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內容請關注公眾號:有姿勢有態度,我們一起看世界
近段時間以來,二師兄的身價那是水漲船高,已然站在歷史的新高度了。但即便是這樣,還是無法阻止二師兄繼續為我們的餐桌發光發熱,一方面得益於我國千萬年來,勞動人民用他們的勤勞智慧不斷挖掘關於它的菜譜,另一方面是它能力實在是太全面了。你看看,從豬頭到豬尾,從豬皮到豬骨,再到心肝脾肺腎,每一個部位,都能獨當一面。
言歸正傳,在豬身上這茫茫多的部位裡,有一個部位絕對是特立獨行,雖然它非常低調,但依然無法掩蓋它自身的實力,這個部位就是:肥腸。肥腸完全給我們詮釋了什麼叫:打鐵還需自身硬的至理名言,即使它有帶著淡淡屎味這個小小缺點,也完全阻擋不了吃貨對肥腸的喜愛,紅燒肥腸、肥腸小面、乾鍋肥腸、滷水肥腸、焦溜肥腸等等一大堆菜譜,專為肥腸而生。
為什麼明明幹著最卑微工作:裝屎,但它卻能吃,不但能吃還口感非常好呢?
因為它用心裝屎,所以好吃。看看這些豬內臟們。
肥腸就是結腸這一塊,和人類的結腸一樣,吸收少許營養,兼顧儲存廢料。就是裝屎的。同樣都是內臟,豬的其他內臟好不好吃?答:也好吃!
空腸:就是小腸,生產屎的第一步,因為韌性強用來做香腸皮。
胃:碾碎食物的機器,豬肚,煲湯爆炒都好吃,筋道有層次。
肝:據養生專家說,因為它解毒,所以有毒,但稍稍一爆炒,滑嫩無比,膽固醇的醇香不可抗拒。
脾:俗稱豬連貼,口感和豬肝類似,據說有藥用價值。
這圖裡沒畫腎:腰子,處理排洩物,脆嫩軟彈,滿口餘香,也沒什麼脂肪
肺:裝的是陳年老灰,吃起來卻像少女般光滑。
心:豬心肌肉彈牙,紮實的肉感,滷著吃特香。
還有更多,豬生腸(輸卵管),松花小肚的皮(膀胱),別忘了還有內臟上包的一層網油。香!那麼它們和大腸的區別是什麼呢?主要是不夠肥和滑。大腸是一種兼具了豬油的肥美,和豬肚的韌勁的食物,外加擁有臟器表面特有的光滑。這一切,都是它每天處理食物廢料,辛辛苦苦得來的。為了邊吸收營養邊處理食物廢料,豬大腸運動緩慢,積累的脂肪也更多。相比小腸,它做的拉伸運動沒有那麼多,於是全身都是虛泡泡松鬆散散的。給大家看看牛的大腸,吃草的動物內臟都太過勤奮,連點贅肉都沒儲存下來。
這精瘦的樣子,跟我這立正呢?
再看看我們豬大腸,慵懶自如,閒雲野鶴。這種淡泊名利的態度是別的腸類無法替代的。
你可以說豬心牛心羊心口感類似,但是豬大腸獨一無二。這肥油,這層次,這就叫恰到好處。裝屎的肥腸,因為給豬裝屎,所以好吃。肥腸,你是好樣的!
部分資料參考自ID:只吃乾飯,來源: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