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要和整個工業界、觀影文化去鬥爭

2020-11-29 界面新聞

文丨鏡像娛樂 魏晨曦

編輯丨張風屹

「一個人是扭不過機器的,要和整個工業界、觀影文化去鬥爭。」李安在大師班臨近尾聲之際,感慨萬千。

8月25日,在第十屆北影節的李安電影大師班現場,主持人向真、《春江水暖》導演顧曉剛、《喊·山》導演楊子,和雲端的前輩導演李安一起,共同探索電影中的「東方表達與數位技術」。

東方表達有著厚重的味道、深遠的蘊意,而數位技術有著另一番現代化的年輕景象。近年來,李安在電影技術層面不斷探索,在深耕內容創作的基礎上,尋求新的技術支持與表達方式。李安認為,談二者的融合有些沉重,影視和數碼不過都是一種媒介形式,呈現出某種人文景觀才是最重要的。

李安對於電影作品中的「碰撞」思考

在李安的電影作品中,有著許多關於「碰撞」的東西。小到電影人物的內心衝突、原著與改編的分歧,大到家庭代際的矛盾、東西方文化的差異。

李安坦言,最想表達的心情是人的無可奈何。「當衝擊來臨時,人物不管怎麼努力,還搞不太定時的真情流露,是我認為最動人的東西」。這種矛盾體也體現在其作品中的代際衝突與文化差異上,《推手》開始不到十分鐘,矛盾立即凸顯:養兒防老、天倫之樂的中國傳統觀念與西方的敬老院文化如何協調?

在李安看來,拍電影不是給人解答,也並非一種陳述,而是對內心的一種解析,對日常生活的一種觀察、表達。看完《臥虎藏龍》的小說後,書中的古代俠義世界、鮮明生動的人物,讓李安萌生了拍成電影的想法。「李慕白很像我,李秀蓮很像我太太,玉嬌龍非常吸引我,很像我心裡想的卻不敢做的事。」

這部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改編自王度廬的同名小說,《斷背山》、《理智與情感》、《色戒》等經典電影也是李安的改編名作。常年以來,一些觀眾對植根於文學創作的影視改編作品頗有微詞。李安表示,自己很少注重原著中的細節,原作給他的第一印象更重要。「在業界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則,你可以忠於一本小說、拍一個爛電影,也可以毀掉一本小說、拍一個好電影。」

在東西方文化裡遊刃有餘的李安,兼具東方傳統的溫文爾雅和西式的灑脫浪漫。從李安的成長經歷來看,他的生命裡有著「外人的成分」。「在現代社會,不止我一個人,所有人都受到了中西文化的衝擊。我不覺得有西方什麼樣、東方什麼樣的說法,人是一個混雜的東西,我們要用最適合的題材、最能夠上手的題材,把它表達出來。」

當談到對東方文化的理解時,李安說道,「在東方,尤其是東亞這一塊,幾千年農業社會的文化形式,本身就有敬畏天地的意味,對於人類團體而言也是一種尊重。人是非常渺小的,如何融入這樣壯大的社會團體,能夠有序地生存,這是我比較關心的議題。」

除此之外,李安常用「父親」的電影形象,來表達「父系社會裡的中國文化特色與社會心態」。在李安賴以成名的「父親三部曲」中,朗雄的中國父親形象深入人心。不管是《推手》中的太極老英雄、《喜宴》中求子心切的高父,還是《飲食男女》中的朱爸,都刻畫出了中式父親的沉默隱忍、強硬權威下的親善。

李安相信老子說的「道可道,非常道」,「講出來的是成見,不是最美麗、最經常的道。」東方講究留白的意境,有著似有似無的結構;西方追求個人的意志,具有征服性、侵犯性。就電影敘事而言,「有時我們拍電影會吃點虧,他們的故事結構有一定的起承轉合,有看頭。」當被問及如何克服文化差異時,李安表示,與其探究兩者的融合,不如以他者的新技術,把我們習慣的、擅長的東西發揮出來。

數位技術與電影語言的適應是雙向的

「我跟少年派沒什麼差別,和一隻老虎站在小舟上,在太平洋上漂流,那是一種恐懼的感覺。」

自嘲「老式電影工作者」的李安,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鏡頭隱喻,表達了自己起初對數位技術的不確定性。這部根據揚·馬特爾的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是李安在2012年對3D電影的初試水,「拍到一半的時候,我發現所有看的東西都不對勁,我相信的東西都在幻滅中。」

