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安第斯山脈東側的「巴塔哥尼亞高原」,雖地處沿海卻氣候乾旱

2021-01-11 地理沙龍號

巴塔哥尼亞高原和安第斯山脈都是位於南美洲的地形單元,安第斯山脈是世界上最長的山脈,總長度達8900千米,屬於科迪勒拉山系的組成部分,是由於美洲板塊和南極洲板塊之間相互碰撞擠壓而隆起形成的海岸山脈,屬於褶皺山脈的範疇。安第斯山脈位於南美洲的西側,走向大致呈南北走向,由於板塊之間的強烈碰撞擠壓,使得安第斯山脈成為海拔極高的山脈,平均海拔達3660米。

由於安第斯山脈的存在,使得南美洲被分割成了東西兩部分,安第斯山脈西部與太平洋海岸線之間是一個南北延伸的條帶狀區域,寬度較窄,而安第斯山脈東側區域是南美洲的主體部分,從北至南分布的地形單元包括奧利諾科平原、蓋亞那高原、亞馬孫平原、巴西高原、拉普拉塔平原和巴塔哥尼亞高原,這些地形單元總體上呈北部靠近赤道附近地區東西寬度大,越往南部東西寬度越窄,到了最南部的巴塔哥尼亞高原東西寬度只有幾百千米,距離海洋非常近。

安第斯山脈

巴塔哥尼亞高原的名稱,「巴塔哥尼亞」在西班牙語中是「巨足」的意思,巴塔哥尼亞高原就像是南美洲巨大的腳,站立在海洋之中。巴塔哥尼亞高原的緯度大約從南緯37°至南緯51°左右,地處中緯度溫帶地區,而且距離海洋又比較近,但是巴塔哥尼亞高原的氣候卻十分乾旱,大部分地區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這就十分奇怪了,一個距離海洋這麼近的區域,為什麼不能得到海洋的水汽呢?

我們知道,全球降水的總體分布規律是「從沿海往內陸遞減」,但是我們不能認為沿海地區降水就肯定豐富,降水的多少主要取決於風向,如果風從海洋往陸地吹,那麼就能帶來溼潤空氣,氣候就溼潤;如果風從陸地往海洋吹,那麼海洋水汽就不能到達陸地,氣候就乾旱。不過巴塔哥尼亞高原所在地區東西兩側距離大西洋和太平洋都非常近,而且根據緯度當地受盛行西風帶控制,應該可以輕鬆得到來自太平洋的水汽。

巴塔哥尼亞高原荒漠

不過且慢,事情沒有這麼簡單,這裡還有另一影響因素,那就是南北走向,高大的安第斯山脈,來自太平洋的溼潤空氣往東碰到了安第斯山脈的阻擋,安第斯山脈西側地區成為盛行西風帶的迎風坡,空氣抬升降水十分豐富,而當盛行西風帶翻過高大的安第斯山脈後,進入到安第斯山脈東側的背風坡地區,水汽含量就很少了,而且空氣做下沉運動,溫度不斷上升,形成「焚風」效應,也就是又熱又幹的空氣,降水稀少,使得巴塔哥尼亞高原成為了乾旱的溫度荒漠自然帶。

