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遊戲開發者角度,剖析「問答遊戲」的玩法與差異

2021-01-19 新浪遊戲頻道

  問答遊戲的製作門檻、遊玩門檻都比較低,在十幾年前的街上就已經找得到問答型的遊戲機臺。雖然市面上出現了越來越多新奇豐富的遊戲,但就像西洋棋、數獨、拼圖這些古典遊戲一樣,依然有一群玩家喜愛著問答遊戲。


  而正當主流遊戲競爭得極度激烈時,《問答 RPG 魔法使與黑貓維茲》(以下簡稱《黑貓》)與《知識王》的成功,就像宣告著找到了一片富有潛力的藍海,又或許是找出了潛藏在每個人心中的問答魂!


  這兩款 App 遊戲,分別締造了數千萬及數百萬的下載佳績,它們究竟有何過人之處呢?


《知識王》屬於較傳統、單純的問答遊戲

《黑貓》則是「問答」 + 「日式 RPG」 + 「萌要素」, 內容豐富數倍,但也因此顯得比較複雜

  

首先來介紹較單純的《知識王》吧


  它乃是一款國產問答型遊戲,規則很簡單。

  1.系統隨機從各個領域出題,題目皆為四選一的選擇題,每次會出 4~16 題。

  2.雙方玩家皆可分別回答,不會因為對手答了自己就不能答,但越快答對分數越高,總分高者獲勝。

  3.最後一題分數加倍,讓比賽保持緊張到最後一刻。

  遊戲分為許多大關,越後面的關卡入場費越高、題數更多、題庫更難,獲勝玩家可以贏得雙方繳交的入場費,實際上就是彼此拿遊戲金幣對賭,越賭越大、越賭越難。


  《知識王》的介面都很簡單易懂,且總是將重點擺在視線焦點處, 而且操作時的流暢感、色調的搭配、營造氣氛的動畫都顯示出 UI 設計者的用心

  不過金幣幾乎沒有任何其他用途、也無法和玩家交易,官方也沒有必要向玩家抽稅,任由遊戲中的金幣越來越多。所以並非真金白銀的賭博,而比較像是搶奪分數而已,至於未來會不會有人開發這類型的博奕遊戲,那就難說了。

  而因為每過一大關,賭的金額就翻 2~3 倍,所以即使在前一關賺得盆滿缽滿,這金額拿到兩三關之後也變得微乎其微了,巧妙地讓玩家不能只在低等關卡保守賺小錢,而每次都得背負更高風險去挑戰高等關卡,才有機會讓金幣累積到更高的層次。


  連續答對時,賭金也會往上翻倍,所以實際輸贏的金額有可能是入場費的數倍,很好地隱藏了大數目帶給玩家的風險恐懼,一不小心就破產畢竟就是要等玩家破產,才有可能消費購買金幣嘛!

  每一大關都有 NPC 關主鎮守,強度遠勝一般玩家,要先打倒關主才能進入大關與一般玩家對戰,所以無數英雄好漢苦存金幣、猛背答案,就為了再次挑戰關主雪恥,很有打小兵練功、做足準備挑戰 Boss 的起伏感。


  第12關關主動不動就10題全對,家財萬貫也吃不消啊!幾個朋友都是在這關棄坑不玩的, 感覺官方把難度曲線設得太陡了點

  

而當金幣不足時,有幾種方式可以補充。

1.消費現金來購買。

2.消耗鑽石來兌換,鑽石相當於商城幣,可以透過消費現金、或擊敗關主獲得。

3.銀行會隨著時間補充金幣,可點擊領取。

這就是它主要的消費點了,其次是升級技能。


  升級各種技能會更有利,讓玩家在卡關時,也可以靠著練功升級來降低難度低等級的技能只花金幣,高等級時就需要花鑽石才能升級了

  遊戲的主要目標,就在於收集更多的金幣、擊敗所有關主、學到更多知識、以及和朋友互動。《知識王》能夠串聯 FB 帳號,和臉書上的朋友比較成就、邀更多朋友一起玩,就像《Candy Crush Saga》一樣,即使是單人遊戲也能產生社群互動性。


