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單推薦 | 10 本必備書籍,帶你探索基因組學、微生物、心理學...

2021-01-11 36氪

編者按:最優秀的紀實科普類作品往往符合以下兩個特徵:作者不僅僅透徹了解了關於這個世界的開創性真理事實,而且他們可以向我們這種只記得之前生物學基礎知識的人來解釋這些事實。當然,無論文章寫得多好,讀者要投入時間閱讀這些有關微生物群或者癌症完整歷史的內容,仍然需要付出不小的努力。以下是抗衰老初創企業 Elysium Health 團隊推薦的閱讀列表,其中包括了許多大師級的作品,他們對一些很難去解釋的內容進行了講解。找一個舒適而溫馨的地方,給自己倒上一杯熱飲,手捧這些一流作家的作品,來拓寬你對於人類、對於這個世界和宇宙的視野。

《創造之開天闢地:基因編輯技術與無法想像的控制進化能力》(A Crack in Creation: Gene Editing and the Unthinkable Power to Control Evolution)—作者 Jennifer A. Doudna 和 Samuel H. Sternberg

2015 年,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生物化學家 Jennifer A. Doudna 對她參與研發的 CRISPR-Cas9(另一位研發者是德國馬克斯-普朗克感染生物學研究所的 Emmanuelle Charpentier)這一基因編輯工具表示了嚴重的質疑,而這一工具之前已證實足夠安全,可以應用於臨床試驗。《紐約書評》評價《創造之開天闢地:基因編輯技術與無法想像的控制進化能力》是「第一本將科學與倫理結合起來的 CRISPR 書籍」,該書的前半部分以第一人稱敘述方式展開,Doudna 和她的同事,生物化學家 Samuel H. Sternberg 一起介紹了現在已經為眾人所知的高風險基因編輯工具的發展背景。本書的第二部分探討了基因編輯技術一些合理的應用價值,例如治癒癌症以及讓人類的四肢再生等等,同時也對這一技術潛在的風險進行了剖析,其中包括對人類胚胎不受管制的檢測以及創造新型生物武器等,並且圍繞人類操縱進化的倫理道德問題展開了辯論。

我們是否應該開始為那些未出生的孩子編輯基因來降低他們一生中患心臟病、阿爾茨海默病、糖尿病或癌症的風險?那又是否應該賦予這些未出生的孩子一些有利的特質,例如讓他們更有力量,擁有更高的認知能力,或者是改變身體特徵,例如眼睛和頭髮的顏色?對完美的追求似乎是人性固有的特徵,但是如果我們開始走上這條路,最後的結果可能並不是我們想要看到的。

《Lee Hood:基因組學時代的開拓者》(Hood: Trailblazer of the Genomics Age)—作者 Luke Timmerman

生物學家 Lee Hood 在加州理工學院工作了近 30 年的時間,他在此期間發明了用於蛋白質測序和 DNA 測序的工具,革新了生物技術領域。之後,他被同事趕出了項目組。Hood 罕見的天才表現和他不一般的職業生涯也成就了這樣一本優秀,同時又富有爭議的個人傳記。正如本書的作者,也是生物科技領域記者 Luke Timmerman 所說的那樣,Hood 的傳記是有關生物學和技術偉大合併背後的人類故事,創造了現代基因組學領域。

(Hood)正在建立一個研究所做一些生物學方面的研究。他在人類歷史中的地位非常穩固,因為是他發明的工具讓人類基因組計劃成為可能,但他並不安於自己的這些榮譽。他的精力以及他人格的力量比我採訪過的任何一名科學家或執行長都更強。

《我包羅萬象》(I Contain Multitudes)—作者 Ed Yong

人類細胞只佔到我們身體的一半。科普作家 Ed Yong 從這一令人驚訝的事實出發,為我們解開了一種全新的看待人類生命的方式:構成我們身體另一半的數百萬種微生物不僅僅是我們人體的一部分,也許是我們生物學的主要驅動力。他的研究讓我們對微生物也充滿了那種像對海洋和太空最深處所有的敬畏和好奇的感覺,為人類進行自我分析增添了一個新的視角。

