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秒|漲知識!寒冬天氣聊城東阿的黃河鯉魚這樣防凍害

2021-01-09 閃電新聞

齊魯網·閃電新聞1月8日訊 聊城市東阿縣是「中國黃河鯉魚之鄉」。面對近期的寒潮、低溫天氣,養殖戶們如何為黃河鯉魚如何防寒防凍呢?

在東阿縣繡清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的養殖基地,戶外水塘裡結了厚厚一層冰,工作人員正在破冰、「活水」。「這次的寒潮低溫天氣,如果處理不好,會對黃河鯉魚造成不良影響,春節前後或者開春的時候,容易產生水黴病,所以一定要謹慎處理。」東阿縣水產發展服務中心工程師滕興華來到養殖基地,為村民做技術指導。

據了解,黃河鯉魚是東阿縣的特色農產品,是東阿農業的靚麗招牌。全縣有600多農戶從事黃河鯉魚養殖,養殖水域面積達2萬畝;東阿縣年產黃河鯉魚1.5萬噸,年產值4.2億元,是黃河鯉魚的主要產區。

寒潮來襲,防凍防寒是當下之急。為了避免造成損失,滕興華為養殖戶們提出系列建議。「要加深池塘的深度到一米半以上,提高水位;還要把原來的增氧設施改成固定式的,讓增氧機每個小時轉3至5分鐘破冰,防止魚類缺氧死亡。」滕興華說。

