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小魚丸,怎麼能值274億?安井食品半年股價翻倍的秘密

2021-01-09 市界

文 齊敏倩

編輯 劉肖迎

2020年的上半年,很多人和行業都過得漫長乏味甚至艱難。但在廈門,卻有一家企業春風得意。

這家企業名叫安井食品(603345.SH),主營業務是生產、銷售速凍產品,如魚丸、撒尿牛丸等速凍火鍋料製品。

疫情以來,安井食品股價節節高升,從年初的59元飆升至7月3日收盤的115.90元(市值274億元)。股價翻倍的同時,公司高管們也忙著減持,收益頗豐。

這些高光背後,安井究竟是一家怎樣的公司,是否撐得起如今的估值?

01

一顆魚丸裡有多少魚?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這句話用來形容速凍行業恰如其分。

速凍食品板塊共有四家上市公司分別為:安井食品、三全食品、海欣食品和惠發食品。細分下去,三全食品屬於速凍米麵製品行業,另外三家屬於速凍調理肉製品行業。

三全食品以餃子、湯圓以及面點為主,公司位於糧食產量豐富且愛吃麵食的河南。惠發食品主要生產畜禽類製品,如獅子頭、雞肉丸等,公司位於膠東半島的山東諸城。

山東是畜牧業生產和畜禽屠宰加工大省,以養雞為例,業內盛傳這樣一句話——「中國養雞看山東,山東養雞看膠東」。

安井食品和海欣食品的產品均以魚糜類產品,如魚丸、魚豆腐等為主。魚丸,是用魚糜和澱粉攪拌,再包以豬肉或蝦肉餡料做成的丸子狀食品,是我國東南沿海地區的傳統小吃。

福建漁業資源豐富,福州、廈門和晉江等地都有吃魚丸的傳統和習慣。安井食品和海欣食品都是福建企業,前者位於廈門,後者位於福州。

我國的速凍行業起步於上世紀90年代,最早的速凍產品以餃子、湯圓、粽子等傳統米麵製品為主。2005年之前,整個行業處於快速、粗放的發展階段,三全、灣仔碼頭等企業都是在此期間發展起來的。

國元證券數據顯示,2006年,行業三強三全、通用磨坊和灣仔碼頭市場佔有率達到45%。而此時,海欣食品、惠發食品剛剛成立,安井食品也還處於摸索階段。

速凍米麵製品行業發展較早,目前已經擁有三全、灣仔碼頭等全國知名品牌,行業競爭格局較為穩定。

相比之下,速凍調理肉製品發展較晚,區域性更加明顯,目前基本上呈現「南福建,北山東」的競爭格局。

安井食品以速凍魚糜製品、速凍肉製品和速凍米麵製品為主,2018年公司開始布局速凍菜餚製品。公司的速凍魚糜製品和速凍肉製品主要是蝦餃、魚丸、香菇貢丸等火鍋料製品。

2019年,安井食品總營收52.67億元,其中魚糜製品營收為20.04億元,佔總營收比率將近4成。2017年以來,魚糜製品營收增速也是最快的,年複合增長率為24.55%,分別高於肉製品和米麵製品9個百分點和2個百分點。

菜餚製品作為新產品線,2019年營收同比增長超38%,但營收規模僅5.46億元,和魚糜製品不可同日而語。可以說,魚糜類製品是安井食品最重要的產品。

就像六個核桃裡面不一定真的有六個核桃一樣,很多消費者好奇速凍魚丸裡面是不是真的有魚,魚肉的含量又是多少。

從安井披露的年報數據,可以一探究竟。

想要知道魚丸中魚肉的含量,我們需要知道安井一共生產了多少魚糜類製品,以及生產這些產品一共耗費了多少魚糜原料。

2019年,安井食品採購魚糜類原材料約7.89萬噸。2019年期初和期末,其庫存的魚糜類原料分別為1.77萬噸和3.27萬噸。

由此計算出,安井食品2019年消耗了大約6.40萬噸魚糜。同年,安井食品生產魚糜類製品18.36萬噸。以此估算,100斤安井魚糜類製品,平均魚糜含量約34.86斤。

