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伊朗末代國王訪問蘇聯,勃列日涅夫的眼裡卻只有這個女人!

2021-01-09 網易

2020-12-31 03:05:36 來源: 天澤雜談

舉報

  勃列日涅夫時代,蘇聯極力推行輸出革命的政策,而中東地區就成了蘇聯與美國爭奪的焦點。當時的伊朗正處於巴列維王朝統治時期,這個由美國一手扶植建立的政權,與美國、以色列等國家非常親近。不過,作為中東地區的大國和蘇聯的鄰國,蘇聯也需要與伊朗維持較好的關係,以便維護自身的安全,甚至伺機將伊朗的拉到自己一側來。

  於是,在1970年,當伊朗國王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帶領使團出訪蘇聯時,蘇聯最高領導人勃列日涅夫也帶領蘇聯大小官員,對鄰邦的代表團進行了熱情的招待。當時的國際外交中,訪問別國,通常會攜帶家眷,這樣可以表示友好和親切,甚至有機會展開「夫人外交」。陪同伊朗國王禮薩·巴列維一起出訪蘇聯的伊朗王后法拉赫·巴列維在當時是國際政壇的女性明星,1967年,法拉赫成為了伊朗歷史上第一個加冕的王后,而她也在丈夫的政府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此時的法拉赫只有32歲,正是女性最具魅力的年紀。雖然已經是四個孩子的母親了,但法拉赫依然保持著嬌好的身材和高貴的氣質,而她也成為了這次外交活動中最靚麗的風景線。勃列日涅夫等蘇聯領導人們也為法拉赫的魅力所傾倒,於是,一張很有趣的經典照片流傳了下來。

  照片中,禮薩·巴列維國王正與勃列日涅夫親切的握手,伊朗國王和其身邊的翻譯人員都面帶微笑的注視著勃列日涅夫。然而,尷尬的是,勃列日涅夫的眼神卻完全注視著巴列維身旁的法拉赫王后。不僅勃列日涅夫如此,他身旁的幾名蘇聯官員,也同樣看著法拉赫王后的方向。雖然蘇聯是盛產美女的國度,但是看起來,法拉赫王后的魅力依然讓蘇聯的男人們無法抵抗啊!

  不過,遺憾的是,儘管法拉赫王后在「夫人外交」中盡情釋放了自己的魅力,但是,蘇聯與伊朗依然難以形成彼此信賴的夥伴關係。1978年,伊朗爆發「伊斯蘭革命」,巴列維王朝被推翻,霍梅尼趁機將伊朗建立成了政教合一的國家。在這個過程中,蘇聯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就這樣,禮薩·巴列維成為了伊朗的末代國王。

  

  此後,法拉赫跟隨丈夫禮薩·巴列維流亡國外,先後到過埃及、摩洛哥、巴哈馬群島、巴拿馬和墨西哥等國家。然而,這一番顛沛流離讓年事已高的巴列維身體狀況急劇惡化,1980年伊朗末代國王巴列維離開了人世。

  這一年,法拉赫不過42歲,但她已經成為了亡國的王后。為了生存,她不得不帶著自己的4個孩子移民美國,此時,長子禮薩·巴列維二世不過20歲,小女兒萊拉才只有10歲。無依無靠的法拉赫為了養育兒女們,只能靠變賣嫁妝為生。為了緩解手頭拮据的窘況,在朋友的建議下,法拉赫開始撰寫回憶錄。2003年,法拉赫的回憶錄《永恆的愛:我和巴列維的歲月》正式出版,這為她帶來了不菲的收入,這位曾經的王后,終於憑藉自己的雙手實現了自力更生。

  

  然而,與事業上的成功相比,法拉赫的家庭卻充滿了無數的悲劇。先是在2001年,法拉赫最小的女兒萊拉在倫敦的一家旅館自殺了;10年後,她的二兒子,阿里也飲彈自盡。阿里是哈佛大學歷史學博士,是巴列維家族中學歷最高的人。然而,學業有成的王子卻再一次讓法拉赫體驗了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痛苦。

  