這時,李安遇到了哲學表達上的創作瓶頸,「要在大海裡找到一個島,我就必須創新,必須與科技達成協調,我要用它和觀眾溝通,把破滅的東西組合起來,所以它能夠存在。」3D技術幫助這部極具禪意的現實童話作品,增加了新的視角空間,也製造出了驚人的視覺奇觀。

「我在做《少年派》的時候,不可能去排練一隻老虎和小孩在海上漂流,還有帆船沉船這些東西,我不可能在看到實物後再做戲劇的聯想,所以我必須依賴數位技術、虛擬模型找靈感。」幾年後,李安的又一部3D電影《比利·林恩漫長的中場休息》上映了,這次李安挑戰了3D/4K/120幀的格式。

從2D到3D,從3K到4K,隨著影像清晰度與立體感的提高,演員的無意識狀態也更容易被攝影師捕捉。李安認為,演員的表演層次應該更精緻、更含蓄。「數碼電影看得比較真切,我們如何去要求演員表演,如何打磨出更成熟的劇本,怎樣去發掘它的藝術層次和美感,都是需要開發的東西。這和過去我們已知的相比,它既有結合,也有衝突,我只能摸著石頭過河。」

李安希望在數位技術的賦能下,電影表達能夠更加自由。「過去100年的電影長片,大約是兩小時的規格、三幕戲,這是西方所奠定的敘事方式,大家看得習慣的同時,也僵化了一些東西。不管是電影時長,還是表達形式,我覺得可以有門路,讓各方面都能更自由化一點。」

李安直言,技術並非自己拍攝電影的首要條件。受制於電影工業的固定形態,要在主流語境下嘗試新技術,遇到的阻力是極大的。「一個人是扭不過機器的、胳膊是擰不過大腿的,很多血淚往肚子裡裝」,李安表示,這種嘗試不僅是科技或者藝術的問題,「你要和整個工業界、觀影文化去鬥爭。」

