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市場上雞蛋的品種越發五花八門:笨雞蛋、土雞蛋、初產蛋、綠色雞蛋、特殊營養蛋……它們之間的價格有時候能相差幾十倍。那麼,雞蛋真的是越貴越好麼?華東理工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系教授劉少偉介紹,雞蛋的營養價值與其價格、蛋殼顏色、「土」還是「洋」並無關聯,而與其新鮮度有關。
身價各異營養卻相似
近日,瀋陽市消費者協會對市場上銷售的25款雞蛋進行了比較試驗,樣品採購自不同賣場超市,平均價格每500克從2.29元到87.25元不等。然而,結果出乎人們的預料:一斤2元多的雞蛋,和一斤80元多的雞蛋,它們營養成分卻沒什麼區別。
試驗結果顯示,25款雞蛋營養成分含量僅僅略有差異,令人驚訝的是,87.25元/斤的山雞蛋的蛋白質含量反而不如2.29元/斤的普通雞蛋。
另外,紅殼和白殼也不是判斷雞蛋好壞的標準。劉少偉教授指出,蛋殼是什麼顏色完全取決於下蛋的雞是什麼品種,下紅殼蛋的雞無論是如何餵養都是下紅殼蛋,白殼蛋也是一樣,並沒有營養價值上的差距。
土雞蛋或有安全隱患
近年來,土雞蛋受到消費者追捧,劉少偉表示,現在很多農戶養的用於出售的雞蛋,也是餵飼料長大的雞所下的。大量供應市場的「土雞蛋」,顯然不是靠自由散養的雞下蛋能滿足的。
而且,即使是真正的農家散養雞,它的雞蛋也不一定比量產的雞蛋更優質,相反會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這是因為,量產的雞蛋由飼養的母雞所下,飼料都經過專業的營養配比,而農家散養雞吃入的東西反而不可控,比如農家餵給它吃變質的剩飯、吃發黴的穀物,它自己出去吃到了灑了農藥的食物,這些毒素也是會到雞蛋裡去的。
至於老百姓會覺得「土雞蛋」「草雞蛋」比「洋雞蛋」香,也並不代表它們的營養價值更高。劉少偉介紹,這種雞蛋之間的風味差異,只是源於雞品種的不同,草雞蛋往往蛋黃佔比大、脂肪含量和膽固醇含量更高,因此吃口比較香。
劉少偉建議,消費者宜從雞蛋的新鮮度上進行挑選,一般新鮮的雞蛋蛋殼表面會有一層「白霜」,這是雞蛋剛產下後表面防護細菌的一層膜,久置後就會消失,因此有「白霜」的雞蛋最新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