  沉重的生活並沒有擊倒這個命運波折的女人。高齡的法拉赫依然身體健康。流落異鄉的王后,仍在等待著重返伊朗,把丈夫的骨灰帶回去的那一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1970年伊朗末代國王訪問蘇聯,勃列日涅夫的眼裡卻只有這個女人
    (圖)蘇聯領導人勃列日涅夫  於是,在1970年,當伊朗國王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帶領使團出訪蘇聯時,蘇聯最高領導人勃列日涅夫也帶領蘇聯大小官員,對鄰邦的代表團進行了熱情的招待。當時的國際外交中,訪問別國,通常會攜帶家眷,這樣可以表示友好和親切,甚至有機會展開「夫人外交」。陪同伊朗國王禮薩·巴列維一起出訪蘇聯的伊朗王后法拉赫·巴列維在當時是國際政壇的女性明星,1967年,法拉赫成為了伊朗歷史上第一個加冕的王后,而她也在丈夫的政府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此時的法拉赫只有32歲,正是女性最具魅力的年紀。
  • 1970年伊朗國王訪問蘇聯,勃列日涅夫側著頭,眼裡只有一個女人
    勃列日涅夫用特殊方式,逼迫赫魯雪夫提前退休後,打敗競爭對手當上了蘇聯的領袖。任職期間,美蘇兩國以中東地區為焦點,爆發了很多尖銳的矛盾衝突。那時候,伊朗的巴列維王朝還沒有滅亡。這個被美國扶持起來的王朝,跟美國等國家非常親近。因為地理位置的緣故,伊朗也跟蘇聯保持著友好關係。
  • 勃列日涅夫時代政治笑話井噴 政府增"謊言罪"(1)
    由於受不了赫魯雪夫取消各種特權福利,觸動整個蘇聯官僚階層既得利益的「十大打擊」(蘇聯官僚給赫魯雪夫改革起的綽號),下屬聯手發動了此次政變。而接替赫魯雪夫的是列昂尼德·伊裡奇·勃列日涅夫,這個黨內公認的最沒有能力的人物。所有的人都認為這個任命只是臨時過渡,再過幾年,總書記這個職務就會由黨內那些強有力的人物,比如曾經的克格勃主席謝列平來接手。
  • 勃列日涅夫:在笑話中和蘇聯一起沉淪
    然而正如當初大家小看了史達林和赫魯雪夫一樣,這次大家也沒有估計到勃列日涅夫超強的官僚手腕——他不僅成功保住了自己的位置,擠走了所有可能挑戰的對手,還成為繼史達林之後在位時間最長的蘇聯領導人。從1964年到1982年,蘇聯進入漫長的勃列日涅夫時代。1、社會停滯,笑話卻井噴的時代史達林、赫魯雪夫和勃列日涅夫一起乘火車出門。
  • 1964年,周恩來最後一次訪問蘇聯,總理為什麼會甩袖而去?
    一、赫魯雪夫下臺,好大喜功的勃列日涅夫上臺在赫魯雪夫上臺的初期,蘇聯地區給予了中國很大的援助。赫魯雪夫對中國的幫助,遠大於當年的史達林。從156個大型項目和原子彈的最終圖本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那個時期我國仿製蘇聯的武器有很大一部分至今還在服役。但到了50年代末期,因為西伯利亞地區伐木工、聯合艦隊、長波電臺、炮擊金門等一系列事情的出現。
  • 勳章大王勃列日涅夫,一生到底獲得過多少勳章
    1964年10月,正當赫魯雪夫在黑海之濱度假時,勃列日涅夫發動政變,接任了蘇共第一書記。勃列日涅夫掌權期間,蘇聯雖然軍事實力大大增強,但經濟改革陷入停滯,大搞個人崇拜。對社會主義國家,他還推出所謂的有限主權論,政治攻勢咄咄逼人。
  • 曾經冒著生命危險坐飛機去蘇聯只為了幾箱水
    1970—1972年卡扎菲擔任大阿拉伯利比亞人民社會主義民眾國。1982年至1983年任非洲統一組織主席。2008年9月,在地中海港口城市班加西,200多位頂著王冠或手握黃金權杖的非洲國王、酋長們將「萬王之王」的頭銜授予了利比亞領導人穆阿邁爾·卡扎菲,所以說卡扎菲是一個名人,更是一個讓四方國家頭疼的人物,卡扎菲年輕的時候就十分瘋狂,做事隨心所欲,也可以說是任性,卡扎菲到底有多瘋狂多任性,你簡直都不敢相信。
  • 歷史上勃列日涅夫為什麼可以輕易地推翻赫魯雪夫呢?
    1964年10月14日,赫魯雪夫正在黑海之濱度假之時,遠在千裡之外的勃列日涅夫等人在莫斯科發動了政變,赫魯雪夫被免除了一切職務,強迫「退休」,成為「特殊養老金領取者」自此從公眾視野中消失。
  • 愚君看天下 | 蘇聯出兵阿富汗內幕
    勃列日涅夫對此深感難過,他「根本不接受阿明這個人」。克格勃也斷定:「阿明這個人已直接威脅到阿富汗革命的命運。」12月12日勃列日涅夫深夜主持政治局討論安德羅波夫等人的報告。與會者除葛、安、烏外,還有蘇斯洛夫、格裡申、基裡連科和波諾馬廖夫。安德羅波夫等人在報告中提出,阿富汗局勢已嚴重威脅蘇聯南部邊境地區的安全,並且有可能被美國、中國或伊朗用來建立和扶持一個對蘇聯不友好的政權,蘇聯應立即進軍阿富汗以阻止事態繼續發展。
  • 笑死人不償命的蘇聯笑話精選!