《Candy Crush Saga》會在地圖上顯示臉書朋友的過關進度, 對刺激玩家的競爭心理起了很大的作用

《知識王》的好友排行榜。 ※為保護當事人,照片及姓名皆已經過馬賽克處理

  以上就是《知識王》的基本玩法了,那麼進階玩法呢?沒有了!單純就是它最大的賣點之一。當然其中應該也包含節省開發成本的考量,但還有一個原因是,《知識王》並不像是針對常玩遊戲的玩家所推出,而是如同 Wii 那樣,把目標放在吸引更加輕度的用戶。


  他們可能是 25~35 歲的上班族同事,藉由《知識王》作為互動的橋梁;可能是爸媽陪著孩子,一起玩遊戲學知識;也可能是中小學生,利用下課的零碎時間和同學較量。對於輕度玩家,遊戲的入門門檻必須要比一般遊戲更低,這點正體現在它的介面上。


一眼望去,只有主玩法的「挑戰」按鈕最大最顯眼, 即使是不常玩遊戲的玩家,也能夠立刻找到入口

相較之下,初次進入《黑貓》的玩家, 需要花幾秒才能找到下一步的按鈕呢

  不過這是因為,《黑貓》的目標客群屬於較重度的 RPG 玩家,內容較《知識王》龐大得多,介面當然也會變得較複雜。而且《黑貓》也有注意將尚未用到的系統按鈕暗化,再加上動態手指圖示引導玩家了。


  《知識王》也用了同樣的心思, 下方介面最初只有「銀行」而已,隨等級提昇才顯示新的功能 Icon 和教學

  這都是為了讓玩家不會被大量的學習壓力嚇跑,而能逐步地熟悉遊戲。教學也不是一股腦丟出所有資訊,而是一點一點開放新功能時才順道說明。

  

接著我們來看看《問答 RPG 魔法使與黑貓維茲》


可愛的魔法使 + 黑貓,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童年回憶《魔女宅急便》呢

    《黑貓》的遊戲模式,正是《龍族拼圖》所掀起的流行「集卡強化 + 組隊 + 過關」玩法,玩過龍拼的人肯定很快就能理解。

同樣是分成隊長技和主動技,不過只有生命、攻擊兩種數值,而沒有回覆;屬性也從五屬減到三屬互剋

  比較特別的是,在答題之前可以選擇題型,可以看到四個選項當中,每一個都由「屬性 + 題目類型」所組成,其中就包含了相當多的策略。

  1.可以選擇自己較擅長的題目領域,以提高答對機率。《黑貓》和《知識王》都有「連續答對加成」,帶來推至高峰和挑戰極限的感受,所以避免中斷也就成了重要的策略之一。

  2.講究威力的話,就是選擇我方隊員人數最多、攻擊力最高的屬性題目。

  3.或是選擇敵方的相剋屬性題目,可以造成更多傷害(前提是我方隊員有相剋屬性)。

  4.有的題目擁有複合屬性,若能答對的話,我方符合該屬性的隊員皆可攻擊,雖然非常有利,但題目難度也會隨之上昇。單一屬性的問題,其難度比起《知識王》要簡單許多;複合屬性越多,出現的題目也會越冷門刁鑽。

  5.或是考慮到之後要面臨的強力 Boss,可以在對付小怪時,先將有把握、高威力的題目保留不答.

像這個單屬性的問題,簡單到只看選項也能選得出答案, 甚至不用等題目顯示完。

  上述策略,在《知識王》基本上是體驗不到的。同樣是搶答遊戲,《黑貓》和《知識王》的做法明顯有別:

  

《知識王》的出題流程

  1.先顯示題目領域(歷史、數學...)

  2.顯示完整題目

  3.過一兩秒才秀出所有答案

  

《黑貓》的流程

  1.先讓玩家選擇題目領域、攻擊對象

  2.顯示所有答案

  3.逐字顯示題目


  兩種做法相比,《黑貓》採用了正統搶答遊戲的規則,對實力的鑑別度會更高,而當雙方答題正確率不相上下時,決定勝負的關鍵就在於幾毫秒的速度差,但與其說《知識王》不夠正統,我覺得比較像刻意為之。若看到熟悉的領域、熟悉的題目,都會讓玩家瞬間產生一種安心感,接著是緊張感,全神貫注在尋找心中的答案選項;最後成功在最短時間內選對、或是一不小心選錯的扼腕,不論好壞都會讓玩家的情緒一下緊繃、一下放鬆,是很好的體驗。

