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回應「中國政府是否支持玉林狗肉節」提問時表示,據地方政府介紹,在中國農曆夏至節氣食用荔枝和狗肉,是玉林市民間的一種飲食行為,屬個人飲食偏好。不存在以食用狗肉為名的節慶活動。玉林市當地政府也從來沒有支持、組織、舉辦過所謂的「玉林狗肉節」。
同日,廣西玉林市政府官網發布「玉林市食品安全宣傳周活動」通報,再次重申對餐飲單位、動物及動物產品檢疫工作的監管。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天,正是外界盛傳玉林「荔枝狗肉節」的開幕日。而在此之前,當地政府曾多次通過媒體發聲,稱「荔枝狗肉節」純系民間自發行為。
從少數民族的飲食習慣,到尋常百姓的居家風俗,再到遭到愛狗人士的非議,玉林的「荔枝狗肉節」正在遭遇一場民間對峙。
當荔枝碰上狗肉
最晚在清代末年,「夏至吃狗肉」就已在兩廣地區廣為接受。清人屈大均在其《廣東新語》中記載:「諺云:冬至魚生,夏至狗肉。」
這種習俗流傳甚廣,甚至融入了兩廣百姓的日常生活中。
在1907年出版的《時事畫報》第十三期中,刊登了一幅《夏至食狗圖》,並配文稱:「大餐只有兩趟,冬至食過魚生,又到夏至,正有狗肉香。」而在該幅圖下,還另配有一幅《夏至食荔圖》,描繪了廣東民間,每逢夏至日時舉家食荔枝的情景。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這是目前已知的公開報導中,「食荔枝」和「食狗肉」第一次產生交集。
在玉林文化時空研究會常務理事李禾看來,玉林吃狗肉的習俗更可追溯至明朝。
他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吃狗肉的風俗原是當地少數民族的習慣,進而影響漢族居民,並衝擊了漢族原有的「狗肉不上宴席」的觀念。
為何狗肉獨受青睞?有學者認為,吃狗肉的民俗,與兩廣地區氣候炎熱,易生瘴氣有關。
玉林當地不少居民認為狗肉可以強身健體,因而吃狗成風。
此外,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由於豬肉價高,且供給有限,因此吃狗肉在玉林農村一度非常流行。
李禾對媒體介紹稱,「當時豬肉9毛一斤,還要肉票,狗肉2毛一斤,不用肉票。」
1993年出版的《玉林市志》中,同樣記載有「冬至魚生夏至狗」的民諺。對玉林人而言,這一風俗是親友團聚、增進感情的途徑。
夏至、荔枝、狗肉,在玉林人心裡,像是端午節要吃粽子,元宵節要吃湯圓,他們堅持著吃狗肉對身體好,並且是習慣多年的傳統民俗。
據媒體報導,後因水源汙染大,居民不再吃魚生,而夏至吃狗肉的習慣則沿襲至今。
一名當地計程車司機告訴新京報記者,並非所有玉林人都吃狗肉、過「狗肉節」,他們一家沒有吃狗肉的傳統,但不阻止他人吃狗肉。
被問到哪裡可以買到狗肉,玉林市民會幫忙指路:車站旁邊的垌口市場,那裡很多。昨日清晨,垌口市場依然人聲鼎沸。
一位從事房地產宣傳的當地女孩工作地點就在垌口市場附近。她經常看到有人推著大量死狗進出,但對此表示理解,「不做過度評價,自己雖然不吃,但有朋友好食狗肉。」
為何玉林「最熱鬧」?
