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惠民】村級日間治療中心 打通醫療服務最後一公裡

2021-01-16 騰訊網

永濟市廣播電視臺 官方發布平臺

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促進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明顯提高,衛生健康體系更加完善。市醫療集團積極學習貫徹落實全會精神,創新工作舉措,依託張營鎮衛生院成立永寧村日間治療中心,滿足偏遠地區群眾就醫需求,打通醫療服務最後一公裡。

一大早,張營鎮黃龍村村民謝清水就來到了鄰村永寧村的日間治療中心,治療高血壓。在從前,碰到這樣的情況,他只能去十裡之外的張營鎮衛生院。而現在,家門口的日間醫療中心就可以享受鄉鎮衛生院的醫療水平。

和謝清水一樣,村民李彩民的老伴患有牛皮癬,得經常就醫。永寧村日間治療中心的成立,解決了他們因年齡大、腿腳不方便的難題。

張營鎮鄰靠黃河,其中,位於沿河坡底的村莊就有10餘個,村民到鎮衛生院必須通往一個長長的大坡,而冬天一旦下雪結冰,路面溼滑,行走起來十分困難,加之張營鎮大部分的年輕人都外出開飯店,老人看病就變得更加艱難,而日間治療中心的建立,讓好的醫療資源可以延伸到農村末梢,解決了偏遠群眾看病難題。

(記者:杜曉瑞 柳峰峰)

轉型為綱  項目為王

改革為要  創新為上

奮力譜寫永濟高質量轉型發展新篇章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

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鬥!