  《黑貓》需要消耗更多的集中力,緊張的時間佔了更大部分,這都是為了讓玩家能夠挑戰更高的技術。只不過可惜的一點是,《黑貓》本質上還是一款「Pay to Win」的遊戲,卡牌強弱的影響實在太大,取得又過於困難,以致於答題技巧再好,在 PvP 時面對花錢取得的強卡還是無能為力。

  而《黑貓》除了將戰鬥方式從「轉珠」改為「答題」,亦加入了劇情要素,讓玩家透過和維茲一同冒險,更有融入這個世界的感覺。

  和一般遊戲的看板娘比起來,維茲算是比較不一樣的。 俏麗短髮加上不暴露的打扮,散發出知性的氣質, 相當符合這款遊戲的主題

  對於喜歡動漫及貓咪的玩家來說,在遊戲的過程中,既可以收集各種好看的卡牌,又有可愛的美少女及黑貓陪伴,玩起來心情會更加愉快。

  究竟黑貓和維茲之間的關係是什麼呢?相信還沒玩過的人會感到好奇吧,而隨著遊戲進行,在早期就會安排巨大轉折,令玩家期待於故事中瞭解後續發展。

  遊戲過程中也時常有可愛的黑貓陪在身邊, 若偷戳一下黑貓,還可以看到牠驚訝及微笑等多種表情, 真是十分治癒哪

  順道一提,上圖是《黑貓》的每日任務,答對可以得到不錯的獎勵,由於答題時限長達一整天,所以玩家大可看了題目之後再去找答案。這個設計除了吸引玩家每天上線,亦包含了讓玩家去詢問身邊朋友、或上網和其他玩家交換答案的用意。

  上次提到《知識王》的題目全都是四選一的選擇題,而《黑貓》除了選擇題之外,還有這種「排列題」。4 個選項就有 24 種排列組合,矇對的機率只有 4.17%,所以並非是用在一般搶答,而是作為隨機額外獎勵的寶箱難題,即使答錯也不會導致關卡失敗。

  不過老實說,這真的非常難。有時限的情況下,只要排錯一個順序就全錯,挫折感相當大。若是為了提高難度的話,可以將題目改為五選一;若是為了要給玩家不同的答題體驗,可以把時限拿掉,純粹讓玩家查資料拿獎品;或是將排列選項縮減到 3 個,猜對機率相當於 1/6,也比現況好多了。

  而隨著每次遊戲,逐漸提昇等級、卡牌、金幣、解鎖關卡,這種 RPG 的累積成長感,也是《知識王》較缺乏的。不過相對來說,《知識王》不需要學習其他不相干的策略,例如怎樣合成卡牌較划算、把體力用在哪邊刷寶物較有效率...只要專心在提昇答題能力就好,這也是它以輕度玩家為主要目標的證明。

  《黑貓》過關的時候,亦可挑戰特殊成就, 這種提昇關卡複用性的設計很常見也很有效。對於我這種探索&成就型的玩家來說,看到空的星星就會很想把它填滿呢

  除了單人遊戲,《黑貓》還有另一個特色模式是全國爭霸賽,也就是 PvP。PvP 採用段位制,一共 20 多段,並且還在繼續增加更高的段位。

  段位有什麼用呢?首先,段位相同的玩家會被分在同一區比賽,避免遇到過弱或過強的對手;其次,部分主線關卡會要求玩家擁有一定段位,也就是催玩家去 PvP 挑戰更高排名啦!因此玩家在競爭之下,就有必要變得比別人更強了。

  然後幾乎每個月都會舉辦 1~2 次的 PvP 活動「魔導盃」,這時一樣是透過全國爭霸賽的機制進行,而會在進行後獲得活動點數 pt,再依總點數排名頒獎。

  排名靠後的玩家至少能領到安慰獎,排名越靠前的玩家能拿到越好的稀有卡,大約 2 週的活動週期,可以持續給遊戲注入一波又一波的活力。



  相對地,《知識王》雖然全都是 PvP,但由於玩家間的互動極少,亦不能指名好友挑戰,所以自己玩的時候跟單機版差不多,玩家只能和朋友在身旁一起玩,才會有互動的感覺。作為一款和玩家競賽的遊戲,這點相當可惜。

