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鑑賞的五種方法

2021-01-19 人美renmei

欣賞課是中小學書法教學中最為常見的課程類型。運用怎樣的教學方法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真正讓中小學生走近經典、感受經典、欣賞經典、了解經典,是中小學書法教育中尚需不斷研究的問題。本文作者結合實踐,給出了五種欣賞課的教學方法,相信對一線中小學書法教師有一定的啟發和幫助。

書法課課堂場景

當今中小學書法教學多呈現出以技法教學為主而鑑賞教學方法簡單的現象。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一方面在於書法教師認為鑑賞只是技法教學的輔助課程,沒有以鑑賞為本位、從藝術的層面出發理解鑑賞課。另一方面,書法教師對教育理念缺乏學習,教學以技法為中心,而非以學生素養為中心,忽視了學生感知能力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對此,筆者總結了書法學科鑑賞課的具體教學方法。

方、尖、圓的物理特徵

01

比較法

這一方法主要用於對細節敏感度、感知力的培養。可找在某一方面有巨大差異或微妙差異的兩幅作品,如將八大山人消磨掉筆鋒的起收筆較圓潤的作品和以展現精緻筆鋒為尚的《蘭亭序》進行對比,將弘一法師晚期書作與八大山人書作進行對比等。

唐 馮承素摹 《蘭亭序》(神龍本畫心)

若兩幅作品風格、用筆等方面差異過多,則效果不好。這樣的作品難於找尋,故可借用修圖技術輔助教學,將原圖與有目的修過的圖進行比較,可獲得極為直觀的效果。這種比較要從感性感受落實到理性分析,學生可具體講述這種差別帶給自己的觀感差別。關於此一方法,還有一種運用法,即與自己腦海積累的印象進行比較。許多有經驗的鑑賞者面對單幅作品便能準確定位作品的特徵、與某些書作的異同,這便是積攢了眾多書法相關視覺經驗的結果,是比較產生的結果。

書法和繪畫作品中暗示出的勢態

02

分離抽繹法

書作中包含的形式關係過於複雜,分離抽繹法是將複雜對象簡單化,從單一層面分別感受書作。關於如何分離,分離出多少層面,筆者認為要打破以往按傳統學字的方式由筆畫、結構、章法三方面進行分離的方法。

當今視覺文化盛行,脫離了毛筆日常書寫需求,書法被定位為藝術,故鑑賞的層面、方式需更細緻、多維。據首都師範大學甘中流教授分析,具體可分為八個層級,八個層級分別為點畫、偏旁、字形、字組、行、行組、局部、整篇。這種分法亦適用於中小學視知覺感受的訓練,可根據不同書作選取有代表性的方面進行分離抽繹,就抽繹出來的某一層級進行大小、疏密、曲直、位置、比例、質感、隱顯等方面的分析。

唐 顏真卿 《祭侄文稿》 絹本 28.2cm×7

03

綜合法

以作品為中心,先感受作品傳達的總的信息,如陽剛、雜亂等,再細化到不同形式處理方面,分析各方面相互間的作用。運用此方法時,學生只有具備分離抽繹的能力,具備就某一層面分析關係的能力,才能較順利地掌握綜合法。由於綜合法的訓練需要一個長期的、不斷深化的過程,可以從十幾歲的學生開始體驗,直到成年的深入運用。故在中小學階段,針對不同作品,每個學生對作品分析時能涉及三個層面即可。

教師可以引導 10 歲至 13 歲的學生拼貼

04

運用比喻、類比啟發聯想擴充經驗法

鑑賞不是對對象冰冷的分析,而是與對象產生通感或情感交流。情感的發生又首先取決於物象是否引起觀者聯想,聯想之後再對對象進行產生聯想的原因分析和形式層面分析。

就腦海中有一定物象積澱、想像力極為豐富的中小學生來說,當學生認為觀看的物象很陌生而無法產生聯想時,或無法感受物象與教師描述有相關性時,通常是學生未找到觀看物象的切入點,往往是教師類比運用的物象超出了學生的接受能力。