南美洲地形圖

相關焦點

  • 南美巴塔哥尼亞高原,溫帶大陸性氣候的成因是什麼?
    因此,所謂溫帶大陸性氣候,就是一種地處溫帶地區,氣候特徵表現為大陸性的氣候。巴塔哥尼亞高原一般來說,大陸性氣候通常是對應海洋性氣候而言的,根據受海洋和大陸影響的大小來判斷,沿海地區的氣候多表現為海洋性,而內陸地區的氣候多表現為大陸性。
  • 安第斯山脈是世界上最長的山脈,它也被稱為「南美洲的脊梁」
    安第斯山脈位於南美洲的西側沿海,距離太平洋非常近,南北延伸近9000千米,東西寬度約為300千米,平均海拔3660米,是世界上最長的山脈,安第斯山脈被稱為「南美洲的脊梁」。安第斯山脈往西到太平洋之間的區域示範狹窄,主要分布一些狹長的沿海平原,也造就了世界上最狹長的國家智利,智利位於安第斯山脈西側,國土南北長度超過4300千米。
  • 巴塔哥尼亞——在地球的「邊陲」眺望
    除裡瓦達維亞海軍準將城和沿內格羅河流域上遊的城鎮較多人口聚集外,巴塔哥尼亞人口稀少,且主要聚集在農村。巴塔哥尼亞地區位於阿根廷本土南部,面積約67.3萬平方千米,由廣闊的草原和沙漠組成,從南緯37°伸展到南緯51°。其邊界大約西抵巴塔哥尼亞安第斯山脈,北瀕科羅拉多河,東臨大西洋,南瀕麥哲倫海峽。麥哲倫海峽南面的火地島分別隸屬於阿根廷和智利,通常也被劃入巴塔哥尼亞的範圍內。
  • 巴塔哥尼亞高原採風之旅,與大自然親近的旅遊勝地!
    巴塔哥尼亞西接安第斯山脈,雪峰與火山映照,冰川同密林交錯,闢有大量的國家公園和自然保護區。位於聖克魯斯省西南部冰川國家公園內的佩裡託·莫雷諾大冰川。內烏肯省西北部拉寧國家公園裡有21個大大小小的湖泊和一座海拔3774m的拉寧死火山。
  • 2020軍隊文職基礎知識:世界主要氣候類型
    熱帶半乾旱氣候,分布於熱帶乾旱氣候區的外緣,主要特徵:一是有一短暫的雨季,年降水量可增至500毫米;二是向高緯一側的氣溫不如向低緯一側的高。4.熱帶季風氣候:全年高溫,降水分旱季和雨季。主要分布在我國臺灣南部、雷州半島、海南島,以及中南半島、印度半島的大部分地區、菲律賓群島;在澳大利亞大陸北部沿海地帶也有分布。
  • 【專題突破】影響氣候形成的因素及主要氣候判別(高中地理),務必...
    ,受極地氣團或冰洋氣團控制  全年嚴寒  冰原氣候  南北半球極地附近內陸  南極大陸、格陵蘭島  緯度最高,太陽輻射弱,受冰洋氣團控制  全年  酷寒  高原和高山氣候  高大的山地、高原  青藏高原、南美安第斯山脈  地勢高,地形起伏大
  • 落基山脈是科迪勒拉山系在北美的主幹,被稱為「北美洲的脊骨」
    科迪勒拉山系位於美洲板塊的西側,西臨太平洋,北起北美洲西北部的阿拉斯加,南至南美洲南端的火地島,總長度超過1.5萬千米,其中科迪勒拉山系位於北美洲的部分稱為「落基山脈」,位於南美洲的部分稱為「安第斯山脈」。由於太平洋板塊和美洲板塊在北美洲西側發生猛烈的碰撞,使得北美洲沿海地區發生強烈抬升,從而形成了一系列西北東南走向的褶皺山脈。
  • 地處南美洲西北部的「厄瓜多」,是一個怎樣的國家?
    厄瓜多位於南美洲西北部地區,是一個沿海國家,西臨太平洋,從經緯度位置來看,厄瓜多地處75°W至81°W左右,位於西半球,從時區來看屬於西五區,厄瓜多地處2°N至5°S之間,赤道穿過厄瓜多中部地區,地跨南北半球,從熱量帶的角度來看,屬於熱帶地區,厄瓜多是世界上晝夜長短變化幅度最小的國家之一
  • 【專題突破】關於氣候特點及成因的87個問答題,這裡全部都有!
    但是,海岸山脈阻擋了太平洋上的暖溼西風向東深入,限制了山脈以西的溫帶海岸性氣候和地中海式氣候向東延伸,使上述二種氣候呈南北向帶狀分布於沿海地區。山間高原盆地由於地形閉塞,海洋水汽難以進入,因此,氣候乾旱,呈現出荒漠的景象。(2)東部高地西北坡面迎冬季西北風,常造成大雪;東南坡面對大西洋水汽產生抬升作用,造成地形雨。
  • 漫步地球:安第斯,世界上最長的、最雄偉的山脈
