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有助於霧霾治理和石油替代,但不是短中期選擇,也無法解決日益嚴重的城市交通擁堵問題。發展城市軌道交通才是目前有效的、而且能滿足多重社會發展目標的基礎設施建設。
在中國典型的城市化、工業化進程背景下,我們具有經濟快速發展的發展中大國所具有的產業結構和能源消費結構。重工業主要包括鋼鐵、水泥、建材、冶金、機械等,這都與基礎設施建設高度關聯。傳統的基礎建設為中國經濟高速發展提供了基礎,但也造成了資源和環境汙染問題。中國進一步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應該是有效的、而且可以滿足多重社會經濟發展目標的。目前,中國經濟發展有幾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一是城市交通擁堵問題,這嚴重影響了城市效率;二是汽車尾氣排放問題,這是霧霾的最主要來源之一;三是石油對外依存問題,今年一季度中國原油的進口對外依存度達到了 69%,繼續呈現增加趨勢,這不利於中國的能源安全;四是隨著經濟增長速度放緩,重工業與上遊煤炭和電力產能過剩突出,造成了很大浪費。
城市軌道交通是目前急需的、而且能滿足多重社會發展目標的基礎設施建設。城市軌道交通將分散的出行方式集中化,可以提高城市運輸量和速度,有效降低汽車使用頻率。而且城市軌道交通耗用電力,可以減少石油的消費和尾氣排放。良好的軌道交通還能緩解城市中心的多種壓力。政府可以大力發展軌道交通相關設施,在解決交通擁堵和霧霾問題的同時,有效進行石油替代。其可行性在於除了城市交通,許多經濟活動(如用餐、購物等)也在地下進行。由於地面物業價格很高,城市地下物業的回報比其他基礎設施建設的機會更好。
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包括地鐵、輕軌、單軌、有軌電車、磁浮等運輸方式,是城市公共運輸系統的骨幹,具有節能、省地、運量大、全天候、無汙染(或少汙染)、安全舒適等特點,屬於綠色環保交通體系,特別適用於大中城市。
合肥軌道交通
合肥軌道交通是服務於中國安徽省合肥市的城市軌道交通。其第一條線路於2016年12月26日正式開通運營,使合肥成為安徽省第1個、長三角第7個開通地鐵的城市。
截至2019年12月,合肥軌道交通運營線路共有3條:合肥軌道交通1號線、合肥軌道交通2號線、合肥軌道交通3號線,線網覆蓋合肥瑤海區、包河區、蜀山區、廬陽區、肥西縣,運營線路總長89.58千米,全線共設77座站點。 合肥軌道交通在建線路共有7段,包括合肥軌道交通1號線三期、合肥軌道交通4號線、合肥軌道交通5號線、合肥軌道交通2號線東延線、合肥軌道交通3號線南延線、合肥軌道交通4號線南延線、合肥軌道交通6號線一期。至2030年,合肥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總長度約436.4千米,由9條線路及1條機場專用線組成;遠景線網由15條軌道交通線及1條機場專用線組成,全長578.9千米 。
2019年,合肥軌道交通累計客運量為17981.608萬乘次;2019年12月31日,線網單日客流達100.563萬人次。
合肥軌道交通4號線
合肥軌道交通4號線,是中國安徽省合肥市一條正在建設的地鐵線路,全線預計於2021年底開通運營,標誌色為活力橙。
合肥軌道交通4號線是一條西至東北方向 L 型「骨幹線」,線路西側起於雞鳴山路站(工程名),北端止於東方大道站(工程名);全線覆蓋合肥市東西向主要客流走廊,聯繫了高新區、政務區、合肥南站片區、包河區、新站區等主要客流集散地。