但是,這並不代表魚糜製品能有多賺錢。

跟安井食品用到的肉類、澱粉類原料相比,魚糜類原料價格最貴。2019年,安井購買魚糜類原料的價格為1.23萬元/噸,比豬肉原料的價格還要貴9000元左右。

因為肉類原料價格貴,所以在安井的所有產品中,肉製品和魚糜類產品的毛利率較低,分別為22.79%和24.85%,而其他兩類產品的毛利率將近29%。

另外,跟其他三家公司相比,安井食品的毛利率也不突出,常年位列倒數第一或倒數第二。

在這樣一個不太起眼甚至算得上「賺辛苦錢」的行業,安井食品是怎麼得到資本青睞,半年之內股價翻倍的呢?

02

速凍第一股如何誕生

以7月3日收盤價計算,安井食品市值274億元,比三全食品高出56億元,是目前速凍食品板塊市值最高的公司。

從營收規模看,近五年來安井食品發展勢頭迅猛,營收增長率不斷提高。2019年,其營收同比增長23.7%,高出其他三家速凍食品板塊上市公司2.6個到15.6個百分點不等。

安井食品在營收數額的增長上也很迅速。2015年,公司與三全食品營收規模相差近17億元,2019年幾乎追平差距。

與毛利率表現不同,安井食品的最終盈利能力在同行業中屬於佼佼者。2019年,其淨利率達7.09%,甩出同行幾條街。

主要原因是安井食品銷售渠道不同,導致其期間費用低於同行。

安井食品的銷售渠道有經銷商、商超、特通和電商四種。其中,經銷商是公司最主要的銷售渠道。2019年,628家經銷商一共貢獻45.3億元營收,佔總營收的86%。其次是商超,貢獻了5.86億元,佔總營收的11%。

一般情況下,企業會給經銷商更優惠的價格,相比商超,經銷渠道毛利率更低。不過,商超渠道需要企業支付進場費等銷售費用,因此,經銷模式銷售的整體費用可能相對更低。這在三全食品身上體現得很明顯。

三全食品主要以速凍米麵製品為主,跟另外三家以速凍調理肉製品為主的企業相比,原材料成本相對較低,所以前者的毛利率是最高的。

但由於三全食品主要面向零售市場,商超渠道是其主要的銷售渠道,所以需要大量營銷推廣及進場費,多年來其銷售費用率徘徊在28%左右,排在同行的高位。

2016年-2019年,安井食品的銷售費用率從14.17%下降至12.28%,而海欣食品的銷售費用率則一直在20%以上。營收增長產生的規模效應,加上更加有效的費用使用,促使安井食品淨利率高於同行。

另外,經銷模式下,有助於安井食品打造中央廚房體系,搶佔餐飲流通渠道市場。

火鍋、麻辣燙、冒菜、關東煮等相關產業近些年發展很快。國元證券在研報中提到,火鍋行業的市場規模從2013年的2813億元增長至2018年的4814億元,複合增長率為11.34%,高於餐飲行業平均水平。

速凍調理肉行業的區域性比較明顯,目前還沒有三全這種全國知名的品牌出現,尤其是火鍋料製品這一細分行業,存在大量小品牌、小工廠。

隨著消費升級和行業洗牌期的到來,強者恆強是大概率會發生的事情。對於在火鍋料製品行業市場佔有率位列第一的安井食品來說,是個好機會。這自然讓投資者對公司的未來發展抱有期待。

