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拾荒大姐走紅 自學英語能翻譯原版英文小說

2021-01-07 新華網客戶端

為英語離家出走,堅持自學20多年,能翻譯原版英文小說,青島拾荒大姐網絡走紅

拾荒大姐:學英語不後悔 想過正常生活

自學材料裡隨處可見袁英慧做的筆記。視頻截圖

青島城陽區一位拾荒大姐近日在視頻平臺上火了,她名叫袁英慧,現年44歲,是城陽區城陽村人,現租住古島社區。雖然是拾荒者,袁英慧精通英語並自己翻譯了小說。堅持20多年學習英語不放棄,她的經歷堪稱波折。除了在求學上苦頭倍吃,忍受了外界的異樣眼光和壓力,她為英語離家出走拾荒漂泊流浪。

袁英慧說,如果再讓她選擇一次,她不後悔,並還是會做出這樣的選擇。她現在心裡也很矛盾,又想放棄、又想能進入翻譯業界,並養活自己。現在最盼望的是解決生存問題,過上正常的生活。

為了學英語肄業和流浪

新京報:什麼時候開始接觸英語?

袁英慧:我初中的語文和英語成績都不錯,對英語也比較感興趣。1990年,我17歲考入青島市嶗山第一職業高中,學習服裝專業。當時職高不比現在,只能學習語文數學,以及自己的服裝專業,我只能在學校的書庫找英語教材來學習。自己不太感興趣服裝專業,性格又比較衝動不計後果,就在1992年肄業(專門學英語)了,當時如果知道現在這樣,就不一定會選擇肄業了。

新京報:周邊對你堅持學英語是什麼態度?

袁英慧:家裡反對我肄業,覺得我的做法不務正業。他們希望我踏踏實實學習服裝專業,畢業後可以去香港的服裝廠,前途會很不錯。家裡也反對我買書,肄業後好好工作好好賺錢就是,然後走農村女人的路,嫁人生子,為什麼非要看什麼書。但我不死心,就是放不下。

肄業後我去了同學父親開的一個廠工作,廠裡也有人非議,說你都不上學了,還擺出什麼看書的破架子,加上我性子原因,就在廠裡被孤立了。

新京報:所以你受不了了?

袁英慧:村裡人也對我父親說三道四,我父親因此回家罵我,一天三頓地罵,我受不了,在家住了一兩年後就離家出走搬出去了,從此過起漂泊流浪的不安定生活。

為了學英語,20多年來袁英慧購買了《走遍美國》等各種英語書籍自學。

三年全職學英語 最困難時撿衣服穿

新京報:20多年來如何堅持學英語的?

袁英慧:2003年之前算是一直在收集書。1995年前後工資也就三百塊,只夠生活,賺外快賺了一千多塊錢,全部拿來買書。當時書也很貴,一套書百八十的也有,一兩百的也有。買了走遍美國、新概念和瘋狂英語,瘋狂英語陸陸續續買了60套,還買了磁帶和錄音機。

當時一直想要有大段時間來學英語但未能實現。直到2003年父親去世,自己因故拿到五千塊錢,就拿來租房和生活,不工作了,用3年時間全心學英語。

新京報:每天學多久?

袁英慧:當時天天聽錄音機,聽新聞,比方性醜聞、伊莉莎白女王聖誕祝詞等,每天聽2-3個小時,上下午各聽一次,然後不懂的單詞一個一個在字典裡查。

新京報:都是這樣聽的嗎?有沒有開口說?

袁英慧:有,除了自學,自己還跑去附近學校的英語角跟人交流。2006年一家培訓機構提供了我免費和外教交流的機會,我珍惜機會和外教交流,把之前學的瘋狂英語內容都用在交流上了,逗得外教哈哈大笑,說農村人也能把英語說得這麼流利。

2008年起,因在一家企業工作一年半拿到一萬五千多元,我又辭職租了個房全心學英語,這段時間持續到2011年。這次就把難記的、該背的和翻譯難度大的再學一遍,比方總統就職時講的東西聽起來就會比較難。

這種反覆工作賺錢再辭職學英語的狀態一直持續到2016年。

新京報:全心學英語就沒有經濟來源,遇到最困難的事是什麼?

袁英慧:2003年時,儲蓄基本花在租房和生活費上,從不買衣服,都撿人家的衣服來穿,包括房東等好些人都會把衣服送給我。當時衣服對我來說都算奢侈品了。

我有個心願,有錢的話就把60套瘋狂英語深度學習一遍,可惜沒有錢。當時在英語角交流,也有學生建議我可以去當旁聽生,拿到一定分數後可以當正式生,但是費用我擔負不起。

新京報:有沒有想過放棄學英語?