養殖戶沒有增氧設施怎麼辦?滕興華建議,可以採用打冰眼的方式破冰,把冰撈到冰面上或推到冰面以下,讓一部分水能夠在外面裸露,讓氧氣可以進入水體供魚類呼吸。

閃電新聞記者 左新新 東阿臺 劉偉民 申佳琪 聊城報導

相關焦點

  • 夜幕聊城:艾山牡丹已開,東阿「三山三養」還要等多久?
    東阿發力「全域旅遊」,自然需要抱團發展,由點到線,由線到面。魚山同樣因為曹植及相關的人文傳說被很多人熟知。黃河又在魚山腳下穿過,這個聊城最高峰,還是很有人氣了。通過黃河,魚山和艾山可以連接起來。標註於天地圖·聊城最不為大家看好的應該是曲山了吧。但是,曲山為東阿旅遊提升的銜接點。或許,你知道聊城是「江北水城」,你應該知道,聊城也是「中國溫泉之城」。
  • 攻略|登魚山,憶曹植、聽梵唄、品鯉魚,這樣的旅遊才盡興!
    在聊城,說到既養生又養心的好地方,首推東阿魚山。山不在高,有仙則名,魚山就是這樣的典型。這裡的「仙」可不僅僅是傳說故事裡的神仙,還有歷史上公認的「仙才」,一代文豪曹植。讓我們跟隨時間的腳步,登上魚山,靜聽梵唄,開啟一段身心俱佳的極致旅行吧!登魚山:山不在高,有仙則名魚山,位於東阿縣城東南20公裡處的黃河北岸。海拔82.1米,面積約80公頃。
  • 夜幕聊城:從泰安市的斑鳩店鎮,來淺談德單高速的特殊意義!
    圖中分別是以斑鳩店鎮為中心直徑20千米、20千米、80千米的圓。另外,咱們看到80千米直線距離上,才到達泰安市區,單單看直線距離都要比去聊城市區要遠三十多千米。更何況去泰安市區山路曲折。80千米直線距離附近還有濟寧市、菏澤市鄄(juàn)城縣、聊城市臨清市、德州市齊河縣、濟南市槐蔭區。這足以說明斑鳩店鎮距離市區中心的遙遠,走普通公路時間花費巨大。
  • 山東東阿:黃河岸邊響「驢鈴」,叮叮噹噹漫膠城
    2019年6月23日上午,儘管天氣炎熱,但在山東省聊城市東阿縣的阿膠古城裡,依然迎來了客流小高峰。很多遊客坐著這個黃河岸邊特有的驢車,穿越大街小巷,蹄聲「踢踢踏踏」,車輪徐徐駛過,「吱吱呀呀」的聲音配上叮叮噹噹清澈悅耳的驢鈴聲,迴蕩在藥王大街,給人一種既喧譁又寂寥的複雜時空感。
  • 同心點亮中醫藥燈塔,東阿阿膠和中膏膏方非遺技藝展現文化自信
    展銷會上,東阿阿膠製作技藝和中膏膏方製作技藝同臺亮相,受到遊客的關注和喜愛。阿膠與膏方製作技藝一脈相承,代代相續。在氣勢磅礴、巍峨雄偉的光嶽樓旁,東阿阿膠股份有限公司和山東中膏滋補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展臺,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遊客們爭相前來品嘗產品和了解到製作技藝。專業的講解,讓遊客們領略到聊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感受到了聊城歷史文化的悠久。
  • 埋藏在黃河裡魚的秘密:躍龍門的不是鯉魚,早被「張冠李戴」了!
    黃河的魚資源匱乏,已是不爭的事實,甚至可用「無魚可捕」形容。但本文並非探究成因,而是挖一挖埋藏在魚深處的秘密。1、黃河鯉魚是黃河魚資源的代表,古人形容它「豈其食魚,必河之鯉」。古代典籍把這種現象描述成「赤河」,不過後人更推崇鯉魚,便將它張冠李戴,強加給了鯉魚。齊魯大地推崇鯉魚,還有一個歷史典故。孔子的兒子出生,魯昭公送去一條金鱗赤尾的黃河鯉魚,以表祝賀。孔子為表達謝意,將兒子取名為孔鯉,卻不知這個不經意的舉動,後世2000年裡子孫竟再未吃過鯉魚。
  • 「同鯉不同命」,為何產自黃河的鯉魚,要比其他水域的鯉魚名貴?
    處理的時候,其魚肚內也沒有常見的黑膜,簡單烹飪以後端上桌,並沒有土腥味,而且肉質細嫩,真是味道鮮美,真是鯉魚中的極品。難怪黃河鯉魚有「金翅鯉」的說法,還被不少老饕推崇備至。同是鯉魚,有不少地方的人不怎麼吃鯉魚,其實最主要原因是當地的鯉魚,確實沒有黃河鯉魚好吃,土腥味比較重,肉質和口感差。當然了,與當地豐富水產的可選性有關。
  • [聊城]烈士孫秀珍:劉胡蘭式的女英雄
    苦孩子:9歲時失去雙親,後參加革命  1978年10月,時任東阿縣委宣傳部報導員的劉玉新,接到一個任務:採集烈士孫秀珍的事跡。當時,聊城出版部門抽調全市的精幹寫作力量,編撰烈士回憶錄《光嶽春秋》。後來,孫秀珍烈士的事跡編入該書。
  • 惡劣天氣中堅守一線的聊城交警
    操作中的交警事後這樣告訴記者。那時,是一天最冷的時候,平均氣溫零下-15℃,風口地方幾乎達到-17℃。沒有路燈,他們就用警燈來照明;沒有工具,他們就徒手一點點搬運。經過30分鐘清理,路面恢復了清潔暢通。
  • 220多種鳥類與聊城人天天相伴
    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了解到,隨著生態環境的改善,全市鳥類種群數量明顯增長,由上世紀80年代初期的140餘種增長到目前的220多種。220多種鳥類翱翔於天空10種常見鳥天天唱水城由於全市生態環境條件不斷改善,全市鳥類種群越來越多。目前,有220多種鳥類翱翔於聊城的天空。
