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皮革的定義
皮與革是截然不同的兩種東西,不過現在不少經營者往往把皮革簡稱為皮,把人造革簡稱為革,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也是不嚴謹的。
皮是指皮膠原纖維仍處於其在動物身體上時的狀態(指化學結構);革是指將動物皮經過物理及化學處理,除去了皮中無用的成分,並使皮的膠原纖維的化學結構發生變化而不同於其在動物體上時的狀態。另外,革乾燥狀態柔軟易曲,潮溼狀態也不易腐爛,而皮是製革的原料,革是由皮製成的。
2、皮革的分類
(1)按用途可分成∶生活用革、國防用革、工農業用革、文化體育用品革。
(2)按鞣製方法分為∶鉻鞣革、植鞣革、油鞣革、醛鞣革和結合鞣革等。此外,還可分為輕革和重革。一般用於鞋面、服裝、手套等的革稱為輕革,按面積計量;用較厚的動物皮經植物鞣製或結合鞣製,用於皮鞋內、外底及工業配件等的革稱為重革,按重量計量。
(3)按動物種類來分∶主要有豬皮革、牛皮革、羊皮革、馬皮革、驢皮革和袋鼠皮革等,另有少量的魚皮革、爬行類動物皮革、兩棲類動物皮革、鴕鳥皮革等。其中牛皮革又分黃牛皮革、水牛皮革、犛牛皮革和編牛皮革;羊皮革分為綿羊皮革和山羊皮革。在主要幾類皮革中,黃牛皮革和綿羊皮革,其表面平細,毛眼小,內在結構細密緊實,革身具有較好的豐滿和彈性感,物理性能好。因此,優等黃牛革和綿羊革一般用作高檔製品的皮料,其價格是大宗的皮革中較高的一類。
(4)按層次分∶有頭層革和二層革,其中頭層革有全粒面革和修面革;二層革又有豬二層革和牛二層革等。
(5)按來源來分∶
①真皮。動物革是一種自然皮革,即我們常說的真皮。是由動物((生皮)經群制加工後,製成各種特性、強度、手感、色彩、花紋的皮具材料,是現代真皮製品的必需材料。其中,牛皮、羊皮和豬皮是製革所用原料的三大皮種。
②再生皮。是動物革的衍生物。將各種動物的廢皮及真皮下腳料粉碎後.調配化工原料加工製作而成再生皮。其表面加工工藝同真皮的修麵皮、壓花皮一樣,其特點是皮張邊緣較整齊、利用率高、價格便宜;
③人造革。也叫仿皮或膠料,是聚乙烯(PVC)和聚氨酯(PU)等人造材料的總稱。它是在紡織布基或無紡布基上,由各種不同配方的PVC和PU等發泡或覆膜加工製作而成,可以根據不同強度、耐磨度、耐寒度和色彩、光澤、花紋圖案等要求加工製成,具有花色品種繁多、防水性能好、邊幅整齊、利用率高和價格相對比真皮便宜的特點。
④合成革。是模擬天然革的組成和結構並可作為其代用材料的塑料製品。表面主要是聚氨酯,基料是滌絕、棉、丙綸等合成纖維製成的無紡布。其正、反面都與皮革十分相似,並具有一定的透氣性。特點是光澤漂亮,不易發黴和蟲蛀,並且比普通人造革更接近天然革。
3.人造革與真皮的鑑別
(1)視覺鑑別法。從皮革的花紋、毛孔等方面來辨別,真皮革表面有較清晰的毛孔、花紋,黃牛皮有較勻稱的細毛孔,犛牛皮有較粗而稀疏的毛孔,山羊皮有魚鱗狀的毛孔。睹皮毛孔圓面粗大,呈三角形排列。這些天然皮革表面分布的花紋和毛孔確實存在,並且分布得不均勻.反面有動物纖推,側斷面.層次明顯可辨,下層有動物纖維,用手指甲刮擦會出現皮革纖維豎起,有起絨的感覺,少量纖維也可掉落下來。而人造革反面能看到織物,側面無動物纖維,一般表皮無毛孔,但有些有仿皮人造毛孔,會有不明顯的毛孔存在,有些花紋也不明顯,或者有較規律的人工製造花紋,毛孔也相當一致。
(2)手感鑑別法。用手觸摸真皮表面,有滑爽、柔軟、豐滿、彈性的感覺;而一般人造革面發澀、死板、柔軟性差。將真皮的正面向下彎折90°左右會出現自然裝裙,分別彎折不同部位,產生的折紋粗銅、多少有明顯的不均勻,基本可以認定這是真皮,因為真皮革具由天然的不均勻的纖維組織構成,因此形成的褶皺紋路表現也有明顯的不均勻。而人造革手感像塑料,恢復性較差,彎折下去折紋粗細、多少都相似。
(3)燃燒鑑別法。真皮燃燒時會發出一股毛髮燒焦的氣味,燒成的灰燼一般易碎成粉狀。而人造革燃燒後火焰較旺,收縮迅速,並有股很難聞的塑料味道,燒後發黏,冷卻後會發硬變成塊狀。
(4)氣味鑑別法。真皮具有一股很濃的皮毛味,即使經過處理,味道也較明顯,而人造革產品則有股型料的味道,無皮毛的味道。
4、皮革的保養與護理
在寒冷的冬天,皮衣、皮帽、皮手套等皮質衣物、配件以其防寒保暖,輕軟耐用等特點成為人們禦寒的良伴,但頻繁的穿著、嚴冬的乾冷也易造成皮革老化、表面龜裂、調色等現象。而很多人可能也會發現,在日常生活中被廣泛使用的汽車內部皮革、皮沙發、皮箱、皮包、皮帶等皮具製品也面臨著以上的問題。
其實,皮革製品表面膜層嬌嫩,就像我們的肌膚一樣,對季節的更替、環境的變化等十分敏感,需要選擇優質的保養品、掌握正確的使用方法與保養小常識、定期護理,才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日久常新,保持潤澤光亮的最佳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