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新越
作者|王新越
自然博物愛好者、科普博主兼自然導師
審稿|冉浩、胡愷
廣西師範大學珍稀瀕危動植物生態與環境
保護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特聘研究員
武漢自然博物館 高級教師
在許多國人的印象裡,龜是常見的爬行類動物。由於龜類外表沉穩、壽命較長,它們自古就被視為延年益壽的吉祥物,倍受人們崇拜。在五代十國畫家黃筌的名作《寫生珍禽圖》中,就有對這些龜類的描繪。
畫家黃筌的名作《寫生珍禽圖》
在栩栩如生的蟲鳥中,畫面右下方的兩隻龜顯得生動突出。它們曾是古人在山林湖沼之中經常遇到的小傢伙,但是如今在野外,很難再尋覓到它們的蹤跡。這些經常與古人打交道的常客去哪了,它們的現狀究竟如何?
畫中偏右的這隻背甲高聳的龜,中文正式名叫做黃緣閉殼龜(Cuora flavomarginata)。說到它們,大家更熟悉的可能是最近很火的一款遊戲——「明日方舟」裡的蛇屠箱,它的原型就是今天的主角之一:黃緣閉殼龜。
黃緣閉殼龜 圖片來源/網絡
黃緣閉殼龜腹甲前後以韌帶相連,可活動,並與背甲閉合,頭、頸、四肢及尾均可縮入殼內,因此而得名「閉殼」。古時,黃緣閉殼龜獨特的外表就吸引了先民們的注意,更有民間傳聞,這種龜可以通過龜殼閉合夾住蛇,將蛇「夾死」後吃掉,故黃緣閉殼龜又被稱作「克蛇龜」「斷板龜」。
人工養殖的黃緣閉殼龜有良好的互動性 圖片來源/王新越
其實這些俗名可能只是先民根據黃緣閉殼龜奇特的身體構造加以想像渲染的,認為它們可以「克蛇驅邪」。黃緣閉殼龜原本是我國中部和南方山地丘陵常見的一種閉殼龜類,它們食性廣泛,在野外會吃一些小型動物和一些植物。
黃緣閉殼龜外表美觀,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時,還能在落葉堆下或田裡的稻草堆中經常見到它們靚麗的身影。當然,也正是這種較強的觀賞性,它們常常經歷「殺身之禍」。前些年龜市不少無良商家或組織大量收購黃緣閉殼龜,進而抬價炒作,許多不法販子為了謀利,勾結引誘當地農民甚至訓練獵狗進山搜龜,導致黃緣閉殼龜的野生個體被大規模捕獲,種群資源遭到極大破壞。
野生黃緣閉殼龜 圖片來源/網絡
數十年間,黃緣閉殼龜野外種群急劇萎縮,尤其以我國大陸為甚,被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評定為瀕危種(CITES附錄二在國際貿易上等同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現野外已難得一見。另外,日本琉球種群,數量較少但保護得相對較好。當年被抬升的價格逐漸下降,許多愛好者、玩家也飼養了不少人工個體,只可惜以前山野裡司空見慣的它們現已銷聲匿跡,空留一批又一批的養殖場個體延續這一物種種群的傳承。
畫面偏左那隻體色灰黑的龜則是我國大名鼎鼎的烏擬水龜,也就是俗稱的烏龜。現在說到「烏龜」,大眾的第一反應很多都是花鳥市場、公園池塘或者各大放生池中那些大大小小、花花綠綠的外來入侵物種——巴西紅耳龜(Trachemys scripta elegans)。
南普陀寺放生池拍攝的紅耳龜群 圖片來源/王新越
而我國真正冠名這個詞語的原住民烏擬水龜(Mauremys reevesii),現在也默默淡出大眾視野。烏龜,顧名思義指的是體色烏黑的龜。烏龜是我國最常見、分布最廣的原生龜類,常棲息於流速緩慢,水位較淺的池塘沼澤中,甚至水田裡也會發現它們的蹤跡。
市場裡一隻生長紋密集,疑似野生烏龜的個體 圖片來源/王新越
烏龜食性廣泛,以水生軟體動物、魚蝦和水生植物等為食。大多數的烏龜體色為灰黑或者棕黑色。正常的雄性烏龜大約六到七年性成熟時,甲殼、身體包括瞳孔會慢慢變成墨黑色,這一過程稱作「墨化」。因為雄龜的「墨化」需要經過時間的積累,所以「墨龜」也成為了很多商家炒作的噱頭。
我國野生烏龜資源的保護情況也不容樂觀。由於烏龜生性膽小,大多烏龜遇到危險會原地將四肢收入殼內,然而這種坐以待斃的自保形式很容易被人類捕獲。大多數情況下,這些烏龜會因人類食用野味陋習、偏方入藥等原因喪命人口,不僅如此,畸形寵物市場追求野生動物獵奇風,使很多被捕捉的野生烏龜流入黑市寵物市場,許多玩家對於「品相」的變態嗜求大大刺激了野生烏龜的消費市場,商家進一步抬價炒作,低成本的野捕也給烏龜的野生種群帶來了滅頂之災。
同時棲息地的破壞也讓野生烏龜的繁殖難上加難:水域汙染,填湖蓋樓使它們失去了原有家園,水岸硬化則讓烏龜很難找到合適的隱蔽場所產卵繁殖,甚至連它們上岸曬背的休憩之地也逐漸消失。
公園池塘拍攝的烏龜(雌)
墨化的雄性烏龜 圖片來源/王新越
近些年被放生的很多龜類為了生存的家園發起資源爭奪戰。生性兇猛、性成熟快的紅耳龜入侵本土後,佔領了上風,壓榨本土龜類的棲息地,並爭奪食物,這些無疑成了壓死了烏龜生存的最後一根稻草。烏龜——曾經在我國分布最廣的龜類,被人們慢慢忽視,野外種群大量減少,還登上了紅色名錄:野生種群被評估為瀕危,與古畫中的「故交」黃緣閉殼龜也算再次「同臺」了。
誰也沒有想到,這些曾經出現在山澤、司空見慣的龜在短短幾十年被一步步逼向了瀕危。我們這一代正在失去像祖先那樣能經常偶遇這些小生靈的福氣,它們的野外種群數量正在以令人驚訝的速度飛快下降,一步步走向衰亡。
事實上,大到斑鱉,小到烏龜,我國所有的野生龜鱉都面臨著嚴峻的生存現狀。如果再不對野生資源和棲息地的保護加以重視,繼續放任非法捕捉和放生外來入侵物種,那麼我們很可能就會在有生之年見證其中一個物種的滅絕!到時候也許我們的子孫會指著本土物種圖鑑上那些圖片問我們它們去哪兒了,不知道那時候我們會描述以前遇到它們的趣事,還是會指著從那時缸裡的一直陪伴著的小傢伙說那是一群曾經熟悉又陌生的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