  • 黃河灘區老村變鯉魚塘 央視小姐姐帶你打卡黃河鯉魚的N種吃法
    黃河灘區老村變鯉魚塘
  • 傳承三千年的遺產——東阿阿膠
    大眾網· 海報新聞 聊城報導東阿阿膠在歷代一直都是皇家貢品。據了解,阿膠的應用迄今已有2500年的歷史,阿膠自古以來就被譽「聖藥」、「滋補國寶"是滋陰補血、安胎、治療經產病的婦科良藥。歷史上自古就有東阿縣出好膠的說法,《本草綱目》中就有記載:「阿膠,本經上品,出東阿,故名阿膠。」依據藥典描述,阿膠必須用東阿井水熬製。北宋的沈括就在《夢溪筆談》中寫到,阿井水「清而重,性趨下」,李時珍也在書中記載稱,東阿之水「乃濟水所注,用攪濁水則清。故人服之,下膈疏痰止吐」。我們所熟知的楊貴妃、慈禧太后都是東阿阿膠的服用者和受益者。
  • 指揮孩子上下學,聊城這位交警好暖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互動編輯 孟德霞 6日起,山東迎來又一次寒潮,全省氣溫降幅明顯,迎來70年來同期最低溫,在極寒天氣裡,或許你還躺在溫暖的被窩裡,但有一部分平凡的普通人,已經默默無聞的工作了許久,為這個城市的平安運行,緊張而忙碌著,讓我們一起見證為這個城市的溫暖而努力付出的人。
  • 黃河裡泥沙堆積不斷,為什麼不把泥沙撈出來蓋房呢?看完漲知識了
    導語:黃河裡泥沙堆積不斷,為什麼不把泥沙撈出來蓋房呢?看完漲知識了(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黃河一直被稱為母親河,我國幾千年以來的文明起源於此,黃河母親用它的血液孕育著生命。首先,我們需要知道這些泥沙的總質量,根據初步估計,有12億噸重,大部分匯入大海,小部分沉澱在河床上,不斷的堆積,引起麻煩的就是這剩下的泥沙,大概有4億噸,我們目前使用的泥沙船,一次工作的運輸總量只有幾十噸,還有一個阻礙就是如此大噸位的泥沙,就算挖起來了也沒有地方可以堆放,運輸到距離較遠的地方,成本非常高,就近堆在河提兩邊,一場大雨就會衝回河床前功盡棄,另外黃河也是有屬於自己生態系統的,
  • 牛皮變驢皮,一斤賣3000元,東阿阿膠首虧,「智商稅」該停了?
    從2006年開始,東阿阿膠先後提價達到17次之多,阿膠塊的零售價由原本80元/斤,變為3000元/斤的價格,漲幅高達近40倍。當然漲價也是要有原因的,對於提價的原因東阿阿膠表示因為驢皮資源緊張。但是這樣的價格買單的會是誰?自然是將希望寄託於阿膠的廣大消費者。這其實就和房地產市場一樣的道理,越是地皮緊張,投資的價值就越高,房價自然也就一直上漲。
  • 72秒|防凍害有妙招!聊城茌平葡萄大棚用上智能電加熱取暖器
    為讓正發芽的葡萄不受凍害侵襲,聊城茌平的菜農在葡萄大棚內安裝了智能加熱取暖器,確保葡萄健康生長度過寒冬。在茌平區樂平鎮小果籃果蔬種植合作社的葡萄大棚裡,葡萄已進入新梢生長的關鍵期,枝梢發育對氣溫有著很高要求。面對到來的寒潮天氣,合作社新採購的智能電加熱取暖器派上了用場。
  • 為什麼南方人不吃鯉魚?價格很便宜也沒有人買,長江鯉魚也不差啊
    價格很便宜也沒有人買,長江鯉魚也不差啊黃河鯉魚在北方的名氣可謂相當大了,糖醋鯉魚是非常經典的一道美食,不管是婚宴還是聚會,餐桌上都是必點的一道菜,當然大部分飯店的鯉魚都不是野生的,更何況是黃河鯉魚更是很難吃到,野生的黃河鯉魚有價無市,常常一尾難求,價格也是普通鯉魚的幾倍,鯉魚受歡迎的程度可想而知。
  • 數萬條觀賞鯉魚放生黃河,不但影響生態,還可能危及人類健康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近期養魚老道在網上看到一篇報導,說是有人拖了一大車觀賞錦鯉,有數萬條之多,光是放生時間就花了十多分鐘,通通傾倒在黃河之中……究其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啥?我就不在這裡妄加評論了,各位心知肚明。
  • 鄭州這家店,連續4年入選大眾點評必吃榜,把黃河鯉魚做成頭牌菜
    河南人喜歡吃黃河鯉魚,尤其是一些重要的宴請場合,鯉魚是必點菜。如今,黃河大鯉魚已經成為豫菜的代表,也是河南頭牌菜。河南人之所以喜歡吃黃河鯉魚,也是有原因的。河南地處內陸,四面皆無海,只有黃河穿過。黃河又有「銅頭、鐵尾、豆腐腰」之說,雖然黃河流域很長,但是要說起這鯉魚的品質,還要數這「豆腐腰」區域的品質最佳。
  • 黃河裡的沙子這麼多,國家為什麼不挖出來用於建設?看完漲知識了
    說到黃河,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承載了我們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明,也是華夏文明發展的搖籃。但是,隨著黃河下遊的泥沙淤積,導致河床被抬高,黃河也就成為了世界上著名的"懸河"。據統計,黃河一年有16億噸泥沙帶向中下遊,其中有12億噸衝入大海,餘下的四億噸淤積於河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