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說》,沒有奇葩也沒有說

2021-01-08 數小娛

作者 | 薛望舒

《奇葩說》第七季有點急躁了。

隨著辯論這個小圈子逐漸走進大眾視野,《奇葩說》的風格也從「奇葩」向「說」靠攏,專業辯手不斷加入,到第六季達到了頂峰——而這也被不少網友詬病《奇葩說》的精英感太過濃重。

第七季做出了改變。「我們是一檔嚴肅的辯論節目」這句口頭禪在節目裡銷聲匿跡,取而代之的是馬東不斷強調的「輕鬆辯論」和「接地氣」。能看得出來,這季《奇葩說》好像在拼命向它最開始的樣子靠攏。

但從目前播出的結果來看,這一步棋下的並不高明。

「奇葩」不奇,選手青黃不接

數娛將幾季奇葩說最近這幾季的數據進行對比發現,在第五季收視爆表、熱度翻倍之後,第六季和剛播出的第七季就逐漸開始走下坡路。

《奇葩說》做到中期的時候,節目分工其實很明確,「奇葩」負責搞笑講段子,專業辯手負責輸出道理做升華,那時候的綜藝效果被拉到最滿——喜歡幽默的觀眾會被奇葩吸引,同時也會驚豔於專業辯手不時冒出的金句。

第五季就是這種模式成功的頂峰。引入淘汰機制,海選30秒絕地求生,後期組成戰隊PK對戰,把節目的刺激性激到最高。同時陳銘、詹青雲等知名辯手加入,導師陣容新增薛兆豐、李誕這樣年輕文化的代表者,他們的個人魅力讓節目組找到了「造星」的突破口,不斷吸取網絡輿論和話題度。

詹青雲在「擁有復活你最愛的一個人的權利,應不應該支持」中的發言

一時金句與段子齊飛,在第五季的總決賽之夜,馬東表示:「奇葩說第五季讓我變得野心膨脹,我們要把它一季一季的做下去。」

可之後的走向卻不像他想像的那麼樂觀。節目越往後做,專業辯手加入得越多,競技性愈發激烈之後,「奇葩」們竟然也開始學習專業辯手的風格——這就減少了節目很大一部分的可看性。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奇葩說》第一季中特立獨行、最能夠被稱為奇葩代表的「少奶奶」肖驍,到了第六季開始走煽情講道理那一掛——這麼說吧,黃執中的確很讓人驚豔,可如果全場都模仿黃執中,那就沒啥意思了。

再加上第六季之後,邱晨、詹青雲等辯手人設相繼翻車,網友們批判奇葩說失去了初心,離真實的世界越來越遠。在「說」上做到極致,卻也做到了瓶頸的《奇葩說》顯然不想再延續第六季的路子,試圖回到「奇葩」與「說」並重的模式。

第七季剛剛播出的「千人奇葩撈」看起來頗有第一季海選內味兒,先在導師面前「說一段」亮出自己的特色,然後由導師決定誰能進入到後面的比賽。

帶著對新奇葩的好奇,數小娛滿懷期待地點進去,在二倍速看完之後又失望地退出來,個人的整體印象就是——一場索然無味的表演,沒有讓人記得住的故事,也沒有真正的「奇葩」。

第一個上場的是女團成員李佳潔,和虞書欣來自同一個公司,虞書欣在《青2》亞軍出道,她卻在《創3》中沒有姓名。李佳潔上來先自嘲,說人家是「選秀天花板」,自己是「選秀地板磚」,然後進入自己主要討論的問題——偶像明星有沒有資格談戀愛。在李佳潔口中,偶像明星就是一件商品,享受著粉絲的支持,就要放棄一部分個人情感生活的權利。

偶像明星有沒有資格談戀愛的確是今年蠻火的一個話題,可李佳潔的發言無非也是網友已經討論過許多次的陳詞濫調,雖然沒啥大毛病,但似乎也並沒有新的獨特的觀點。

而就是這麼一段沒什麼新意的觀點蠻收穫了導師的五個「喜番」,全票晉級。

後面的選手也是乏善可陳。一位名叫康菁菁的選手,上來就大談特談如何鑑別「綠茶」,一句「姐姐,你化妝技術好好哦,看起來也太年輕了吧」,讓臺下導師面面相覷,不知道這句話綠茶在哪裡,康菁菁解釋道「其實是在諷刺你老,只能用化妝來遮」,導師們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紛紛給出「喜番」。

數小娛看到這一幕萬分無語:這群人用的是2G網嗎?這麼老的段子,在網上都被說爛了,怎麼在《奇葩說》就成了新奇的東西,就輕輕鬆鬆晉級了呢?

