先恩介紹,目前在日本醫學界,不少年輕醫生,甚至一些造詣甚高的西醫專家權威也對漢方抱有濃厚興趣。如杏林大學第二外科學教授鍋谷欣市,不僅精通日本漢方的理論及治療,而且十分熟悉中醫的辨證理論。著名精神醫學教授大原健士郎除撰文介紹漢方在精神醫學方面的應用外,還鼓勵住院患者接受針灸治療。
汪先恩分析,漢方藥之所以受到日本百姓的歡迎,是因為日本在進入現代社會之後各種「現代慢性病」越來越多,人們往往能通過漢方藥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民意測驗表明,近八成日本人認為漢方醫藥治療慢性病有效,六成人則認為漢方藥能促進健康長壽。
「西洋醫學治不了的病,漢方醫學能獲得滿意的療效,現在既要研究西醫,又要研究漢方醫學,這是我們這一代醫生的任務,」東京大學醫學部內科教授大島良雄在日本廣播協會電視臺演講時曾這樣說。
近年來,由於漢方醫學的迅速發展,臨床使用的漢方藥日益增加。漢方製劑在各大城市的藥房成了暢銷品。
日本各大漢方藥製造企業普遍通過提取有效成分,製成了漢方藥的顆粒衝劑和膠囊,從而大大減少了熬藥的麻煩,便於隨時隨地服用。據調查,目前日本6萬家藥店中,經營漢方製劑的達80%以上。
許多家庭主婦和老人除經常收看漢方電視講座外,還參加各種各樣的漢方講習班,學習使用藥草治療常見病。
日本一直以來被譽為世界長壽國家,但隨著日本人口老齡化加速,老年病、慢性病逐年增多,西醫對某些疑難雜症束手無策。越來越多的病人求治於漢方醫,這給漢方醫學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