    安第斯山脈在雄闊的南美洲西岸,矗立著一座古老的山脈——安第斯山脈。安第斯山脈是地球上最雄偉的山脈,它南北縱貫整個南美洲,長度抵得上3個喜馬拉雅山脈,屬於美洲科迪勒拉山系。如果有機會站在太空向下俯瞰,可以看到它像波濤般起伏的山巒,綿延不絕,在巨大的高原之上,猶如一條巨帶。安第斯山脈的奇特表現在於,大自然以多層次的褶皺,抬升以及斷裂,巖漿侵入和火山活動勾勒出生硬鮮明的線條。在遙遙的高空上,看到如此壯闊的景象,充分體現了安第斯山脈陽剛至極的力量。
  • 中美地峽的中部地區,為什麼東西兩側沿海形成了不同的氣候類型?
    中美地峽的面積僅比我國四川省的面積大一些,而且由於東西兩側都臨海,使得中美地峽各地區距離海洋都很近,不過,奇怪的是為什麼中美地峽中部地區的東西兩側沿海,形成了不同的氣候類型?地峽東部沿海地區分布著「熱帶雨林氣候」,而地峽西部沿海地區卻分布著「熱帶草原氣候」,這是為什麼呢?
  • 金磚國家氣候特徵解析
    因為地域遼闊,所以氣候特徵上,金磚國家都有多種氣候類型存在。金磚國家氣候特徵:我國地處亞歐大陸東南部,太平洋西北岸,處在世界上最大的大陸和最大的大洋之間,西南地區又有被稱為「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極」的青藏高原,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複雜的地形特點使得我國呈現季風氣候、大陸氣候和高寒氣候並存的特點,尤以季風氣候最為顯著。
  • 南美洲西海岸的熱帶沙漠氣候,為什麼呈狹長的分布形態?
    比如以「熱帶沙漠氣候」為例,這種氣候類型是由於常年受到副熱帶高氣壓帶的控制,盛行下沉氣流,不易成雲致雨,從而形成了「終年炎熱乾燥」的氣候特徵,使得地表植被荒蕪,自然帶以熱帶荒漠自然帶為主,熱帶沙漠氣候是世界上降水量最少的氣候類型之一。
  • 北美洲氣候特徵:氣候類型複雜多樣,溫帶大陸性氣候十分顯著
    比如非洲的氣候呈明顯的南北對稱分布特徵;亞洲由於陸地面積巨大,氣候呈現複雜多樣的特徵;大洋洲澳大利亞大陸的氣候呈現「半環狀」分布特徵;歐洲地區由於海岸線曲折漫長等因素的影響溫帶海洋性氣候最為顯著;南美洲的氣候受到安第斯山脈的影響十分顯著等,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北美洲的氣候特徵。
  • 智利巴塔哥尼亞的奇妙野生動物-野生動物,智利 ——快科技(驅動之...
    •阿雷納斯的巴塔哥尼亞研究所。一頭巴塔哥尼亞美洲獅正在高高的草叢中休息。美洲獅也被稱之為山獅,生活在北美地區,是美洲分布最為廣泛的動物之一。由於農場主為保護羊群大量獵殺巴塔哥尼亞美洲獅,致使其一度陷入滅絕邊緣。幸運的是,隨著政府提高保護力度,巴塔哥尼亞美洲獅的數量出現回升。
  • 【考點歸納】一文講盡高中地理氣候所有考點
    因為下墊面是大氣的直接熱源和水源,不同的下墊面直接影響大氣的水熱狀況,如:沿海與內陸、副熱帶地區的大陸東岸與西岸、高原山地與平原、山地迎風坡和背風坡、裸地、植被覆蓋地與水面等。  ① 海洋與陸地:受海洋影響大的地區,溫度變化小、變化慢;海洋性氣候與大陸性氣候差異。
  • 大高加索山脈:亞洲和歐洲的分界山脈,是板塊碰撞隆起的褶皺山脈
    ,通常都十分高大陡峻,比如阿爾卑斯山脈、大高加索山脈、喜馬拉雅山脈、落基山脈和安第斯山脈等。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大高加索山脈」,大高加索山脈位於亞歐大陸中部,介於黑海和裏海之間,總體上呈西北至東南走向,是亞洲和歐洲的分界線,大高加索山脈的長度約為1200千米,寬度約為200千米,分布範圍超過20萬平方千米,規模十分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