袁英慧:2011年時,我覺得瘋狂英語作為業內公認的「攔路虎」,我都已經學得懂了,當時有點飄飄然,就想嘗試點更高檔次的東西,於是訂了中國日報海外版。

沒想到當時感覺就是從山高峰跌到谷底。瘋狂英語和中國日報海外版的難度相比,相當於前者是小山丘、後者是最高的山峰。我當時被打擊到了,感覺生不如死。當時已經快40歲了,自己把美好年華都賭在英語上,現在竟然連一份中國自產的英文報紙都看不懂,頓時覺得一切都沒了希望。

新京報:怎麼堅持過來的?

袁英慧:那段時間一吃完飯就開始胡言亂語,像喝醉酒一樣在院子大聲說話,抱怨自己生活不如意等,對鄰居造成很大影響,這段時間持續了一年半。

不過其間還是有嘗試閱讀,最終選擇放棄,轉而訂看英文版的北京周報,後又訂了英文版的上海日報,這兩份報紙內容量不大,難度又不高,又讓我打上了雞血,從頹廢狀態走出來。

新京報:目前英語水平怎麼樣?

袁英慧:一路下來英語水平逐漸產生變化。2003年時,瘋狂英語的新聞我翻譯一篇1000字的文章要好幾天,2008年時,基本一個小時就可以完成。

新京報:這算是一個很快的速度了。

袁英慧:我其實比較跟著感覺走,單詞需要背,語法的話,其實看長文看習慣了,自然就通了。之前曾託英語角的學生把自己的筆記給老師看,老師看了也沒說有什麼問題。難點主要還是在於翻譯。我現在閱讀看懂外媒內容沒有問題。

我還在青島市圖書館外文部借了一本2008年英國作家羅伯特·克蕾寫的《追蹤者》,2017年5月20日到10月20日,每天手寫翻譯出來。寫了大概6本列印紙筆記那麼多。此外我還翻譯過時代周刊上的文章。

不後悔選擇 但想回到正常生活

新京報:為什麼2016年選擇拾荒而不是繼續找工作賺錢學英語?

袁英慧:我是從2016年5月起開始拾荒的,因為感覺找到工作,會讓自己習慣工作的好處,容易放下英語,我不忍心為了利益就把英語放下。感覺在選擇中,自己就像穿紅舞鞋的女孩。

新京報:堅持學習英語這麼多年,如今要拾荒,有為自己的選擇後悔嗎?

袁英慧:不後悔。因為性格使然所以做了這個選擇。人跟動物的區別就在於理想追求,吃穿不愁固然好,但是不看書的人生沒有意義,再選擇一次還是會選擇這種生活。這麼多年下來,我和英語已經連為一體了,看得懂外媒內容已經是很大收穫。

新京報:堅持學習英語那麼多年是為什麼?有沒有利益的原因?

袁英慧:學習英語純粹是為了興趣和讓生活更有意義,不是因為看重名氣,名氣是虛無縹緲的。我藉助媒體宣傳,只是希望能進入翻譯行業。都到這把年紀了,我現在唯一的願望就是解決生存問題,希望能以英語翻譯為謀生手段。所以之前一邊拾荒,一邊用拾荒的收入,為自己做宣傳,比方拉橫幅等,還有寫書,想辦法讓大家知道我,雖然效果不太好,感覺自己該做的都做了。

新京報:當時因為英語離家出走,沒有想過回去嗎?

袁英慧:現在家裡已物是人非,爹媽已經不在了,弟弟也有家庭,我不想因為自己的事情影響他,也不怪他不幫我。不希望他過得不好,也不想聯繫了,以後各過各的生活吧。下半輩子就希望有志同道合的、善良的和共同愛好的人可以相伴度過。

新京報:今後有什麼打算?

袁英慧:我現在心裡很矛盾,一方面很渴望進入翻譯行業,哪怕是作為業餘愛好者去跟行業人士交流也好,一方面又想放棄了,我想過上正常的生活。到底能不能進翻譯行業,我感覺有希望。(記者 周世玲)

