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亞首個太空科技館開工 未來可體驗「火箭升空」

2021-01-08 中國新聞網海南站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1月9日消息(記者 劉麗萍 實習生 符小玲)11月9日,三亞中科遙感信息產業園重點項目——太空科技館奠基儀式在三亞市天涯區紅塘灣舉行。這是該產業園成立以來首個開工建設項目,標誌著三亞中科遙感信息產業園的實體建設正式啟動。

  三亞太空科技館項目規劃用地面積23.75畝,總建築面積4.7萬平方米。預計建設周期為兩年,該館規劃分設宇宙館、地球館、太空館和海洋館等特色場館,通過VR/AR、數字地球、模擬太空飛行器等高科技手段,圍繞科普活動、教育產業、娛樂體驗、綠色產業、動漫產業和產業園等六大產業板塊,面向科學推廣與普及的最前沿,為社會公眾提供零距離接觸空天科技成果與技術的平臺。

  值得一提的是,太空科技館中央直徑約40米的巨星球體為火箭升空身臨其境的升空體驗,普通展室涵蓋太空科技的各種教育及體驗內容。這意味著,以後遊客來三亞,不僅能領略天涯碧海風光,還能體驗一把科技感十足的「火箭升空」。

  據介紹,太空科技館的建築主體包括太空科技館和圖文信息中心,建築總高度32米,是一座以太空科技為主題,集科普教育、圖文信息交流、雙創研學為一體的科技建築。該建築設計構思為「七星伴月」,整體形態取意天體中恆星的運行軌跡,好似莫比烏斯環的閉合曲線。建築形體美輪美奐,與東側緊鄰的空天院海南研究院內七個白色球體(衛星數據接收天線)形成「七星伴月,交相輝映」的意象。

  據了解,該項目由三亞中科遙感信息產業園投資建設,空天院海南研究院執行院長 、三亞中科遙感信息產業園董事長楊天梁認為,太空科技館位於三亞旅遊的黃金線上,我們將利用好這些資源,發揮自身優勢,打造成「科技+旅遊」的示範性項目,讓市民遊客一條龍「遊天涯、觀海景、品科技、觀南山」,它的建成必將成為三亞西線旅遊新的打卡目的地。

  海南省科學技術廳副廳長韋勇表示,海南省科普工作和科普力量還相當薄弱,海南是全國極少數幾個沒有省科技館的省份,海南省科技館建設尚在籌建中。三亞中科遙感信息產業園重點項目太空科技館的建設,對填補海南省科普場館這個短板將奉獻出巨大力量,做出榜樣。

  據悉,三亞中科遙感信息產業園自2015年成立以來,緊密圍繞國家重大發展戰略,依託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研究院的科技優勢,以發展空天科技產業為主要方向,推動實現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為目標,打造衛星研發、測控、數據接收與處理、應用開發與運營的完整空天產業鏈,最終形成產、學、研、用一體化的高科技及產業化高地,並進一步推動海南省、三亞市空天科技產業及文化產業的發展。

