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龍羊峽虹鱒養殖爭議:捕食土著魚類,年投飼料或達上萬噸

2021-01-13 澎湃新聞

日前有媒體報導稱,中國市場上1/3的「三文魚」都被青海省龍羊峽鎮「承包了」。不過這種所謂的「三文魚」並非大西洋鮭,而是虹鱒,一種外來物種。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虹鱒被引進位於黃河上遊的龍羊峽。龍羊峽適宜的溫度和優良的水質,使虹鱒魚養殖規模不斷擴大,如今已成龍羊峽鎮新興產業之一。2017年,青海民澤龍羊峽生態水殖有限公司(下稱「民澤公司」)的在龍羊峽水庫的200個網箱出產了9000噸虹鱒。

養殖三十多年,尚未有文獻專門研究養殖在虹鱒魚會對黃河中上遊生態環境造成何種影響。隨著虹鱒魚養殖規模在不斷擴大,虹鱒作為肉食性外來物種,是否會對青海當地的土著魚類造成威脅,已是亟需研究的課題。另外,龍羊峽水庫地處黃河上遊,生態相對脆弱,魚飼料以及魚類糞便等對水庫的影響,是否會影響黃河下遊取水的安全等,也值得進一步論證。

中科院相關專家對澎湃新聞表示,「那麼大規模去養殖,它(虹鱒)會不小心會逃逸,捕撈的時候也會逃出來,都有可能」,「有影響肯定有影響,只是多大的程度,那看該從哪個角度去考證了」。

而青海省環保廳的工程師稱,就目前來講,「虹鱒是可以在這河道中形成繁殖的,但是沒有形成那種災難性的、破壞性的那種大規模的那種群體。」

虹鱒養殖項目未環評已運營,在貴德段特有魚類保護區已有虹鱒出沒

青海黃河土著魚類約有22種,比如,骨唇黃河魚、花斑裸鯉、擬鯰高原鰍等。

為加大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力度,2010年農業部發布第四批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黃河貴德段特有魚類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在列。

該保護區位於青海省東部的海南藏族自治州東南部,地處黃河上遊龍羊峽與李家峽之間。主要保護對象為扁咽齒魚、花斑裸鯉、厚唇裸重唇魚、骨唇黃河魚、黃河裸裂尻魚、擬鯰高原鰍等。

虹鱒屬肉食性魚類。文獻《青海省外來魚類調查(2001-2014年)》顯示,虹鱒魚食物組成包括水生無脊椎動物和高原鰍等土著魚類。而擬鯰高原鰍則是上述保護區的主要保護對象。

此前,龍羊峽等流域採用放養的養殖方式。文獻顯示,虹鱒現已在黃河上遊幹流部分河段形成自然繁殖群體。如今採用網箱養殖虹鱒或降低流域中虹鱒的數量。

2014年8月,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人民政府網站發布的民澤公司龍羊峽水庫鮭鱒魚養殖產業化基地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第二次環評公示(下稱「環評公示」)。值得注意的是,彼時該項目已處於運營狀態,此環評屬於補充環評。

環評公示認為,部分養殖的魚類會在養殖過程中逃逸,與河中的土著物種進行種間雜交,從而造成外源基因汙染。而養殖的魚類又常是高產出率、低繁殖性,依賴人工飼養、繁殖為主要性狀,在與土著種類雜交後,會造成水庫魚類競爭性下降,危及土著物種的生存。

據當地漁民介紹,黃河上遊流域中從網箱中逃出來的虹鱒很多。一位龍羊峽鎮的漁民對澎湃新聞稱,很多時候下網捕的就是從網箱裡跑出來的虹鱒,「風浪大的時候,養殖網箱翻掉,兩萬多條,一晚上都跑完了。」

常在龍羊峽釣魚的一位垂釣愛好者稱有時候運氣好,十幾分鐘能釣上四五條。垂釣處即黃河貴德段特有魚類水產種質保護區內。

不過,目前民澤公司養殖的多是三倍體的虹鱒。

文獻顯示,因為三倍體魚類普遍具有不育的特性,相比同胞二倍體魚類在生長上存在的優勢,從理論上可解釋為:一般細胞內含奇數染色體組很容易導致性腺發育的衰退,在普通(二倍體)魚類中用來促進性腺發育的能量,在三倍體魚類中用在促進其生長上,從而提高餌料轉化率。

所以,目前的三倍體虹鱒逃逸後,因為不育,不會影響土著魚的基因。同時無法繁衍後代,也難以長期影響土著魚的生存。

文獻《青海省外來魚類調查(2001-2014年)》稱,雖然外來魚類和土著魚類存在競爭和捕食關係,但是外來魚類對土著魚類和生態系統有哪些影響,仍缺乏系統深入的研究工作。