相關焦點

  • 拾荒大姐能翻譯原版英文小說,網友:自愧不如
    在青島城陽區棘洪灘街道古島社區,有一個很出名的女人。她幹著拾荒的工作,卻精通英語,還能獨立翻譯原版英文小說。她的生活很拮据,可是她的精神世界很富足……近日,有網友在某平臺發布視頻稱,青島城陽區有位拾荒大姐,精通英語並且自己翻譯了小說,但是苦於無處發表生活拮据。網絡截圖得知這位拾荒大姐的聯繫方式後,記者第一時間聯繫到了她。
  • 為什麼要拾荒?「我能翻譯英文小說,拾破爛是為了養活自己」
    為了脫身,情急之下袁英慧說了個理由:「我翻譯英文小說,拾破爛是為了養活自己。」袁英慧將翻譯完的小說《失蹤者》(原名:《The Lost》,作者:Robert kray)帶出來給視頻拍攝者曲天城看,用三四層塑膠袋包著。
  • 拾荒大姐做了20幾年英文翻譯夢 曾與家人鬧翻賣血換錢買教材
    全屋最顯眼的擺設就是門後那一堆英語讀物,有教材、也有翻譯筆記,這些知識維持著袁英慧最後的體面。(圖文&視頻/青島新聞網 孫志文 於泓  編輯/隋雯雯 《中國人的一天》第3211期) 視頻 | 44歲單身拾荒大姐自學英語二十年 曾賣血換錢買教材44歲的袁英慧是青島市城陽區城陽村人,從20歲離家之後,一直在青島的郊區打工。
  • 拾荒阿姨日復一日,堅持學習英語,已經能夠翻譯英文著作
    拾荒阿姨日復一日,堅持學習英語,已經能夠翻譯英文著作。現在的日子裡面英語已經成為了很多人必須學會的語言,因為隨著各個國家的交流越來越密切,英語又作為一個官方的語言,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每個學校現在都有開設英語的課程,讓現在的學生都可以有接觸英語的機會,一些在上學的時候沒有機會接觸英語的人也開始自學英語,希望能夠多一項必備的技能。在一個地方,有一些勤學好問的大媽就開始了每天省吃儉用的生活,但是她省吃儉用不是為了別的,而是為了能夠學習英語,經過了幾年孜孜不倦的學習,現在已經獲得了非常高的英語水平,讓許多學生都自愧不如。
  • 最勵志拾荒姐:26年自學英語,曾用5個半月自行翻譯《失蹤者》
    最勵志拾荒姐:26年自學英語,曾用5個半月自行翻譯《失蹤者》我們從小到大聽過很多名人勵志學習的故事,尤其是從小學習雙語文化的我們,對英語學習也是有不同程度的感受和學習難度。比如這位在青島拾荒為生的袁大姐,過去26年她只做了一件事,就是自學英語。她曾經花了5個半月的時間自行翻譯了一本純英文作品《拾荒者》走紅網絡。袁大姐打小喜歡讀書,自詡如果不看書就會像人不吃飯一樣無比難受。袁大姐上學時讀的是職高,學習服裝專業,僅僅讀了一年便肄學了。她把大部分工資都用在了買書上,甚至曾因為喜愛讀書與父母鬧了矛盾。
  • 能翻譯英文小說的農民只能拾破爛養活自已,現在學英語過時了嗎?
    她自學英語有二十多年的時間,現在可以無障礙閱讀英文報刊書籍,翻譯完成了一部英文小說《失蹤者》(原名《The Lost》)。概括的說,有二十多年的時間,她的生活基本上是以「自學英語」為中心,沒有什麼固定的工作,掙的錢不夠時,還會去青島血站賣血。賺到的錢基本用來買英語磁帶、英語書籍,只要是手上的錢夠交房租和基本的生活,她就會歇下來專心學習英語。
  • 原版迪士尼全城招募英文翻譯
    想和米奇的夥伴們一起走紅地毯嗎?想了解原版迪士尼舞臺劇製作過程嗎?想跟世界頂級舞臺劇班底共同工作嗎?想跟原版迪士尼卡通人物零距離接觸嗎?25位迪士尼明星個個身懷絕技,你方唱罷我登場,米奇和他的夥伴能帶給我們怎樣的歡樂?8月2日至8月5日,錦城藝術宮演出現場將給出答案!
  • 一殘疾人靠自學翻譯出長篇英語小說 被稱合肥版阿甘
    他是小個子的殘疾 ,他沒有上過大學,卻通過自學,認識數萬英語單詞,在國際權威英文期刊上發表過翻譯作品。他叫許書明,一個比《阿甘正傳》中阿甘還要傳奇的人物。這幾年中,他克服巨大的困難,每天抽出一點時間翻譯,他翻譯的一本長篇英國小說作品終於接近尾聲。「最希望是能夠將它翻譯出來出版,關於這本英文作品目前國內還沒有翻譯。」許書明說。
  • 紡車女工學英語當上翻譯真不易