不得不讓人懷疑這屆奇葩說找不到有意思的人了。「現在社會給女性的標尺特別多」、「偶像明星就是一件商品」這些冠冕堂皇的話,隨便換一個人來說好像都合適,選手們看起來都更會做人了,但同時也讓自己的觀點失掉了「奇葩」的屬性,像是強行立起一個個人設,正確但不吸引人。

看看第一季海選中被節目組打上「蛇精男」標籤的肖驍,能夠非常坦然地在導師面前說出自己的追求就是「有點小名氣,賺的錢夠我自己花就挺好的,做到像你們三個這樣的高度多累啊」,之後的辯論中也非常自然地貢獻出自己獨特並真實的觀點,那句「嫉妒,多美的詞啊」至今仍讓人驚豔。

還有仿佛永遠自信霸氣的馬薇薇,灑脫自我的姜思達,甚至到節目後期的一些專業辯手熊浩、詹青雲等人也有著自己獨特的閃光點,這些人交匯在一起讓奇葩說成了以「金句」聞名的節目。

可最新一季的金句輸出竟然要靠楊冪,節目播出當晚楊冪的「金句」有四五個熱搜,坦白講,和以往節目中出現的令人驚豔的金句比起來,這些所謂「金句」雞湯得很明顯,而這屆選手甚至連一個可以拿來買熱搜的雞湯都找不到。

努力抹去精英感的背後,是節目內核的迷路

《奇葩說》其實有兩條路子可以走,奇葩的人或者奇葩的觀點,最好二者並重,但把一個做到極致也不是不可以。

最開始的《奇葩說》靠著肖驍、範湉湉等「放得開」的「奇葩」,就足以拉滿節目效果。而後的幾季就算專業辯手含量增高,我們還是能從中發現不少驚喜。

首先以前的辯題有意思,甚至可以說非常超前。第一季《奇葩說》播出是在2014年,那時國內還不知「女權」為何物時,節目中就出現了「我不生孩子有錯嗎」這樣的辯題,第二季更是大膽,「該不該向父母出櫃」「好朋友可不可以約」這樣人們私底下都不一定敢聊的話題被拿到舞臺上討論,雖然之後慘遭下線,但足以證明當時《奇葩說》選辯題的前瞻性。

在「應不應該向父母出櫃」這場辯論中,馬東向贊助商發出的「宣言」

後來《奇葩說》出圈,迫於形勢,節目只能選擇較為安全的辯題,但選手也在努力從既有辯題中尋找新的角度,聊和社會上通行觀點不一樣的解讀,那些閃光的觀點也能給觀眾帶來「看完一期就發現一個新世界」的感覺。

可這一季不但沒有奇葩,也沒有了奇葩的觀點碰撞。數小娛看到的只有最安全的領域內,最安全的觀點。

東北英語姐,談女性在職場上會遇到不公,談得快要聲淚俱下;脫口秀演員小鹿談這個社會強加給女性的標尺太多了;臧鴻飛說自己受到了多少網絡暴力……《奇葩說》這次海選中,晉級了許多段子手和脫口秀演員,他們把自己的經歷和某個熱點議題扯上關係,然後說一些沒什麼爭議的道理,順帶煽一波情或者說幾個段子逗笑導師,但是絲毫沒有自己的特色,聽完這些發言,腦子裡不剩下什麼。

脫口秀演員小鹿聊女人三十的概念

本來觀眾就是來節目尋找不一樣的觀點,你說的都是現成的,那我來看什麼?光看脫口秀嗎?那為什麼不去看《脫口秀大會》?