  這是因為和玩家即時互動的機制,在手機遊戲上其實是相對難做的。手機網路原本就有訊號不穩、容易斷線的風險,而臺灣的網路品質又比較差。一般像《龍族拼圖》等遊戲,多是採用弱連線的方式,也就是只有在進、出關卡的時候連線,把需要的資料一口氣傳輸完畢,而在關卡過程中則完全不需要網路也能進行。

  但如果是真人即時對戰,那就必須採用強連線的方式,一旦對戰過程中任一方有延遲甚至斷線,另一方就必須陷入等待、嚴重者甚至直接結束這局遊戲,都是很不好的體驗。所以像之前聊過的《怪物彈珠》這種講究多人即時連線的遊戲,就採用比較穩定的藍牙傳輸,缺點是比較耗電,而且玩家之間的距離必須保持在數十公尺內。

  早期《怪物彈珠》的多人即時連線模式,只要某一人訊號不穩,整局遊戲便直接宣告失敗,不知道後來是否有改善

  而《知識王》和《黑貓》的 PvP 都採用差時對戰的方式,將玩家的遊玩紀錄保存下來,作為其他玩家的對手。如此實際上只有一個玩家 A 正在進行遊戲,對手玩家 B 則是重複播放過去遊玩的行動,所以只需要弱連線即可達成對戰,而雙方的延遲、斷線情形則會自動被過濾掉,不至於影響他人。

  但或許是因為日本網路品質較好、且日本玩家更重視互動的緣故,所以《黑貓》亦有協力作戰(多人合作即時 PvE)的模式,能夠和好友或線上玩家即時組隊;而像是《龍族拼圖》最近也新增了和好友即時合作的關卡。

像這樣和好友輪流答題, 若人在附近的話,甚至可以擠在同一臺手機前幫忙答題,是很棒的互動

  兩款遊戲也都有罐頭訊息,方便玩家做簡單的互動。 尤其日本玩家不管玩什麼遊戲,常把打招呼視為必要的禮貌, 「よろしく (請多指教)」和「ありが之う (謝謝)」總是不絕於耳呢  

  雖然不容易和朋友即時連線對戰,但還是有其他辦法可想,就像《Draw Something》的做法,一樣是用差時傳遞資訊的方式,和朋友進行互動,這其實就跟古人透過書信對奕的概念相同。

  一位美術好友的大作,簡單幾筆就畫出重點,應該很好猜是哪個單字吧!咦,答案中怎麼拼不出 Superman 或 Bullet? (最後我真的想不出答案,只好放棄了)

  比起一般遊戲,誰都能夠發揮的問答遊戲特別適合眾人同樂,或許也是為了讓各種玩家都能發揮,《知識王》和《黑貓》才不將題目侷限在動漫等特定領域,而包含文科、演藝、理科等多個領域。

  這是屬於追求廣度的做法,相對地題目就不能出得太難(深度不足),否則容易導致玩家答不出非專精領域的題目,而變得太依靠猜題運氣、或是背答案了。為了降低背答案的影響、以及對重複題庫感到膩,所以《知識王》據說每週都會新增 600 到 1000 題;《黑貓》如何就不清楚了。

  不過若想做出有別於《黑貓》和《知識王》的問答遊戲,或許可以考慮做一款《動漫遊戲問答王》,將出題領域細分為「漫畫」、「線上遊戲」等等,針對的族群雖然較窄,但卻更能滿足這些玩家的深度渴望,吃下《黑貓》和《知識王》沒那麼深入的市場。

  《黑貓》還貼心地做了念能力答題能力分析圖, 從圖表中的擅長領域可以看出.....嗯... 這個玩家的興趣很宅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知識王》有和綜藝節目合作,舉辦現場比賽和實況,雖然不清楚成效如何,但給玩家提供了「上節目比賽拿獎金」的更高目標及話題性,加上目標族群也是常看綜藝節目的年輕男女,我覺得是蠻不錯的做法。

  最後還有一點趣事,是關於特殊狀況──來電幹擾&作弊。撇開八門、燒餅等較難防的修改程式不談,即使是毫無技術的玩家,也可以透過「暫停 App 運作」來延長思考時間(只要切換 App 或回到主畫面,App 就會自動暫停)。

