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中國電影,2020年真是多災多難。受不可抗力影響,全年票房跌入近年最低谷,儘管七月全國影院已經陸續復工,但沒有大體量國產電影入市,市場依舊在冰點徘徊,直到《八佰》官宣定檔。
誠然,這部去年暑期檔的頭號種子因為"技術原因"臨時撤檔,能夠在影院順利上映就可以稱之為勝利,更別談什麼商業野心。
畢竟,在觀眾還沒有心理恐懼,能夠有多少路人會選擇進電影院這種密閉場合觀影,本身就是未知數,所以,《八佰》的這種選擇,更像是一場沒有多大勝算的豪賭。而所謂""救市之作"的宣傳語,何嘗又不是影片一次的自我救贖。
幸好,它賭對了!
電影上映,不僅獲得各大評分網站的一致好評,票房更是節節高升,一掃大盤頹勢。#八佰破18億#
影院要感謝《八佰》,它讓眾多在生死線徘徊的院線終於時隔半年多後,體會了一次什麼叫做"一票難求",《八佰》更要感謝觀眾,即使疫情還未結束,他們卻用自己的選擇,讓行業看到國人依舊對高品質電影的一往情深。
所以,《八佰》的意義已經超越了一部普通電影範疇,它用自己的精氣神,傳達出整個行業對坎坷命運抗爭的不屈和勇氣。
電影的前半部分堪稱經典。導演管虎延續其作品格局大、群戲把控到位的優點,將龐大的歷史背景,錯綜複雜的人物關係全部糅合在一起,通過多條支線發展後,最終匯集成此行終點——上海四行倉庫。在他的掌舵下,大歷史環境和小人物命運交相輝映,特殊時代的高度還原,時代巨輪下普通老百姓的艱難抉擇,均刻畫的入木三分。
四行倉庫保衛戰是整個淞滬會戰的最高潮,它的結束也標誌著淞滬會戰的結束。儘管已經過去了整整83年,卻依舊無法抹滅它在抗日戰爭中的意義。
在與日軍直接對抗的前兩天中,影片通過戰局的變換及人物心路歷程轉變來進行描述,特別注重鏡頭語言的運用和劇情鋪陳,理智而冷靜的氣質,彰顯出山雨欲來、我輩矢志抗爭的決心和勇氣。
然而,從中段開始,管虎導演就開始向觀眾妥協,當然,這並不是壞事,如果一直把戰爭拍得太過嚴謹,那麼就很難調動觀眾的情緒,變得過於藝術化而不接地氣。
所以,它放棄了冷靜和犀利,開始加入更多普通觀眾喜歡的煽情和淚點,用諸多口號和臺詞,挑起觀眾的愛國熱情。從藝術性來講,或許稍顯媚俗,但卻很好的在影院營造出一種讓人熱血沸騰的感動,對於很久沒進電影院的觀眾來說,他們就是需要這種有別於電腦屏幕前的場景代入感,來宣洩心中壓抑已久的情緒。
影片全部用IMAX攝影機拍攝,保證鏡頭的質感,全景式、大範圍的老上海風土人情展示,讓人有種物是人非的惆悵,而蘇州河南北形成的巨大反差,一側歌舞昇平,另一側又是山河破碎,極具衝擊力。
為更好表達人性在戰爭中的差異,本片採用群像式的處理,弱化主角和配角之間的差距,通過人物動作和肢體語言去刻畫內心世界,帶給觀眾一副亂世中的芸芸眾生相。
王千源飾演的兵油子羊拐極為搶戲,該痞就痞,該勇則勇,儘管有著許多壞習慣,卻剛強的讓人望而生畏。
瓜慫老鐵卻是另外一種風景,這人膽小怕死,看似作風硬朗,實則繡花枕頭,姜武本身的氣質和這個角色一點都不搭,但正是這種不同才帶來反差效果,更為最後的慷慨赴死平添了一份悲壯氣息。
老算盤具有普世代表性,本質上他就是一個再平常不過的普通人,走上戰場純屬偶然,他曾經試圖想改變自己,卻因無法踏出第一而功虧一簣,張譯再次脫胎換骨,從形象和氣質上都沒有曾經硬漢的一點印跡。
辛柏青飾演的方興文很有意思,這個人既可以給日本人送情報,也可以不顧安危到四行倉庫採訪抵抗的中國軍人,展現出人物的複雜和多面性。其餘還有眾多角色,他們或深明大義,或勇者無懼,或百折不屈,均讓人印象深刻。同時,為追求真實性,影片讓各類角色都操著濃濃的鄉音,天南海北的人因為一個目的相聚一起,讓人倍感親切。
可惜的是,儘管影片前半部分情節和人物都塑造得很豐滿,卻在第四幕出了問題,該上去的情緒卻沒有上去,讓人頗覺遺憾。
最突出就是結構鬆散,突圍顯得太被動,完全沒有前期的壯烈。實際上,既然電影屬於藝術加工範疇,完全可以來一場更有衝擊力的大戰,然後再撤退,如此安排,至少不會讓全片結構出現虎頭蛇尾的情況。
而對於許多人批評的情節真實性問題,則有點本末倒置的味道。就算電影根據真實事件改編,也沒有必要做到細節完全一樣,否則就應該叫紀錄片。事實上,許多紀錄片也有藝術加工的成分,只要大的歷史背景沒有問題,就不必進行過多指責,畢竟,藝術雖來源於生活,但要高於生活,這也是它的魅力所在。中段戰士捨命護旗和端午用槍打飛機,明顯是藝術加工而成,雖然經不起推敲,卻不讓人覺得突兀,因為它和全片的整體氣質相吻合,所傳達出來的感情也很容易讓觀眾共鳴。
白馬的出現堪稱神來之筆,其意境和現實結合的方式,似夢似真,充滿著浪漫主義色彩。一方面,它代表著守衛倉庫中軍人的夢想,自由馳騁,無拘無束,不再受戰爭困擾,另一方面,也暗合著一直強調的保家衛國精神,猶如常山趙子龍一樣,一身白衣白馬,馳騁沙場,矢志不渝。
四平倉庫保衛戰放在歷史的長河中,只是一個小插曲,可能並沒有太多實際的意義,而他的真實意圖,也許就如特派員所說,不過是國軍在外國人面前表演的一場戲。然而,對於曾經經歷過和親眼目睹過的那些人來說,它更像是一顆顆保存下來的種子,一旦有機會就會傳遞出去,開花結果、生生不息。電影的意義,除了反思社會,還有主流價值觀的傳達,無論中外都一樣,我們大可不必厚此薄彼。
或許,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八佰》被推後選在今年上映,明顯更加應景,因為在被疫情陰霾籠罩的當下,全中國都在打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八佰》的適時出現,除了提振國人信心,更讓人看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最深層的精神底蘊,這可能比任何外在東西都要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