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語文教學發展,解決語文學習困惑。
部分中小學已經開學了,這剛剛開始的一兩天,學生、老師、家長都還沒有完全進入狀態。早上起不來,經常犯困,家長緊趕慢趕送孩子上學,還是遲到;更有的家長,在學校門口就開始訓孩子了:上課給我好好聽講!給我老師點,聽點話!給我認真點,別讓老師找家長……諸如此類,命令式口語化日常交流,成為不少開學後家長使用的常用語言。
從這些說教、責備的語氣中,我們不難看出,家長的焦慮和對孩子的掌控,其實都是一種不太自信的狀態。新的學期裡,家長和學生面臨的未知問題很多,究竟能不能解決好?適應好開學,家長心裡是沒有底的。開學後家長們要進入一個管理者的角色中,開始掌管孩子的學習了。這是負責的家長,儘管教育的方法不是那麼完美,但是他們願意關注孩子的學習。也有不少家長,知識會圖口舌之快,除了訓孩子,並不會給出孩子一些實質性的指導。
針對這些問題,我想從語文老師的角度,幫助家長規範一下日常用語,開學後,哪怕你要訓孩子,幫助他們糾正暑假遺留的習慣問題,也儘量要少說這3個說教詞語,才能從根本上幫助孩子快速適應開學的節奏。從親子溝通上,家長也應該規範自己的日常用語,溝通是為了解決問題,而不是讓矛盾進一步深化。
01命令指揮類的語言
所以,開學後,命令指揮類的語言要少說,才能快速適應開學的節奏,家長在督促和要求的過程中,該怎麼說話呢?小島老師有一個建議:請家長朋友們讓孩子做好選擇題,也就是先建議再忠告最後提出解決的方法讓孩子自己來選擇。比如:針對不想寫作業的孩子,家長可以這麼說:你放學後,可以先抓緊把作業寫完,這樣就有更多的時間,能做你喜歡的事了。
一句話,既沒有命令也沒有指揮,但是家長給出了忠告和建議,究竟怎麼選擇,這個選擇權又交到了孩子手上,無形中培養了孩子自己去安排開學後的學習節奏和學習過程。這一句話的力量,比20句命令要有效果得多,家長朋友們可以試試。如果你在實踐中,發現孩子並不吃你這一套,在你心平氣和地說了這句話的時候,孩子仍然無動於衷,千萬要平靜和理智,可以再來問問小島老師,接下來怎麼做?
02責備與說教的語言
對於我們老師,新學期基本不會跟家長告狀,師生之間、家校之間,一派祥和。但是仍然有不少家長,因為要求比較嚴格,對孩子的管教也非常嚴厲,孩子做得不好,責備與說教的詞語就成為了日常用語。諸如:別怪我沒告訴你!這都是你自己的問題!不要來找我!你自己去反思一下!為什麼這次表揚名單裡沒有你!家長的責備與說教,容易讓孩子在開學後的這段時間,很難建立一個學習自信。當自信心備受打擊的時候,孩子的開學風貌上就會是非常頹廢的一個狀態,老師一眼就能看出來。
不讓家長說責備與說教的詞語,但是孩子確實犯了錯,比如開學第一天就因為搗亂、破壞紀律被老師點名,家長該怎麼辦?如何來管教孩子呢?家長其實要保持一個底線,在原則底線內的問題,提出批評就可以了,超出原則和底線的,家長也要反思。對於違反紀律或者是被老師點名批評了,家長可以本著先給孩子一個解釋的機會、再和孩子一起分析原因、最後提出解決的辦法,這3個步驟,來幫孩子建立一個正確的開學意識。
給孩子解釋的機會,就是讓孩子說一說,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家長需要傾聽,而不是武斷。和孩子一起分析原因,就是給孩子講道理,規範他的行為,最後提出解決的辦法,是讓家長教給孩子,你自己的問題就要自己解決,去和同學道歉,給老師寫好保證書都可以,開學後一定要亮明一個積極學習的態度。
03開學就來貼標籤的語言
不少家長特別喜歡做一件事:給孩子貼標籤。因為暑假表現不好,開學就被貼了標籤:磨蹭、不聽話、不懂事,請老師嚴厲管教。家長以為給孩子貼了標籤,就能拜託老師來管教了,其實並不會,老師還是需要通過觀察,在教學中的發現,來判斷孩子是不是真的有這一類的問題。
大部分學生其實在學校表現良好,不會出現磨蹭、不聽話的問題,他們大都能遵守紀律,和同學相互關心,只是回家以後,才會出現的標籤上的問題,那麼家長就要反映了,類似貼標籤的語言在生活中應該少說,才能幫助孩子快速適應開學的節奏。關於開學,家長朋友們都碰到了哪些困惑和問題?歡迎給我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