  《知識王》和《黑貓》都有考慮到這點,當 App 處於暫停狀態時,《知識王》只要在 20 秒內解除暫停就不會給予懲罰,但《黑貓》則會於解除暫停時,自動扣除經過的時間(最多扣完這一題,不會影響下一題)。

  而當 App 被強制關閉時,《知識王》會直接判玩家整局遊戲輸掉,但《黑貓》若尚未選擇題型,會直接回到選題型的步驟,玩家毫無損失;而《黑貓》若在答題中,則是判玩家那一題答錯,可繼續答下一題。

  這意味著,玩家可以在《知識王》當中利用暫停 App 來延長思考時間,打字快的人還可以直接上網 Google;但在《黑貓》這麼做則毫無意義。也就是說,《知識王》選擇的是保護玩家在接到來電時不受影響,容忍小幅度作弊;《黑貓》則是完全禁止作弊,讓接到來電的玩家自行承擔小幅損失;但若不是作弊,而是意外關閉 App 的話,也會盡力減少玩家損失。

  這也再度說明了,《知識王》本質上還是比較接近單機的輕度遊戲,少數玩家作弊,對整體營收、及其他玩家的體驗影響不大;但《黑貓》的付費影響更大、玩家競爭更加激烈,因此不能輕易容許作弊。

  

總結


  《黑貓》的上手門檻明顯較《知識王》高,可能會讓部分輕度玩家卻步,但它的遊戲完成度也較高,上手之後會耐玩許多。而《知識王》僅靠簡單的內容就達到如此的效果,在成本上可能更為划算,也是相當了不起的。

  這類問答型遊戲,潛移默化的效果不可小覷,因為出題方式多半要求玩家不僅答對,還要答得快,所以玩家會自發性地熟背答案,反射性地做出選擇。

  從好的方面來說,若常考玩家數學心算題、英文單字題,就算不喜歡數學和英文的人,為了在遊戲中勝出,也會被鍛練出這些能力;但壞處在於只能傳遞一些零碎或冷門的知識,較難以活用。好比說記得某體育選手在 2015 年擊出幾支全壘打,又有多大意義呢?