漢 隸書 《張遷碑》局部

因此,教師在學生無法理解書作、無法對書作產生感受時,要描述從哪個視角觀看對象,教師對書作的比喻、類比要用學生熟悉的事物。前者可提示是外輪廓、線條質感角度,或是其勢態角度。關於後者,教師可借用美術、文學、攝影等作品進行引導。如學生雖見過楊樹,但是對楊樹的感受一般是從挺拔的角度感受的,未曾從多棵樹樹幹疏密的角度進行觀察。在講述行草書作品行間疏密問題時,教師單提楊樹還不足以引發學生思考,應先展示樹幹疏密角度的作品,然後再引導到對行的理解上。此類引導不要強求學生能即刻接受。

7歲至9歲的學生往往會過分誇張某些特徵

05

實踐輔助鑑賞法

上述任一種方法,在教師演示後,必須要學生實踐體驗。實踐不是單純某一技法的重複練習,不僅僅是筆墨實踐,實踐方式可有上文提到的動作的模仿、拼貼遊戲、勾畫提煉等,目的是為了加深感受。筆墨實踐不單單是傳統的以字為中心、以筆畫為中心的訓練,而是多維度的,包括在6歲至9歲階段的動作學習,在10歲至13歲、13歲至15歲階段的提取勾畫墨色間相互關係,這些是更廣義的、從更開闊視角認知的筆墨實踐。

清 傅山 草書《臨閣帖》

關於這種實踐要達到的程度問題,筆者認為學生臨寫時必然達不到藝術家的水平,但是通過體驗,學生能對教師所講、自己所見有更深切的體會。以上是以書法鑑賞為本的書法教學方法的探析,若思考鑑賞與已有的中小學書法課程寫規範字的教學的關係,筆者認為應該是鑑賞與寫規範字並重。寫規範字的要求可以從書法的實用功能方面理解,鑑賞培養多元感知能力的追求可以從書法的藝術性方面理解,兩者並不矛盾。