最黑暗的科幻小說通常充滿了奧威爾式反烏託邦思想、黑暗中的陰謀和能控制人心智的超級反派人物。但事實證明,生活在我們體內的那些無腦、微觀、單細胞的有機體才是一直以來操控我們的力量所在。

《規模化:增長、創新和可持續的普遍規律以及有機體、城市、經濟和企業的生命節奏》(Scale: The Universal Laws of Growth, Innovation, Sustainability, and the Pace of Life in Organisms, Cities, Economies, and Companies)—作者 Geoffrey West

West 斷言,與增長有關的物理定律可以應用於城市、企業,甚至哺乳動物的身體,來發現各種不同數據的一致性趨勢。West 曾在核研究實驗室 Los Alamos 從事理論物理學家的工作達幾十年的時間,與此同時,他在「複雜性科學」(研究新興系統和網絡)方面的研究工作在讓我們思考一些讓人煩惱的各種問題(例如壽命以及城市生活節奏等)時發生了一種範式轉移。West 認為壽命與城市生活節奏這兩個話題可能與非線性縮放相關,他的這一說法也非常具有說服力。

自從人類走向社會化以來,城市已經成為地球所面臨的一個最大的挑戰。人類的未來和地球的長期可持續性發展與城市的命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城市是文明的熔爐,是創新的中心,是財富創造的引擎和權利的中心,是吸引創造性個體的磁鐵石,是思想、增長和創意的刺激劑。

《快思慢想》(Thinking, Fast and Slow)—作者 Daniel Kahneman

Daniel Kahneman 是一名經濟學家,他憑藉對認知偏見的研究和在創造現實決策理論方面的成果獲得了 2002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在不確定的情況下做出決定的人,並非像傳統經濟學模型所假定的那樣行事,他們並沒有實現「效用最大化」。他們偶爾會做出不合理的決定,無論他們是否自己知道這是不合理的決定。但為什麼會這樣?經過多年的心理學研究,Kahneman 認為這取決於左腦和右腦之間的相互作用。一個依賴情感、記憶和經驗迅速做出判斷,另一個通過調動注意力來分析和解決問題,並做出決定,它相對而言步調較為緩慢,不容易出錯。Kahneman 在本書中介紹了很多經典有趣的行為實驗,指導我們如何在工作場合和個人生活中做出更好的選擇,以及如何運用不同技巧來避免那些常常使我們陷入麻煩的思維失誤。

對那些我們相信並且想要的東西提出質疑是一件困難的事情,而在我們最需要去做的時候就尤其困難,但是我們可以從他人的意見中受益。我們中的許多人都會自發地預測朋友和同事將會如何評估我們的選擇,因此這些預期判斷的質量和內容至關重要。預測到會引起一些八卦這種情況就是一個進行嚴肅的自我檢討的強大動力,可能比新年下的那種想要改善一個在家庭和工作中表現的決心更為有力。

《從智人到神人》( 'Sapiens' and 'Homo Deus')—作者 Yuval Noah Harari

你可能找不到一個比 Yuval Noah Harari 更能左右出擊的人物了,他既了解人類歷史,又了解人類未來。Harari 是以色列希伯來大學的一名教授,他在智人部分探討了人類發展史中的三次革命:認知革命、農業革命和科學革命,他通過這三次革命對人類生物學的進化變化來審視人類發展史,例如人類大腦的變化以及包括語言在內的社會和文化方面的進步。在神人內容部分,Harari 突然話鋒一轉,轉向探討人類的未來,以及我們在未來的歲月裡如何嘗試「讓自己升級為神人」。

過去,審查制度通過阻礙信息的流通來發揮作用。在二十一世紀,審查工作是通過向人們灌輸不相關的信息來進行。[…]在古代,有權力意味著有權訪問數據,而現在,有權力意味著知道該忽略些什麼。

《萬病之王:癌症傳記》(The Emperor of All Maladies)—作者 Siddhartha Mukherjee

在歷史發展的每一個階段,癌症都讓人類備受折磨。現在,全球因癌症死亡的人數每年高達七百多萬人。《萬病之王》是描寫癌症以及那些遭受癌症折磨、與癌症對抗的患者的一本詳盡的史書,作者 Siddhartha Mukherjee 是一名腫瘤學家,他也憑藉此書獲得了 2011 年的普立茲獎。