一個節目的特色是最重要的內核,是它區別於其他節目的標誌,可《奇葩說》顯然還沒有想好這最新一季的特色是什麼,不能延續第六季的精英感,轉頭想做回第一季卻又小心翼翼畏手畏腳,再也找不回最初那麼珍貴的環境和人。

不過或許也不能對它過於苛刻,一檔節目做到第七季已實屬不易,《奇葩說》遭遇瓶頸期與許多因素都有關係。

首先,《奇葩說》的崛起離不開它最初的前瞻性,在網綜剛剛開始野蠻生長的時期,《奇葩說》最先抓準年輕人的需求,主打自己是宣揚「多元價值觀」的文化綜藝,然而隨著近幾年網際網路的飛速發展,年輕觀眾的起點閾值也一代比一代更高,前瞻性的話題在更多地方被率先討論,太過大膽的辯題又不敢談,留給《奇葩說》的就少之又少。

其次,正如前文所提到的,為了提高《奇葩說》的「逼格」,第五季之後的專業辯手含量不斷增高,誠然第五季的詹青雲、龐穎等選手的出色表現吸引了一波熱度,但很快就被網友詬病節目整體來看太抽象、不夠接地氣,第六季的數據大不如前也說明了這一點。

《奇葩說》第七季把海選場地設計成了「菜市場」,本是想顯示這次節目要接地氣,拋開精英感輕鬆辯論,可來的這波菜市場「小販」賣的東西顯然並不夠味兒,喧譁過後最好不要留下一地雞毛。