選自《書法教育》中小學版2020年第貳期

《中小學書法鑑賞教學定位及教學方法探析》

相關焦點

  • 圖書館南配樓藝術鑑賞廳重張首秀「走近中國書法」講座舉行
    晚7點,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博士生導師祝帥帶領師生「走近中國書法」,開啟了南配樓藝術鑑賞廳重張後的首秀。祝帥從回顧中國書法簡史開始,介紹了中國書法以歷朝歷代的經典作品為參照系建立自身的評價標準,書法評價的一個重要原則是與古代經典法帖的逼肖程度。他指出,書法學習的方法並非一成不變,在唐代之前主要靠師徒傳承,學習筆法;宋代「刻帖」興起之後則主要靠臨摹,學習字形。
  • 學習毛筆書法,是應該五種字體都練,還是只練一種字體?
    想要在書法上有所成就,那麼五種字體肯定都是需要學習的,但是,並不意味著一開始就要五種字體一起學,應該先以正體字入門,然後,學精一家,再博覽諸家,取其精華融入自身所學。這樣方才可以。一、入門正體字中國書法字體迄今為止一般認可其有篆、隸、楷、行、草五種字體,其中篆書,隸書和楷書是正體字,他們曾經在歷史上的某個時期或者是現在作為官方的文字,這些字體基本上都是比較規範,書寫法度要求比較嚴謹。我們從這些正體字入門學習可以達到先入規範,建立基礎。
  • 90歲高僧俊生,21幅精品行書鑑賞,專家:字很好,但不是書法
    俊生法師和自己的書法俊生法師的書法用筆好線條爽利,結體有法,雖然沒有悟透其中真諦,主要還是書法前輩的誤導。章法一般,主要是出家人的習氣。書法是線條凝聚力的藝術,描出的外形再美,線條不聚也是低手。,我認為俊生法師的書法是受到佛學思想的影響,追求無色空靈境界。摒棄一切固定筆法及嚴謹構字之法,無方無圓,無藏無露,點劃皆不成形,使轉不見痕跡,字形結體不守俗世法度。這只是個人書寫方式一種探索,達到什麼藝術高度也是見仁見智,但決不代表中國書法發展大勢。主要是思想意識變化帶動了審美行為的變化。
  • 不僅僅是用毛筆記日記,看華師大書法碩士展對書法教育的思考
    展廳現場中國書法尤其是高等書法到底如何教?這一直是書法界討論的話題。據介紹,中國開設書法教育專業的高校大概有100多所,涵蓋本科、碩士和博士學位,由於歷史的原因,不少高校都將書法專業歸在了藝術學科範疇裡,強調其視覺效果,對書法的定義和認識僅僅集中在一種美學的外在特徵,而忽略了它賴以存在的中國文化屬性。
  • 渝州書法小夫子
    中國文聯出版個人文集《桑海軒文著》,啟功老先生題寫書名,有沈鵬、王琦、王伯敏、廖靜文、周滄米、何應輝、馬世曉、江碧波全國名流題詞,將出版《桑海軒書法》、《桑海軒國畫》。 什麼是書法?
  • 鑑賞|錢謙益書法《與仲雪等唱和詩書法卷》與柳如是小像
    澎湃新聞特刊發錢謙益楷書《與仲雪等唱和詩》卷、錢謙益行書王維詩扇頁、柳如是畫像等的鑑賞文章。錢謙益(1582—1664)曾是明末東林黨領袖之一,後降清為禮部侍郎。歷史上因其降清對錢謙益的評價富有爭議,但事實上,入清後錢謙益仍多次私下策反降清武將、暗中資助反清等。 尤其就文學地位而言,錢謙益與虞山詩派的影響較大。
  • 「每日文物鑑賞」講究對稱之美的對錢
    對錢:治平元寶所謂對錢就是同一種年號名稱的兩枚錢,它們的大小、薄厚、幣材、邊廓、穿孔完全一樣,只有書法形式不同,我們把這種類型的錢稱為「對兒錢」。從北宋天聖元年開始,直到南宋淳熙七年停鑄,鑄行長達150多年,共出現過十幾種。一般認為南唐嗣主李王景鑄造的「開元通寶」篆書、隸書對錢是最早出現的對錢。北宋是對錢鑄行的鼎盛時期。
  • 《鋼筆五體字典》面世!一書盡覽書法文化之美
    名家書寫+名社出版=權威辭書2020年8月,唐文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和上海辭書出版社傾注三年心血,合力打造的《辭海版常用漢字鋼筆五體字典》正式出版面世!這本鋼筆五體字典,由著名書法家龐中華作序,著名書法家吳殿魁、趙國祥主編,收錄了中國傳統書法「楷、行、草、篆、隸」五種字體,是廣大中小學師生及書法愛好者的良師益友。字典中設置「書法小常識」板塊和「品味書法之美」插頁,能夠幫助讀者簡要了解書法理論,通過書法作品直觀品味漢字之美。
  • 書法風格是書法藝術成熟的標誌,你的書法做到這一點了嗎?
    研究書法風格,還必須注重書法風格的命名與分類。書法風格與其他藝術風格相較,多以品立。品藻之風,始於魏晉麈尾風流之士。早期書評,善藉意象而比附。現代書評,多援美學而探微。劃分其類型有助於理解和把握書法風格概念的涵義及其擴展延伸的歷史變化,有助於按照某種風格概念對書法作品加以簡明扼要的描述,從而進一步促進風格多樣化的書法創作。從宏觀上看,書法藝術風格可以分為群體和個體兩大系統。