截至2020年1月,合肥軌道交通4號線全長41.37千米,全部為地下線;共設31座車站,全部為地下車站;設科學城車輛段、龍子湖路停車場;列車採用6節編組B型鼓形列車。
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在城市綜合交通系統與城市發展、演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它是城市綜合交通系統的核心,起到客流組織的骨幹作用。城市綜合交通系統具有多層次結構。第一層次(高架或地下全隔離系統)——軌道交通、快速幹道(汽車交通);第二層次(地面部分隔離)——軌道交通或公交幹線、城市幹道(汽車交通);第三層次(延伸至居民區及其它功能區)——公交線路、城市道路(汽車交通)。顯然,第一層次是骨架與主幹(大動脈),第二層次是輔助與補充(一般血管),第三層次是集疏與延伸(毛細血管)。
(2) 它是城市發展與演化的必要條件。城市軌道交通系統能夠滿足大運量、長距離的快速客運要求,因而可解決城市面積拓展與空間合理開發運用的客運通道問題。
(3) 它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基礎與保障。在土地佔用、能源消耗、空氣品質、景觀質量、客運質量等主要交通、環境指標方面,軌道交通可達到最優水平。
合肥軌道交通4號線車站列表
合肥軌道交通4號線一期工程共設31座車站。(除已開通車站外,其餘車站尚未正式命名)
序號,擬定名,車站名稱,車站形式,換乘線路,敷設方式,所在區
1,青龍崗站,雞鳴山路站,地下二層島式,——,地下,蜀山區;
2,合肥七中站,方興大道站,地下二層島式,——,地下,蜀山區;
3,量子科學中心站,長寧大道站,地下二層島式,——,地下,蜀山區;
4,科大先研院站,創新大道站,地下二層島式,——,地下,蜀山區;
5,北雁湖站,豐樂河路站,地下二層島式,——,地下,蜀山區;
6,玉蘭大道站,玉蘭大道站,地下二層島式,——,地下,蜀山區;
7,金桂站,金桂路站,地下二層島式,——,地下,蜀山區;
8,柳樹塘站,科學大道站,地下二層島式,——,地下,蜀山區;
9,圖書館站,圖書館站,地下三層島式,合肥軌道交通3號線,地下,蜀山區;
10,天鵝湖站,天鵝湖站,地下二層島式,——,地下,蜀山區;
11,天鵝湖東站,石臺路站,地下二層島式,——,地下,蜀山區;
12,姚公廟站,金寨路站,地下二層島式,——,地下,蜀山區;
13,南屏路站,南屏路站,地下二層島式,——,地下,包河區;
14,薛河站,宿松路站,地下二層島式,——,地下,包河區;
15,竹西站,桐城路站,地下二層島式,——,地下,包河區;
16,淝南站,潛口路站,地下二層島式,——,地下,包河區;
17,合肥南站,合肥南站,地下四層島式,合肥軌道交通1號線、,合肥軌道交通5號線(在建),地下,包河區;
18,望湖城南站,呈坎路站,地下二層島式,——,地下,包河區;
19,葛大店南站,大強路站,地下二層島式,——,地下,包河區;
20,工經學院站,花山路站,地下二層島式,——,地下,包河區;
21,堯渡河路站,伊寧路站,地下二層島式,——,地下,包河區;
22,五裡廟站,巢湖路站,地下二層島式,——,地下,包河區;
23,唐橋站,和平路站,地下二層島式,——,地下,瑤海區;
24,東七裡站,東七裡站,地下三層島式,合肥軌道交通2號線,地下,瑤海區;
25,站塘站,臨泉路站,地下二層島式,——,地下,瑤海區;
26,方廟站,方廟站,地下三層島式,合肥軌道交通3號線,地下,瑤海區;
27,新海公園站,新海大道站,地下二層島式,——,地下,瑤海區;
28,十裡村站,天水路站,地下二層島式,——,地下,瑤海區;
29,陶衝湖東站,翠柏路站,地下二層島式,——,地下,瑤海區;
30,北崗站,淮海大道站,地下二層島式,——,地下,瑤海區;
