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國家是胃癌的高發地區之一,且胃癌近些年已經成為了僅次於肺癌,死亡和病發率排名在第二的癌症。全世界每年的新發胃癌患者約是90萬人,而這其中就有將近40萬人是來自於中國!而且由於胃癌和其他癌症都一樣,早期難以被患者察覺,所以大部分都面臨了「確診即晚期」的局面。
但胃癌發展的過程卻不是一蹴而就的,從一個健康的胃到癌變,需要漫長的過程,甚至是十幾年之後,患者最初僅僅是出現了非萎縮性胃炎,也就是大家所說的慢性胃炎。但是卻沒有進行科學治療和控制,隨後出現了萎縮性胃炎-腸化生-癌變!
所以,臨床也將慢性萎縮性胃炎稱之為癌前病變,它的確是胃癌出現的一大因素!
所謂的慢性萎縮性胃炎,其實就是慢性胃炎的一種類型。由於患者的胃黏膜上皮受到了反覆的損傷,導致其固有腺體減少,也就是正常分泌胃蛋白酶、鹽酸以及黏液的腺體變少了。且胃黏膜自身有修復的能力,損傷和修復的反覆進行,就會出現萎縮性胃炎症狀。
慢性萎縮性胃炎又分為兩個類型,第一就是局灶萎縮性胃炎,這種萎縮主要是出現在了患者的胃竇部,我們國家大部分患者都屬於這一類型。第二則是免疫性胃炎,也就是出現在了胃體的改變,且是呈現出瀰漫性分布狀態,這是由自身免疫功能紊亂而引發的。
不過,需要強調的一點是,雖然萎縮性胃炎和胃癌之間有密切的關聯,但是在眾多患者中,也只有極少數會可能會發展為胃癌(不足10%),也就是中重度萎縮性胃炎,且伴有腸化生或不典型增生的患者,發生胃癌的機率才會增加。
不過,為了避免病情進一步發展,積極對萎縮性胃炎進行治療和保養還是必要的!
1、藥物治療:藥物治療主要是講究對症下藥,也就是說根據患者的自身症狀,選擇適合的藥物進行調理。比如患者有嚴重的燒心、反酸和上腹疼時,就可使用抑制胃酸分泌的藥物,比如奧美拉唑、複方氫氧化鋁、法莫替丁等,都是常見的種類。另外,還有胃黏膜保護劑、促進胃動力的藥物、幫助消化的藥物等。
2、幽門螺桿菌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需要進行幽門螺桿菌篩查,因為在這一疾病的基礎上,感染該病菌,後期患胃癌的機率也會增加。所以一旦被診斷為感染陽性,就需要配合醫生使用藥物,以此來殺滅幽門螺桿菌。
3、飲食調整:為了避免病情進一步發展,患者的日常飲食也需進行調整,患者的飲食應以清淡、好消化、高蛋白和維生素為主。另外,患者還要保持合理的三餐規律、避免暴飲暴食、細嚼慢咽等,同時需減少對胃有刺激性的食物攝入,包括了堅硬食物、高脂肪食物、酒精、濃茶等。
要知道萎縮性胃炎只是慢性胃炎的一種,它距離胃癌還有非常遙遠的距離。所以,在發現這一疾病之後,不需要過度緊張,積極配合醫生進行治療才是正確做法。除此外,還應定期進行體檢,觀察疾病的恢復情況,必要時可取組織進行活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