    恐怖的勃列日涅夫之吻。作為蘇聯由盛轉衰時期的主要掌舵人,逗比列昂尼德同志一直是蘇聯笑話的實力男主。在蘇共二十三次代表大會上,勃列日涅夫作報告,他問:「我們這裡有沒有敵人?」一個人回答:「有一個,他坐在第四排第十八號位子上。」勃問:「為什麼他是敵人?」回答:「列寧說過敵人是不會打瞌睡的,我發現全場只有他一個人沒有打瞌睡!」勃列日涅夫在冬季奧運會上閱讀講話稿:」O-O-O-O-O。」「不,」他的助理向他低聲道,「那是奧運會的標誌。」
  • 蘇聯政治笑話中的幹群關係
    勃列日涅夫則讓陋習普遍化、制度化了。那時,幹部子女可以免試上最好的大學、進最好的單位。1983年,剛出任蘇共中央組織部長的利加喬夫,主動提出不配豪華轎車。中辦主任嚴肅批評他不懂規矩:你這是搞「特殊化」!   那群眾過著什麼日子呢?蘇共執政74年、蘇聯立國69年,一直沒有解決好民生問題,買什麼都要排長隊,排了半天還常常白排。老百姓受不了,關於排隊的段子特別多。
  • 葛羅米柯與中蘇珍寶島衝突:稱蘇聯是理虧的(圖)
    而蘇聯則不同,新一代的領導人勃列日涅夫、柯西金剛上臺,個個雄心勃勃,他們決心大力發展戰略核力量,在全世界範圍內與美國一爭高低,世界局勢正變成美國與蘇聯左右下的兩極世界。就是在這個時候,葛羅米柯成為蘇聯政府的核心人物之一,而且在國際舞臺上成為最主要的演員之一,與美國的基辛格一起成為這一時期最成功的外交戰略家。
  • 蘇聯領導人「玩水」囧事多:史達林險遭自己人槍擊
    前蘇聯黨和國家領導人在公務之餘,偶爾也縱情山水,由此引發了不少驚險趣事。俄《絕密》雜誌不久前援引蘇聯領袖親信們(包括警衛、翻譯、司機等)的講述,披露了史達林、赫魯雪夫、勃列日涅夫等人的「玩水」趣聞。 史達林險遭槍擊據史達林女兒斯維特蘭納講,父親「壓根兒不會遊泳」,不過這並不妨礙其在夏秋季節泛舟河海的興致。
  • 蘇攻美守下的蘇聯,經營中東為何慘敗?
    佔領迦南沃地的以色列埃及覺得想要剿滅以色列是不可能的了,而蘇聯一方面擴張軍備,另一方面卻減少了對埃及的軍事援助。這讓埃及感覺蘇聯這個靠山是靠不住的了,得另尋他路。當時阿拉伯國家的領頭羊埃及就被美國給看中了,所以在七十年代,埃及與美國的關係越來越緊密,在八十年代,埃及甚至與美國結盟,徹底背叛蘇聯。這讓蘇聯在中東的勢力遭到了瓦解。而海灣大國沙特更是在1973年與美國達成石油-美元結算方式,直接結盟。如果說埃及是因為無法戰勝以色列而背叛蘇聯,沙特可沒有在中東戰爭中出過什麼力,為何沙特要比埃及更早地與美國結盟呢?
  • 蘇聯頭號功臣,戰後遭到嫉妒,因沒有把第一杯酒獻給史達林被流放
    在莫斯科,朱可夫被稱為保護神也是二戰蘇聯勝利的頭號功臣,成為僅有的四次榮膺蘇聯英雄榮譽稱號的兩人之一。1945年5月8日,他在柏林接受了德軍投降。然而,戰爭結束卻意味著朱可夫悲劇的開始。朱可夫在國際上獲得了巨大聲望,得到美國和德國媒體的倍加稱讚,這讓史達林難以接受。不僅僅是朱可夫,任何一名蘇聯公民受到了國外的稱讚,史達林都會疑慮重重。
  • 蘇聯時期歷屆國家領導人都是誰
    .謝爾蓋耶維奇.赫魯雪夫 1953年9月7日 - 1964年10月14日 (蘇共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 列昂尼德.伊裡奇.勃列日涅夫 1964年10月14日 - 1982年11月10日 (蘇共中央委員會總書記,1964年10月14日至1966年4月8日為蘇共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 尤裡.弗拉基米羅維奇.安德羅波夫 1982年11月12
  • 科普:前蘇聯的國家元首是什麼職位?列寧、史達林都沒有擔任過!
    )3.米哈伊爾·費奧多羅維奇·弗拉基米爾斯基1919年3月16日—1919年3月30日 (全俄羅斯蘇維埃代表大會執行委員會主席)4.米哈伊爾·伊萬諾維奇·加裡寧1919年12月30日—1938年7月19日全俄羅斯蘇維埃代表大會執行委員會主席,1922年12月30日至1938年1月12日為蘇聯蘇維埃代表大會執行委員會主席,1938年1月17日至1946年5月9日為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
  • 同為伊斯蘭大國,為什麼土耳其的世俗化成功了,而伊朗卻失敗了?
    而目前純粹政教合一的國家只有伊朗與梵蒂岡,但考慮到梵蒂岡是教皇國的特殊性,實際上現代社會只有伊朗是政教合一的國家。法律規定女性不得進入足球場觀看比賽(近年來部分國際球賽允許),女性外出必須戴頭巾,即使外國女性來伊朗也必須帶頭巾,時任韓國總統樸槿惠2016年訪問伊朗時也帶上了頭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