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二東今年38歲,是河北省淶源縣人,淶源縣是國家級貧困縣,他的老家大道溝村因為山高路遠,是淶源縣出了名的貧困村,而當年的孫二東家又是掛了號的貧困戶。1996年到了窮到實在過不下去了,孫二東初中畢業就開始了北漂生活,打工賺錢,北漂十多年,28歲時手裡僅有5萬多元。(來自:耕心公社)
村民們說:「媒人給他一介紹對象,看到他家庭狀況就一下子洩氣了,再也沒有後文了」。就在人們都為他著急時,孫二東卻回家養起了柴雞。2007年,孫二東拿著5萬多元包下200畝山地,購買了2000隻柴雞苗。可稍一疏忽,雞舍裡鑽進了流浪狗,2000隻雞苗被咬死嚇死的近千隻。(來自:耕心公社)
雞死了一大半,可孫二東心裡並沒有特別難過,他偷偷地核算了一下,山上散養的柴雞4個月就產蛋,餵養的純糧飼料,柴雞蛋口感特別好,一年下來如果把雞蛋全部賣出去,收入也比打工高出太多。可這小算盤還是打的太早了,現實又狠狠地打了他的臉。(來自:耕心公社)
孫二東推銷雞蛋時了解到,市場上柴雞蛋價格每斤8、9元,比自己的成本還低,根本沒有銷路。但細了解以後發現,很多柴雞蛋質量參差不齊,以次充好,在價格上根本沒有競爭力。而孫二東又面臨著資金問題,為了維持運轉,走投無路的他四處找朋友借錢,時間長了也開始不受朋友待見。(來自:耕心公社)
朋友們都遠遠地躲著他,不敢接他電話,都是擔心借錢。孫二東養雞不但沒有翻身反倒欠了一屁股外債。如何把雞蛋賣出去呢?孫二東苦思冥想,琢磨出舉辦吃雞蛋活動,短時間內吃最多雞蛋的前三名可以獲得獎品,孫二東把籌借的5萬在淶源縣城開了柴雞蛋專賣店,比賽地點就設在專賣店裡。(來自:耕心公社)
孫二東說:「有了專賣店就能和經銷商區分開,也有了自己的品牌」。事實證明,他的做法非常有效,專賣店吸引了市民關注,加上各種有趣的活動。15元一斤的柴雞蛋很快就鋪開銷路,還供不應求。孫二東最高興的事,就是晚上在被窩裡,一邊數著錢,一邊偷偷地樂。(來自:耕心公社)
孫二東順勢擴大養殖規模,2010年養殖廠達到3萬隻柴雞,專賣店也擴展到3家。然而問題總是不斷,一些經銷商效仿專賣店模式開起十多家,孫二東的店面很快撐不住了。2011年,孫二東開始在雞群裡養殖公雞,佔到總養殖的10%。公雞食量大,不下蛋,卻是銷售的關鍵。(來自:耕心公社)
散養的雞產蛋大都是受精蛋,籠養雞產的不受精蛋完全模仿不了。有了這個關鍵,孫二東以「我的雞蛋能孵小雞」為賣點,很快脫穎而出,柴雞蛋定價25元,初生蛋30元一斤。2015年,孫二東的養殖規模達到5萬隻,專賣店開到了保定和石家莊等地,年銷售額900多萬。(來自:耕心公社)
市場上雞蛋的銷售有時間性,上半年滯銷,下半年貨源不足。2016年,孫二東投資200多萬元引進全自動孵化設備,上半年滯銷的雞蛋全部孵化成雞苗,雞苗免費送給合作社農戶,提供養殖技術,雞蛋回收。待到下半年,新孵化的雞苗也到了產蛋期解決了貨源不足問題。(來自:耕心公社)
孫二東的經營模式很難模仿,公司也成為當地龍頭企業,2017年,養殖廠和合作社農戶共養殖10萬多隻柴雞,專賣店擴展到6家,2017年總銷售額達1500萬元。實現了精準扶貧,助農穩定增收的脫貧工作。(本文來自耕心公社,未經授權,嚴禁任何形式轉載,侵權必究!我們專注傳播鄉土勞動人民的創業故事、特產、風俗,歡迎大家關注——「耕心公社」,提供更多新聞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