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陸地表面的地形通常可以分為平原、丘陵、山地、高原和盆地五種基本類型,山地地形是指海拔在500米以上,起伏很大,坡度陡峻的地表形態。山地通常呈一定走向的脈狀分布,稱為「山脈」,比如我國著名的東西走向的山脈「秦嶺」,就是我國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的分界線。而在一個巨大的構造單元或一個大型構造體系範圍內發育形成的,在形態、成因、結構上有緊密聯繫的屬於同一系統的若干相鄰山脈的綜合體,我們通常稱為「山系」。
也就是說山系通常是由多列山脈組成的,世界上著名的山系有科迪勒拉山系、阿爾卑斯山系、喜馬拉雅山系、天山山系、崑崙山系等等。在一個區域的地形分布中,山地地形通常是區域地形單元分布的骨架,以我們人體為例,山脈就像是人體的骨骼,而其他地形單元比如平原、高原和盆地等就像是人體的肌肉、器官和內臟。由於這些山脈的規模大小各不相同,有些特別高大規模大的山脈就會被稱為某一區域的「脊梁骨」,今天我們就來介紹北美洲的落基山脈,它被稱為「北美洲的脊骨」。
「落基山脈」是科迪勒拉山系在北美的主幹,科迪勒拉山系是世界陸地上最長的褶皺山系,該山系是由於太平洋板塊、南極洲板塊和美洲板塊之間相互碰撞擠壓而隆起形成的。科迪勒拉山系位於美洲板塊的西側,西臨太平洋,北起北美洲西北部的阿拉斯加,南至南美洲南端的火地島,總長度超過1.5萬千米,其中科迪勒拉山系位於北美洲的部分稱為「落基山脈」,位於南美洲的部分稱為「安第斯山脈」。由於太平洋板塊和美洲板塊在北美洲西側發生猛烈的碰撞,使得北美洲沿海地區發生強烈抬升,從而形成了一系列西北東南走向的褶皺山脈。
落基山脈主要的部分從加拿大卑詩省加到美國西南部的新墨西哥州,綿延總長度達4800千米,包括一些小山脈共同組成,其中有名稱的山脈就有39個,規模十分巨大,其寬度在有些區域可以達到數百千米寬。落基山脈的平均海拔在2000至3000米左右,相對於北美洲東部的阿巴拉契亞山脈而言,落基山脈的海拔就高得多了。落基山脈有很多山峰的海拔超過了4000米,其中主峰埃爾伯特峰的海拔為4399米。落基山脈和世界上許多高大險峻的山脈,如喜馬拉雅山脈、阿爾卑斯山脈、安第斯山脈等一樣,都是屬於年輕的山脈。
落基山脈大約是在距今6500萬年至1.4億年左右的白堊紀時期隆起的,其地質結構主要是火山巖和變質巖,在第三紀時期板塊碰撞更加劇烈,發生了大規模的造山運動和火山噴發,形成了巨大的褶皺山系,目前兩大板塊在這一區域的相互碰撞作用依舊在繼續,所以落基山脈依舊在生長發展中。從整個北美洲的地形分布來看,可以分為三大區域,西部為高山高原分布區,主要就是落基山脈,中部為貫穿南北的大平原,東部為相對低矮的拉布拉多高原和阿巴拉契亞山脈。所以在北美洲,西部的落基山脈區域是地勢起伏最大,海拔最高的地區,就像是北美洲的「脊梁骨」。
由於北美洲西部落基山脈的存在,對於北美洲的其他自然地理特徵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比如在水文方面,落基山脈是北美洲重要的分水嶺,落基山脈西側地區屬於太平洋水系,而東側廣大的地區屬於北冰洋水系和大西洋水系。發源於落基山脈的河流包括阿肯色河、阿薩巴斯卡河、科羅拉多河 、哥倫比亞河、弗雷塞河、庫特奈河、密蘇裡河、皮斯河、普拉特河、格蘭德河、薩斯喀徹溫河、斯內克河和黃石河等。這些河流的水文特徵很不相同,主要是受落基山脈對於北美洲氣候的影響導致。
落基山脈的存在深刻的影響了北美洲的氣候分布,首先在落基山脈的高海拔地區,由於海拔高形成了高山高寒氣候。此外,由於落基山脈的阻擋,使得北美洲的氣候分布以落基山脈為界,分為東西兩部分。落基山脈的西側至太平洋的狹窄區域,從北至南分布著溫帶海洋性氣候、地中海氣候和熱帶沙漠氣候,這些氣候類型的分布都呈狹長的條帶狀。由於來自太平洋的盛行西風帶受到落基山脈的阻擋,抬升形成強烈的地形雨,所以這裡的溫度海洋性氣候年降水量十分豐富。不過,當盛行西風翻越落基山脈到達東側地區時,空氣中水汽含量很少,使得這一地區的降水十分稀少,分布著乾旱的溫帶大陸性氣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