像這題就把「陳情表」的字打錯了, 另外還有相同題目、不同答案的狀況等等

  而如果題目和答案的立場偏頗,更可能在玩家腦中植入錯誤的觀念,所以還是建議大家在玩的時候,抱著輕鬆的態度就好,別將遊戲中的答案奉為圭臬了。


相關焦點

  • 中心化流量 + 買量扶持,QQ 想尋找小遊戲版「王者榮耀」
    「構建生態是 QQ 明年的重點之一。」12 月 11 日,在深圳舉辦的「小遊戲、Q 精彩」開發者峰會上,負責 QQ 和社交賽道的騰訊公司副總裁梁柱透露了這個重要的信息,這個生態會包括一個機器人平臺和訂閱號。當然,結合 QQ 用戶的特點,QQ 小遊戲是這個生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 微雷推薦《紅怪》值得細嚼慢咽的吃人遊戲,「逆轉恐怖」結局推測
    主打「逆轉恐怖遊戲」(reverse-horror game)概念,由波蘭遊戲團隊開發的《紅怪》(CARRION),自公開後就一直受到許多玩家關注,如今遊戲問世,它也證明了遊戲或許不需要精美的3D 畫面,哪怕是懷舊的2D 像素也能夠充分展現本作的魅力。
  • 輸了「狼人殺」就被捅死,這遊戲你敢不敢玩?
    如今風靡全國的「狼人殺」脫胎於「殺人遊戲」。「殺人遊戲」歷史悠久,據稱起源於上世紀60、70年代。甚至早在1950年阿加莎·克裡斯蒂的偵探小說《謀殺啟事》中,已經提到過「殺人遊戲」的雛形。至於遊戲形成的原因,說法不一。一說來源於MBA的訓練課,一說由矽谷的IT界人士發明,一說來自蘇聯莫斯科大學心理系。
  • 小時候常玩的「扮家家酒」遊戲臺語該怎麼說?
    每個世代都有屬於該世代的成長記憶,特別是遊戲方式,總有極大的差異。以我們這個世代為例,好像是一個很過渡的階段。另外,還有兩種很具特色、又漸漸退出我們生活的兒時遊戲,那就是「蹌跤雞」(tshiáng-kha-ke)及「覕相揣」(bih-sio-tshuē)。「蹌跤雞」就是跳格子,或許我們還記得跳格子怎麼說,但「蹌跤雞」是不是越來越難聽到了呢?而跳格子的玩法,恐怕再過沒幾年,也要成為只出現在教科書上的專有名詞了吧?
  • VR恐怖遊戲「SafeZoneVR」免費登陸itch.io
    據外媒UPloadVR報導,由美國獨立開發者Will Codes開發的VR恐怖遊戲「SafeZoneVR」即將在Steam及Oculus平臺免費發布。目前「SafeZoneVR」仍在開發中,該作開發者Will Codes是一名在校學生,其在過去兩年中一直致力於這款遊戲的開發。
  • Pocket Gamer舉辦獨立遊戲展 諸多佳作亮相_網路遊戲新聞_17173...
    近日,國外知名遊戲媒體 Pocket Gamer 宣布舉辦一場讓獨立開發者有機會展示新作的活動,名為Big Indie Pitch。屆時將有50位獨立開發者參與,展示他們的新作。接下來我們就來搶先過目一下其中的部分作品,後續還有的佳作我們會陸續介紹!
  • 用臉玩的遊戲,爆紅海外的「表情跳舞機」Facedance Challenge
    具體有多魔性,再怎麼形容都不如看一段視頻來的直觀:視頻外鏈遊戲的玩法非常簡單——開始前,你需要先掃描自己的臉,方便一會兒進行面部追蹤和識別。然後音樂響起來後配合冒出來的表情圖做出各種對應的表情就行。(用臉跳舞的遊戲,面癱不要玩)不過雞賊的是,這款遊戲最初只給用戶 3 個音符,而每玩一次都會消耗一個音符。音符沒有之後要麼智能等音符恢復,要麼只能買。
  • 用臉玩的遊戲,爆紅海外的「表情跳舞機」——Facedance Challenge
    具體有多魔性,再怎麼形容都不如看一段視頻來的直觀:遊戲的玩法非常簡單——開始前,你需要先掃描自己的臉,方便一會兒進行面部追蹤和識別。然後音樂響起來後配合冒出來的表情圖做出各種對應的表情就行。只要你的表情轉換幅度大,就有較大機會獲得 perfect 評價,評級一共分為「Perfect」、「Excellent」、「Great」和「OK」。
  • 金色相對論專場|為你剖析滾滾硝煙中的區塊鏈遊戲世界
    佟揚:從投資者的角度看,目前區塊鏈遊戲是否是一個好的投資標的呢?EOS Asia 節點中國運營負責人李金馬:EOS是一個保護持幣者利益的公鏈嘉賓介紹:EOS Asia 節點中國運營負責人,李金馬獲得「幣圈金馬獎」社群創始人,現在4200+收費用戶。「笑馬資本」創始人,專注區塊鏈投資。
  • 「華碩之夜」秀肌肉,除了遊戲手機還有這臺「大塊頭」顯示器
    趕在臺北電腦展之前,「敗家之眼」華碩在本土臺北發布了諸多新硬體,發布會每一處細節都透露著電子硬體一哥「家大業大」的魄力。我們姑且稱這場氣勢隆重的發布會為「華碩之夜」。剛剛亮相的 ROG Phone 遊戲無疑是今晚最受關注的主角,愛範兒也在現場進行了第一時間的報導。