癌症是一種擴張性疾病:它可以穿過組織入侵,在對其不利的領地上建立起自己的殖民地,在一個人體器官中搭建起自己的「避難所」,然後轉移到另一個器官。它的生命力頑強、有創造力、兇猛、有地域擴張性、精明狡黠而又具有防禦性,有時候它似乎是在用這種生存方式來教我們人類該如何生存。對抗癌症就是對抗一種平行物種,一種可能比我們人類更適應生存的物種。

《大腦的未來》(The Future of the Brain)—編輯 Gary Marcus 和 Jeremy Freeman

還有誰能比眾多知名科學家組成的這樣一個智囊團更好的描繪出人類大腦的未來?George Church、Christof Koch、May-Britt、Edvard Moser 以及其他著名科學家撰寫的這些論文詳細描述了可以映射大腦個體神經元的新技術的進步。他們提出的觀點,包括科學家未來可以對人腦展開的模擬工作,都讓人感覺非常的不可思議。

考慮到大腦的複雜性,我們不可能完全或者是在很大程度上很快了解大腦的動態;我們有理由對未來抱有希望,但我們沒辦法來保證些什麼。本書由包括 George Church 和 Christof Koch 在內的先驅人物著成,展現了我們對未來最有可能的猜測。

《遺傳的革命:表觀遺傳學獎改變我們對生命的理解》(The Epigenetics Revolution: How Modern Biology Is Rewriting Our Understanding of Genetics, Disease, and Inheritance)—作者 Nessa Carey

表觀遺傳學是對於有機體在發展過程中激活和失活基因組部分的化學反應以及影響因素的複雜性研究。在《遺傳的革命:表觀遺傳學獎改變我們對生命的理解》一書中,作為英國生物學家,同時也是倫敦帝國理工學院講師的 Nessa Carey,通過 16 個簡單易懂的章節內容,從表達基本概念到突出表觀遺傳學領域的最新發現和創新成果,回顧了表觀遺傳學 20 年的發展歷史。

有時候,最好的科學是從最簡單的問題開始。這個問題可能看上去很明顯,幾乎沒人會想去問這樣一個問題,更不用說會有人願意去回答了。我們只是不善於去挑戰那些看起來完全不言而喻的事情。但是,當偶爾有人終於站起來問道:「這是怎麼回事?」的時候,我們就會意識到,一個似乎太過明顯而沒人提及的現象實際上可能內藏玄機,有很多的奧秘。人類生物學最基本的一個方面,一個我們幾乎從來沒有去想過的方面就是這樣的情況。

原文連結:https://endpoints.elysiumhealth.com/best-science-books-winter-2018-394ef59ab17