相關焦點

  • 貝索斯展示太空遊覽艙 遊客能像坐地鐵一樣方便
    貝索斯表示其太空探索公司將在一年或更久之後開始將推出太空遊覽項目。用火箭將遊客送上超過100千米的高空,遊客有4分鐘左右的時間體驗失重的刺激,從高空視角俯瞰地球美景。藍色起源是數家致力發展低成本太空旅行的私營企業之一,貝索斯預言人們將迎來「太空探索的黃金時代」。除了藍色起源,另一位矽谷明星企業家伊隆·馬斯克的SpaceX同樣捷報頻傳,已成為首個為國際空間站運送貨物補給的商業公司。上周SpaceX更是歷史性地成為首個完成一級火箭回收再發射的公司。
  • 太空旅行什麼樣?美載人太空艙實物模型初體驗
    「穿越」地球大氣層與太空的邊界線,透過落地舷窗,蔚藍的地球和深邃美麗的太空盡收眼底……這是記者近日登上美國藍色起源公司「新謝潑德」載人太空艙實物模型,在地面上體驗了一回長約11分鐘的模擬「太空之旅」。乘坐飛船遨遊太空是許多人的夢想。以往遨遊太空的都是專業太空人,隨著商業航天的發展,普通人也即將有機會體驗太空旅行。
  • 推遲數次,臺灣「飛鼠一號」火箭首次發射未能升空
    據臺媒報導,臺灣晉升太空科技公司研製的「飛鼠一號」火箭今天首次發射,但火箭點火後未升空,發射失敗。報導稱,「飛鼠一號」火箭於今天上午6點56分首次點火發射,但點火後火箭卻未能升空。最後,晉升太空科技公司發布了「發射程序到最後一刻準備發射時,發現系統信號異常,故終止發射程序」的信息。預計「飛鼠一號」將於18日再度試射。據臺灣「中央社」報導,「飛鼠一號」火箭今天早晨在臺東縣達仁鄉南田部落申請的發射時間是清晨6點至7點,但清晨數次測風向皆不利飛行,最後火箭雖然一度點火,但還是沒能成功發射。
  • 美私營太空艙成功試飛 將接替太空梭(組圖)
    12月8日,在美國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美國宇宙探索技術公司的「獵鷹9」號火箭搭載「龍」太空艙發射升空。 當日,「獵鷹9」號火箭搭載「龍」太空艙發射升空,太空艙進入預定軌道3個多小時後返回地面。這是私營企業首次實現太空艙的發射與返航。
  • 坐飛行列車從武漢1小時到新疆、乘空天飛行器往返太空!這個論壇上...
    楚天都市報10月19日訊(記者 李月媛 通訊員 呂玉桂 楊建軍)未來,可乘坐空天飛行器,體驗舒適的太空往返旅遊;還有時速達4000公裡的超音速飛行列車,從武漢到新疆只需要1小時……10月19日,第六屆中國(國際)商業航天高峰論壇再次在漢拉開帷幕,首次採用線上線下結合的新型模式,分享並展出一系列令人興奮的商業航天發展成果
  • 「二手」火箭首次成功發射回收
    當地時間3月30日,SpaceX成功把之前回收的獵鷹9號的一級助推器發射升空。去年,這個助推器把一個充氣太空艙發射到了太空中。它還在佛羅裡達海岸上演了一出壯觀的著陸,落在海上無人船上。這艘船被戲稱為「愛你如故」 (Of Course I Still Love You)。本周四,回收再利用的助推器在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發射升空後,落在了同一艘海上無人船上。
  • 首個進入太空的生物是只狗,幾十年後科學家曝:升空不久就被熱死
    縱觀歷史,人類探索太空的時間並不算長,從1957年蘇聯將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送入太空開始,有能力的國家就在研究送人上太空了。我們熟知的首位飛上太空的是前蘇聯太空人加加林,其實在他之前,已經有生命犧牲在太空。
  • 福州科技館新館開工!打造全國最大雙屏球幕影院!
    12月28日上午,福州科技館新館項目正式開工。據了解,福州科技館新館將集科普展示、公共服務、教育培訓、特效影院、管理保障於一體,打造現代化綜合性科技館。預計2023年完成主體建築建設。擇址東二環 總建築面積4.5萬㎡福州科技館新館位於晉安區鶴林路與前橫路路口,牛崗山公園東北角。項目總投資7.67億元,規劃用地面積18177㎡,總建築面積4.5萬㎡,其中地上建築面積21800㎡,地下建築面積23200㎡,建設工期3年。新館外牆面將打造亞洲最長光譜牆據了解,新館外牆面將打造亞洲最長的光譜牆,全長60米。
  • 長徵火箭再度升空,成功部署引力波監視器,填補重要領域空白
    此外我國長徵十一號固體火箭再度升空,這是該火箭第11次發射任務,主要是將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全天監視器送入太空,也就是熟知的GECAM監視器。該監視器由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負責,屬於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空間科學,主要用於對引力波伽馬暴、快速射電暴高能輻射、特殊伽馬暴等現象進行全天監測。此外還能研究中子星、黑洞等天體的合併過程,可以說對研究高能輻射現象有著重要的作用。
