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和驢交配生成騾,那麼騾和騾交配生成什麼呢?專家道出其中實情
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生物課的時候,老師告訴我們:一切生物因為基因的不同產生不同的物種類型,同種生物之間成年以後通過自然交配可生育出下一代,並逐代繁衍下去,如人和人,馬和馬交配,驢和驢交配都是正常的,也是大自然最普遍的交配本能,但不同種生物之間的交配就比較複雜。
山羊和綿羊通過雜交的後代叫混血羊,公馬母驢通過雜交的後代叫驢騾,公驢母馬通過雜交的後代叫馬騾,而斑馬與驢雜交產生的後代叫驢馬,所以馬和驢真的可以編一組繞口令了,其實馬和驢本就是親緣關係很近的不同種,雖然他們可以雜交交配生出騾子,而且本身也遺傳了馬和驢的優點,不管公騾子母騾子,它的發育都正常,唯獨不能生育,這就叫生殖隔離,不能繁衍後代,完全是由基因決定的,那麼為什麼要讓它們雜交呢?讓美女專家告訴你實情。
這就需要我們從農耕時代說起,以前農戶們都是靠馬和驢種地、運糧食,馬吃得多身體強壯幹活好,驢體型小幹活差,採用的是混養的方式,於是在這種人為的自然條件下馬和驢就生出了它們的雜交後代騾子,而且人們還發現騾子吃的少,性格溫順像驢,力氣大,像馬,騾子還分馬騾子(體型大,更能幹活)和驢騾子(體型小)。
所以以前用的騾都是馬騾子,它是由公驢和母馬雜交而基因結合的,它共同遺傳了驢的善於載重物能力能力和馬的靈活奔跑能力,這種不同物種之間的雜交改良方式可以使人們少出力。
多種糧,在當時的生產生活中帶來了很高的經濟效益。而人們也發現,公馬和母驢自身雜交的機率很小,所以驢騾也就更加少了。
現在你或許要問了,騾子既然這麼有用,為什麼騾子不能生育呢?這就是雜交後代的染色體基因問題了,驢有31對染色體,馬有32對染色體,生育後的個體騾就有63個染色體,並且是來自兩個不同的物種,也就是31.5對,所以無論怎樣進行細胞分裂,總有一個染色體是孤單的,無法在分裂時進行兩兩配對,聯會時就會出現染色體紊亂,結果就是無法完成分裂。
所以生物界中遵循自然最基本的規律是最起碼不會錯的,雜交就會有風險,可能會給人們帶來更多好處,但同時也可能有人們暫時看不到的壞處。而馬和驢和騾子的故事已經過去了這麼多年,在現代我們的農作方式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些牲畜也已經基本完全被機器取代了,但它們對那些研究生物學的專家們起到了很好的參考研究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