編譯組出品。編輯:郝鵬程

相關焦點

  • 【推薦】多讀書,讀好書,心理學30本最熱高分書籍推薦
    《與「眾」不同的心理學》評分:8本書和《心理學的40項研究》是我見過心理學書籍裡的兩個極端。前者只講HOW,心理學研究是如何做的,所有的研究成果不過是用於講解方法時所舉的例證;後者只講WHAT,心理學研究有哪些牛掰的成果,所有關於方法和過程的描述不過是用來支持成果的合理性。雖然大相逕庭,兩本書卻同樣精彩,都給人以深刻的教益。
  • 書單推薦|2021,用書籍打開新的一年!
    新年第二天,「思塾」欄目為大家帶來一份誠意滿滿的書單。祝大家新年快樂。 文、編 | Kimberly 疫情籠罩下的2020,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我們經歷了太多的坎坷與磨難。 但是,幸好還有書籍相伴。
  • 含金量超高的10本心理學書籍,幫你解答各種心理難題!
    關於心理學的書籍有千千萬萬本,我們不可能全部讀完,所以只讀經典。小編為大家精心搜集了10本含金量超高的心理學經典書籍,記得珍藏!《對"偽心理學"說不》將教給你科學實用的批判性思維技能,將真正的心理學研究從偽心理學中區分出來,告訴你什麼才是真正的心理學。4.自控力作者: [美] 凱利·麥格尼格爾出版社: 文化發展出版社豆瓣評分:8.3作為一名健康心理學家,凱利麥格尼格爾博士的工作就是幫助人們管理壓力,並在生活中做出積極的改變。
  • Nature:用單細胞基因組探索多樣性
    然而,環境宏基因組數據往往不容許個別物種的基因組組裝,因此,大多數完整的基因組序列來自於培養的微生物。如今,兩個新的大規模研究利用單細胞基因組,直接從未培養的環境樣本中恢復了細菌和古細菌基因組。Rinke等人利用螢光活化性細胞分選從9個環境樣本中隔離了9,600個單細胞,包括海水、淡水、熱液以及沉積物,其中3,330個單擴增基因組(SAG)是通過多重置換擴增得到的。
  • 心理學教授力薦的3本書籍,幫你提升社交關係,讓你更好的溝通
    心理學教授力薦的3本書籍,幫你提升社交關係,幫讓你更好的溝通編輯:悅讀有書我在上學的時候就特別喜歡心理學的書籍,因為我想當一個心理諮詢師這樣就可以幫助困在自己世界的人走出陰霾,後來聽說急需量很大但是沒有太多的公司,所以也沒有考證,但是現在依然喜歡看心理學方面的書籍,
  • ISME:宏基因組探究美洲河狸糞便微生物
    雖然河狸可以使用木本植物作為建築材料和膳食主食,但是對於其胃腸道中的微生物及其在確定宿主中的功能作用仍知之甚少。在這裡,作者使用宏基因組學、功能篩選和生物化學方法來分析其糞便微生物的群落結構與代謝能力,並進一步分析了分布在群體中的基因組與糖苷水解酶(GH)信息。
  • 看過100多本育兒書籍後,我最推薦的五本,爸媽必看!
    肯定有很多寶媽平時喜歡看各種育兒書籍,帶娃過程中遇到些困惑也習慣第一時間翻翻書,但是呢現在市面上的各類育兒書籍鋪天蓋地,各種流派各種專家各種育兒理念更是層出不窮,最要命的是,面對同一個問題,一會這個專家說一定要這樣做,一會另一個專家又說千萬不要這樣做,搞得人頭昏腦脹,那麼應該如何挑選育兒書籍呢
  • HR必讀的十本書籍推薦,你看過幾本?
    HR必讀的十本書籍推薦,身為人力資源管理者必看哦,你都看過哪幾本呢?1、《人力資源管理必讀12篇》推薦理由:本人最喜歡的一本人力資源管理方面的書籍,其他平臺無售,只能從其官網購買,地址自已百度。2、《人力資源管理》Gary Dessler版推薦理由:相對來說還是一本不錯的HR教科書。由加裡·戴斯勒(Gary Dessler)撰寫的《人力資源管理》是一本長達700頁的HR聖經。 在人力資源方面,它可以說是被閱讀最多的學習書籍之一。 最新版本於2016年發布。
  • 英語達人推薦書單:入門級別英文原版書推薦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閱讀>閱讀輔導>正文英語達人推薦書單:入門級別英文原版書推薦 2015-04-10 10:46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作者:
  • Python入門必備的書籍推薦
    但是想要扎紮實實學好基礎,書籍是不可少的一種選擇,因為書本上的知識還是跟網上的介紹方法有點不一樣的,還有書籍上有比較全面,系統的基礎知識和理論,學習思路都會講解的特別詳細。書籍作為學習的輔助工具是不可缺少的,所以建議初學者還是要準備些相關的書籍,方便自己去學習掌握好知識。
  • 書單推薦 10本書解決99%的烘焙難題