-END-

運營:吳宓

相關焦點

  • 《奇葩說》,不再只靠「奇葩」說
    「奇葩」的定義常被認定為「獵奇」「瘋狂」,但如果連「奇葩」都開始「消消樂」,「奇葩說」還會成立嗎? 來自青島的「新奇葩」劉老師,是在海選現場直接報名的。按照往年的標準,劉老師沒有什麼辯論技巧,會被直接淘汰。但他卻足夠有趣,敢於表達,不但用「硬婦」一詞徵服了「門神」傅首爾,還用「硬漢」的標籤徵服了四位導師。
  • 《奇葩說6》火爆收官 冠名收入沒有明確說法
    1月18日,上周六,由愛奇藝與米未聯合出品的說話達人秀《奇葩說6》高熱收官,詹青雲不負眾望一舉奪冠,成為本季BBKing,而其所在戰隊攜程戰隊則成為本季的BBTeam。北京青年報記者注意到,在節目招商上,第一季美特斯邦威出價5000萬冠名《奇葩說》,後續節目一舉成為現象級;在最巔峰時,《奇葩說》冠名費用更是破億,據傳第三季總攬獲3億招商;而新一季節目裡京東的冠名,再一次證明,《奇葩說》又有了出色表現。據了解,《奇葩說》品牌延續至第五季時,總招商收入15億,無疑是一種現象級的成功。不過第六季冠名收入是多少,目前並沒有明確說法。
  • 00後「刷新」《奇葩說》
    或許是有關上一季選手、節目風格變化的爭議,或許是始終懸在《奇葩說》頭頂上關於「選人難」的質疑,種種「艱難」情況並行下,讓《奇葩說7》的回歸夾雜了期待與擔憂。 不過,從發布預告片、官宣定檔到正片播出,《奇葩說7》不論是在話題度、網播熱度方面都保持著不錯的成績。
  • 奇葩說第四季馬思純是哪一期 奇葩說4馬思純回應擠兌周冬雨
    奇葩說第四季馬思純是哪一期 奇葩說4馬思純回應擠兌周冬雨時間:2017-05-29 07:09   來源:泡泡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奇葩說第四季馬思純是哪一期 奇葩說4馬思純回應擠兌周冬雨 既金像影后春夏做客節目後,本周五的《奇葩說》又邀請了金馬影后馬思純做客現
  • 《奇葩說》:陳銘,我的雞湯有點毒
    第五季《奇葩說》在上一個周末結束之前,外界紛紛傳言這一季《奇葩說》的bbking已經出來了,是顏如晶。當解釋原因的時候,外界解釋為第五季《奇葩說》結束時最後的大合照,顏如晶在C位。被一群人包圍著,身邊都是導師。
  • 《奇葩說》中令人拍案叫絕的金句:沒有霹靂手段,怎懷菩薩心腸
    近些年,各種綜藝節目層出不窮,其中就有備受追捧的《奇葩說》。馬東是《奇葩說》裡掌舵方向的船長,幾大導師高曉松、蔡康永、薛兆豐、羅振宇、李誕等就如同幾大天王,各自招募一些精兵幹將。只要辯論的戰場一拉開,便有巔峰對決、劍拔弩張上演。他們總歸是用才華、機智幽默和人格魅力,給觀眾留下了一些東西。
  • 有看點的新人紛紛被淘汰,奇葩說為啥留不住奇葩
    《奇葩說》第七季淘汰賽全部結束,竟然一期淘汰了那麼多令人驚豔的新人,實在是讓人扼腕。淘汰賽應該起到一個篩子的功能,確保能留下大多數優秀的奇葩。現在這個賽制只起到了一半的功能,只確保留下優秀的老奇葩,而把優秀新奇葩都給篩出去了,這一定是節目組的問題。如果《奇葩說》還有第八季,馬東一定要好好反思一下。不行跟李誕討教討教。
  • 《奇葩說6》「放榜」詹青雲加冕BBKing
    此外,在《奇葩說6》播出期間節目相關話題也成為各領域媒體的熱門選題,據不完全統計,全網節目相關內容稿件已超13000篇,其中130篇微信稿件閱讀量超10萬。同時,節目還獲得人民網、人民日報評論、中國青年報等多家權威媒體認可。走過六季,《奇葩說》再一次激發各年齡段受眾的思辨熱情,引發更多人生思考。
  • 奇葩說第六季總決賽,送給本屆奇葩說四個字:乏善可陳
    捧著冬日的暖茶迎來#奇葩說總決賽# ,這屆確實垮得厲害,別了傅首爾的老套段子,別了大王的拙劣眼淚,別了肖驍整季低迷,別了如晶的乏善可陳,別了羅振宇的利己主義,還有三進三出的楊奇函,不討人喜的許吉如,還有一大串表現平凡到記不住的名字,送給本屆奇葩說四個字:乏善可陳剛看了完整版《奇葩說》,特別有感觸的一期。第一次看楊奇函打辯論,還挺喜歡的。
  • 自從看了奇葩說整個人都神經了,國外怎麼才能上愛奇藝看奇葩說
    最近最火的網綜莫過於奇葩說了,號稱全國最會說話的節目,現在已經是第五季第5期了《奇葩說》是一檔由 愛奇藝 出品,米未製作的說話達人秀,是中國首檔說話達人秀,僅靠 蔡康永 、 高曉松 、 馬東 ,以及十八位「奇葩」辯手的三寸不爛之舌,便吸引了大批80後、90後擁躉。
  • 《奇葩說》第六季收官 詹青雲加冕BBKing