飼料中大量營養元素可能會造成水體富營養化

虹鱒養殖目前已經是龍羊峽鎮的支柱產業之一。

共和縣人民政府網站2015年的消息顯示,自龍羊峽鎮引進三文魚(應為虹鱒)養殖技術以來,全鎮有1300餘人,參與到捕撈、養殖、加工、銷售的行列中,帶動全鎮農牧民平均收入從1800多元增至4000多元,整個龍羊峽鎮通過三文魚(虹鱒)產業鏈條的帶動取得產值達7000萬元。龍羊峽鎮旅遊業也借力於三文魚(虹鱒)養殖,以龍羊湖野生魚宴為特色,發展農家樂產業。

本文圖均為 澎湃新聞記者 王燦 圖

澎湃新聞注意到,在龍羊峽鎮一條約600米長的東西商業街——龍羊大街上,約有10家寫著賣「黃河鯉魚、三文魚、虹鱒」的店,還有一些寫著「黃河三文魚府」的飯店。

民澤公司是帶領龍羊峽鎮虹鱒魚養殖業大力發展起來的企業。民澤公司曾是此前爆發債務危機的盾安集團旗下公司。2008年7月盾安集團獨家獲得龍羊峽水庫50年的漁業整體開發經營權,與當地政府籤訂了《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龍羊峽水庫整體漁業資源開發經營合同書》,隨後成立了民澤公司,註冊資本5800萬元。

天眼查顯示,5月8日,民澤公司完成了工商變更,盾安集團從中退出。目前寧波鴻煦投資管理合夥企業和民澤公司董事長應米燕分別擁有86.21%和13.79%的股權。據媒體此前報導,如沒有債務危機,按照原計劃,今年下半年盾安集團將啟動對民澤公司的股份制改造,並計劃2020年申報上市材料。

日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在龍羊峽實地探訪時,一位負責為民澤公司運輸飼料的司機告訴澎湃新聞,他已給民澤公司運送飼料三、四年了,以前量比較小,現在民澤公司平均一天要用一車飼料。一輛陝西重汽的貨車一般可以裝三十多噸飼料。若按照每天30噸飼料來計算,一年就要往龍羊峽水庫中倒入一萬多噸的飼料。

有業內專家對澎湃新聞表示,飼料用量和虹鱒產量的比例是1:0.9-1。2017年,民澤公司虹鱒產量為9000萬噸,使用約1萬噸飼料,也基本符合上述比例。

環評公示顯示,投放飼料時,多數飼料沒有通過魚體吸收就直接排放到水體中,而飼料中大量營養元素氮、磷是造成水體富營養化的主要因素。

飼料中的氮素有72%-79%由於飼料利用率及通過魚排放的糞便輸入養殖區的水體,其中,溶解性無機氮佔58%-78%。氮素的增加會促進浮遊植物的大量繁殖,長期如此,會導致生物群落單一化。

而磷是導致水體富營養化的主要原因,高密度的魚類養殖常造成水環境中磷濃度的增加。據統計,每產1噸魚,水環境中的磷負荷會增加19.16-22.14千克/年。由於磷化合物常常為不溶態,所以大多數的磷素都是以固定形態沉積在養殖區底泥中。其中大部分則留在底質中,造成長期汙染。

在網箱養殖虹鱒過程中,還常用各種消毒劑、抗生素、各類激素及疫苗。環評公示指出,這些化學藥劑在使用時有一部分直接用於網箱消毒和魚體消毒,有一部分會直接添加到飼料中。這兩部分會直接排入水體,達到一定濃度時對水體造成汙染。

此外,環評公示稱,虹鱒網箱養殖還可能導致水體溶解氧減少。如果在庫區過度開發網箱養殖,在殘餌、魚類糞便及各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過多的有機物質在分解的過程中消耗水中大量溶解氧,再加上水體本身進行高密度養殖,生物耗氧量急劇增加,有可能導致龍羊峽庫區水的溶解氧減少,從而影響庫區水質。

虹鱒網箱養殖需合理布局、控制規模

對於虹鱒魚網箱養殖可能會影響周圍生態環境的幾個方面,環評公示稱,考慮到龍羊峽水庫作為Ⅱ類水,在開展網箱養殖上以不汙染庫區水質為首要目標。需要合理布局網箱養殖區域,限制養殖規模等,保證水庫水環境處於生態平衡狀態,才不會對庫區水環境產生明顯影響。

據西寧晚報2016年報導,隨著青海鮭鱒魚養殖業的壯大,為讓鮭鱒魚養殖更科學、更規範,青海省邀請北歐國家經驗豐富的專家進行技術指導。在專家的指導意見下,青海省從養殖環境、飼料投放、網箱的設置等重做要求,規定龍羊峽冷水魚的容載量為2萬噸。