    但真當著手去做的時候,就發現烘焙深似海,款款想學、學不完,所謂學習是通向成功最好的階梯,書籍是人類知識智慧的凝結,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有邏輯的幫助學習者最快最全的把握核心精髓。針對麵包和甜品向,指南君甄選了10本最值得閱讀、學習、跟隨實踐的烘焙書籍,開卷有益,向大師靠攏,幫你打通烘焙的任督二脈。
  • 宏基因組&代謝組學:兩大組學共同揭示結腸直腸癌中腸道菌群的階段...
    研究結果1.糞便樣本中宏基因組和代謝組學特徵為研究 CRC 中宏基因組和代謝組的特徵,根據結腸鏡和組織學檢查結果分為9組,圖1分別對616例宏基因組數據和406例代謝數據進行分析,結果發現富含芽孢桿菌屬的受試者具有低豐度的普氏菌,與健康對照組相比 Megamonas 菌屬(巨單胞菌屬)在118例患者中為高豐度,在 CRC 發展的各個階段顯著升高。
  • 50本此生不應該錯過的書籍,我列出來了
    其實看書是很私人的,可能這個時候你在戀愛中,那麼你自然會對木心情有獨鍾,可能這時候你正人生低谷,那麼你可能會想讀《自殺俱樂部》,因為二條群說他用幽默的語言寫這麼沉重的題材,有一種反差萌,而且對白很有趣。所以記得隨性就好。以下是大忘路在朋友圈發的徵集:哪本書讓你讀的時候覺得超級驚豔?而整理出來的書單,看一看有什麼書讓小忘崽們相逢恨晚吧。
  • 不只是讀心術,7本書帶你走進心理學
    【精讀君曰】一提到心理學,你首先想到的是什麼?催眠?讀心術?抑或你聽說過一些心理學知識,便知道「弗洛伊德」?「讀心術」恐怕是多數人最先想到的。就像學心理學的人常常遇到這種情形,人們知道其專業後,總會問上一句:「你是研究心理的,那你猜猜我現在在想什麼?」
  • 人類基因組計劃:解讀基因的奧秘
    追本溯源,這些生命的奧秘都蘊藏在人類基因組這本天書當中。它標誌著人類探索生命奧秘的進程和生物技術的發展進入一個嶄新的時期。如果將人類的基因組計劃圖譜比喻世界地圖,那麼一條染色體就相當於一個國家。以中國為例,其中的一個基因就相當於天安門廣場或故宮。要弄清30億個核苷酸的排列順序,就相當於把地球上每個人的身份都弄清楚。
  • 這份「財務自由」書單,少看1本都遺憾
    從入門到進階,從投資到職場,我們整理了一份「財商逆襲」的終極書單。100本好書分成了12類,你可以先把同一類的書,進行速讀快掃。書與書之間可以查漏補缺,加深理解。也許讀第一本時,你對這個領域的認知還有點模糊。同一類書讀到一半以上的時候,許多知識就已經和你成為熟悉的朋友了。這裡我把這份書單分享給大家,希望它能讓你成為更優秀的自己。
  • 2020年書單分享:心理學類
    在上一篇書單中,我整理了自我提升類的書籍,而在這篇書單裡,我將與大家分享7本我在2020年讀過的很棒的心理學書籍。1.《原生家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美]蘇珊.福沃德博士,北京時代華文書局這是一本拷問有毒父母的書,同時也是療愈原生家庭傷害的書。
  • 自控力書籍推薦
    「不論作為學生、家長、職場人士或是研究者,甚至已經頤養天年的老人,讀一些書,尤其與心理學相關的書籍,總能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自己,解決問題。在清華大學心理學系發展心理學課程中,學生們每節課都會分享與課程相關的一些書刊,其中有育兒書,也有心理科普文,還有專業的學術書籍等,可以說包含人類畢生發展的方方面面……為了能讓這些分享更好地被利用,也鼓勵大家能夠終身讀書,終身學習,清華大學終身學習實驗室將開啟「終身讀書計劃」,與大家分享這份書單!
  • 首屆中國昆蟲基因組學及國際「5000種昆蟲基因組」計劃
    隨著測序技術的飛速發展,生命科學的「組學時代」已經來臨。全基因組測序、蛋白質組學、代謝組學以及功能基因組學等平臺技術的建立也將使古老的昆蟲學研究綻放新彩。目前,已有30 餘種昆蟲物種的全基因組序列被解譯,大量昆蟲物種的轉錄組數據被陸續釋放。
  • 10本高階人工智慧書籍(推薦收藏)
    要開始使用機器學習和AI,學習一些在線課程和入門書籍可能就足夠了。但是,為了變得更好,你將需要學習的可能更多。有關AI最新技術的大多數信息都包含在頂級會議(例如ICML,NeurIPS或ICLR)以及arXiv上發表的論文中。這些論文中的大多數都需要在各自領域中有深入的知識,並且通常需要相當深的數學理解才能閱讀它們。而且,整個領域都以驚人的速度不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