31,綜保區站,東方大道站,地下二層島式,——,地下,瑤海區。
軌道交通系統的有機銜接
隨著城市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交通需求日益高漲,交通供給增長速度落後於交通需求,城市交通狀況日漸惡化。優先發展城市公共運輸己成為城市交通界的共識,特別是大力發展城市軌道交通已成為大多超級城市的首選。軌道交通與常規公交銜接成為城市公共運輸系統的熱點,其間的銜接對整個城市公共運輸系統的發展及改善城市交通狀況具有重要意義。此主要優勢為:
1、有利於發揮軌道交通大運量優勢
軌道交通吸引範圍包括一次吸引範圍和二次吸引範圍口胡口引,一次吸引範圍又稱直接吸引範圍,它是指軌道交通吸引的直接客流區域範圍,是步行到軌道交通的客流分布範圍,是軌道交通的合理步行區域範圍。二次吸引範圍又稱間接吸引範圍,是指通過非步行出行方式與軌道交通銜接的客流區域範圍,是軌道交通的影響區域範圍。對軌道交通的一次吸引範圍,不必藉助其它交通方式進行;然而,由於軌道交通一次吸引範圍內的客流出行量遠遠不能滿足其正常運量,為了提高軌道交通的運輸效益、提高軌道交通實載率,必須充分吸引軌道交通二次吸引範圍的客流。協調銜接為軌道交通集聚和疏散客流起到保障功能,沒有軌道交通與常規銜接,無法充分發揮軌道交通的運能最大效益,不利於軌道交通的可持續經營發展。合理的銜接既有利於軌道交通的良性發展,也推動著常規公交的復興。
2、有利於構建高效的公共運輸系統
軌道交通建成後,城市交通會逐步呈現出軌道交通為骨幹,常規公交為主體,各種交通方式相互協調的城市綜合交通局面。常規公交是構成城市綜合交通運輸系統的重要方式之一。它與軌道交通一起構成了不同功能和服務水平,多元化的城市公交客運系統。由於常規公交相對於計程車等城市交通有其自身優勢,為軌道交通做好聚集、疏散客流的重任就落到其肩上。在軌道交通不能覆蓋的區域,它是城市骨幹公共運輸客運系統;在城市軌道交通覆蓋的區域,它是集散軌道交通客流的重要接駁方式。一個軌道交通系統效率的發揮,需要藉助於作為集散客流的常規公交。
3、有利於提高公共運輸的競爭力
協調高效的銜接系統可以為公交線網的調整、優化提供必要條件,增加常規公交運營線路的應變能力,提高其運營效率,為城市公共運輸體系分階段、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合理方便的銜接可以充分適應城市出行者的選擇要求,縮短交通出行時間,方便城市居民出行,提高公共運輸的競爭力,促進城市公共運輸的發展。
合肥軌道交通4號線車站位置
合肥軌道交通4號線一期工程各車站的位置如下表所示。
序號,擬定名,敷設方式,車站位置
1,青龍崗站,地下,望江西路與雞鳴山路交叉口
2,合肥七中站,地下,望江西路與方興大道交叉口西側
3,量子科學中心站,地下,望江西路與長寧大道交叉口
4,科大先研院站,地下,創新大道與望江西路交叉口
5,北雁湖站,地下,習友路與豐樂河路交叉口
6,玉蘭大道站,地下,習友路與玉蘭大道交叉口
7,金桂站,地下,習友路與金桂路交叉口東側
8,柳樹塘站,地下,習友路與科學大道交叉口
9,圖書館站,地下,祁門路與翡翠路交叉口
10,天鵝湖站,地下,祁門路與綠洲西路、綠洲東路之間
11,天鵝湖東站,地下,石臺路與祁門路交叉口
12,姚公廟站,地下,金寨路與祁門路交叉口東側
13,南屏路站,地下,祁門路與南屏路交叉口
14,薛河站,地下,宿松路與祁門路交叉口
15,竹西站,地下,桐城南路與龍圖路、龍川路交叉口之間
16,淝南站,地下,高鐵路與潛口路、凌大塘路交叉口之間
17,合肥南站,地下,國鐵合肥南站
18,望湖城南站,地下,龍川路與呈坎路交叉口
19,葛大店南站,地下,龍川路與大強路交叉口
20,工經學院站,地下,花山路與祁門路交叉口