但是,民澤公司的虹鱒網箱養殖還是出現了影響水質的問題。

2017年青海省環境保護問題邊督邊改第7批公開信息顯示,民澤公司在龍羊峽水庫養魚過程中,因糞便飼料汙染水質被要求整改。共和縣依法對民澤公司處以罰款5萬元,並要求其於2017年8月17日全面完成剩餘死魚收集器和40個糞便收集器安裝。

如今,民澤公司或早已裝上死魚收集器和糞便收集器,近幾個月來龍羊峽水庫入水口、湖心、出水口的斷面水質均為Ⅱ類,水質優,達到水質考核目標。

但是,澎湃新聞在龍羊峽鎮探訪的幾日,多數當地居民都向澎湃新聞抱怨,感覺當地的水是越來越差,以至於在黃河上遊的他們很多也裝上了淨水器。

相關焦點

  • 實地探訪青海省龍羊峽水庫
    6月初,內地城市基本已經入夏,但龍羊峽當地的最低氣溫還在5攝氏度左右。站在水庫邊,能清楚地看到水底的石頭。 早在1992年,時任青海省省長金基鵬主持召開省長辦公室會議研究龍羊峽水庫虹鱒養殖開發項目,彼時青海省水產局成立虹蹲魚開發公司負責龍羊峽水庫虹魚網箱養殖開發工作,後續又有合作社和民營企業開始養殖虹鱒。
  • 「淡水三文魚」電商在售:隻字不提「虹鱒」,仍推薦生吃
    在黃河上遊的龍羊峽水庫裡,分布著近200個周長約100米的圓形網箱,據稱每年能提供9000噸的「淡水三文魚」,佔中國「三文魚」市場的三分之一。擁有這200個網箱的就是青海民澤龍羊峽生態水殖有限公司(下稱「民澤公司」)的企業。民澤公司,便是前述龍羊峽旗艦店的所有者。
  • "淡水三文魚"天貓在售:隻字不提"虹鱒" 仍推薦生吃
    在黃河上遊的龍羊峽水庫裡,分布著近200個周長約100米的圓形網箱,據稱每年能提供9000噸的「淡水三文魚」,佔中國「三文魚」市場的三分之一。擁有這200個網箱的就是青海民澤龍羊峽生態水殖有限公司(下稱「民澤公司」)的企業。民澤公司,便是前述龍羊峽旗艦店的所有者。
  • 你吃的三文魚是淡水虹鱒?水產裡「強攀親戚」的還不少
    鍾凱舉例,水產批發市場的暫存池上一波放的是鯽魚和草魚,來了一車虹鱒魚,如何確保不發生交叉汙染?而在一些旅遊景點的餐館,服務員直接從水池抓出虹鱒並現場宰殺,但這些水池往往多種淡水魚混養。「這些後續環節的風險因素,漁業協會能擋得住嗎?」龍羊峽生態水殖有限公司更坐不住了。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公司出具了一份山東出入境檢驗檢疫技術中心的檢測報告。
  • 青海龍羊峽--青藏高原上的科羅拉多
    當下正在熱播的戶外競技真人秀《奔跑吧·黃河篇》本期深入青海當地,跑男團帶我們走進黃河母親源頭處--龍羊峽,探尋水清如鏡的龍羊湖。
  • 青海有哪些土著魚類
    &nbsp&nbsp&nbsp&nbsp進入六月,青海湖特有物種湟魚自湖中逆流而上,在經歷夏候鳥捕食、湍急的水流和跳躍過洄遊通道後至附近沙柳河、泉吉河、布哈河等淡水河流產卵,迎接新生命的到來。
  • 我國冷水性魚類產業現狀及發展趨勢探討
    在鱘魚產業生產中,鱘科魚類養殖品種主要以我國土著品種和引進品種兩類為主,主要土著品種有史氏鱘、達氏鰉、達史雜交品系。引進品種有小題鱘、西伯利亞鱘、匙吻鱘、歐煌等品種。1.4&nbsp我國冷水資源開發利用狀況在我國一些水域已開展冷水性魚類增養殖。江河方面:龍羊峽、李家峽、鴨綠江支流等江河大型水體開展了虹鱒、金鱒、鱘魚、細鱗魚等網箱養殖方式,四川省西南部的雅礱江下遊、二灘水電站開展了裂腹魚類養殖,黑龍江上遊、鴨綠江支流密江開展了大馬哈魚類增殖放流。
  • 虹鱒也算三文魚?我大西洋鮭魚不答應
    而挪威發展了30年的三文魚養殖技術也取得突破,完成了從育苗、飼料到疫苗全鏈條工業化生產。所以日本逐步加大了從挪威進口三文魚數量,從1980年開始進口三文魚,到1995年生食文化出現,挪威三文魚進口量從6千噸逐步提高到2萬5千噸。傳入國內後三文魚的混雜隨著中國消費水平的提高和日本料理傳入中國,三文魚也出現在了國內餐桌之上。
  • 三文魚遭遇身份危機:虹鱒混入後,考慮改稱「海產大西洋鮭」
    團體標準的引用參考包括國外三文魚供應商Marine Harvest公司的三文魚養殖手冊(2018年)(下稱「手冊」)中對三文魚的定義,魚類和水產養殖分析公司Kontali Analyze AS在2007年全球主要三文魚市場分析報告中對三文魚產品的描述。然而,澎湃新聞記者翻閱以上文件的原文發現:這些文件並不支持虹鱒歸入三文魚。