營收規模大、增速快,盈利能力也明顯高於同行,再加上新冠疫情的助推,安井食品就這樣「扶搖而上九萬裡」,一躍成為速凍食品第一股。

03

高管集體減持

在安井食品股價屢創新高的同時,公司高管從2018年限售期滿後頻頻減持套現。

安井食品是一家經營權和所有權分離的公司, 公司第一大股東為新疆國力民生股權投資有限公司,背後的實控人是章高路。章高路曾是閩福發A實控人,30歲就做了該公司董事長。

第二大股東劉鳴鳴為公司法人、董事長,張清苗為公司總經理,黃清松、黃建聯為公司副總經理。

安井上市後,持股的管理層身價水漲船高,2018年限售期滿後紛紛因個人資金需求減持套現。2018年-2019年,董事長劉鳴鳴累計減持3.44億元,其他三位減持金額也都在5000萬元以上。

今年6月,安井食品再次發布股東減持公告,上述四位管理層將繼續減持。股東不停減持會在一定程度上引發投資者擔憂,那麼,如今的安井食品到底有沒有被高估呢?

7月1日,食品飲料行業平均滾動市盈率為54倍,安井食品滾動市盈率為70倍,略低於海天味業,屬於行業中高水平。

速凍食品板塊的4家公司中,三全食品滾動市盈率為45倍,海欣食品和惠發股份則達到214和157倍。

跟整個食品行業相比,安井食品的估值略高,但跟另外兩家速凍調理肉製品企業相比卻低得多。不過,疫情以來食品飲料行業股價集體上漲的事實不可忽視。

我們再用PEG指標衡量一下安井食品。PEG指標指的是市盈率相對盈利增長比率,PEG小於1時,證明公司被低估,大於1時證明公司被高估。

以過去3年的盈利平均增速作為盈利增長比率的參考,安井食品的PEG大約為2.5。

站在安井食品這種半年股價翻倍的「大牛股」面前,我們不妨思考一下,疫情結束之後這波行情還能否持續?

世上不存在完美,對公司而言同樣如此。盈利能力秒殺同行的安井食品也有自己成長的煩惱,全國化布局就是其中一項。

按照傳統的飲食習慣,魚糜類製品的主要消費地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安井食品和海欣食品的最大消費市場都是在華東地區,2019年華東地區營收佔安井食品總營收53%。

隨著華東地區市場逐漸飽和,以及中西部冷鏈運輸等基礎設施的完善,安井食品開啟了全國化布局「銷地產」的道路。

2016年至2018年,公司相繼在四川、湖北和河南成立公司,進行產品生產和銷售。截至2019年,湖北公司和河南公司還處於剛剛投入或者暫未投入生產的狀態,後期盈利狀況如何還有待觀察。