運城網信備案C00033號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和林格爾縣:啟動村級「村村響」大喇叭 打通疫情防控宣傳「最後一...
    和林格爾縣:啟動村級「村村響」大喇叭 打通疫情防控宣傳「最後一公裡」 2021-01-15 18: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涵養式「灌溉」:「淄博齊惠保」打通醫保事業「最後一公裡」
    淄博市近期推出的政府指導醫療保險產品——「齊惠保」,令人眼前一亮。這款一年只需繳納99元、最高可獲200萬保障的醫保產品,和眾多商業保險相比,實在太「親民」了,堪稱真正的「惠民寶」。醫療保險是一項重要的公益事業,事關民生,事關全局。但在很多人眼中,它多少有點「高冷」。為什麼呢?主要原因,就在於「門檻」。
  • 我國首個原創型基因治療載體問世,打通基因編輯體內治療的最後一公裡
    原標題為「我院蔡宇伽團隊成功研發VLP-mRNA遞送技術:打通基因編輯體內治療的最後一公裡」。 1月5日,上海交通大學系統生物醫學研究院的蔡宇伽團隊在《自然-生物醫學工程》(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雜誌上發表了一篇題為
  • 我國醫療服務體系現狀和問題
    2015年,我國醫院門急診量30.17億人次,佔全國醫療機構門急診總量的40.95%;出院1601.39萬人次,佔醫療機構總出院人次數的76.42%。十二五期間,我國的醫療服務體系已經得到了逐步的完善,制約衛生與健康事業改革發展的內部結構性問題依然存在。一是醫療資源總量不足,優質醫療資源短缺。
  • 狗狗助療 中國醫療服務犬南京實訓基地落戶養老中心
    4日,中國醫療服務犬南京實訓基地授牌儀式在歐葆庭仙林國際頤養中心舉行。 中國醫療服務犬南京實訓基地落戶養老中心狗狗助療,痴呆症患者開心了老人開心地撫摸醫療服務犬。
  • 罕見病醫療援助工程山東專項服務中心成立
    11月25日,由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省立醫院主辦,北京病痛挑戰公益基金會、水滴公益聯合主辦,瓷娃娃罕見病關愛中心、MMA&PA關愛之家、小胖威利罕見病關愛中心、低血磷性佝僂病病友會協辦的「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省立醫院罕見病醫療援助工程山東專項服務中心成立暨內分泌與代謝罕見病多學科義診活動暨
  • 國際醫療設備"瞄準"我國 庫克介入治療市場
    全球最大私營醫療器械公司——庫克醫療日前在上海宣布,將於2009年初在上海建立一個區域共享服務中心,以滿足亞洲地區迅速增長的醫療設備市場需求。我國每年死於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有250萬至300萬人,每年治療心血管疾病花費約為3098億元。目前介入治療是心血管疾病治療的主要方法。
  • 滄州市中心醫院肝膽胰外一科:改善醫療服務創新科室團隊
    關心弱勢群體,承諾為全市縣級及以下醫療單位住院治療的貧困患者義務會診、手術。 不負重託、無愧選擇。讓醫療有愛、盡全力讓每一位患者得到有尊嚴的服務,打造最好的醫療團隊是我們不懈的追求。
  • 煙臺市實行基本醫療保險住院醫療費用「診間結算」
    原標題:煙臺市實行基本醫療保險住院醫療費用「診間結算」來源:膠東在線膠東在線11月1日訊(通訊員 衣寶萱)
  • 打造智慧醫療「診間支付」新模式
    本報訊 12月11日,觀山湖區舉行基層醫療機構「診間支付」模式現場觀摩會,現場展示世紀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智慧醫療運行情況。  服務人口多,就醫過程中掛號、就診等程序繁瑣且效率低的問題,一直困擾著世紀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 醫療服務進基層 務實舉措暖民心
    「電話通知美羅鎮衛生院,讓他們做好患者急診PCI的溝通,立即通知開闢院內綠色通道,導管室做好準備……」在石棉縣人民醫院遠程心電會診中心,該院醫生正在為美羅鎮一位患者進行遠程會診。不用跑遠路,就能享受縣級醫療資源,這是縣鄉醫療同質化帶來的便利。近年來,石棉縣有效整合全縣各級醫療資源,開展協同業務,將醫療服務延伸到基層。
  • 探秘「動物醫療中心」
    8月1日,廣州長隆野生動物世界「動物醫療中心」的獸醫運用獸用彩色B超為一隻黃猩猩進行體檢。  8月1日,一隻黃猩猩在廣州長隆野生動物世界「動物醫療中心」接受X光檢查。  8月1日,一隻小老虎在廣州長隆野生動物世界「動物醫療中心」進行CT檢查。
  • 家門口享受優質兒科醫療服務 國家兒童區域醫療中心(西南區)建設在渝啟動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劉豔 攝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1月12日14時05分訊(記者 劉豔)今(12)日,國家兒童區域醫療中心(西南區)建設啟動會在重慶舉行。為進一步完善兒童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優化優質兒童醫療資源區域布局,有效提高兒童醫療衛生服務能力,今年9月,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通知,在東北、華東、中南、西南、西北區域各設置一個國家兒童區域醫療中心。
  • 赤峰市醫院參加全國醫院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擂臺賽獲優異成績
    自2015年起,國家衛健委啟動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至今已持續推進6年了,各家醫院堅持以患者為中心,以便民惠民為落腳點,不斷推出系列創新舉措,切實推動醫療服務高質量發展。2020年是國家衛生健康委關於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的收官之年,11月25-26日,本年度全國醫院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的收官之賽—全國擂臺賽的總決賽在武漢舉行,本次比賽共有來自248家醫院的1193個案例,經過36場線上比賽,最後137個案例成功晉級武漢總決賽,來自全國各地30餘家醫院的醫院管理者作為評委齊聚武漢,為本屆擂臺賽總決賽進行了終極評審,遴選出了金、銀、銅獎及價值案例。
  • 國內首輛公益性動物移動醫療車開啟春季服務
    近日,全國首輛公益性動物移動醫療車在京開啟第一次醫療服務。服務對象是位於通州區的兩家流浪動物救助基地,本次共149隻流浪動物獲得了來自美聯眾合動物醫院專業獸醫的診療,診療內容包括:體檢、免疫、驅蟲等。今年3月的春季服務,可謂是十分穩健的「第一次」。經過「萌爪醫生」的定製改裝,一年的牌照申請、設備調試;領養、宣傳活動中的模式預演;動物藥品及醫療耗材的前期採購;專業寵物醫療機構美聯眾合為醫療車免費配備專業的醫護人員隨車出行,所有的準備工作都在為醫療車的第一次服務效率提供最優解。
  • 中國醫療服務犬南京實訓基地落戶養老中心 狗狗助療,痴呆症患者...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老人開心地撫摸醫療服務犬?4日,中國醫療服務犬南京實訓基地授牌儀式在歐葆庭仙林國際頤養中心舉行。&nbsp&nbsp&nbsp&nbsp「這條狗狗真機靈,讓我們摸摸、抱抱,再拍拍照。」當天,一隻醫療服務犬表演了接食物、找飛盤等一系列節目後,該院老人爭相與這個「明星」互動,高興得像孩子。
  • 上海公利醫院:更快更全更細,做實區域醫療中心
    已確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跳過送入急診室的步驟,直接被推入導管室治療:冠脈造影、球囊擴張、植入支架……從首次醫療接觸到開通血管,歷時僅40餘分鐘,患者轉危為安。 公利醫院是上海25家首批區域性醫療中心建設單位之一,服務浦東金橋地區83萬人口。在優質醫療資源集中的上海,一家二級醫院如何贏得百姓信任、實現區域性醫療中心功能?
  • 打造高質量區域性醫療中心 公利醫院構建「大綜合」學科體系
    作為25家入選單位之一,上海市浦東新區公利醫院服務83萬人口,全上海排名第三位。  記者6日在走訪中了解到,公利醫院一方面構建「大綜合」學科體系,與大三甲互補,為居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醫療服務;另一方面立足常見病、多發病的精細診療,與社區錯位,不斷提升專、特、新(精)技能。  據統計,2019年,醫院門急診人次達到187萬,年手術量達到2.3萬。
  • 做「聯華超市」般的醫院 浦東新區公利醫院打造區域性醫療中心
    作為首批25家區域性醫療中心建設單位之一,公利醫院和不少區級醫院一樣,正通過著力做優、做強醫療服務,擺脫大型三甲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之間「夾心層」的尷尬,其共同目標是:區域性醫療中心。   為此,公利醫院摸索出一條與大三甲醫院互補的醫療服務路徑:為居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醫療服務。「全周期的服務勢必要花更多時間、耐心和精力。」院長姜寧將區域性醫療中心比做「聯華超市」——建在老百姓身邊、商品種類多、買東西實惠。「放到醫院則是學科建設要全,能緩解周邊居民看病『最後一公裡』的難題。」
  • 南京中大醫院啟用日間治療模式
    本報訊 腫瘤患者白天住院治療,晚上回家靜養,既方便病人治療,又方便家屬照顧。記者近日從東大附屬中大醫院獲悉,該院首個服務於腫瘤患者的日間治療中心正式啟用。 日間治療是國際上較普遍的人性化醫療服務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