  • 原型剖析|如何製作出一款好玩的打地鼠遊戲?
    打地鼠這款遊戲大家小時候都玩過,對於零編程基礎的人,是否有機會自己親手製作一款好玩又有新意的打地鼠遊戲呢?在打地鼠這款遊戲背後,又有哪些值得思考的因素呢?我們邀請到了墨刀的特約導師張馬克(暴走大樂哥)為大家詳細剖析這款遊戲的誕生、製作和後續過程。
  • 「日式幻想+大地圖戰略」,他們的獨立遊戲被朝夕光年看中了
    玩法設計:足夠吸引但內容欠缺「縱深」世界觀和劇情勾勒出了《伊格利亞戰記》的底色,但對一款策略遊戲來說,更麻煩的部分是雕琢玩法和細節。先說說我的個人體驗。從玩法上來看,《伊格利亞戰記》上手難度堪稱友好。作為一款回合制策略遊戲,玩家所要做的就是每個回合執行內政指令,發展國家的經濟和軍事實力,然後選擇恰當時機出兵徵戰,一步步統一大陸。
  • 遊戲界的「奧斯卡獎」公布提名,今年最好玩的遊戲你玩了幾款?
    一年一度的「遊戲奧斯卡」The Game Awards 將於 12 月 10 日正式開幕,這屆的 TGA 將不設現場演出,首次以純線上直播的方式舉辦。不難想像,如果它獲得了「最佳敘事」甚至是「年度遊戲」等獎項,那爭議也一定會隨之而來。
  • 你還記得「會說話的湯姆貓」嗎?
    加上最初的湯姆,這些小動物組成了「會說話的湯姆貓與它的朋友」系列。▲《會說話的 Larry》,早期這些小動物的造型都挺粗糙的……除了主角造型不同之外,「湯姆貓與它的朋友」系列遊戲的玩法其實大同小異。但對於喜歡這類遊戲的人(特別是輕度用戶)來說,遊戲性原本就不是他們關注的重點。
  • 單款小遊戲4500萬用戶 eCPM超30 這家武漢CP不簡單
    隨著新品遊戲的不斷上線,團隊逐漸擴充到40人規模,「SAGITEAM是一個追求『遊戲感』的產品團隊,對團隊成員的基本要求就是「是一個遊戲玩家」。也是一個追求「侵入式」工作方式的團隊,團隊成員不但能在技術上前後端融合,還能做到「跨本職工作的融合」,策劃寫代碼,美術擔任製作人和產品做運營是SAGITEAM的基本操作。」曾嶸如是說。
  • 如何在VRChat中製作「嚴肅遊戲」?這5個技術坑需要謹記
    由於VRChat開發社區仍處於試驗階段,因此經常被人們調侃是VR的「狂野西部」。 Nathan Hahn表示,開發「Art Sort」主要是為了探索在平臺上進行嚴肅遊戲研發的可能性,同時他也注意到,目前關於將VR社交平臺應用於嚴肅遊戲的可能性研究還很少,因此他希望向大家分享開發過程中碰到的5個技術坑,激發更多人的興趣來研究如何將這些平臺應用於嚴肅遊戲中。
  • 華碩ROG 遊戲手機 3 評測:驍龍 865 Plus 加持,「返璞歸真」的遊戲...
    這種表現更內斂的設計雖然讓 ROG 遊戲手機 3 的風格不那麼「遊戲」,但這也讓手機的整體風格沒那麼硬核,更像是在遊戲手機和普通手機的取中方案,而不是完全的硬核遊戲風格手機。這樣做的好處有兩點,一方面能繼續保持遊戲手機的風格,另一方面讓手機的合適人群更加廣泛。
  • 遊戲創新該怎麼做,SE的這款猜拳遊戲似乎做出了一個反面示範
    這些都是不同於現在市面上多數遊戲產品,比較新穎的內容。 擴張 不過,對於玩家們來說,虛幻4之類的概念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玩家是產品的體驗者,而不是產品宣傳方式、設計過程的研究者,因而從玩家的角度來說,虛幻4=建模、光影、特效、動態等視覺體驗。但從這些內容來談,體感和市面上產品的差異非常小。
  • 流行了 34 年的數獨遊戲,我終於在 iPhone 上找到了體驗最好的版本
    自從 1986 年它被發明以來,數獨「困住」過無數人。奇怪的是作為新手的我在《數獨 2》中學到入門方法後也被這個遊戲「困住」,以至於一整個周日的下午都在數獨中度過。 數獨作為一款遊戲是絕對不會出現讓你「一頓操作猛如虎」就過關了這麼一說,絕對是靠邏輯思維和判斷能力取勝。在這嚴謹的過程中,做備註就顯得十分重要。
  • 起死回生完成逆襲的傳奇遊戲:命運系列
    龍會長:遊戲產業何其之大,成功者寥寥無幾,許多遊戲甚至還未濺出波紋便被歷史的浪花掩埋。但有的作品仍然在初期的失敗後,通過不斷更新厚積薄發,最終成為傳奇。遊戲開發工作並非易事,就算有著最好的開發工具和最雄厚的預算,通過首日補丁來加入光碟中沒有的內容已是常態。最終決定遊戲命運的還是成千上萬的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