21,堯渡河路站,地下,花山路與堯渡河路交叉口
22,五裡廟站,地下,當塗路巢湖南路交叉口
23,唐橋站,地下,東二環路與和平路交叉口
24,東七裡站,地下,東二環路與長江東路交叉口北側
25,站塘站,地下,東二環路與臨泉路交叉口
26,方廟站,地下,東二環路與北二環路交叉口
27,新海公園站,地下,當塗北路與新海大道交叉口
28,十裡村站,地下,當塗北路與天水路交叉口
29,陶衝湖東站,地下,銅陵北路與翠柏路交叉口
30,北崗站,地下,銅陵北路與玉皇山路交叉口南側
31,綜保區站,地下,東方大道與銅陵北路交叉口
城市軌道交通是重要的城市基礎設施,具有以下幾個明顯的經濟特徵
1.城市軌道交通是準公共產品
從經濟學角度看,地鐵項目兼具公共產品和私人產品的特性,即地鐵運輸服務具有消費的非競爭性和有一定排他性的基本特徵,屬於準公共產品。理論上純公共產品由政府提供,純私人產品應由民間部門通過市場提供。準公共產品既可以由政府直接提供,也可以在政府給予補助的條件下,由私人部門通過市場提供,即政府和民間合夥的方式。
2.城市軌道交通的外部效應主要是正外部效應
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能誘發沿線土地升值,促進沿線房地產、商業等行業的加速發展。從這一意義上講,城市軌道交通能增加城市的社會經濟福利,帶來巨大的正效應。
3.具有明顯的規模經濟特徵
城市軌道交通發揮作用以網絡規模為前提,覆蓋面越大,城市軌道交通效率越高。由於城市軌道交通項目正外部性的存在,其社會效益大於經濟效益,項目盈利差,城市軌道交通項目帶來的總收益不可能全部量化為項目投資者的帳面收益,如城市軌道交通到達地區房地產升值的部分,城市軌道交通的暢通給人民群眾帶來的時間成本的節約,城市軌道交通的建成對城市交通及環保的貢獻等。城市軌道交通項目的經營具有時空局限性,盈利空間有限。
但是,城市軌道交通權益具有放大性,資產的保值增值能力強。隨著社會發展、人口流動增大、路網增加,以及服務水平的提高,城市軌道交通將吸引更多的客流,票款收入從長期看具有一定的增長趨勢。而且城市軌道交通的洞體使用年限長達百年,隨著時間的推移,城市軌道交通資產的升值潛力巨大。因此從長期看,城市軌道交通資產的權益可以不斷放大,資產具有很強的保值增值能力。
合肥軌道交通4號線線路走向
合肥軌道交通4號線的一期工程是一條西至東北方向 L 型「骨幹線」,正線起於青龍崗站,出站後線路向東沿望江西路敷設,經永和路轉至習友路向東行進,下穿合九鐵路、匡河、合肥第八中學,行至祁門路,途經翡翠路、懷寧路、潛山路、金寨路、南屏路、宿松路後轉向桐城路,沿高鐵路向東下穿合肥南站後沿龍川路布設,至葛大店物流園後沿花山路轉向北下穿地塊,行至南淝河路與東二環路口,而後沿東二環、當塗北路向北敷設至天水路,線路繼續向北下穿合肥東站鐵路後向西布設至銅陵北路,後向北轉入銅陵北路敷設,直至線路終點綜保區站。
合肥軌道交通4號線線路走向示意圖
合肥軌道交通4號線設備設施-車輛設施
合肥軌道交通4號線列車
合肥軌道交通4號線的全線共計47列車282節車廂,列車外部採用橙色線條,沿用6輛編組型式,最高運行速度為80公裡/小時,全線平均旅行速度不小於37公裡/小時。車輛外形為B型「鼓型車」,車長19000毫米,車寬2880毫米,每列車最多載客2054人,車體採用鋁合金全焊接結構,結構設計壽命不小於30年。
合肥軌道交通4號線具備眾多便捷功能:
1、列車車門設置防夾功能,在夾到異物時會自動打開,以保證乘客的人身安全;
2、車內照明系統全部採用中國國內先進的LED光源,節能環保,使用壽命長;
3、車輛廣播可以根據背景噪音自動調節音量大小;
4、變風量系統可以根據列車載客量自動調節車廂內的新風量及對應的製冷量;
5、空調系統配置先進的光等離子空氣淨化裝置,可以有效滅殺空氣中的病毒和細菌等;