    此外,在《奇葩說6》播出期間節目相關話題也成為各領域媒體的熱門選題,據不完全統計,全網節目相關內容稿件已超13000篇,其中130篇微信稿件閱讀量超10萬。同時,節目還獲得人民網、人民日報評論、中國青年報等多家權威媒體認可。走過六季,《奇葩說》再一次激發各年齡段受眾的思辨熱情,引發更多人生思考。
  • 求變的《奇葩說》,現在的年輕人還喜歡嗎?
    種種改變構成了《奇葩說》此次的「地攤文化」。在包容萬物、自由表達的「地攤」上,只有輕鬆自在的交流,沒有令人緊繃的勝負。正如德國哲學家阿多諾所說,「儘管人們之間存在著讓人羞愧的分歧,但唯一能超越這些分歧的,就是從這種分歧中獲得快樂,這才是交流的理想境界。」「表達之路」熟悉《奇葩說》的觀眾,可能會很快感知到新一季的變化。
  • 奇葩說 點擊閱讀原文在線觀看
    第五季開播初,小編就寫過——《奇葩說》仍然是一檔好節目。直到昨天看完剛更新的一期,小編必須要為它被詬病的辯題正名。誰說奇葩說的辯題沒有深度?我們是活生生的人,這些所謂的沒有深度的論題卻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奇葩說》將生活中的大難題挖掘出來,拋給大家一起討論。
  • 邱晨事件後,《奇葩說》該何去何從?
    更讓人揪心的是,不少網友,更是把矛頭指向了《奇葩說》這個孕育這邱晨的平臺。說起《奇葩說》,絕對是辯論愛好者收看指數最高的一個節目,也是經典辯論轉向平民化娛樂化的一個轉折點,其中節目中的黃執中、馬薇薇等一種BBking更是在辯論愛好者心中大神級的存在。這些季下來,帶給觀眾們的不僅僅是節目中嘉賓浮誇奇葩的打扮,更有那與眾不同刨析入理讓人深以為然的論點和辯證思路。
  • 抓不住年輕人的《奇葩說》第七季,也學會了「糊弄學」?
    就像第七季中一個野生選手所吐槽的,「《奇葩說》越來越沒意思,因為你們太會講道理了,奇葩沒有了,很像《百家講壇》」。許是注意到了這一癥結,在面對媒體採訪時,節目組強調第七季將回歸表達本身,尋找依靠「本能」輸出的選手,但看起來,《奇葩說》又走入了另一個誤區,所謂「本能」被等同於現場綜藝效果——選手夠不夠抓馬?辯論有沒有梗和笑點?又或者,有沒有足以炸場的金句?
  • 楊冪的金句,能不能解救《奇葩說7》?
    對於《奇葩說》,很多人的態度是愛恨交加。喜歡它的百花齊放,喜歡它的劍走偏鋒,更喜歡它的自由與尊重。可是一季又一季,所有的新鮮感逐漸消磨殆盡,《奇葩說》又該如何抓住觀眾的眼球?是靠抱團,是靠撕X,還是靠花邊新聞?很顯然,這些路通通都走不通,反而讓《奇葩說》的口碑開始下滑。
  • 《奇葩說》馬東批傅首爾,捧蔡康永,踩薛兆豐,高情商!
    一番對話下來,其樂融融,祥和一片,傅首爾沒有認錯,馬東也沒有責備,一切仿佛在嘻嘻哈哈中就過去了。是這樣嗎?傅首爾這麼聰明的人,怎麼會不知道馬東是什麼意思。接下來她馬上端正態度,開始嚴格把控,提升選手質量。看完這段,我仿佛有一種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感覺。誰說批評一定要表情嚴肅?一定要厲聲斥責?
  • 《奇葩說》第七季新人新玩法 老牌網綜新鮮依舊
    如今《奇葩說》第七季上線,目前已經播出了兩期正片,這一季的24強選手也已誕生。從內容來看,本季的《奇葩說》加入了不少「00後」的新新人類,同時變換了新的玩法。一檔老牌節目至今還能製造新鮮感,實屬不易。在陳小雨淘汰後,楊冪反問節目組說,「作為一個18歲的女孩子,她能有這麼廣闊的一個價值觀和世界觀,你們有任何一個人還能像小雨這樣嗎?」楊冪在《奇葩說》中表現出來的人格特質,讓人想到脫口秀演員楊笠的名言——「這個女的,有點東西」。  這一季的《奇葩說》沒有了亦正亦諧的李誕,多少讓人感到有些遺憾,不過哲學系教授劉擎的加入,又產生了新奇的化學反應。
  • 搭上羅振宇 召喚老奇葩 你以為馬東的米未傳媒只有《奇葩說》?
    第一棵搖錢樹:《奇葩說》  馬東曾說,《奇葩說》就是個讓你下飯的娛樂節目,如果覺得它有教化意義,那就是想多了。  馬東也曾說,《奇葩說》是娛樂節目,也是一個有價值主張的節目。  因《奇葩說》,米未也獲得了一大筆廣告收入,第三季奇葩說招商金額已超3億,雖然因《奇葩說》 的IP屬於愛奇藝,米未僅可以在「保底分成」的模式中抽一部分,但已是足夠。
  • 不一樣的《奇葩說》,尋求更刺激玩法!期待超愛!
    奇葩說是老牌的網綜。現在,《奇葩說》第七季上線,目前已有兩期正片播出,本季24強選手也已誕生。就內容而言,本季的《奇葩說》加入了不少新的「00後」,同時還變換了新的玩法。到目前為止,一檔老節目還能創造新鮮感,實屬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