  • 名師沈金加書法微課堂 | 半包圍、全包圍結構
    名師沈金加書法微課堂 | 半包圍、全包圍結構 2020-05-30 20: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對聯配書法,內含大章法
    中國書法包括篆(甲骨文,大、小篆)、隸(漢碑及秦漢簡帛書)、楷、行、草(章草、今草)五種書體,它們都可用來書寫對聯,進行再創作。鑑於對聯書法的實用性和觀賞性往往融為一體,為便於觀者識讀聯文,其中楷、隸、行三種字體被書者普遍採用。
  • 硬筆書法|學生實用硬筆書法常用偏旁部首書寫結構方法分析
    但是值得提醒的是,學生實用硬筆書法練習並不是要求學生一頭扎進藝術書法的練習。藝術書法練習追求個性化或者精巧,這對於考試答題書寫都沒有任何太大價值的作用。計算機閱卷程度提高,這就要求學生書寫要夠規範,否則計算機不能識別你的手跡,答好的試卷也許都可能讓機器認為是錯誤的答案。在這種變化面前,學生把字寫得規模已成為好成績的書寫首要要求。
  • 趙松雪傳世真跡書法《止齋記》,學趙體行書的必選好帖,真書法也
    趙松雪傳世真跡書法《止齋記》欣賞:書者介紹:趙松雪:本名趙孟(1254—1322),字子昂,號松雪,松雪道人,又號水精宮道人、鷗波,中年曾作孟俯,漢族,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畫家,楷書四大家(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趙孟)之一。趙孟博學多才,能詩善文,懂經濟,工書法,精繪藝,擅金石,通律呂,解鑑賞。
  • 最惡俗的江湖書法,叫做:字中有畫!
    (導讀:江湖書法則惡俗不堪,肆意踐踏書法傳統和書法規則,搞得書法江湖中人神共憤。江湖書法中最惡俗的,就叫做「字中有畫!」)
  • 當帝王愛上書法,意義何其大!
    在中國書法史上,帝王書法是個特殊的群體,其特殊就在於其身份及地位,他們熱愛書法並研究書法,有幾位帝王他們的藝術造詣頗高,不僅充滿陽剛之氣,還有正大氣象,並留下了傳世之作,在中國書法史上有其重要地位。
  • 軟筆書法的第一步:我們應該怎樣執筆?
    為了能夠熟練使用我們中國人自己的「刷子」,就需要專門的「執筆」方法。對於學習軟筆書法的朋友而言,「執筆」為第一步,也是學習書法的基礎。多樣「執筆」法自古以來,有關「執筆」的方法不盡相同,而且在古代屬於「不傳之秘」。流傳至今,出現了多種「執筆」方法,如下圖所示。
  • 怎樣教小學生硬筆書法 小學生硬筆書法怎麼練
    想要教好小學生練習好硬筆書法的話首先要選擇好練習的範本,做到摹臨相結合練習,摹寫是硬筆書法關鍵的一步,其次選擇正確的方法,直接寫行書或正、行結合練比較合適,最後選擇合適的書法字帖,以擺脫僵硬、死板的書寫習慣。
  • 毛筆書法楷書草字頭的書寫方法及結構特點
    需要注意的是,毛筆書法中的草字頭有別於我們現在簡化字中的草字頭,它是分為左右兩部分的,兩部分互相呼應。我們來看看毛筆書法中草字頭的基本運筆方法:注意觀察,草字頭整體形態是左低右高的。在漢字中,草字頭不能寫得過寬過高, 左豎右撇要寫得短小。如上圖中豎①、撇②要內收,它們之間的距離要適當,不當離得太遠,也不能寫到一起。
  • 鑑賞書法經常說要看「出處」,該如何理解呢?
    「書法出處」顧名思義,就是學習書法要有淵源,有根基,有章可循,可追本溯源,否則書法作品就如無根之木,無源之水,經不起推敲,經不起研究,缺乏傳統功力!,就是顯得特別高大上,懂書法,感覺一下子就是專業人士,也會聽人說,二王書風,篆隸筆意,實乃上品,更感覺高大上,實際上就是說這些書法作品中表現的東西有出處,有根源。
  • 書法技巧:間架結構書法動態圖教學 值得收藏
    不知愛書法的你,有沒有這樣的感觸自己也練習書法有幾年的功底,不說能超越某位大師,可為什麼就是沒有古人寫的好看呢?我覺得古人的字這麼好看是因為他們比較注重這兩點:1、用筆。2、字形,字形就是結構之法,也叫間架結構,也叫結體之法。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二組書法動圖看看,那些寫的好看的字是怎麼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