6、設置37寸LCD動態地圖,站點信息與LCD顯示器、端部顯示器、列車廣播聯動播報。
合肥軌道交通4號線列車外部塗裝採用水性油漆,更美觀,更環保;新增光照自動調節功能,能夠根據外部光線強度自動調節車廂內燈光亮度,乘客乘坐更舒適性;列車車廂端部設置USB充電口,可以滿足乘客乘車時手機等電子設備的充電需求,設備更智能;每節車廂老弱病殘專座由原來2個增加到6個,服務更具人性化;列車車輛預留車載WIFI安裝接口,便於後期增加車載WIFI,為乘客上網提供便利。
合肥軌道交通4號線建設規劃——南延線
合肥軌道交通4號線將建設南延線。南延線起自豐樂河路站(工程名),終於華南城金剛臺路站。線路全長12.91千米。
序號,車站規劃名,車站位置,車站形式,換乘線路,敷設方式,所在區
1,金橋路站,湯口路與玉蘭大道東北象限華南城車輛段用地範圍內,/;
2,周公山路站,國三路與玉蘭大道交口東北側,/;
3,元亨大道站,,大潛山路(國際大道)與華南大道交口北側,/,高架,/;
4,銅鑼寨路站,,大潛山路(國際大道)與銅鑼寨路交口北側,/,高架,/;
5,小龍山路站,繁華大道與規劃嶽小河路交口西側,/,高架,/;
6,萬佛山路站,,萬佛山路與繁華大道交口,/,地下,/;
7,明珠大道站,明珠大道與永和路交口,/,地下,/;
8,豐樂河路站,,/,/,合肥軌道交通6號線(待建),地下,/。
合肥軌道交通4號線價值意義
合肥軌道交通4號線是支撐和引導合肥市空間結構發展形成的西向東北軸向線,是服務沿線大客流走廊和重要功能區的核心骨幹線,是與多條地鐵線路及合肥南站換乘的關鍵銜接線,是提高軌道交通網絡效益、實現城市交通一體化的重要組成線,在合肥市軌道交通線網乃至綜合交通系統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它串聯了科技創新基地、政務文化中心、合肥南站中心三大中心,覆蓋南北向最重要的客流走廊,拉開城市骨架,支撐高鐵片區及高新區的建設,是一條骨幹線。
合肥
合肥市下轄4個區、4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總面積11445.1平方千米,戶籍人口770.44萬人
合肥,簡稱「廬」或「合」,古稱廬州、廬陽、合淝 ,是安徽省省會,國務院批覆確定的中國長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國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現代製造業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 。截至2019年,全市下轄4個區、4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總面積11445.1平方千米,戶籍人口770.44萬人,常住人口818.9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76.33%。
合肥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歷史的古城 ,因東淝河與南淝河均發源於該地而得名 。合肥素有「三國故地,包拯家鄉」之稱 。秦置合肥縣,隋至明清時,合肥一直是廬州府治所,故又稱「廬州」 、又名「廬陽」,境內名勝古蹟眾多,如逍遙津、包公祠、李鴻章故居、吳王遺蹤等。合肥還誕生了周瑜、包拯、李鴻章等一批歷史名人。
合肥地處中國華東地區、江淮之間、環抱巢湖 ,是長三角城市群副中心 ,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