  • 長徵八號火箭首飛成功!不用羨慕馬斯克,中國的可回收火箭要來了
    隨著馬斯克SpeaceX公司的獵鷹九號運載火箭所使用的可回收技術一直讓許多國家羨慕。可回收的火箭助推器和整流罩大大降低了火箭發射的成本,不過隨著長徵八號火箭的成功,我們再也不用羨慕馬斯克的獵鷹九號運載火箭。
  • 中國長徵火箭50年前如何敲開太空之門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姜哲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4月24日是第5個「中國航天日」。1970年4月24日,我國用第一枚運載火箭「長徵一號」成功將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送入太空,中國人自此叩開了通往浩瀚宇宙的大門。運載火箭進入太空的能力是探測和利用太空的前提與基礎。
  • 武漢未來增加50個新地標!看完被徹底震撼了,有你家附近的嗎?
    最近的武漢好消息不斷  每個月都會有一大批項目將陸續開工  小編整理了一下武漢已經籤約了的項目  發現武漢又將新增至少50個好玩的新地標!  未來的武漢即將大變樣!計劃總投資100億元,在陽邏建設新洲區首個品牌型、規模化的城市綜合體。打造都市假日中心範式的商業空間。目前項目已開工 。
  • 太空體驗基地來了!濟寧運河天文館項目今日落地開工
    大眾網·海報新聞11月1日訊(記者 榮斌)11月1日上午,在濟寧市2019年衝刺四季度新舊動能轉換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儀式上,總投資12億元的任城區運河天文館項目奠基開工,建成後將成為山東省及鄰近省區專業化最強、規模標準最高的天文科普體驗基地。
  • 唱吧「誰是太空好聲音」收官,你的歌聲就要上天了!
    ,看火箭發射升空」5月31日,為期一個多月的唱吧X未來宇航「誰是太空好聲音」項目完美收官,活動有近4萬名用戶參與,總共徵集到3.8萬首勵志音樂作品,這些正能量歌曲即將被送上太空,為「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發射50周年獻禮!
  • 解讀刷屏的「民營火箭」:要突圍需闖多少難關?
    民營火箭「很忙」  火箭行業很忙!國內民營火箭先後升空,激活了商業航天的一池春水。  4月5日,北京星際榮耀空間科技有限公司研製的「雙曲線一號S」商用火箭完成發射首秀。火箭飛行高度突破100千米,最大飛行速度超過1200米/秒。
  • 3.8萬首唱吧音樂作品要上天了,你就是太空「好聲音」
    「獻歌聲漫遊太空,看火箭發射升空」5月31日
  • 火箭,升空!這群孩子搭載夢想的水火箭「發射」啦
    儘管這只是初中生的一個物理興趣比賽,但現場的氛圍非常活躍,因為大家知道,放飛火箭的同時,也在放飛未來的夢想。▲火箭升空「發射現場」熱鬧非凡每個火箭都有自己的發射前奏1月14日中午一點,準備發射「水火箭」的參賽者們來到了重慶南渝中學的操場,記者注意到,這些水火箭,都是同學們自己手工製作的。
  • 厄瓜多唯一一枚衛星被太空垃圾撞致失靈(圖)
    這枚衛星升空不足一個月,與太空中火箭殘骸相撞失靈,凸顯太空垃圾對航天安全日益嚴重的威脅。太空垃圾指在繞地球軌道上運行、不具備用途的各種人造物體,包括發射後遺棄的火箭、棄用的衛星以及太空飛行器分解、腐蝕或撞擊產生的碎片等。人類加快太空探索腳步後,太空垃圾數量大增,對太空飛行器的安全威脅日益嚴重。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網站介紹,地球周邊目前有超過50萬塊太空垃圾。
  • 臺商業火箭「飛鼠一號」試射失敗 稱是風大導致系統信號異常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崔明軒 環球時報記者 馬俊】臺灣第一枚民間自製發射衛星用商業火箭「飛鼠一號」,13日清晨試射升空,不過因系統異常導致未順利試射出去,以失敗告終。13日清晨4時許,臺東縣南田部落就擠滿太空迷,希望一睹火箭發射的瞬間。
  • VR與動感飛機、太空艙、跳傘機的「邂逅」會是怎樣一種曼妙體驗?
    駕駛飛機在整個中國的上空自由飛翔;乘坐神舟飛船來一場酣暢淋漓的太空旅行;亦或是一次讓人心驚肉跳的高空跳傘……然而現實卻是,每天上班下班加班,柴米油鹽醬醋茶。曾經的夢想被現實蹂躪得稀碎,真的就甘心了?當然不!走進第三屆吉林冰雪產業博覽會4號館(數字文旅主題館),滿眼都是時下最炫酷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