在全國化布局中如何適應不同地區的口味、打開新市場,如何在投入和效益之間尋找平衡點,都是安井食品接下來要面對的問題。

相關焦點

  • 強勢漲停,股價翻倍,PE才12倍?
    萬萬沒想到,這家公司默默的從底部翻倍了。今天更是強勢漲停。 公司2020年Q2、Q3分別實現淨利潤2.18億和2.88億,分別增長31%和75%。
  • 7股全年股價翻倍 百億私募調研個股名單曝光!
    7股全年股價翻倍具體到上市公司,上海瀚訊(300762.SZ)獲最多機構青睞,有67家。2020年12月28日-12月31日,上海瀚訊股價累計漲5.61%,而2020年全年漲幅為28.71%。據悉,上海瀚訊主要在通訊領域為客戶提供寬帶移動通信系統的整體解決方案。
  • 品品這30多個春節後股價翻倍的牛傢伙吧(名單)
    品品這30多個春節後股價翻倍的牛傢伙吧 摘要 【愛吃「基本面」不?品品這30多個春節後股價翻倍的牛傢伙吧】先看第一梯隊,股價一路高歌,均是與金融沾邊的,有大智慧、銀之傑、中信建投、頂點軟體、金證股份、同花順等等等等。
  • 科創板平均股價50.74元,7股股價超300元
    以最新收盤價計算,科創板平均股價為50.74元,其中股價超100元的有43隻,股價最高的是石頭科技。證券時報•數據寶統計顯示,科創板股今日上漲的有44隻,下跌的有173隻,以收盤價為基準測算,科創板平均股價為50.74元,其中,收盤價超過100元的有43隻,股價在50元至100元之間的有49隻,股價在30元至50元的有50隻。
  • 股票半年線怎麼看?半年線怎麼看?
    股票半年線怎麼看股票半年線怎麼看?在回答股票半年線怎麼看之前,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股票半年線,股票半年線的含義是什麼?股票半年線指的是120日移動平均線。半年線就是120天。在日常觀察K線的變化時,120日平均線(即半年線)對個股有著決定的意義。20日平均線(即半年線)對個股有著決定的意義。股票年線是指股票250日均線,一年平均有250個交易日。
  • 北水淨流入134.34億 騰訊(00700)股價破頂 內資增持逾49億
    原標題:北水動向(1.15)|北水淨流入134.34億 騰訊(00700)股價破頂 內資增持逾49億   1月15日港股市場,北水淨流入134.34億,其中港股通
  • 為什麼貝殼能值 5000 億?
    在紐交所上市僅僅只有三個月,貝殼(BEKE)的股價已經從發行價 20 美元一路走高到最高點 79.4 美元,最近回落到 64 美元附近,但即便如此,貝殼目前市值已經是 750 億美元,差不多 5000 多億 RMB。
  • 全球最大的維生素K3供應商,三季報利潤預增500%,股價卻僅有6元
    財務數據一,連續三個季度利潤翻倍的增長是它的看點。今年業績的大幅增長主要是因為19年公司前半年公司利潤出現了負增長,分析過去七年公司的盈利情況我發現,13~17年公司利潤出現了高速增長從1800萬到4億。18年公司利潤出現了大幅的下滑,而19年和今年公司利潤再次出現高速增長趨勢。而且19年和今年公司的淨利潤,營業收入,扣非淨利潤,每股收益等重要財務數據均呈現大幅增長的趨勢,各項財務指標的大幅增長才是它值得我們關注的地方。
  • 翻倍牛股重挫!最猛擬減持18% 40+份減持公告來勢洶洶!這些龍頭公司...
    長江健康昨晚發布公告稱,公司第二大股東中山松德和第三大股東楊樹恆康擬在未來半年內,以集中競價、大宗交易、協議轉讓等方式清倉減持其所持有的合計約2.24億股公司股份,擬減持股份上限佔公司總股本的18.17%。減持原因為股東企業資金需求。以最新收盤價計,長江健康兩股東合計套現約9.54億元。
  • 賣飼料的股價都能翻倍?原來是二師兄帶貨,海大集團財報又咋樣?
    往年能割半匹豬好好過個豐收年,但去年時就只能割個豬腿包餃子了。不僅二師兄火了,連帶著養豬的、賣飼料的都跟著水漲船高。豬價蹭蹭蹭地上漲,養豬的股價也翻了又翻,就連賣飼料的海大集團股價也翻了一倍。二師兄的能量果然很強大。海大集團主要幹的是水產預混料、配合飼料和畜禽配合飼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以及畜禽和水產養殖過程中所需的生物製品、獸藥、疫苗等產品。