  • 三文魚標準起草公司用虹鱒冒充大西洋鮭 京東已下架
    該商品擁有99%的好評而該公司另一款此前名為「冷凍三文魚刺身」的商品也於近日增加了「虹鱒」的標註。值得一提的是,在商品介紹部分,「拉丁文名稱」一欄標明「Salmo Salar」,該詞正是「大西洋鮭」的學名。近期引發海內外巨大爭議的三文魚生食團體標準,涉及的只是虹鱒是否可劃入三文魚的商品名之爭,尚無企業敢稱虹鱒即大西洋鮭,並進行學名上的混淆。
  • 國家衛健委發文稱國產虹鱒未檢出寄生蟲,一天後文章被刪除
    該文稱,今年6月,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在湖南、廣東、青海三省組織開展了相關水產品中寄生蟲應急監測,根據文獻報導和輿情信息,針對淡水養殖中常見寄生蟲和我國人群寄生蟲病的感染情況,開展了華支睪吸蟲囊蚴、東方次睪吸蟲囊蚴和顎口線蟲三期幼蟲監測。監測樣品共92份,其中國產虹鱒63份和進口三文魚29份,分別採樣於養殖環節(50份)、流通環節(20份)和餐飲環節(22份),採樣地點兼顧農村和城市。
  • "三文魚之爭"三問:養殖的"三文魚"可以生吃嗎?
    中國漁業協會相關負責人對此表示,絕大多數鮭科魚類為洄遊性魚類,無論是野生的還是人工養殖的,產卵、孵化和幼魚階段均在淡水中完成,生長期洄遊或人工放回到海水中,性成熟後再回到淡水中產卵。部分種類也可以在淡水中完成其整個生活史,比如虹鱒魚、山女鱒和高白鮭等。但是不同種類還有不同的生態類型,比如說虹鱒經過馴化後也可以在海水裡養殖,鮭屬的褐鱒,有淡水型和海水型的。
  • 魚類養殖為什麼要投餵水產膨化浮性魚飼料?
    01膨化浮性魚飼料的特點 投飼、管理方便 水產膨化飼料能較長時間懸浮於水面 ,投飼時不需專設投飼臺,只需定點投飼即可。魚攝食時需浮於水面,能直接觀察魚的吃食情況,及時調整投飼量,並能及時了解魚類的生長和健康狀況。
  • 三文魚團體標準起草公司用虹鱒冒充大西洋鮭,京東已顯示下架
    此前荷裕公司該系列商品並未作中文的魚類種名標註,而是標註了拉丁文名稱「Salmo Salar」,而Salmo Salar即大西洋鮭的學名。虹鱒的學名為「Oncorhynchus mykiss」,虹鱒魚和大西洋鮭魚完全就是兩種魚。根據《刑法》,「生產者、銷售者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將觸犯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罪。」
  • 飼料中添加殼聚糖對養殖魚類的影響
    飼料中添加殼聚糖對養殖魚類的影響出處:水生動物健康評估 作者: 水產養殖網 2019-04-07 23:00:00 夏洪麗&nbsp今天與大家分享一篇來自Reviewsin&nbspaquaculture的文章:飼料中添加殼聚糖對養殖魚類的影響,文章引用信息如下:
  • 虹鱒被歸類三文魚引爭議 別擔心!今後包裝上將註明魚產地及種名
    這兩天,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三文魚分會成立大會暨中國國際三文魚產業發展論壇上,頒布了國內第一個《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正式將此前備受爭議的虹鱒歸類為「三文魚」,該標準一經發布再次引發爭議。虹鱒是否是三文魚惹爭議  資料圖 作者:李嘉有專家指出,目前大西洋鮭才是公眾通常所認為的「三文魚」;對此網友不僅質疑,還擔心三文魚概念擴大化後,一些不法商販更可以理直氣壯地用低價虹鱒冒充大西洋鮭了。
  • 肉食性魚類養殖闢新路 上海金山農好公司人工飼料受熱捧
    中國經濟網上海10月17日訊(記者李治國、通訊員陳黎潔 黃河)近日,由坐落於上海金山楓涇工業區的上海農好飼料有限公司獨家研發,用於餵食肉食性魚類的人工配合飼料,在「2012第七屆上海國際休閒水族展覽會」上受到業內人士熱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