相關焦點

  • 李安 永遠不要放掉心裡那個惑
    李安坦承,自己拍片時也會有膽怯的時刻,但是那個害怕程度,遠沒有內心渴望去嘗試、要放手去做的心理強烈,「其實我最初拍電影並沒有明顯的目標,不是為了證明自己可以做這個可以做那個,只是對要做的有興趣,這種興趣強烈到可以壓過其他的情緒,可以面對挑戰」。
  • 李安導演北影節大師班實錄
    向真:剛才最開始的時候,我也提到我們今天的主題是東方表達與數位技術,事實上在您的作品當中,作品本身也會涉及到東西方文化的碰撞,在整個的創作過程中,電影之外您本人也會經歷一些東西方文化的碰撞,在作品當中還包含了家庭內部代際的矛盾和消解,關於這兩個最本質的碰撞,您這幾年又有什麼新的思考嗎?
  • 李安:電影需要協調科技,但表達仍是首要 | 北影節大師班
    李安:要,因為從數碼開始,我就覺得數碼比較真切,和電影非常不同,比如有這個影像的模糊,還有整個製作上的藝術感,其實非常的不同,有一種真實感,所以本身它需要一個新的美感,這個我要重新發明,因為知道的都是過去的東西,所以我要重新來做,所以需要很多的調整,變成4K也好,變成3D也好,變成更亮也好,本身都是為了打造一個最基礎的東西,我講這個東西對我來講不是一個高幀率,而是一個普通的前提
  • 人物李安:天涯住穩歸心懶
    路演途中,每到一場,李安都要不厭其煩地為觀眾做「心理建設」——看《比利·林恩》不要有任何思想準備,拋開過去的觀影習慣,放鬆進入電影去體會。「突破不是小事情,不管是從電影語言,還是從文化背景和行業道德、或者觀影習慣上,要突破業界的成規很痛苦。」但李安相信,觀眾再看十部八部,眼睛終究會適應。「《比利·林恩》的技術才剛剛開始,也許我等到退休它也不會真正普及。但自己的電影是小我,電影行業是大我,我有責任去做這個嘗試,為整個人類的電影做探索。當然,既然是革新,也得做好』眼淚和血吞『的準備。」
  • 李安:我的電影不是給人解答,而是我內心的一種解析
    8月25日上午,第十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電影大師班」正式開講,導演李安成為首位講者,主題為「東方表達與數位技術」。受疫情影響,現居紐約的李安以視頻連線的形式出現在眾人面前,接受了 「大師班」北京現場的主持人提問。《喊·山》的導演楊子、《春江水暖》的導演顧曉剛,作為從北京國際電影節創投項目走出的青年導演代表,也參與了此次訪問。以下口述根據李安的回答整理而成。
  • 喜宴是尋常的婚嫁習俗,李安的《喜宴》,卻是不尋常的電影裡程碑
    李安的「家庭三部曲」,是指他在1991年到1994年期間執導的三部電影:《推手》、《喜宴》和《飲食男女》。三部電影圍繞中國傳統家庭關係與現代人生活觀念的衝突,講述了三個既接地氣又有內涵的故事,能讓觀眾在觀影時感同身受,觀影后感觸良多。又因為著名演員郎雄老師,電影中飾演的父親形象十分立體,所以這三部電影也被稱為「父親三部曲」。
  • 跟李安一起,做一場三十年的電影夢
    針對其電影中的父親形象,李安導演在大師班現場表示,「父親要扮演好他的角色,不光是很霸氣的,他對長大的男孩有很深厚的影響,他背後所代表的文化對我們來講也是很重要的,我常常都是用父親來表達社會的一些東西,裡面有一些文化特色、社會心態。」
  • 面對「大滿貫」李安平常心
    荊楚網消息 (楚天金報) 《製造伍德斯託克》16日在坎城電影節首映,導演李安為觀眾製造了一場驚喜,影片用出人意料的方式把觀眾帶回純真年代。李安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對他來說,「伍德斯託克」象徵著上世紀60年代末期最後的純真。
  • 豆瓣評分9.1,李安二奪奧斯卡之作,漂流少年的信仰之路
    時代的發展加速了人的迷茫,如果你也想知道,人該如何生存,以及如何處理欲望和信仰的關係,那麼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可以很好的給我們解答。這部電影早在2012年上映,由李安導演,但場景特效和故事架構,依然不輸如今在電影院裡播放的片子。電影當年上映後在票房和口碑上都大獲成功,這部橫掃了當年的頒獎季。
  • 無盡深淵的恐懼,家庭愛的禁忌:亂倫情感——李安《飲食男女》 免費在線觀看
    其中既是一個家庭的各自分散,也是李安在世紀末對逐漸逝去的共同體文化的緬懷。在家庭三部曲中,他一直延續這個主題,直到這部《飲食男女》,在默不作聲之中,做到頂峰。李安的心裡也有這種憂傷,那是對整個中國傳統文化的憂傷。不論在任何一個時代,沒有人有義務犧牲自己的幸福來維護一種傳統的存在。可是這種根的消逝,會讓我們何去何從。
  • 李安科幻新片來了,65歲老頭還搞什麼視覺創新?我反手就是一個贊