  • 賣貨還能「帶股價」,天貓超市怎麼做到的?
    三者銷售額據分別約為2.5億、1.97億和1.54億,數據亮眼。緊隨其後的是周黑鴨、好利來和來伊份,均有數千萬元的銷售額。有意思的是,上榜品牌中百草味、良品鋪子、周黑鴨、好利來、來伊份等今年以來(截至11月23日,下同)股價都實現了上漲。
  • 7000億市值高處不勝寒 「油茅」金龍魚股價閃崩兩成
    業內人士認為,金龍魚股價已明顯高估,後市價值回歸在所難免。   金龍魚是國內最大的農產品和食品加工企業之一,主營業務是廚房食品、飼料原料及油脂科技產品的研發、生產與銷售。   2020年10月15日,金龍魚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發行價格為25.7元,總股本約為54.22億股。
  • 祥和實業上演教科書式過山車行情:湯氏家族1.26億股解禁壓垮股價
    來源:時代財經作者:時代財經 高隆差不多一個月時間,祥和實業(603500.SH)從13.67元漲至9月2日最高的26.61元,漲幅接近翻倍。但僅僅11個交易日,其股價又從最高的26.61元,跌至9月17日盤中觸及的最低13.83元的價位。祥和實業在短短一個多月時間裡,正兒八經坐了回「過山車」。
  • 永和智控負債率翻倍募資6億被否 曹德蒞入主一年淨利連降股價腰斬
    原標題:永和智控負債率翻倍募資6億被否 曹德蒞入主一年淨利連降股價腰斬   「錢緊」的永和智控(002795.SZ)雪上加霜。
  • 上市1月股價翻倍!一朵棉花如何綻放出400億身家
    2020年10月,穩健醫療上市一個月股價翻倍,李建全持股市值超400億元,在棉織品下行背景下,逆襲成為這一細分領域的首富,並作為深圳特區40周年創新創業人物被表彰。接受新財富採訪時,李建全時時拿出自家產品展示,說得最多的也是要提供品質更好的產品。或許就是這樣的執著造就了一路逆襲而上的穩健醫療。
  • 解密三隻松鼠:問題頻發股價卻暴漲的真相
    不過同樣是做線上生意,為什麼三隻松鼠能領先已經有品牌積累的傳統企業(如洽洽)?不同於傳統企業的產銷一體,三隻松鼠只研發和營銷,生產交給代工廠,形容它是「搬運工」一點也不為過。這也是它區別於同行企業的最大特點。正如創始人章燎原所說:三隻松鼠本質上是一個供應鏈平臺,它一端對接的是上億消費者需求,另一端連接的是幾百個供給側的生產合作夥伴。
  • 一周食品行業動態:紅星二鍋頭擬曲線上市 蒙牛入主妙可藍多
    ST加加控股股東所持2.16億股被司法輪候凍結12月8日,加加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簡稱「ST加加」)發布公告稱,其控股股東湖南卓越投資有限公司所持有的ST加加2.16億股存在新增輪候凍結。據公告信息,12月7日,ST加加收到卓越投資通知,獲悉其持有的ST加加股份存在新增司法輪候凍結的情形。
  • 金龍魚上市首日:股價大漲翻倍,總市值突破3000億
    本次金龍魚新股發行約5.42億股,除了上市交易的3.57億股,還有30%的股份被戰略投資者買下。 貴州茅臺的毛利率高達90%,海天味業也有45%,金龍魚僅在10%左右徘徊;海天醬油收入197億,不到金龍魚的八分之一,但利潤卻有53.5億,幾乎與金龍魚相當。
  • 股價腰斬!立志開1萬家店的三隻松鼠,艱難轉型
    無論是個人還是公司,都是幾家歡喜幾家愁,有人逆勢增長,有人股價腰斬。比如,最近發公告披露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減持的三隻松鼠。這家曾經的零食行業網紅炸子雞,相比今年5月90元/股的高點,如今股價已腰斬,市值縮水更是近200億!對於尋找價值公司來說,價格回落並非壞事兒。蜜姐也好奇,三隻松鼠到底是被擠了泡沫還是被低估了?
  • 市值超過兩個愛奇藝,「抓住未來」的B站股價能漲多高?
    B站是家好公司,但我不會再買了有媒體報導,嗶哩嗶哩(B站)近日將在香港二次上市,最快本周末提交申請材料,融資約20億美元。B站2020年股價持續大漲,其二次上市成了市場熱點。2020年以來,B站大火,不僅在「破圈」方面動作頻頻,股價也於1月5日突破100美金,漲幅超過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