實際上,「狗肉節」並非玉林專屬。此前,在江蘇邳州、浙江金華等地,均有類似活動。
2011年10月18日,時任浙江省委組織部長的蔡奇,在騰訊微博發出了8個字:狗肉節已永久取消。
在此之前,浙江金華每年都會舉辦「湖頭狗肉節」。在持續遭到包括演藝明星在內的各界人士「聲討」後,主辦方金華市婺城區乾西鄉政府最終在輿論壓力下,讓「湖頭狗肉節」於2011年「壽終正寢」。
新京報記者了解到,在玉林當地,「荔枝狗肉節」的提法,要遠遠晚於「吃狗肉」的習俗成型。
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李禾回憶,上世紀90年代初,玉林當地政府出於商業開發的考慮,打造了美食一條街,並將「狗肉」作為招牌。到1995年左右,美食街的商家才提出了「荔枝狗肉節」的概念。
2009年,由玉林市旅遊局主辦的「第八屆玉林國際旅遊美食節武林烹飪大賽」中,「玉林脆皮狗」獲得「美味金獎」。
新京報記者看到,2010年4月28日,《玉林晚報》刊發了一篇稿件,標題為《玉林藥博會首辦美食節 荔枝狗肉節成亮點》。這篇稿件的導語中稱,「活動期間恰逢夏至,本市特有的荔枝狗肉節將激情上演。」而在稿件的正文中,也有類似「荔枝狗肉節成其中主要亮點」的表述。
在此之前,玉林藥博會的舉辦日期原定於當年下半年。提前至夏至時分,與「荔枝狗肉節」是否相關,該篇稿件並未具體說明。可以確認的是,這是目前已知,「荔枝狗肉節」首次出現在公開報導中。
在不少動物權益保障組織眼裡,正是這篇公開報導,讓「荔枝狗肉節」進入公眾視線。
據新華社報導,自2012年起,一些動物保護組織開始出現抵制玉林「狗肉節」的活動。2015年夏至期間,玉林市共處理來信161件,接待「愛狗人士」及志願者來訪6批次,投訴信件大多來自美國、義大利、澳大利亞、蘇格蘭等國家。
新華社報導稱,針對一些動物保護組織和個人的來信來電來訪,玉林市今年專門召開會議,要求各有關部門加大對以狗肉為重點的肉品安全的監管力度,確保食品安全 和社會穩定。同時借鑑外省的可行做法,在飼養(養殖)、收購、運輸、屠宰檢疫、市場銷售、餐飲加工等7個環節強化部門監管。
昨日,在「夏至吃狗肉」這天,廣西玉林市政府官網發布了「玉林市食品安全宣傳周活動」通報,再次重申對餐飲單位、動物及動物產品檢疫工作的監管。
日益膠著的對峙
贏得金華「湖頭狗肉節」的勝利後,多位愛狗人士將矛頭對準玉林。
曾給狗下跪謝罪、裸身鑽入狗籠抗議吃狗……在外人看來近乎瘋子般的舉動,讓行為藝術家片山空的每次出現,都能引發巨大的關注和爭議。
2012年,行為藝術家「片山空」來到玉林,當街向一批已被宰殺待售的狗下跪磕頭。
「向狗謝罪」一事經網絡發酵後,引發輿論持續關注。2014年6月21日,玉林狗肉節甫一開幕,旋即出現了傷人事件。當晚在一家狗肉餐館,幾名愛狗人士與當地食客發生衝突,導致一名食客嘴巴處流血。
「人狗之爭」由此上演。
2014年6月6日,玉林市政府發布了《關於所謂「夏至荔枝狗肉節」的幾點說明》。這篇說明中稱,所謂「夏至荔枝狗肉節」只是個別商家和民間的一種說法,並不存在這樣的節日,並堅稱「政府或任何社會組織都從未舉辦過任何形式的此類活動」。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玉林當地政府多次重申上述觀點。
這份聲明發布後,有媒體報導稱,玉林當地商戶會避免當街宰殺狗,並將招牌中的「狗」字遮擋。
在這一輪的「人狗之爭」中,食客與愛狗人士衝突的核心是:狗能否成為食材?
愛狗人士認為,作為人類的「忠實伴侶」,狗不應也不能成為食材。而玉林當地不少商家、食客則堅持,狗肉與豬肉、牛肉等並無本質區別。
「片山空」在個人微博上公開表示,「吃貓狗肉的問題,牽扯到世俗層面,吃狗肉是建立在老百姓個人喜好之上,現在有關狗肉該不該吃的爭吵還停留在世俗層面普世價值,雖然它是存在的,但並沒有被大多數人所接受;此外,就法律層面來看,目前的法律含糊不清。」
在今年玉林「狗肉節」開始前,一份標稱調查2000人的報告指出,64%的被調查民眾支持取締玉林狗肉節,51.7%認為狗肉貿易應當被全面禁止,69.5%的被調查民眾表示從未吃過狗肉。
吃與不吃?這一民間對峙日益膠著。
2014年6月,人民日報刊文談狗肉節:狗既是伴侶也是食材。
文章稱,公共事務是眾人之事,眾口向來難調。而文明的解決方案,決不是從自己的價值偏好出發,你標榜「愛心」「文明」,他自居「權益」「人權」,彼此妖魔 化,互相黑對方。不要調門那麼高,不要綁架道德說事,而是彼此有商量,找共識,避免自我觀點的神聖化。對相反意見,要有一份溫存;對生態多樣性的尊重,才 是真正的文明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