    李安,到底還行不行?他帶著新片又來了。跟上一部《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一樣,這次李安又要來「革命」了。《雙子殺手》上映前,就已經引起了廣泛熱議。120幀+4k+3D帶來的體驗超凡,而亮度和清晰度是高規格視覺體驗的主要優勢特徵,片中幾場重要的動作戲場景都很暗,所以為了不造成細節捕捉的缺失,強烈推薦大家去最頂配的cinity影廳觀看。除了高幀頻率的技術,李安在新片中還運用了最高等級的CG技術,滿足了一個演員同時飾演具有一定年齡跨度的兩個角色的故事設定。
  • 李安拍了一部讓人毛骨悚然的電影,細思極恐!
    ——西格夫裡·薩松李安導演的電影從來都是溫文爾雅的,而他電影中蘊含著的濃烈人文氣息,總是將最為本真的思想價值,無形中進行著傳遞。他從來不會強迫你接受某種價值取向,但是,他會引導你得出自己的價值理解。這種多角度開放式的探尋,讓李安的電影充滿著辯證哲學的味道。
  • 如何看待李安導演的同性電影《斷背山》?
    雖然當代美國人真正體驗過牛仔生活的少之又少,可是世人從上個世紀開始已經把牛仔和美國劃上了等號。牛仔屬於美國,而美國從許多層面來看也的確在世界舞臺上扮演著牛仔。牛仔雄壯、傲骨、迎風散發、不畏強權、好打不平,這些形象不只在政治和各方面的標誌上能找到。可《斷背山》卻述說了牛仔和牛仔之間的同性愛情,毫不留情地展示了他們的龍陽之癖 。用一個詞來概括《斷臂山》的話,不妨說是「哀歌」。
  • 首都文化聯盟整合文化資源 低價票觀影看戲惠民
    首都影院聯盟也結合節假日和重要節慶活動,積極推行低價觀影活動。今年春節,聯盟推出了2元錢觀影活動,共放映14852場,觀眾52萬人次。兒童節期間,又推出了兒童1元錢觀優秀兒童影片活動,558場放映活動中,很多場次爆滿。下半年,為迎接黨的十八大召開,聯盟又推出了「黨在我心中」十八大獻禮影片觀影活動,印製觀影券10萬張,觀眾持觀影券在北京各影院花10元錢觀看國產影片。
  • 李安不排斥為好萊塢拍大片:內心仍有殘念
    李安和夫人出席伍德斯託克首映  如果為拍攝一部講述伍德斯託克音樂節的影片尋找導演,李安絕對不是第一個被考慮的人選。原因很簡單:這種影片所要表達的內容完全無法與思想保守的李安聯繫在一起。
  • 李安結婚照首次曝光 拍《喜宴》有罪惡感
    李安兩次獲奧斯卡獎,創造了很多個「第一」,被稱為「華人之光」。李安稱,「這本書記述了我電影生涯前十年的第一個大高潮,如今看來,還真是『十年一覺電影夢』。」人到中年的李安,面對演員偶而也會感慨:「幹嗎要這麼擠榨他們?」都是李安自己在說話該書責任編輯陳陽春介紹說,李安拍攝《色,戒》期間親自逐字逐句審訂連標點符號都不放過。
  • 全新技術打造的平庸之作,李安導演作品《雙子殺手》2019
    對於我個人來說,好片爛片都無所謂,李安這個字頭就值得我買票入場,之前如此,現在如此,以後也是如此。國情局的頭號殺手亨利,在成功完成了幾十次刺殺任務以後,開始心生倦意,決定退休,去過曬曬太陽,釣釣魚的休閒生活。樹欲靜而風不止,國情局與私有保安公司「雙子」因為亨利知道的內幕太多,決定派出刺殺小隊清除亨利。亨利逃亡的過程中,漸漸發現一路追殺自己的殺手,看起來就和二十五年前的自己一模一樣,而這個殺手正是自己的克隆體,一場自己對決自己的生死大戰就此展開。
  • 李安就差一枝金棕櫚
    今年華語電影的陣容不俗,李安、蔡明亮、杜琪峯以及婁燁第一次在主競賽單元裡聚首,與其他來自歐洲、亞洲和美國的電影大師共同角逐金棕櫚。不僅如此,今年的評委陣容上還可以看到章子怡和舒淇兩大華人女影星的名字。至於賣片陣容雖然不及去年的《赤壁》和《畫皮》那樣有聲勢,但是《白銀帝國》、《孔子》、《非常完美》、《達達》等一批華語電影的出席名單,仍然讓華語明星的光芒充滿了這海濱小城。
  • 李安談《斷背山》:我半睡狀態拍的,想拍個沒人看的,卻得奧斯卡
    本周末,李安導演的新作《雙子殺手》將在內地正式上映,目前預售票房已破1000萬,是個不錯的開頭。這段時間李安也在盡力為新片做宣傳,能看到李安導演的採訪還是比較珍惜的。近日,在復旦大學接受採訪時,李安被問到一個奇怪卻又讓不少觀眾好奇的一個問題:「李導是完全的直男,但他怎麼能把《斷背山》拍出來?」這種帶點惡趣聞的問題,想必讓不少對影視創作的觀眾都很感興趣,但真要從創作角度來看,這樣的問題就有些離譜了,身為一個創作者,創作虛構人物、用同理心揣摩人物內心是最基礎的必備能力。對虛構人物,可以「理解」,不必「成為」。
  • 李安奧斯卡領獎呼"我愛你" 妻子不屑:肉麻得無聊
    李安獲獎後,和太太出去買菜,有位臺灣來的太太對她說:「你真好命,你先生現在還能陪你來買菜!」結果林惠嘉回答的是:「你有沒有搞錯啊,是我今天特別抽空陪他來買菜的。」  林惠嘉的獨立  她半夜自己開著快沒汽油的車去醫院生孩子  李安說自己和太太是典型的互補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