    原標題:紡車女工學英語當上翻譯真不易   「一個居民很有故事,只有小學文化,原本是個紡車女工,自學英語六年多,後來當上了翻譯、英語老師,現在還在翻譯小說……」「真的?是太原人?」4月10日,從朋友口中得知這一線索,記者就迫不及待地想結識她。
  • 博才初二學子展英語風採,已讀過上百本英文原版書
    這樣,他在每天睡前、早晨起床後和其他時間就打開聽,甚至把聽英文故事當成了休息的一種方式。就這樣,《波西傑克遜》和《哈利波特》等英文原著音頻他百聽不厭,有些情節、段落還能背誦出來。 不僅聽小說,蔣魏嶸也聽歷史。有一段時間,他堅持聽《世界歷史》《世界簡史》等,聽完還講給父母聽。
  • 親子閱讀原版繪本,不用翻譯,孩子也能聽懂又喜歡
    ,真的很有難度,尤其是給3-6歲孩子讀,直接讀英文,孩子聽不懂,沒有興趣,讀不了兩頁,孩子就轉移注意力,不愛聽跑了;如果逐句給孩子翻譯,那麼成功的將一本英文繪本,讀成了中文繪本,並且翻譯過來的語言,也失去了原有語言的美感和韻味。
  • 英語達人推薦書單:入門級別英文原版書推薦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閱讀>閱讀輔導>正文英語達人推薦書單:入門級別英文原版書推薦 2015-04-10 10:46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作者:
  • 春節對聯遭遇英文神翻譯 66歲老伯自學外語
    舉報 原上聯:春夏秋冬行好運,英文是
  • 想完整地讀一本英文原版書籍?這9本英文經典原版書籍不容錯過!
    我們都可以積累我們的英語詞彙量,提升我們的英語思維。所以閱讀是學習第二門語言不可或缺的一種方式。雷哥單詞小詞君可是一個出了名的閱讀狂魔,各種英語電影,英語書籍都有看過,記得前段時間雷哥單詞小詞君有為大家推薦自己閱讀過的書籍和觀看的電影。現在繼續接著為大家推薦一些雷哥單詞小詞君認為不錯的英語電影或原版書籍。
  • 退休後樂當「土翻譯」
    焦爐工自學英語30多年  退休後樂當「土翻譯」  本報訊(記者朱波 通訊員徐新明 嶽斌)只有初中文化的武鋼聯合焦化公司退休工人熊友多,自學英語30多年,目前他每天都要在博客裡與網友交流英語學習心得,並義務為網友翻譯一些英文資料。
  • 華爾街英語推出英文原版書閱讀課程 讓學習與生活「形影不離」
    為了更好地幫助成人利用零散時間學習,2018年華爾街英語通過官方微信推出了英文原版書閱讀課程。 華爾街英語英文原版名著閱讀課程   華爾街英語英文原版書閱讀課程計劃 華爾街英語相關工作人員表示
  • 「清華周杰倫」在家與父母英語交流,寫10多萬字英文科幻小說……
    這條評論底下,網友們也在回覆:「好像周杰倫」「像20世紀初的詩人,還以為是中文系的」「有小說裡的憂鬱氣質」……清華大學官微下面的評論,是這樣的畫風:這也難怪,他的海報是這樣的。不過,陳逸賢能打的可不止「顏」。
  • 《三生三世十裡桃花》風靡海外 用英文原來這麼翻譯
    怎樣把《三生三世》翻成英文給「歪果仁」看?夜華的神秘與仙氣用英文如何表達?近日,記者專訪了《三生三世》的英文版譯者,英國人陶麗萍(Poppy Toland)與被中國網友評為「最美桃花字句翻譯」的南京大學講師陳星,談談她們眼中把「桃花」翻譯給世界的那些事。
  • 在家常與父母英語交流,寫過10多萬字英文科幻小說……
    這條評論底下,網友們也在回覆:「好像周杰倫」「像20世紀初的詩人,還以為是中文系的」「有小說裡的憂鬱氣質」……清華大學官微下面的評論,是這樣的畫風:這也難怪,他的海報是這樣的。不過,陳逸賢能打的可不止「顏」。
  • 46歲保潔為當翻譯學英語 景區導遊詞倒背如流
    46歲的朱阿芳是碑林博物館周邊的一名保潔員,因為工作中遇到了一次老外用英語問路,而自己完全聽不懂,面面相覷的尷尬讓她下決心自學外語。朱大姐把這個想法告訴了當時讀高中的女兒,沒想到女兒卻說:「你就是個掃地的,好好打掃衛生就行了,學啥英語。」雖然被女兒潑了冷水,但朱大姐沒有放棄。剛開始用英文介紹城牆老外完全聽不懂剛開始學習英語,朱大姐的熱情很高,每天都拿著一個寫滿生活用語的小本子,工作之餘總是反覆背誦。但她的積極卻引來了一些人的非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