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魚銀鱗是優質脂肪,不是商家「粉飾」
浙江工商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碩士 陸冉
入冬後,帶魚肉質最為肥美,深受很多人的喜愛。但最近關於「帶魚刷銀粉」的新聞在網上被大量傳播,引起廣泛關注。新聞內容顯示,帶魚一摸就掉魚鱗,而且黏黏糊糊,用水一泡還大面積脫落。有人懷疑,這是因為帶魚被不法商家刷了銀粉。
帶魚身上的銀粉不是塗料
其實,帶魚身上的銀粉並不是被人刷上去的,而是一層由特殊脂肪形成的表皮,稱為「銀脂」,它是一種營養豐富且口感良好的優質脂肪。該脂肪中含有三種對人體有益的物質:不飽和脂肪酸、卵磷脂、6—硫代鳥嘌呤等物質,對於心血管系統、神經系統、免疫系統都有較好的保護作用。
既然是個寶,如果銀粉掉得厲害還能吃嗎?一般來說,長時間運輸、遭受擠壓、多次堆疊、運輸過程保鮮不當都會導致帶魚「掉粉」。因此,「銀粉」也可以幫助我們分辨帶魚是否新鮮。水產行業標準SC-T3102-2010中規定,合格帶魚脫鱗不應超過體表的四分之一,所以,帶魚「掉粉」超過四分之一就不建議購買。
清洗帶魚時,銀粉不但不需要特意去掉,還要儘量留住。銀粉怕熱,遇到75℃的水便會被破壞,因此,清洗帶魚時水溫不可過高,也不建議對魚體表面進行過度刮拭。烹調時,最好採用清蒸、水煮的方法。如果實在想做油炸帶魚,可在外層包裹一層澱粉,不要幹炸,否則會讓銀粉損失嚴重。
什麼樣的帶魚不宜吃?
不宜吃的帶魚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泡過福馬林的,另一種則是超出水產標準限定的非合格品。
泡過福馬林的帶魚主要特徵為:顏色發亮,色澤飽滿;具有明顯的刺激性氣味;被甲醛浸泡過後,帶魚中的蛋白嚴重變性,導致魚身體發硬;如果在蒸煮過程中先鼓起來,隨後又神奇地開了花,魚骨頭都露了出來,那麼這魚很可能被福馬林泡過。
關於非合格帶魚,如果具有以下特徵,不建議購買:魚體未見銀白色,整體色澤暗淡;脫鱗超過體表的四分之一;眼球塌陷嚴重,角膜明顯渾濁;肌肉柔軟,觸摸沒有彈性;出現異味。
此外,多次解凍的帶魚也不宜食用。冷凍帶魚在解凍過程中細菌會生長,如果再次進行冷凍,因為冷凍速度較慢,細菌便會利用這段時間迅速繁殖,等下次解凍食用時,很可能已經變質了。
小貼士
如何正確挑選新鮮帶魚?
看魚體——新鮮帶魚富有光澤,勻稱且飽滿、肌肉堅實,有彈性,黏液透明。
看銀粉——魚體表面的顏色應是灰白色或銀灰色,如果上面附著一層黃色物質則不新鮮。
看魚鰓——魚鰓應呈鮮紅色或紫紅色,如果魚鰓發暗,則不新鮮。
看魚眼——新鮮帶魚應眼球飽滿,角膜清晰,眼球凸起且黑白分明,而眼球下陷且有一層白蒙的則是次品。
看魚肚——觀察魚肚是否完整,魚肚不完整的帶魚通常已經開始腐爛。
聞味道——正常的新鮮帶魚應有魚腥味,如有明顯的刺激性氣味就不要買了。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 || 範宏博 李娜
值班主任 || 範宏博
我就知道你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